运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素质的尝试

2019-02-21 10:20文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律动节奏素质

文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李 燕

小学音乐教育阶段是逐步迈向正规、系统的音乐学习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更是个体音乐学习的关键期。通常,此学龄段的个体普遍具有好动、好奇、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他们善用其灵活的肢体动作进行有所思考的律动。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开展音乐律动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质的培养作用都是非常重大的。

一、综合素质的培养

1.注意力

从概念上来界定,“注意力”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笔者的音乐律动课堂中,学生需根据所播放的音乐节奏,用肢体动作去配合,展开身体律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聆听并分析音乐在风格或部分节奏上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创造出匹配音乐的肢体动作。因此,在长时间的课堂学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身对事物的注意力。

2.同伴交往能力

①合作精神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中所提倡的教学组织形式。笔者在组织课堂的过程中,同样也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课堂学习。其中既包括两人小组的合作,也包括班级所有成员的合作。例如,课例《波尔卡》所展示的六组由“二人小组”合作完成相应律动,其他尚未展示的学生则席地而坐,用自己的双手拍打双腿或者辅以拍掌来配合正在表演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两个人究竟采用怎样的配合方能使效果达到最理想状态;亦或是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全班的律动成为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全班同学的凝聚力。

②异性关系的正确态度培养

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为五、六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个体正处于青春期的萌芽阶段,也是一个青春的朦胧期。此时,男女生之间通常会出现互相反感的倾向。然而,笔者的课堂多数素材将会以男、女两人为一组进行合作。课程开始之初,很多男生与女生均产生排斥情绪,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逐渐将情绪意识转移至音乐的本体中来:他们发现了音乐中的美,懂得了在某些音乐风格中,和异性同学搭档的优点……于是,他们的情绪逐渐从排斥转化为了解、接受、直至认可。因此,笔者认为:在引导和异性配合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个体同样也在培养着与异性同伴交往的能力,这种教学态度乃是青春萌芽期不可忽视的一项执教意识。

3.自信心

日常教学中,除将个体集中进行律动之外,笔者还会适当地增加不同形式的小组展示机会。一开始,学生大多认为在全班面前展示很丢脸,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体现。教师应当为其建立一种积极的能量鼓励。例如,当学生展示创意动作时,教师需迅速捕捉亮点,并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和赞许,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信心,从而进一步推动其执行力。

除此之外,针对表现较为突出的小组,笔者将会选择其动作元素,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学习。在这种鼓励下,孩子们越来越自信地展现自我,自信心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音乐学科素质的培养

1.音乐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音乐发展的核心素养首先体现在对音乐的基本认知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塑造。笔者开展的音乐律动课选材丰富,类型广泛,并配合音乐传授乐理知识。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许多学生对音乐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他们能够体会到不同风格音乐之间的差异,更能认识到音乐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性。

2.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基石。在笔者的音乐律动课堂上,孩子们需要自己去感受音乐中的节奏进行方式。例如,在《军队进行曲》一课中,笔者带领着学生踩着《军队进行曲》的节奏或者节拍围圈行进,随着教师“前后左右”的口令,而更改行进的方向。在这种训练下,学生能清晰地判断旋律的大致走向、节奏的行进与节拍的涌动等,并配合适当的表情和身体律动,节奏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协调性

在笔者的音乐律动课中,学生需要按照老师的口令或者音乐的节奏来做拍手、踢腿或者跳跃等动作。这种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脑和身体协调反应的活动。多次进行这种活动,孩子们大脑和身体的协调性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4.创造性

当学生对音乐律动有了较多的音乐积累之后,笔者就会设置一个让学生自主创编的环节,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创编出与众不同、具备自己特色的音乐律动动作。

猜你喜欢
律动节奏素质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YOUNG·节奏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