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综合“实践”平台还“活动”别样精彩

2019-02-21 10:20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太平教育指导中心唐明道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秸秆实践小学生

文 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太平教育指导中心 唐明道

随着社会环境日益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应该渗透到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项综合性强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在我国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凸显实践作用,多种方式开发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要凸显实践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生活教育,认为教育要立足于校园、立足于生活、立足于本土。小学综合实践的校本课程,其开发与管理也要充分考虑地域性。例如,城市小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以及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农村小学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将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继承乡土文化传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落实实践策略,多种活动体验成长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想象力丰富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倡导“教学做合一”,给小学生动手亲历的机会,使他们可以从直观经验中提高感受力。例如,在《探索家乡的风俗器物》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手制作民间工艺品、品尝家乡土特产、歌唱家乡传统曲艺等体验式学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此外,以多媒体为介,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活动内容,可以快速激荡起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火花,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亲手制作汽车模型》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先是播放了不同车辆行驶的声音,让学生进行分辨,成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展示出多幅汽车模型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自己与汽车相关的记忆,将生活化的情境引入课堂。音乐、魔术、游戏、故事等形式,都是直观体验的好工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还要避免陷入重“动手操作”、轻“动脑思考”的误区,在学生主动实践后,教师要布置学生写反思文章,从而促进直观经验的内化升华。例如,在《制作索面》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设计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着重锻炼了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通过要求学生教学徒学习使用轧面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最后再通过布置写反思日记的作业,将“做”、“说”、“写”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延伸实践场所,多种渠道提升效果

通过组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主动调查、积极体验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的能力。

社会调查首先要立足于学校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其次,不能脱离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更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组织原则。例如,在《统计1分钟内通过的汽车数量》社会调查活动中,教师立足于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在活动前实地考察学校周围交通情况,保证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和交通规则。在统计汽车数量的同时,教师可同时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从实践中将安全意识渗透进学生心中。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坚持生成性原则,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教学设计,有的放矢。例如,在《制作索面》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现场演示轧面机的使用方法,并提供机器说明书给学生。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合作实操,并进行比赛。随后,小组成员分享轧面成功的经验和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总结使用窍门。最后,教师邀请新学徒小李配合演示,要求学生一边操作机器,一边礼貌地帮助小李学会使用轧面机。

小学综合实践类活动的开展,既要利用校园资源,也要实施家校联合的方针,积极争取家庭、社区以及校际、校外资源的支持。例如,一位乡村小学教师自主设计了《秸秆“大变身”》课程,将秸秆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了解秸秆的特性,探索如何巧妙利用秸秆制作生活用品。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向家长以及村里的手工匠人请教、学习,将课程延伸至家庭和社区。

综上所述,随着教改的推进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必将逐渐繁荣。

猜你喜欢
秸秆实践小学生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我是小学生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