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主体”小学作文评改模式及策略

2019-02-21 10:20文博罗县罗阳城郊洲新小学林柳娟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评语习作环节

文博罗县罗阳城郊洲新小学 林柳娟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精神,我们提出了“‘以生为主体’的小学作文评改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积极性,从写作到评改真正成为作文主人。

一、课堂策略

“以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占主体地位,一切作文评改方式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中心,围绕学生的主动性展开作文评改活动,找到适合学生的作文评改策略。教师在作文评改环节中起的是指导作用,而不是一切替学生做主。

实践“‘以生为主体’的小学作文评改模式”就要创新作文评改课,这其实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作文评改课型,创设课堂学生主动互相评改活动。我们通过实践得到了一些课堂作文评改策略:①“读、议、评、改”四步法。这种方法是把作文评改课堂分成“阅读、讨论、口头评述、动笔修改”四个环节。②归类法。按学生作文的内容归类,以此组成小组,评改作文。③范例教学法。教师筛选具有代表性的例文,总结规律,指导学生评改。④难点突破法。发现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困难,设计专题课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二、课堂实践

有了策略作指导,在教学中又该如何实践呢?下面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选用一个教学案例进行说明。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的要求是:写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

45名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完成了这一次习作。课后,教师初步阅读学生作文,发现学生作文描写的对象有熟悉的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小伙伴;也有陌生的人,如交警、清洁工人、公交车上遇见的、街上遇见的陌生人等。通过分析学生作文情况,根据 “‘以生为主体’的小学作文评改模式”,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按类分组”,采用“归类法”将学生按描写对象分组,可以分为以下组别:妈妈一组,爸爸一组,爷爷、奶奶一组,老师分两组,同学一组,交警一组,清洁工人一组,公交车上、街上遇见的陌生人一组。每组选举作文优秀的学生为组长,组织本组学生交流讨论。

第二个环节是“典范指导”。采用“范例教学法”,教师筛选具有代表性的例文,好中差各一篇,总结规律。从中心审题、布局谋篇、细节描写、遣词用句、记叙顺序等方面指导学生评改。对于优秀习作重在指导学生品读、鉴赏精彩语句、语段,指导学生写这个层次的作文评语要以赞扬的语气为主,可以罗列其优秀之处。中层次的文章,主要指导学生给习作不够具体的细节,如何作修改。写中层次的作文评语要肯定其优点,还要提出指导修改习作的建议。差层次的作文,注重指导如何表达中心,指导其如何选材。

第三个环节是“实践评改”,采用“读、议、评、改”四步法。第一步,让学生小组间传阅各人习作。第二步是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每一篇习作的优缺点。第三步是自评自己的习作不足之处。第四步是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共同修改本组每一篇习作,并写上简单的评语。

第四个环节是“汇报展示”,各组组长汇报本组作文评改情况,朗读评改后的优秀习作及优秀评语。

第五个环节“小结提升”,教师总结评改情况,鼓励学生课后可以更多与别人交流评改意见。

这节课,是综合运用了“读、议、评、改”四步法、归类法、范例教学法的作文评改课,“‘以生为主体’的小学作文评改模式”下的课堂,应该根据不同的习作内容和学生最终的作文情况设计作文评改课。

三、课后互评活动

“‘以生为主体’的小学作文评改模式”不但要在课堂上实践,更要在课后实践延伸,让学生养成自觉修改习作的习惯。要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后创设一些活动促进评改习惯的养成,例如:“一周一晒文”活动,每周选出5篇优秀修改习作,在班上展示,发表扬信;每单元作文选出10份优秀评语进行展示,给认真批改的学生颁发“作文评改优秀小老师”称号的奖状。再如,对平时积极与人互动评改习作的同学,给予累计奖励小礼品。每学期还可以举行2次作文评改交流会。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爱上写作,作文评改方法必须创新,作文评改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出更多的“‘以生为主体’的小学作文评改模式”下的有效策略。

猜你喜欢
评语习作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周克芹语录及诸家评语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教师评语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习作展示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