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婚姻观念差异比较

2019-02-21 12:08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夫妻关系婚礼夫妻

房 明

(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近年来,中美两国间各个层面的沟通交流日益频繁。然而,由于两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在价值认同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又导致了人们对待同一问题会持不同的观点和态度。笔者认为了解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十分必要,这有利于我们看清问题本质,增强文化自信。因为婚姻家庭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它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差异很具代表性,本文以两国间的婚姻观念差异为话题,从文化的视角对比两国人们婚姻观念差异的表现形式,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以期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所启示。

一、中美婚姻观念差异的表现形式

(一)对待结婚的态度不同

中美两国的婚姻差异,首先表现在对待结婚的态度上。

1.中国人对待结婚的态度

自古以来,家庭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家庭是通过婚姻组建而成的。因此,组建家庭进而传宗接代便成了传统意义上大多数中国人结婚的首要目的。古语有云,婚者,上以事宗庙,下以继香灯[1]。如果一个人到了结婚的年龄却迟迟不婚,则很容易被外人“另眼相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青年男女对待婚姻的态度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但不可否认组建家庭和传宗接代仍然是现代社会婚姻的主要目的。就个人和家庭的权重而言,中国人都会选择以家庭为重,体现了中华民族以集体利益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2.美国人对待结婚的态度

美国是一个跨文化社会团,是由多文化群体组成的社会[2],至今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受政治意识和文化认同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美国社会推崇以个人主义为主导的价值取向。《独立宣言》 告诉人们,人生来即是平等的,上帝赋予了每个人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的哲学家、文学家艾默森(R.W.Emerson)从超验主义的角度构建个人主义思想,强调人的个性和自立自强,奠定了美国个人文化观的基石,影响了美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进程。[3]在这个崇尚爱情至上的国度,人们认为结婚是男女相爱的最理想的结果,换句话说,结婚就是为了爱情。美国人追求个人独立和自由,在他们心中自我的观念往往超越了一切,诸如成家立业和生儿育女之类的事情都是个人的选择,和家庭并无太大关系。因此,美国人结婚更多地是为了自己,让自己的爱情找到理想的归宿。如果一段婚姻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对他们来讲是难以理解且违背逻辑的。

(二)择偶的标准和方式不同

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致使两国人在择偶的标准和方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1.中国人的择偶方式和标准

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使得很多的封建传统观念深入人心,这在人们选择配偶的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择偶方式,这种方式强调联姻双方的“门当户对”,即媒人通常会为经济状况相当,家庭背景相似的两个男女介绍对象。对联姻双方“门第”的重视也体现了家庭对个人婚姻的影响,此时结婚不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持续深入,年轻一代的择偶标准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有了通过自由恋爱来选择配偶的机会,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门户,但传统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表现为他们在确立了恋爱关系准备步入婚姻殿堂之前,仍需要征得双方父母同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婚姻虽不属于包办,但还处于半自主的状态[4],父母对于子女的婚姻依然有很多的干预,甚至具有否决权,只是比原来的包办婚姻有所进步罢了。

2.美国人的择偶方式和标准

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所在,它是制约其他价值观的中心思想[5]。个人利益在美国文化中得到充分重视,即使是家庭成员内部也不例外。因此,自由选择结婚对象在众多美国人的婚姻观念中占主导地位。由于所受到的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熏陶,美国人较早就有了独立的意识,这种意识在选择恋爱对象方面有着很好的体现,在该问题上,美国青年都有着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他们欣赏浪漫的爱情,在对象的选择上,他们注重双方的情趣相投,对于对方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等不会过多计较。他们找对象通常不需要别人介绍,只要是自己认为合适的,就会大胆追求。而父母对子女的婚姻一般不去干涉,只要是子女认为理想的,父母都会送上祝福。

(三)婚礼的形式不同

婚礼形式是婚礼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一环节,中美两国间也有诸多不同。

1.中国的婚礼形式

古往今来,中国的婚礼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但“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的三拜仪式依然保留至今。这每一拜都有着自己的含义:一拜经天地同意,二拜经父母应允,三拜经双方认可。三拜以后,新人入洞房,夫妻关系就正式结成了,从此男女双方合二为一,生死相许。在婚礼日期的选择上,中国人一般会选择“良辰吉日”,比如阴历月份的初六、初八、十六、十八等,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喜庆日子,寓意吉祥顺利。此外中国的婚礼多选在酒店或新郎家中进行,颜色的主色调为大红色,象征着大吉大利、喜气洋洋。

2.美国的婚礼形式

美国人大多信奉基督教,因此他们的婚礼一般都会选择在教堂举行。相信大家从美国电影或电视中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在婚礼现场,神父首先会问双方“你们是否是在耶稣基督的指引下来到这里接受神圣的婚礼洗礼的? ” 然后男女双方答道“Yes”,这一个“Yes”就代表双方是自愿结为夫妻的。接着神父会问男子是否愿意娶身边这位姑娘作为妻子,男子会说“我愿意”,紧接着神父会将同样的问题抛给旁边的女子,女子也会答道“我愿意”。[6]之后双方就可以互换戒指了,这样这桩婚姻就在上帝的见证下正式缔结了。在婚礼时间的选择上,六月是美国人喜欢的月份。从颜色来看,白色是美国婚礼的主色调。白色的婚纱,白色的花束,白色的桌布,白色的气球。白色象征着纯洁和专一,更为婚礼增加了浪漫的气氛。

(四)夫妻间的地位和关系不同

中美两国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形成了两国不同夫妻关系的现象[7]。总的来说,美国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更为平等,而中国夫妻相濡以沫的相处方式使得夫妻之间更加相互依赖。

1.中国的夫妻地位和关系

新中国成立之前,受长期以来封建残余和生产方式的影响,“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观念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妇女在家庭里主要是相夫教子,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丈夫,地位低下。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妇女都有机会出去工作,经济上独立了,地位自然也得到提高。然而,在经历了这么久的封建统治之后,这种价值观念已根深蒂固,即便是城市里的那些日趋平等的夫妻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事实上的不平等。尤其是在一些妻子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明显低于丈夫的家庭,依附与被依附的状况短时期内还不会消失。

就夫妻关系而言,前文中已经提到了中国社会以集体主义为主流价值取向,家庭相对个人而言就是集体,这就决定了家庭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夫妻关系作为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其好坏对一个家庭的稳定有着直接的影响。通常来讲,我国的夫妻之间注重感情交流,感情好的夫妻可谓无话不谈,双方没有什么隐私存在,关系十分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8]就是对良好夫妻关系的形象描述。

2.美国的夫妻地位和关系

现如今的美国家庭,夫妻之间的地位趋于平等,但这种平等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近几十年还存在着“传统型”的夫妻关系,这里所说的“传统型” 是一种类似于资本主义早期的父权制特性的夫妻关系类型,其根本特点依然是丈夫支配妻子。二十世纪以来,美国的妇女解放事业伴随着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也得以快速发展,夫妻双方在家庭中也越来越平等,“平等型” 的夫妻关系逐渐替代了“传统型”的夫妻关系。家庭中,夫妻双方都有自己的工作或从事的事业,因此,夫妻双方在经济上基本都是独立的,从而消除了一方利用另一方在经济上对自己的依赖而支配另一方的基本前提。

夫妻之间的平等关系让夫妻的日常生活更趋平等。这样一来,夫妻平分家务劳动也显得理所当然,家庭决策多数情况下也是通过共同商议来决定。他们理想的婚姻状态是夫妻双方相互吸引,但同时又相对独立。从恋爱到结婚,如前所述,美国人都有很强的个人意识,夫妻双方的感情再好也各自有各自的独立空间,他们允许彼此的个人隐私存在,而且能够尊重对方的隐私。

(五)对待离婚的态度不同

一旦婚姻出现问题,中美两国人的处理方式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1.中国人对待离婚的态度

在中国,“离婚” 是进入民国以后才有的现象,在此之前,我国只存在植根于封建文化中的“休妻”制,而无现代意义上的离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广大女性的地位有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和丈夫一样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夫妻间往往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彼此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久而久之感情上难免渐渐疏远,加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感情破裂而导致离婚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即便如此,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离婚率依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究其原因,还是受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离婚不单纯是夫妻之间的事情。绝大多数的人离婚时顾虑重重,他们往往把离婚视为人生的一大失败,把离婚同社会影响、外界看法、双方家庭、孩子抚养等诸多问题联系到一起。因此,很多时候即便夫妻之间没有了感情,婚姻生活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多数人仍会选择勉强维系婚姻,凑合着过日子。

2.美国人对待离婚的态度

尽管美国人也重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但不可否认美国依然是个离婚率很高的国家。我们从电视和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公众人物宣布离婚或再婚的消息。为什么美国人对待婚姻如此草率呢?这当中,依然可以清晰地发现是美国的文化在起作用。个人主义是美国主流文化的最明显特征,前文提到过美国人的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一旦感情破裂,他们的婚姻就会出现危机。他们认为离婚与否也完全是自己个人的事情,因此夫妻双方通常不愿将自己的问题向别人倾诉或寻求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婚姻危机就不容易得到缓和,进而导致情感全面崩溃,最终离婚也就在所难免了。面对离婚,美国人会顺其自然,一段失败的婚姻的结束意味着一段新生活的开始,所以我们看到的美国人离婚接着再婚的例子比比皆是就不足为奇了。

二、中美婚姻观念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文对中美两国婚姻观念的差异进行了对比,这诸多的差异也折射出两国在核心价值取向上的不同。中国推崇集体主义,重视共同发展。美国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个体意识。那么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对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一)历史渊源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中国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历经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封建思想对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带来了深远影响。在封建的农耕社会中,家族是个体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由多个同一姓氏且有血缘关系的小家庭组建而成。家族的族长统一领导,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封建纲常伦理,保障封建统治秩序。当今的有些地方,这种封建族权的影响依然存在。受其影响,中国人十分重视血缘和亲属关系,考虑问题以家庭为重,进而形成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早期的移民主要来自欧洲,他们为躲避宗教迫害,告别故土来到了这块崭新的土地。在北美新大陆的荒野中,他们不得不承受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和孤独。在与自然和殖民者斗争的历程中,他们认识到唯有依靠自己,才能生存下来,进而获得自由、平等和独立。《独立宣言》表达了美国人对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渴望。在《独立宣言》的指引下,美国人摆脱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创立自己的美国文化,确立美国人的形象。[9]这种崇尚个人价值的意识最后形成了美国人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二)宗教信仰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人的宗教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们对人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则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的一部分。[10]宗教对人类意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仍然影响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形态。虽然美国的宗教信仰复杂,但基督教显然是影响最大的。清教徒把自己视为上帝的工具,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帝交办的工作,是为了增加无尚光荣的上帝的荣誉。美国人认为上帝造人并赋予人类灵魂,个人通过自己的信念直接与上帝联系,个人的信念是拯救自己的唯一途径。这种宗教信仰产生的个人主义促进了美国人以个人为中心独立发展,进而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

中国没有美国那样强烈的宗教信仰,但在历史上,儒家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规范,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占据统治地位,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儒家思想认为个人不能单独存在,必须融于集体之中。个人也只有生活在集体中才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一个人必须清楚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而当一个人不能成为集体的一部分时,也就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荀子也说人跟牛马等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人能群,彼不能群也”[11]。这也说明个人总是生活在种种社会关系之中,社会关系就是集体。因此,儒家提倡一种以群体为重的价值观,认为当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事件中不幸发生矛盾冲突时,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应当服从于群体的价值和利益。[12]这样,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人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

除上面提到的历史和宗教因素外,中美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人口特征和生产方式等也对两国的价值观念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结语

任何一种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有其不可分割的文化背景,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让两国人们对婚姻这同一事物有了很多不同的认识。正所谓存在即是合理,在此并无评价孰好孰坏之意,更何况随着国际交流的持续深入,中美两国人们的婚姻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中国年轻人的独立和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美国人们也会更加重视家庭。本文仅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从两国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择偶方式、婚礼形式、夫妻关系和对待离婚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对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做一浅显的探讨,旨在在两种差异巨大的婚姻价值观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差异,进而为在交际过程中避免冲突,提高交际能力,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夫妻关系婚礼夫妻
先有夫妻关系,再有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和谐更适合要二胎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80后小夫妻
懂爱的人,也懂得夫妻关系至上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多趣婚礼
毛南族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