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探析

2019-02-21 12:08黄苏芬余晓宏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慕课教学方式理论

黄苏芬,余晓宏

(宿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他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技术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慕课”,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逐渐被一些高校的师生所接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在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慕课与以往教学模式的不同

1.课堂教学的不同。现阶段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大课堂教学模式,即几个班级的学生共同在一个大教室中学习。这种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学生数量多,教师数量少,学生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慕课”的出现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出现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改变大课堂的教学方式,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慕课”的开展不需要各个班级的组建,只需要学生依据相关要求进行注册,进入到开放式的课程网络中,经过自主选择之后,便可以实现知识点一对一的讲解[1]。其次是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慕课”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精炼,学习过程更加简捷,由大课堂的授课模式发展为小组合作研究,建立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的教学体系。最后,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转变为学生共同的教师,对于一门相同的课程可以实现诸多学生的在线学习模式,提高所有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的不同。以往的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主要是精品课程,“慕课” 带来的是课程共享现象。首先“慕课”将以往的静态教学内容转变为动态教学内容。国家与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中涉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现的是静态教学过程,“慕课”可以创建出交流互动的教学平台,使学生动态的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2]。其次“慕课”将以往的块状内容转变为碎片内容。以往的精品课程内容比较多,学生只能按模块的顺序进行学习,“慕课”背景下的课程呈现几分钟的微小特点,可以科学的将知识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逐一解决实际问题。

二、“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1.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影响力。在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的情形之下,大学生对以往课堂的教学模式学习积极性会有所下降,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模式比较枯燥,降低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力,并且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慕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将学生普遍喜欢的事物融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可以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3]。同时“慕课”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一定的趣味性,凸显教学模式的影响力,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若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不管什么教学内容皆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全面的融合学生自身爱好与兴趣,“慕课”可以给予学生自由选择权利,帮助学生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促使学生灵活的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技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

2.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推广。马克思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慕课”凭借自身的开放性、交流性与自主性特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推广,搭建出时代的新型网络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应用“慕课”,适应了“90”后学生学习知识与获取信息的需求,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如今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各所高校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应用 “慕课”,拉开“慕课”的教学序幕,深入的调动了教师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与所有人民解放的媒介,更加符合时代的大众化特征,也就是说新时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担任了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任务,所以“慕课”应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推广。

3.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成为可能。“慕课”的应用可以推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式改革进度,使教学方式的现代化特征成为可能。在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教师通常将实体教学作为核心,实行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依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慕课”的应用转变了以往教学现状,借助交流平台,依据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活力与生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5]。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不断改革,对我国教育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方式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目前各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式都在努力转变为现代化教育方式,依据“慕课”的先进教学技术,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思想为前提,完善了高校的教学设备,利于开放型教育的发展。因此将“慕课”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成为可能。

三、“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措施

1.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慕课”教学机制

新课标内容的中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要想有效的将“慕课”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首先需要制定以学生主体的教学机制,从学生自身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慕课”完善与升级的过程中,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资源学习,这充分说明“慕课”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紧紧围绕教育本质与学生自身执行。在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制过程中,高校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与社会时代的变化趋势,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技能。

比如大学生的就业方向相关知识,高校教师在制作“慕课”的具体内容使,可以提前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与大学生的个人喜好,将就业的发展机会生动的在课堂中讲述出来,引发大学生的思考,并且向学生介绍就业的重要性与就业方向的选择技巧,这样“慕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符合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由此,通过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慕课”教学机制,不仅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可以保证“慕课”的价值充分发挥出。

2.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慕课”土本化体系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应用“慕课”,需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慕课”土本化体系。“慕课”是一种“舶来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本土化特征。教师需要结合本土特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中心,构建出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土本化体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

第一,教师要突破以往固定的教学思维,更新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积极面对“慕课”对高校教学带来的冲击。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变化作为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需要结合教育改革现状加强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以高校内现有的土本教学资源为主,自主参与高校教育的改革工作,将被动的教学状态转变为主动教学状态,将消极的思想转变为积极的思想,从根本上推动“慕课”网络平台的使用与开发。

第二,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现阶段先进技术正在努力发展成为智能化、移动化与简捷化,依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交互等形式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的感染力与影响力。而对于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言,其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一定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促使信息先进技术最大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自身品质。

第三,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管理方式。教育思想与教育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慕课”因自身的开放性特点,决定着其对本土化建设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努力创建出开放型的教学课堂,加强土本化资源的引用,全面梳理与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中心内容,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理清教学思路,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范围,巧妙的利用“慕课”渗透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6]。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慕课视频、小组合作、实践演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思想政治课程的本土资源,引导学生细致的分析本土文化,感受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内涵与韵味,升华自身情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生动性与丰富性,有效的对思想政治课程进行管理,进而构建出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3.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慕课”互联网学习平台

“慕课”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提供诸多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加上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共享的便捷性,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应用“慕课”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关的“慕课”互联网学习平台,彻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首先各所高校的教学平台可以建立交流系统在打造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有效的解决高校中教师数量匮乏的问题。

其次教师将互联网学习平台的作用介绍给学生,将教学内容整理好发放到慕课平台中,鼓励大学生在“慕课”互联网学习平台中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并且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到平台中,便于教师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找到学生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完善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解[7]。例如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历程,教师在应用“慕课”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发布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中,包括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背景与具体过程,给学生一种直观感受,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慕课”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有效价值。

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在中国的推广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探索性,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慕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对慕课的认知,挖掘“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慕课”教学机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慕课”土本化体系、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慕课”互联网学习平台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扩展学生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就把幕课的开发纳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年来成果卓著,并纳入了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e 会学)统一平台,其中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包括进去,如安徽财经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效果良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时期在高校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把“慕课”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值得尝试和进一步推进。

猜你喜欢
慕课教学方式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