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职教集团平台 助力职教精准扶贫
——国家“东西部”协作云南班现代学徒制试点案例

2019-02-27 09:30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张科锋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24期
关键词:职教云南校企

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 张科锋

为积极贯彻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2017—2020年)》,推动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17年迎来了第一批26名云南学生。作为浙江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学校依托汽修职教集团平台,开展云南班学生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1 云南班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背景

1.1 实施扶贫意义重大

浙江省与云南省教育厅签订协议,对口帮扶滇西临沧市、德宏州的职业教育。我校接收了来自临沧市和德宏州的建档立卡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条件都很困难。“教好一位学生,找好一份工作,提高一份收入,脱贫一户人家”,学校深知帮扶意义重大。根据学情,联合汽修职教集团、校中厂共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帮扶学生在本地就业为目标,以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1.2 当地行业需求量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修技术人员和后市场人员的缺口也不断扩大。据统计,嘉善县汽修技术人员缺口约为200人,专业就业对口率达到85%以上,毕业生供不应求。开展云南班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补充行业缺口。

2 云南班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

2.1 汽修专业发展基础成熟

我校的汽修专业是在2009年开设,是校重点骨干专业,也是省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专业。该专业拥有一支专业技能水平高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借助职教集团和校中厂,重点培养汽车机电维修、钣金、涂装、维修接待等岗位的初、中等技能应用型技工。通过前几年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实践,已形成一定的经验,为创办云南班奠定了基础。

2.2 校中厂育人优势明显

为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我校以租赁场地的形式,整体引进嘉善路通汽修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产学研实训基地。校企共投共建2 000 m2基地,拥有机电维修工位12个、钣金维修工位3个、涂装工位2个、轮胎修复和四轮定位工位2个、信息化观摩室1间等。该基地可同时满足16名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在企业实践实习,更方便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推行。

2.3 职教集团搭建高端平台

在嘉善县交通局牵头组织下,嘉善县成立了嘉善县汽修职教集团。当地9家一类和二类汽修企业加入该集团,在行业协会和学校双方共同运行下,以校中厂为主要场所,搭建平台,通过职教集团办学,让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和经济的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3 实施的过程

3.1 搭建职教集团,构建学徒制模式

在校、行、企三方协作下,搭建汽修职教集团,吸引知名企业加入组织,构建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在学校的管理和组织下,校企共投硬件设备,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

3.2 招生招工一体化

在学校见证下,企业与云南班学生签订协议,确定培养时间为3年。双方明确权利与义务,初步确定岗位、学徒津贴、准员工工资。除国家生活补贴每月600元以外,企业另发放学徒津贴800元~1 100元。校方负责购买学生实习保险,企业方负责购买学生意外保险、劳动防护用品等。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期满,通过考核合格后,校企双方共同推荐就业,并明确了企业、学生违约责任。

3.3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云南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分层、分阶段、差异化教学。通过5个阶段,共同开展工学交替、在岗培养,培养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

(1)专业认识期。第一学期进入知名企业参观学习,了解汽修行业状况和岗位技能。

(2)岗位初探期。第二学期进入校中厂职业体验,轮岗学习,了解各岗位的技能需求和工作流程。

(3)顶岗实习期。第三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按学徒标准进入岗位,初步掌握岗位技能,为就业打基础。

(4)准员工期。第四学期进入企业实习。企业、学生和家长签订三方协议,企业为学生购买实习保险,在双导师制下开展辅导。

(5)正式员工期。第五、六学期毕业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食宿并发放一定的实习补贴。

3.4 教学模式

为提高教学质量,校企开展“五个对接”,加强交互训教。

(1)教学场地对接企业真实环境。构建真实的生产型实践教学环境,使教学项目与实际生产情境相一致。提高教学有效性、学生学习积极性。

(2)学校教师对接企业师傅。双师结对学习,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取长补短,增加日常技能教学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3)教学组织对接企业生产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学做交替、工学结合,按实际生产过程组织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有效地结合,学习企业实际岗位的需求,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教学方法对接企业工作实践。采用“做中学、做中教”,师徒双手并用,手脑结合,逐步完善技能环节。在真实的修理环境下运用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

(5)教学内容对接企业实际需求。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以顶岗实习任务单进行任务式学习。校企合作挖掘实际技能需求项目,编制校本教材,强化企业实际操作项目。

3.5 双导师制

校企师资力量是项目顺利开展的核心,进行“选、训、用、管、评、奖”。

(1)选。为方便与云南学生进行交流,企业优先选择云、贵、川地区的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师作为师傅。校方选取专业骨干教师作为导师。

(2)训。为更好开展校企共育,加强校企师资力量,双方定期组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培训,提升师资水平。

(3)用。组织校企师资对接云南班学生,校企互补,加强沟通,共同管理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4)管。在校企共同管理和监督下,加强专业知识,提升岗位专业技能水平。

(5)评。校企双方共同考评,对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分别进行定期考核。

(6)奖。根据考核结果发放一定的奖励。

3.6 建设教学资源

校企共投资200万元建设实训场地,开发岗位校本教材和工作页6本,建观摩室1间,用于远程教学和观摩,开展校企研讨,整合资源,共同提高。

3.7 评价方法

顶岗实习阶段按岗位小模块技能定期考核。按学徒、准员工进行考评,考核结果与学徒就业推荐、校企导师奖励挂钩。

3.8 就业管理

经过3年的培养,学生通过考核合格后,根据学员考评结果进行就业推荐,学生可以到本地汽修企业进行就业。

4 试点成效

4.1 创新精准扶贫,具备脱贫能力

通过汽修职教集团平台的创新扶贫模式,开展云南班现代学徒制试点。26名云南学生分别从事机电维修8人、钣金2人、涂装10人、维修接待2人、美容装潢4人。学生技能提升较大,具备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德道,受到了嘉善企业的欢迎,就业实习平均工资达1 100元,已具备脱贫能力。云南班学生具体就业情况统计见表1所列。

表1 云南班学生就业情况统计

4.2 全面培养学生

通过汽修职教集团平台,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云南班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巩固基本文化课课程,强化技能学习培训。利用校中厂基地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提升了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专业对口就业率100%。

除云南班学生以外,学校2017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82名学生也接受了现代学徒制教学,陆续进入企业进行体验、顶岗、就业,企业反馈该专业的学生均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就业对口率达80%以上。

4.3 提高了与集团企业、校中厂合作的密切关系

学校积极与各企业建立双赢的深度合作机制,学校提供部分场地和设备,定期安排学生参与生产实践,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和技术力量,协助学校开发与工作过程相适应的教学项目,提高了校企合作的密切关系。

5 思考与分析

5.1 选择合作企业很重要

建立汽修职教集团,引进企业入驻学校,校企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是实施成功的关键。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教育情怀、教育能力的团队很重要。

校企深度融合,共同育人。从招生招工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师傅选择、三方评价等方面,企业与学校深入合作,开展良好的交流是现代学徒制试点成功的关键。

5.2 技能教学需对接企业

企业是行业发展趋势的主阵地,是引导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风向标。专业技能教学需及时对接企业实践生产,将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模块引入学校教学课程,使得毕业生更好适应企业需求。

5.3 校企双方师资需加强

校企导师是决定项目顺利开展的核心。教师与企业师傅的交流学习,互补教学能力和技能,共同开展技能教学和育人工作。在实践中,校企导师需要更多的相互交流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猜你喜欢
职教云南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