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2019-03-21 21:10
成才 2019年4期
关键词:古文古诗文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教学,更是一种情感与情怀的教育。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静下来真正品味作品中的情感、体会深刻的内涵,培养他们健康、纯正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涵养他们的人文品格,教师就要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教”来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古诗文的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导学生在情景表演中明文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基本上都喜欢表演,表演中他们的主观性容易迸发出来,在古诗文教学中运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情景表演是指根据古文内容设置情景,学生通过生动的表演再现其内容,这种形式直观而形象,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亲身感受课文的情境,体验其中的内涵,可以使课文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进而促进知识巩固,帮助识记。

在《晏子使楚》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文下注释,表演全文,并且对文中重点的文言词语要求用逼真、夸张的动作及神态呈现出来。课上,表演的同学眉飞色舞,生龙活虎,观看的学生聚精会神,如临其境。全体学生都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他们在这其中加深了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强化了知识的记忆。又如《狼》中对“劈”的理解,教师如果直接讲解这个字的意思,学生被动的听,那么这个字的落实就很让人堪忧。于是,我让全班同学表演这一动作,课堂顿时沸腾起来了,学生纷纷伸手做劈状,表演得活灵活现,劈字的理解准确而到位。其实在文言文学习中实现“表演中感悟”,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深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只适合那些故事性强的古文,在运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激发他们“说”的欲望,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文言文。在教学中采用表演的形式来丰富课堂固然很好,但表演一定要指导到位,千万不能流于形式,只求肤浅的热闹,而缺乏必要的点评,如果那样学生只能在“轰轰烈烈”中一无所得,语文课就成为了表演课。

二、教师引导学生图文并茂绘其形

古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一,因此在学习具有画面感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文构图,以图悟文,图文共赏。

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熟读,了解该曲的写作意象,让学生发挥各自的艺术想象力,独立绘制《秋思图》,然后分小组交流意见,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优秀画作,全班评点交流。在评点画作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是否准确地反映了诗作地基本内容,是否达到了画面情感和谐统一出发,品评得失,自然而然地就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在对画作的品评中提升了自己的文学鉴赏力。

三、教师引导学生多样化诵读感其神

“三分文章,七分读”,可见,反复诵读是学生理解诗文情感的重要方法。声情并茂地朗读不仅会使学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会培养学生对诗歌美感的领悟力。古诗文是极具韵律感的,通过听读、自由读、齐读、评价性读、男女生读、小组读、竞赛读、诵读、演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学习时能见其形,闻其声、解其意、感其情、会其神,学习自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教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时候,我就采用了朗读法。(1)学生感受、欣赏并评点专家朗读。(2)学生根据评点,哼读体验读。(3)指名学生挑战专家朗读。(4)将全班分成两大组(组合形式多样,可以是男女两组,也可以是按座位的随机分的两组),竞赛性地读,教师与学生从声音、情感、节奏上作评价。(4)全班齐读体悟。(5)限时背诵比赛。在反复的吟诵中,学生整体感受到了诗中的情感,最后大半学生都能当堂背诵默写。

四、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拓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亲历性的认识,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解决过问题,获得体验,这些知识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财富。而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就能给学生创设这种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互动性中拓展思维。

比如,在教学古文《狼》时,我将信息技术与枯燥的文言文教学融为一体,设计师生互动的网络学习平台,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下激发他们的学习火花,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网络与教学的结合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教学中我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不同方式的朗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听范读——自由读——自主研读——创造性“复读”,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掌握疏通文意的方法——理解性的识记文言字词,激发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其次,利用网站平台,播放短片、图片、歌曲、根据老师提供的页面自主查找资料等,让学生放飞了思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点燃了他们“我要学习”的热情;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互助等形式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抓住核心人物分析,利用学习网站,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又如,教学《桃花源记》第二课时,笔者利用武汉教育云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下发了自主学习任务单:1.《桃花源记》的行文线索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一线索写了哪几件事?2.参观桃花源。根据文中的语句,展开合理的想像,以“在我的眼里,桃花源是___的句式描绘桃花源的特点。(要求:首先在横线上补充一个词,将句子补充完整,然后结合文本进行描绘。)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一社会理想当时能变成现实吗?结合文本说说理由。4.你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学生在平台上经过思考,课前完成任务单,直接将自学情况上传到平台,老师就能明白学生学习碰到的困难,上课就能有针对性地教学,课堂教学就能有高的效率。而任务单的自主学习以及平台上海量的资源辅助,使学生的思维能有较大范围的延展。课程结束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平台检测学生对这堂课掌握的情况,学生直接通过平台测试,一堂课的学习情况得到了及时反馈,老师很快就能根据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再次解读,无形中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五、教师引导学生在学案导学中落实自主力

设立导学案辅助古诗文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古文能力,进而带来古文课堂的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古诗文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我是这样设计《湖心亭看雪》的导学案的:第一个环节为预习导航。(1)收集整理描写雪的诗句。(2)按照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自主预习课文(朗读课文三遍,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流利、通畅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古文工具书,翻译全文,理解大意。请你记下你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字、词或句的翻译问题。结合课文相关背景资料,把握文章情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3)资料助读(走近作者、湖心亭、白描)(4)通过预习,张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找出文中最能形象概括张岱的一个字。第二环节为课堂检测。主要是对字词句的检查。第三个环节为分步赏读,领悟情感。(1)找“痴行”,初悟痴心。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找原文句子回答。(2)品“痴景”,再悟痴心。选择这样的时间、环境和方式去看雪,确实是一个“痴”人。品读描写雪景的句子,看看痴人眼中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小贴士:对于简练而凝重的语言,常规的品味方式并不能开掘它所蕴涵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通过删改换移法,对语言进行比较和揣摩,然后使语言内在的韵味充分凸现出来)(3)议“奇遇”,三悟痴心。清高孤傲、痴迷自然的张岱寒夜去看雪,万万没想到会碰到像自己一样的人。他们这一相遇,发生了什么呢?学生在这样的导学中,一步一步理解了“痴”,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自主学习古诗文的热情空前高涨,学习自主力也随之增强。

猜你喜欢
古文古诗文课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背课文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