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的认识误区及应对

2019-03-21 21:10
成才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治疗师误区

近年来,“抑郁症”这种曾经被忽略的心理疾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令人心痛的是,抑郁症的发病率出现低龄化趋势,一些年仅十几岁的青少年就已被笼罩在抑郁的阴云之下。根据多篇已发表的地区层面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5.5%~44%(该数据出自《2010年湖南4市城乡中学生抑郁状况调查》),其中中、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约为10%左右(该数据出自《成都市中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江门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而根据医学诊断标准可明确诊断为抑郁症的比例约为

1.2%~4.6%(该数据出自《成都市6~16岁儿童少年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现患率调查》),这个比例意味着,也许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些被抑郁症困扰的孩子。

然而同时,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抑郁症却缺乏了解,或者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采用不恰当的手段来处理,结果贻误甚至加重病情。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存在抑郁问题的青少年时也需要掌握一些相关专业知识。因此,本文对于一些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常见误区进行澄清,并就家长和老师的应对方式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青少年抑郁症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孩子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鼓励他积极乐观一点就行了。

抑郁症与“心情不好”有着很大的区别。心情不好是正常的情绪变化,一般持续时间不会太长,而且可以通过一些常规的情绪调节方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而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抑郁症患者“几乎每天或者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心境抑郁、丧失兴趣的状态,且持续时间在两周以上。对于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开心起来,周围人单纯的鼓励或者安慰也效果甚微,此时他们需要寻求一些专业的帮助。由于抑郁症还存在神经生理基础,因此对于有重度抑郁症的青少年来说,可能还需要配合一些药物治疗。如果孩子患有抑郁症,老师和家长需要引起重视,并给孩子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包容,因为此时他处在非常孤独、无助的状态中。

误区二:孩子平时表现很正常,也很听话,怎么可能有抑郁症呢?

抑郁与攻击、违纪等容易引起老师和家长关注的“外向性问题”完全相反,它属于“内向性问题”,可能更多表现为孩子的内在体验上,也因此很容易被外人忽视,尤其是对于一些一直以来都性格内向,较少表露自己感受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那么哪些信号表明孩子可能存在抑郁问题,需要引起老师和家长关注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表现:

1.情绪变化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对很多事情都失去兴趣,常常感到绝望、自责或者自暴自弃,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悲伤、哭泣等,有的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内向,表现出孤独和退缩,而有的孩子可能会表现为心境易激惹(很容易生气或者心情变差)。

2.行为表现变化

行动和反应变得迟缓,有时孩子可能看起来越来越“懒”,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注意力变得不集中,思维变慢,常常犹豫不决。有的孩子会出现尝试自伤或者自杀、成绩下降、逃学厌学、离家出走、不听话、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等叛逆或者违纪行为,这些行为背后可能有抑郁的原因。

3.身体状况变化

可能的表现有睡眠问题(失眠、早醒或者嗜睡)、食欲变化(没胃口或者吃得过多)、体重明显变化(减轻或者增加)、常常感觉到疲劳和精力不足,有的孩子会常常跟父母抱怨头疼、头晕或者胃疼等,但是去医院检查又没有生理上的病症,此时就要考虑抑郁的可能。

当然,以上这些信号仅仅作为参考,如果有所怀疑,家长还是需要带孩子去寻找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误区三:孩子还在长身体,药物副作用很大,绝对不能吃药。

目前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对于轻、中度抑郁来说,首选的方式还是心理治疗,而对于重度抑郁,在心理治疗效果有限的情况下,还需要配合一些抗抑郁药物进行联合治疗。部分抗抑郁药物的确存在恶心、头晕等副作用,但是只要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用药,这些副作用都在可控范围内,考虑到重度抑郁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和后果,完全拒绝药物可能并不是理智的选择。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无论是否用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坚持心理治疗,因为抑郁之所以会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思维中存在过多负面的认知模式,从而对自己过于苛责,形成低自尊,丧失信心和希望。如果不改变这种内在认知,孩子将来还可能再次陷入抑郁的怪圈。只有通过恰当的心理治疗帮助孩子树立完善的人格,增强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

二、青少年抑郁症的应对与处理建议

(一)教师的应对与处理

作为班主任,如果发现自己班级中有学生可能存在抑郁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教师可采取的应对方式及注意事项:

1.明确学生的问题

如果学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先征询心理老师的意见,看是否需要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建议尊重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当然,家长和孩子也可以向医生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尽量以心理治疗为主,慎重使用药物等,同时,为避免“抑郁症”这个标签本身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也可以请医生给孩子对抑郁症作出详细的解释,告知抑郁症没有那么可怕,只要认真治疗,完全能够痊愈。

2.与家长沟通

对于确诊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有心理辅导老师的学校可以召开“三方会谈”,即心理辅导老师、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商议针对孩子的教育方案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当然,商议的前提是老师和家长对于抑郁症本身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由于抑郁症的发生往往是孩子生活环境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家校合作,共同配合孩子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3.与其他科任老师沟通

由于抑郁症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杀风险,因此学生在校期间,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的状态,并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避免加重病情。与科任老师的沟通还需要涉及到对于抑郁症相关知识的科普,以帮助老师理解和接纳学生可能存在的不良状态,当然,同时也要请科任老师注意保护学生隐私,不要在班级其他同学面前提及。

4.与学生本人的沟通

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同样以理解和接纳为主,鼓励孩子坚持接受治疗,也可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更融洽地与身边同学互动。如果学生提出拒绝上学的想法,可以根据医生的诊断建议,与家长和孩子协商,给孩子一段时间的休息期,在此期间安心治疗和调整,之后再根据情况考虑是否回到学校。

(二)家长的应对与处理

很多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患有抑郁症时,会感到惊讶或者难以接受,还有的家长更担心病症会影响孩子的学业与未来,为此焦虑万分。对此,家长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家庭的支持对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坚持治疗,主动了解抑郁症相关知识

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一样需要得到专业的处理,如果孩子确诊了,就需要遵医嘱,坚持接受治疗。此外,了解是理解的前提,家长不能将孩子的问题扔给医生,建议家长主动与孩子的医生或治疗师沟通,一方面了解青少年抑郁症的专业知识,包括表现、注意事项等,另一方面要主动询问孩子抑郁症的成因,一般治疗师会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总体评估,详细分析孩子产生症状的原因,这是家长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2.鼓励孩子坚持完成家庭练习

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医生或者治疗师会给孩子布置一些日常家庭练习,常用练习包括每日阅读推荐的自助书籍、每日体育运动20—30分钟等,有时还会请孩子使用纸笔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这些练习对于症状的好转非常有帮助,但是孩子本人可能难以坚持,尤其是抑郁症的孩子有时会抗拒运动,甚至拒绝出门,此时家长的耐心鼓励就非常重要了。

3.与孩子一起改变

青少年抑郁症的成因复杂,往往是多个因素互动的结果,家长也需要反思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果家庭亲子互动存在问题,那么需要改变的就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家长作为成年人,可能需要主动承担起更多改变的责任,例如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寻求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等等,当然,这也要首先征求心理治疗师的专业建议。

总之,孩子得了抑郁症,其实是一种信号,表明孩子生活中某些方面可能出现了问题,青少年抑郁症不可怕,但老师和家长需要正视它的存在和它可能造成的影响,而足够的理解、接纳和包容是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帮助。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治疗师误区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沙盘游戏治疗师的成长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