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于己

2019-03-28 01:23漆驰斌
中学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求真顾城朱自清

漆驰斌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成就,渴望占据较高的人生台阶。然而理想的人生位置并非轻易获取的。未来虽不可预知,但作为新时代的领跑者,我们必须勇敢面对前行路上的荆棘坎坷,并将求真于己作为一种执着的态度,勇于披荆斩棘,奋力创造辉煌未来。

我每次匆忙赶往教室的途中,总会瞥见校园绿化带中镌刻在巨石上醒目的“求真”二字。我知道,“求真”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对于学生而言,即是求学当求真知、探真义,待人要用真心、付真情,做事要出真招、使真劲。然而,在虚荣心面前,有人却扭曲了“求真”的初心。这类人喜欢将自己的智慧放在投机取巧上。他们常凭借小聪明幻想着自己花一分钟作弊便可获得优异的分数,用虚假的行为求得暂时的满足。直到他们走进了作弊成功率为零的高考考场时,他们可能才会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可笑。虚假的作为只能暂时逃避学习的困境,而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自己那不切实际的幻想终究还是破灭了。事实上,如果他们放弃作弊的念头,用真诚的态度将自己的汗水挥洒在功课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那么实现他们心中的目标也就指日可待。若作弊,就失去了学习求真的意义,到头来,可能会被时代抛弃。

放眼当今社会,在利益的推动下,人们原本纯真的心灵会渐渐被阴翳蒙蔽,导致了不良商贩的坑人技术层出不穷。假货也被人们不择手段地搬上了市场。他们用虚伪的行为将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或事物包装得那么精致,变得珠光宝气,但我们感受到的一切是那么陌生。他们肯放下自尊,却又挂上了“不知羞耻”的脸皮。他们用低俗的方式来牟取暴利,却使我们失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和真实的机会。如果这种失去纯真、不知不愿求真的人日益增多,对社会乃至民族的进步必然会有所阻碍。

在求真于己时,我们可以不去追捧别人,不必迷信权威,应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自然。譬如早在两千多年之前便出现了诸子百家,他们对求真于己的态度可谓十分强烈。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之间进行诘难、批评,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促使了中国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现代作家朱自清在散文《荷塘月色》中说“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这句话曾遭到读者批评:“夜里树上的蝉是不会叫的!”朱自清以为真是自己听错了,十分惭愧,立马向一位教授请教。果然,教授也认为他文中写错了,于是他公开回信表达自己的歉意,并表示以后再版时会将其删去。后来,他每晚徘徊于高高低低的树丛中,终于听到了两次蝉鸣。于是他发表文章称:“有些蝉夜晚确实不鸣,但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蝉皆如此。”生活中的细节需要我们仔细探索,而不能主观臆断。他的行为最终赢得了无数人的尊重。

顾城说过:“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但我们却可以用它来探寻光明。”年轻一代的我们应不畏浮云遮望眼,把“求真于己”定义为我们的人生追求,勇敢拒绝虚假的东西,让世界被我们的真诚态度、真实成果点缀得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求真顾城朱自清
清芬正气朱自清
远和近
雨后
远和近
张锦绣
阎生德
漂洋过海赴少林 一文不名求真功从少林洋弟子到一国外长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