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文献综述

2019-03-29 12:01雷贤
商情 2019年7期
关键词:样本薪酬管理者

雷贤

一、引言

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是现代企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种制度为那些不善于管理经营却拥有资产的人和善于管理经营却没有资产的人提供了一个合作契机,从而使企业资源与管理经营者达到最优组合。但是,两权分离由此也引发了代理问题。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再加上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委托人必须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即根据企业经营者的努力程度给予激励。根据大多学术论文的研究来看,对管理者的激励集中于货币性激励,而对于难以计量的企业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可以用企业绩效来代替。由此,解决代理问题的中心便转化成探究管理者的货币性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问题。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并不相同,有些存在正相关,有些则表明不存在显著关系,下面对国内外相应研究成果进行文献回顾。

二、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高管人员薪酬与企业绩效相关

couglan和schmidf(1985)搜集了1975~1982年间的美国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薪酬,对此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显著相关。

Milan等(1995)以1979~1980年随机抽样的153家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管理者薪酬结构、所有权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采用资产报酬率和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结果表明公司绩效与经理人持股状况正相关。

JohnE.Core,和WayneGuay(1999)认为企业存在对高管的最佳股权激励水平,这个最佳股权激励水平与每年的企业绩效相关,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每年新增的股权激励规模与上年股权激励规模对最佳股权激励水平的背离负相关。

QiangCheng和TerryD.warfi eld(2005)收集了1993-2000年间的美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数据,研究发现,持有股权激励的管理者将通过短期盈余管理影响企业短期绩效,从而提升股价,在期权到期日获取更高收益。

(二)高管人员薪酬与企业绩效不相关

如上所述,国外多数学者认为管理者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这些研究中,比较典型的是1990年Jensen和Murphv的研究文献。在研究中,他们计算出了1974~1986年间的1295家公司的高级经理人的薪酬绩效敏感度,研究表明:股东财富每变动1000美元,相应地,高级经理人的财富就会同向变动3.25美元,即这种相关关系非常微弱。Belliveau等(1996)发现净资产收益率同CEO薪酬相关系数为0.410。不同的样本选择,不同的控制变量以及经济发展周期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差异。

三、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一)高管人员薪酬与企业绩效不存在显著关系

魏刚(2000)搜集了1999年4月30日前我国816家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表明高管人员的年度报酬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不合理,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研究还表明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与公司规模正相关。

李增泉(2000)以1998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李良智、夏靓(2006)以2001~2003年31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年度薪酬为研究样本,詹浩勇、冯金丽(2008)以2004~2006年192家高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得出同样的研究结论:认为高管人员的薪酬与公司绩效的指标大多不存在相关,而是同公司规模存在密切关系。

(二)高管人员薪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张晖明、陈志广(2002)以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衡量企业绩效,研究发现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认为影响公司绩效的两个关键因素为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以及持股比例。

胡婉丽、汤书昆等(2004)运用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水平和高管薪酬差距都和企业业绩挂钩,能够实现企业通过二因素激励经理人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绩效。

四、基于中国关系型交易视角的思考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L型增长期,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股权激励作为一种以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公司高管及其他人员进行长期激励的机制,在激励企业管理人员及创新人才方面,具有其他激励机制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在企业微观层面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体系适应能力,有助于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我国的企业经营环境不同于西方,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关系型契约与关系型交易占据重要甚至主導地位。主要体现在:(1)国有企业占有较大比重,且政府在资源配置占据重要地位;(2)民营企业依赖关系型交易从政府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源;(3)我国企业组织形式和发展战略以集团公司及多元化为主导;(4)我国股权高度集中,公司治理以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为主。上述特点,意味着中国股权激励的研究问题及理论解释可能有别于西方。

这意味着,我们要结合我国的企业经营环境现状,对股权激励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促进中国经济的顺利转型。

猜你喜欢
样本薪酬管理者
窗口和镜子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吸引人才,薪酬体系需细分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测厚仪CS值电压漂移故障判定及处理
70%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B)
“薪酬沙皇”走马上任等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