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淡之笔写极挚之情艺术

2019-04-15 01:59刘洁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项脊轩志归有光

刘洁

摘要:《项脊轩志》是明文第一的归有光的代表作,作者以自己的书斋项脊轩为背景,记叙了以项脊轩为中心的家族人事变迁,抒发了对故去的祖母、母亲和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简单平淡的笔触,道尽了归有光心中的苍凉和悲伤。本文通过分析《项脊轩志》中的艺术手法来看归有光如何用平淡极简的笔触表达细腻浓郁的深情。

关键词:归有光 《项脊轩志》抒情手法 抒情特点

散文是为了抒情,而这个“情”是作者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所产生的,最终凝结为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诉诸笔端,引起读者的共鸣,依赖于作者的抒情手法和技巧。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抒发感情时细节描写、情景交融、典型叙事手法的运用可谓是炉火纯青,不仅将自己心中的真情宣泄得淋漓极致,而且让读者也感同身受。

一、《项脊轩志》的抒情手法

(一)细微之处露真情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很多日常生活的琐事,以琐碎之笔抒内心真情,这源于归有光对生活观察得非常细致。当他把这种细致运用到散文中时,就给了我们栩栩如生的人物和他对于人物深深的思念之情。

作者在《项脊轩志》中非常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情。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在描写人物、表现情感、叙述事实时对日常生活中细微的、典型的情况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就像给生活中最为细微的地方加一个特写镜头展现在人们面前。细节描写最能够表现人物细微的复杂感情,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现作者心目中的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以此达到潜移默化的抒情效果。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抓住人物生活的细微之处,采用了行为细节、语言细节和心理细节等多种细节描写,于细微之处现真情。归有光写到家中的老乳母回忆其在项脊轩读书时母亲前来看望,“娘以指叩门扉”,母亲用手指轻轻“叩门”而非敲门,想来是母亲怕惊扰儿子学习,所以行动更加小心翼翼。归有光用这样的动作细节凸显母亲对于自己的关爱之情。写到祖母前来项脊轩探望自己,说“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并持一象笏对孙儿说“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句表达了祖母对归有光寄予的殷切期望,也表现了归有光对祖母的深深怀念。

(二)情景交融抒真情

情和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概念,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文学有两个元素,一个是景,另一个则是情。中国古典诗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所产生的意境。所谓意境,较为简单直白的说法就是将情和景艺术性地结合起来的一种审美想象空间。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认为好的诗人能够情中有景,景中含情。不仅诗是如此,中国古典散文追求的也同样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所以,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更多的是运用情和景的交融来抒发心中的感情。

项脊轩本是作者的书房,在这书斋中归有光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这本就有一种情感在其中,加上自己的亲人也常来此处,所以项脊轩本身就蕴含着归有光对于过去的怀念之隋。文章描写项脊轩的环境之静:“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作者没有直接叙说项脊轩的幽静,而是通过这样的景物描写,使读者产生一种夜半之时树影斑驳摇曳的意境,移情于景,于是在这样的悠然之境中,作者“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情感也就理所当然了,接着便有在项脊轩中亲人们对自己关爱的事情随着回忆流淌而出。良辰美景常有,可是世事无常,人已不在,悠然自在的项脊轩之境烘托出归有光的悲怆之情,那就是疼爱自己的母亲和祖母已经不能陪在自己身边,可是他们的疼爱之情深深萦绕在自己的回忆之中。

《项脊轩志》的结尾是更为典型的情景交融手法。文章由写项脊轩开始回忆自己的年少生活,写了母亲祖母的关爱,最后补充了发妻魏氏在项脊轩的故事,并补充“吾妻死,室坏不修”,表明对妻子的感情。但是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仅此一句,已成绝唱。归有光没有直接抒发对妻子的怀念之隋,而是将这种隋感寄托在妻子亲手植的枇杷树上,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物象化,表明对妻子的怀念有如枇杷树枝繁叶茂一般不曾减少,余味深长。这时候的枇杷树也不是简单的枇杷树了,而是归有光对妻子深深眷恋的代名词。

总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情景关系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情景结合,相互交融,景更加生动有趣,情也更加深沉细腻。

(三)典型叙事忆真情

散文偏重于抒情,但并不是说散文抒情中不能展现叙事,叙事能够塑造人物形象,也是作者自己对于当事人当时隋景的再现,并且具体的事件能更真实更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征,以此将抽象的情感蕴含在具体的人物事件中。

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首先借助环境描写为回忆人物做了良好的铺垫。项脊轩是百年老屋,“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其中读书作文悠然惬意。正是在这样的惬意中愈发能够回想起和项脊轩有关的人和事,于是就有了对母亲、祖母和妻子的回忆和思念。这几件事一是家中的老妪回忆作者的母亲,二是祖母赠象笏期待自己成才的言语行为,三是妻子来归后在项脊轩读书学习的小事。这些曾经发生过的事使得项脊轩不再是冰冷的屋子,回忆起来仍然满怀温暖。尤其是回忆祖母的情景:“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句话将祖母对孙儿默默读书不能尽情玩耍的心疼和对孙儿重振家族兴盛的期待都表达得恰如其分,这样就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慈祥却又坚强的祖母形象。还有关于妻子在轩中学书的事,“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即使只有一句话,读者仍然能从归有光的叙述中感受到他与妻子的夫妻情深。《项脊轩志》通过简洁平淡的语言和叙事,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是祖母的期待、母亲的关爱、与妻子的琴瑟和鸣,归有光用最浅显的文字传达给我们最深切的情感。

二、《项脊轩志》的抒情特点

散文是一种抒情的艺术,所以更加需要艺术的抒情,抒情散文更加注重抒情的基调和表现,通过主体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形成了散文抒隋不同的艺术风格特色。归有光的抒情散文在明清能够自成一派、卓然一家,不仅源于归有光得司马迁、韩欧的神理,更在于归有光反对追章琢句,提倡至情,说自己想说,不拘格套,独抒性灵。通过对《项脊轩志》抒情手法的分析,本文概括《项脊轩志》的抒情特点如下:感情上琐碎真实,含蓄自然;写法上采用小说笔法,生动形象;言语上词浅情长,平淡有味。用三个字简单概括即真、趣、情。

(一)琐碎真实,含蓄自然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琐碎真实,含蓄自然。所谓琐碎真实,是指归文情感真摯,叙事真实,文中多叙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事,以此来抒发感情。含蓄自然是指归文抒情不矫揉造作,不追求华丽辞藻,字里行间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真情所在,完全是文为情而生。尽管所叙多为琐碎之事,但其中所涌动的深沉而含蓄的真情实感如流水般潺潺而动。归有光曾在《庄氏二子字说》中说:“文太美则饰,太华则浮。浮饰相与,敝之极也;今之时则然矣。”归有光认为文章太过华丽会充满矫揉浮躁之气,当时文坛即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归有光从自身出发,反对浮华文风,一扫台阁体的形式主义和后七子复古秦汉的做法,所写之文无一不是自己真实的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所以能够情感真挚,叙事真实。《项脊轩志》主要记叙和回忆与项脊轩有关的至亲之人,用极琐碎之笔写出极深厚之情,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矫揉造作,记叙的是亲人的日常生活琐屑之事,关于每个亲人的每件小事如絮语般娓娓道来。明清名家对归有光的这一风格评价甚高,认为这是归有光散文的最大特色。被归有光认为是“妄庸巨子”的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称赞《项脊轩志》“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黄宗羲则说:“予读震川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往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精神,长留天垠。”文史大家钱基博评价归有光的散文为“悼亡念存,极挚之情,而写以极淡之笔,睹物怀人,此意境人人所有,此妙笔人人所无”。

(二)小说笔法,生动形象

归有光本人特别推崇司马迁,也受到司马迁《史记》撰写人物的传记手法的影响,其抒情散文中的小说笔法比较明显,在散文中擅长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等小说笔法来表达对人物的思念之隋。《项脊轩志》注重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借用了小说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的笔法。例如通过描写母亲用手叩门的动作来塑造一个爱儿子的慈母形象,通过祖母的话语和祖母返身持象笏塑造了慈祥的祖母对孙子的殷殷期望的美好画面,通过妻子的妹妹的童稚之语“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表现“我”与妻子的鹣鲽情深。

同时,《项脊轩志》也借助环境描写抒发情感。环境的描写在小说中是烘托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项脊轩志》对环境的描写最为典型。项脊轩是百年老屋,“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其中读书作文悠然惬意,正是在这样的惬意中愈发能够回想起和项脊轩有关的人和事,于是就有了对母亲、祖母和妻子的回忆和思念。 采用这样的小说笔法,可以令读者在感受作者抒发情感的同时,体会到作者传达出的生活情趣。不同的是,小说更加倾向于虚构和想象,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叙说的都是他个人对亲人最真实的情感。将散文小说化,是归有光的独特之处,也是他的抒情散文感人之处。

(三)词浅情长,平淡有味

归有光的抒情散文大多篇幅短小,有的不过百字,却能将人间至情表现得感人肺腑,这都要归功于归有光心中的真情所在。黄宗羲认为:“震川之文一往情深,故于冷淡之中自然转折无穷,一味霁兀雄健之气都无所用也。” 归有光作文用词浅显易懂,语言平淡朴素,但是读来深厚悠长,蕴含了丰富的感情。归有光曾说:“欲文之美,莫若德之实;欲文之华,莫若德之诚,以文为文,莫若以质为文。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文章好坏在于文章的内容,在于作者的情感而非形式的华丽与否。所以归有光抒情散文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亦没有多余的赘述,平淡而余味不尽,凝练而生动多情。在《项脊轩志》首段,归有光描写项脊轩环境以四言为主,间或夹杂三字五言,使文章节奏轻快,表现项脊轩环境的悠闲舒适,在这样的舒适中延伸到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情感正是恰到好处的。祖母的期待、母亲的关爱、与妻子的琴瑟和鸣,回忆起来都是温暖的,然而可悲的是这样的温暖只能出现在回忆里。这些都是归有光浅显的文字所传达给我们的深长的意味。后写到妻子去世六年之后项脊轩“室坏不修”,在简洁的语言中表现了妻子去世后自己见轩思人所以听之任之的感情。结尾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句,朴素平淡的语言中透露的是浓浓的怀念妻子之隋,将文章怀人之隋的主题升华到极致。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归有光
《项脊轩志》的人物描写
归有光的空中楼阁
——《项脊轩志》文本细读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
论《项脊轩志》的情感把握方法
刚柔并济真男儿
——归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