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

  • 《震川先生集》文献综述
    王佳豪【摘要】归有光先生创作的《震川先生集》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聚焦于《震川先生集》的研究,探索近40年来《震川先生集》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其研究主题、地位、创作、女性伦理观及突出篇目等方面的梳理,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震川先生集》;归有光;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5-0046-03【DOI】10.2002

    今古文创 2023年25期2023-07-20

  • 《项脊轩志》的人物描写
    福子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千字左右,描写刻画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个女性形象,笔力既不显分散,也不显重复,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栩栩如生。这既得益于作者善于抓细节,“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又得益于各有所侧重。祖母对归有光重在志向方面的提升,给予他信任、期待、激励。“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对孙儿闭门苦读大力褒扬,使人心里倍感温暖。“比去,以手阖门”,防人打扰。一个小小的关门动作,表现了祖母对孙儿读书成才的鼓励和支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19期2023-05-06

  • 归有光墓园的变迁
    陈益⊙ 归有光墓园明隆庆五年(1571),归有光先生于太仆寺丞任上去世,四年后归葬故乡昆山。墓地在东南门内金潼里,祖茔之右(今昆山市震川西路电信公司内),其子子骏特意请国子监祭酒王锡爵撰写了墓志铭:秦汉以来,作者百家。譬诸草木,大小毕华。或春以荣,或秋以葩。时则为之,匪前是夸。先生之文,六经为质。非似其貌,神理斯述。微言永叹,皆谐吕律。匪笾匪簋,烝肴有飶。造次之间,周旋必儒。大雅未亡,请观其书。墓志铭写得不错,波澜意度,很能与归有光的文风接近。然而据钱大昕

    苏州杂志 2022年3期2022-06-30

  • 归有光的抗倭文学创作
    汉平内容摘要:归有光创作了大量抗倭文学作品,其中抗倭散文三十余篇,诗歌十余首,有巨大的文学价值。这些抗倭文学揭露了倭寇入侵作恶暴行,尖锐批判了官府和梁凤等消极抗倭行为,提出了有效抗倭的主张,唤醒军民和有识之士同仇敌忾驱逐倭寇。关键词:归有光 抗倭文学 抗倭主张明代嘉靖年间倭寇泛滥成灾,成为明朝当政者的心患。归有光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散文大家,除了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在抵御倭寇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与昆山官民共同抗击倭寇,曾亲自参加抗倭斗争,还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9期2022-05-30

  • 巧用文言文 优化作文教学
    》 写作教学 归有光 我在讲授完《项脊轩志》这篇文章后,要求学生引用《项脊轩志》中的句子写一篇跟亲情有关的小作文,检查完学生的作文后,发现学生引用句子抒情的时候,对句意理解不到位,作文很不自然;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语言、环境描写、情感表达更是没有体会到其间的妙处。于是我第二次又专门在课堂上以《项脊轩志》为例讲授写作。 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称为明文第一,记叙的是归有光在项脊轩中的学习生活,以及在轩中发生的事,并记载难以忘怀的亲人,作者以朴素的笔触将这些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3期2022-04-02

  • 浅析归有光以淡笔描写挚情的妙处
    》之所以感人,归有光之所以能够以“淡笔写挚情”,主要归功于其出类拔萃却不显山露水的细节描写。文章就从细节的选材、细节之间的组合、具体细节的描述三个方面探索《项脊轩志》中细节描写不易为人察觉的妙处。关键词:归有光;《项脊轩志》;细节描写很多人都记得语文课本上《项脊轩志》中感人至深的文字:“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可是如果仔细分析这句话就会发现,文字平淡,不事雕琢,但是即使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只是清清淡淡谈到一棵枇杷树,却能令人潸然泪

    考试周刊 2021年78期2021-11-12

  • “明文正宗”问题再讨论
    相比几位领袖,归有光长期困顿,但最终仍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他善于通过细节刻画书写平常题材,作品中“乡曲应酬”之作虽非关乎国族命运的大事,却也不失立言之旨。钱谦益继承本地域传统,推崇归有光这位吴中前辈,也同样推崇有明一代文章正宗的象征宋濂,学习他们的为人、为学、为文,也以之自比。在这些对前人的批判反思中,中国学术、思想、文学等不断发展,逐渐完成由明至清的转型,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关键词:明文正宗;前后七子;唐宋派;归有光;钱谦益;宋濂站在清初回望,可以看到,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1年3期2021-09-24

  • 归有光“求仁说”与其文学思想的关系
    摘 要: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其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归有光师从魏校,在魏校“天根之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带有自己思想特色的“求仁说”。受“求仁说”的影响,他在文学上强调表现真情,关注现实社会,并且应用于自身的诗文创作。把握归有光的“体仁说”对其文学思想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归有光文学思想产生的哲学动因,也有利于深化对归有光文学思想的研究。关键词:归有光 求仁说 文学思想 关系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散文被黄宗羲誉为“明文第一”,其论学宗旨为“求仁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8期2021-08-27

  • 从《寒花葬志》和《项脊轩志》看归有光的情感表达方式
    文章充分表现了归有光对妻子、婢女、祖母、母亲等的深切情感,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归有光在人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方面的艺术特色和高超技巧。本文主要从文章中独特的视角、精彩的细节、情景合一的手法等方面分析归有光特殊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关键词:归有光;《寒花葬志》;《项脊轩志》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诗词是古人抒发情感的载体,散文亦是如此。归有光的叙事写人散文在明代散文史上有很大的影响,他善于运用平淡

    艺术科技 2021年10期2021-08-09

  • 试论《项脊轩志》的抒情艺术
    效果。关键词:归有光 《项脊轩志》 抒情特色古今悼亡之作,不乏脍炙人口之极品。诗有唐·元稹.《遣悲怀》,词有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而散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则令人百读不厌。这些悼亡之作都以其浓郁的悲剧色彩,撼动人心。尼采说:“一切文学吾喜以血书成者。”①《项脊轩志》就是这样一篇血泪之作,全文借一阁项脊轩抒写家世中与自己至亲的三代女性,纷纷弃世而去的痛伤,以悲情绾结全文,全篇不着一个哀字,却处处哀情,读来有潸然泪下之感。正如明人王锡爵曾

    文学教育 2021年2期2021-04-12

  • 归有光的两篇运河纪行
    朱年志摘 要:归有光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散文家,《己未会试杂记》《壬戌纪行》记载了归有光第七次、第八次赴京参加会试与落第还乡途中的所见所闻,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运河沿线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保存了运河与区域社会研究的重要史料。关键词:明代;归有光;大运河明代自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每年都要从江南运输大量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给朝廷需要,大运河成为了南北物资运输的交通大动脉。同时,作为京师与南方之间的唯一水上往来通道,有各地的官员、文人、兵丁、商贾、手工艺人以及外国使节等,常

    档案与建设 2021年12期2021-01-12

  • “居”间深意 “轩”之喜乐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归有光在行文中紧紧扣住“居”和“轩”这两个字反复描写,展现了全文的抒情脉络。其中,“可容一人居”“然余居于此”“常居于此”“扃牖而居”“不常居”五处不断突出“居”的内容,显得格外惹人瞩目,令人回味,引人赏玩。散文大家归有光将项脊轩从生活中普通的空间“居所”艺术性地升华为文人士子的精神家园,然后把项脊轩抒写成自己苦读求仕的“发祥地”,之后又将其描述为沧桑人事的文化记忆,并且将之有序地贯通起来,从而形成散文《项脊轩志》全篇的脉络,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9期2020-09-12

  • 到底是谁手植枇杷树
    》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项脊,是归有光九世祖道隆所居之处。轩,是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旧时多用为书斋名或茶馆、饭馆等的字号。志,是记的意思,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归有光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项脊轩志》被选入多种版本的教材,深受师生的欣赏。然而,其结尾被解读为多种可能的说法,也引发师生的思考。其结尾有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对此,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棵“亭亭如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2期2020-04-14

  • 归有光的美丽与哀愁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中流传最广的名篇,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堪称抒写祖孙深情、母子亲情、夫妻柔情的典范之作。作者聚万般情感于小小的项脊轩,其中有少年對美丽人生的渴望与憧憬,也有祖母、母亲及妻子温暖的问候与深切的期盼,更有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无尽的悲情,饱含科举制度下读书人承受的苦难与哀愁。项脊轩里蕴藏着整个“春天”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书斋既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空间,也是一个自由阅读与思考的场域,更是承载着读书人的渴望与梦想的地方。可以说,一方小小的天地,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0年12期2020-02-04

  • 《项脊轩志》:人生过处唯存悲
    ”,则可概括出归有光《项脊轩志》的主旨。人生如流水般逝去,当三十多岁的归有光,站在人生的半途,回首前半段人生旅程,不禁悲从中来,泪湿青衫。归有光的人生之悲,一是失去之悲,一是不得之悲。所謂失去之悲,一是原本和睦团结的家族成员,转眼间分崩离析,“诸父异爨”。古人重视天伦之乐,讲究家族成员数世同堂、互帮互助、和睦相处,但有时小家庭分家另过,只要亲情仍在,也是情理之中,无可厚非。归有光的家族显然不是这种情况,分家之后,“东犬西吠”“鸡栖于厅”,鸡飞狗跳,是乱象丛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2期2019-09-10

  • 含着泪的悲情
    ,本文主要分析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悲情,来感受文章扣人心弦的力量。关键词:归有光;《项脊轩志》;怀念;悲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朴素而自然的风格,是《项脊轩志》永葆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项脊轩志》这篇优美的散文,更因其对琐事的描述中所寄寓的耐人寻味的思想和情感,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归有光八岁丧母,十五岁读书,十六岁祖母去世,二十三岁结婚,二十九岁丧妻。到了三十五岁才考中举人,在这之后连考八次进士不中。一直等到六十岁才中进士,他一生苦闷不得志,

    神州·下旬刊 2019年3期2019-04-19

  • 朴素言语中的思母之情
    陈楠说起归有光,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项脊轩志》里那句“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樸实的话语,淡淡道出了对亡妻的思恋与怀念,不知有多少人读到此处潸然泪下。明正德年间,归有光出生在一个日趋衰败的大族中。归有光自幼闻名乡里,九岁能成文章,十岁时作洋洋千余言《乞醯论》,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考赴南京参加乡试。年轻气盛的归有光,“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且背负着大家族复兴的责任,开始时对举业满怀信心,但现实却并不如他所愿。寒窗十余载,

    美文 2019年8期2019-04-19

  • 归有光传记文研究
    齐思远摘要:归有光是晚明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以文章著称于世,收录进其文集《震川先生集》中的传记文共有21篇。归有光的传记文一方面继承了《史记》及唐宋古文诸家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又帶有归有光自己的风格特色。归有光善于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传主特征,每一篇传记文中都饱含着他对传主深沉的情感。关键词:归有光;传记文归有光,字熙甫,又字开甫,早年自号项脊生,晚年又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人,生于正德元年(公元1507年),卒于隆庆五年(1571年),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2019-04-17

  • 极淡之笔写极挚之情艺术
    》是明文第一的归有光的代表作,作者以自己的书斋项脊轩为背景,记叙了以项脊轩为中心的家族人事变迁,抒发了对故去的祖母、母亲和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简单平淡的笔触,道尽了归有光心中的苍凉和悲伤。本文通过分析《项脊轩志》中的艺术手法来看归有光如何用平淡极简的笔触表达细腻浓郁的深情。关键词:归有光 《项脊轩志》抒情手法 抒情特点散文是为了抒情,而这个“情”是作者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所产生的,最终凝结为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诉诸笔端,引起读者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2期2019-04-15

  • 狂如七子也心降
    以明中期散文家归有光先生的《项脊轩志》为研究蓝本,先对作者在志中所“明达”或“暗意”的人生悲情做大致总结,并就其形成原因做简要陈述,以期复原在明朝中叶有着“当代韩愈”之称的震川先生之真实生活及心理历程。关键词:归有光;《项脊轩志》;悲情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号震川,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是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位,他崇尚唐宋古文,《项脊轩志》是他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语朴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2018-11-20

  • 文脉深深:再论《项脊轩志》的不宜删节
    ,也就不能抵达归有光生命深处巨大的隐痛。关键词:归有光;《项脊轩志》;明清散文;文脉一、关于“‘项脊生曰不能删去”的综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少有像《项脊轩志》一样,因文本的“删节”而引发诸多讨论的。大凡教过这篇课文的教师都会对“删节”问题提出质疑,或把“删节”部分补充完整再进行教学。近十五年来,一些重要刊物上也公开发表了诸多文章,大多数观点认为“不宜删节”。孙永久在《〈项脊轩志〉:一只省略的耳朵》一文中指出,归有光以天下第一富婆蜀清和诸葛卧龙自况,表达了一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8年10期2018-11-16

  • 解识无声弦指妙 一枝一叶总关情
    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其作品文风质朴,擅长使用简洁平淡的文字来对家人和朋友之间的日常琐事进行描写,记叙友人之谊和家人之情。《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通过记叙家庭日常琐事来抒写祖母之望、母子之情和夫妻之爱,字里行间神态生动,真情流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浓浓的爱意,深深思念亲人的内心情感,使人读来感同身受。关键词:归有光;《项脊轩志》;赏析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整篇文章读来有一种感人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2018-11-06

  • 从《项脊轩志》看归有光的人生价值观
    代唐宋派散文家归有光创作的《项脊轩志》一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也是中国散文史上颇具开拓意义的一篇作品,其叙写的种种经历使归有光本人的人生价值观得以透露——改造“项脊轩”的经历、关于家庭琐事的回忆、以“项脊生”自称的自述,可反映他“读书入仕”的自我人生追求;对家族关系变化、至亲命运的书写,可体现出他“至情”的家庭观念。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归有光的人生轨迹,探寻他的人格魅力。关键词:项脊轩志 归有光 人生价值观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9期2018-10-16

  • 归有光散文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散文体裁多样,内容涉及面广,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追忆日常琐事,悼念故去亲人,抒写真实情感的抒情小品。这类文章中的人物多是作者家里的女性,其中有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母亲、祖母、妻子。归有光善于用质朴的语言叙述平常事件,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刻画人物,使这些女性形象从文学作品中众多的女性形象中脱颖而出,闪现着独特的魅力。【关键词】归有光;散文;三个女性归有光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古代散文成就非常高,被后人贊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2018-09-03

  •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例,加以說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这样一句话:“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鲁人版高中必修第三册收录了此文,课下注释对“乳二世”的解释为“给两代人喂过奶。乳,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也曾收录此文,其对“乳二世”的注释为:“给两代人喂过奶。乳,用乳汁喂养。”苏教版必修第五册也收录了此文,其对“乳二世”的注释为“喂养了两代人。乳,喂养。”对“乳”字解释,鲁教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皆为“用乳汁喂养”,苏教版为“喂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3期2018-08-24

  • 归有光文章中女性观点的浅析
    王蓉[摘要]归有光是明代的著名文学家,他的文章中涉及了一些女性,从中透露出来的他对于女性的看法观点有时会不一样,有的文章注重从传统道德伦理规范来评价女性,另有些文章看重的是人世间的真情,因此在阅读归有光文章的基础上,从归有光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社会环境及风气的角度找出他用不同标准评价女性的原因。[关键词]归有光;女性;伦理规范;真情[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3-0185-03归有光是明朝颇有名气的作家,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5-26

  •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
    。”三十五歲的归有光如是淡淡而语,我想他更多的是不愿说,不能说,不敢说。本文就以枇杷树为切入点,去揣测归有光未言之言。【关键词】《项脊轩志》;枇杷树;归有光【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扛鼎之作,此文共分为六段,分正文(前四段)和补续(后两段),文末“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单独成段。作者究竟为什么要种这株枇杷树,又是谁亲手种下的这株枇杷树,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做粗浅地表述,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2018-05-14

  • 不可忽略的“家道中落”
    堪称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文章共5段,分两次完成。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修葺前,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明亮、幽雅、安静,“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第2段写项脊轩的变迁,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再回忆祖母、母亲的往事,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怀念。第3段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最后两段是对妻子的回忆,是在前文完成15年后续写的。同学们读《项脊轩志》,总喜欢用文章第2段的首句来概括归有光想要表达的主旨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8年2期2018-03-05

  • 不可忽略的“家道中落”
    堪称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文章共5段,分两次完成。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修葺前,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明亮、幽雅、安静,“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第2段写项脊轩的变迁,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再回忆祖母、母亲的往事,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怀念。第3段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最后两段是对妻子的回忆,是在前文完成15年后续写的。同学们读《项脊轩志》,总喜欢用文章第2段的首句来概括归有光想要表达的主旨

    中学生天地(C版) 2018年2期2018-03-05

  • 归有光的空中楼阁 ——《项脊轩志》文本细读
    脊轩”何尝不是归有光的空中楼阁呢?“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房。读书人的书房通常是什么样的呢?不必说书香世家,就是普通读书人,书房也应该是清雅洁净的;但归有光用作书房的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这样逼仄的空间显然本来不是做书房的。那么这个“过午已昏”的幽暗“阁子”本来是作什么用途呢?“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家有老妪,尝居于此”。老妪,“先大母婢也”,是归有光祖母何孺人的婢女;由“乳二世”可见老妪是归有光父亲和归有光两辈人的乳母。“室

    中学语文 2018年30期2018-02-09

  • 命运无常的哀歌
    张祥归有光19岁时写《项脊轩志》。项脊轩,是小阁子,“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破败的“百年老屋”,也是“余稍为修葺”而成的书屋。它见证了“我”的读书之“可喜”,也见证了家破人亡之“可悲”:伯叔分家,母爱不再,祖母遗愿不遂。归有光32岁时补写《项脊轩志》,项脊轩又见证了“我”的婚姻的幸福与不幸。归有光写读书短暂的喜,不过是为了衬托人生漫长的悲。浸淫全文的是挥之不去的悲哀,极致表现这种悲哀的是有关三个亡人的细节描写。细细品读这三个细节,或许你能隐隐听见命运无常的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12期2018-02-07

  • 被误读的归有光
    陈益归有光的名篇《寒花葬志》,历年收录于各种选本(包括初中语文教材),广为人知。近来,随着《归有光全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其未刻稿中的《寒花葬记》,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婢,魏孺人媵也。生女如兰,如兰死,又生一女,亦死。予尝寓京师,作《如兰母》诗。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予。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傍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

    群文天地 2018年1期2018-02-06

  • 一曲读书人的励志
    脊轩志》实则是归有光的一曲励志之歌。“少年心事当拿云”,19岁的归有光踌躇满志,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期待。虽然现在“区区处败屋中”,当终有一日会像蜀清和诸葛孔明一样名扬天下。但是老天却并不眷顾这位天才式的人物,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明文第一”的归有光在科举之路上历尽艰辛、饱受挫折。35岁才乡试中举,后8次会试落第,直到60岁才进士及第,圆了这位老人一生孜孜以求的梦想,可惜6年后便驾鹤归西。40多年的漫漫科举路,归有光以常人难以企及的勇气和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7年10期2017-11-19

  • 一曲读书人的励志之歌 ——《项脊轩志》课文精读
    脊轩志》实则是归有光的一曲励志之歌。“少年心事当拿云”,19岁的归有光踌躇满志,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期待。虽然现在“区区处败屋中”,当终有一日会像蜀清和诸葛孔明一样名扬天下。但是老天却并不眷顾这位天才式的人物,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明文第一”的归有光在科举之路上历尽艰辛、饱受挫折。35岁才乡试中举,后8次会试落第,直到60岁才进士及第,圆了这位老人一生孜孜以求的梦想,可惜6年后便驾鹤归西。40多年的漫漫科举路,归有光以常人难以企及的勇气和

    作文新天地 2017年28期2017-11-09

  • 平淡自然写人情
    江娇摘要:归有光的散文,尤其是叙人叙事写人情的散文在明代散文史中具有很大的影响,被黄宗羲赞为“震川为明文第一”,把归有光这类散文称为“明文第一”,这是评价归有光为明代第一散文家最权威的论断,但归有光散文中最具有欣赏价值的是以平淡冲和之笔法写出的富于人情味的记叙散文。这类散文往往善于在对家人、朋友以及日常生活琐事的细节描写中寄托难以排遣的真挚深厚的情感,笔法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而风味超然,往往营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韵味,大大发展了散文的抒情功能。由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9期2017-09-30

  • 《项脊轩志》读解札记
    解,一个丰富的归有光比一个简单的归有光要有意义。所以,建议各家收入《项脊轩志》的高中语文教材恢复被删的“项脊生曰”。《项脊轩志》 课文删节 “项脊生曰”有读明清文学的学生问我,中学教材上节选的《项脊轩志》与原文比哪个好。还用说吗?我当然认为是原文好。那学生微信一闪:理由呢?我说:“教材的删节只剩下如泣如诉的天属亲情,哪里比得上张力十足的原文。偃仰啸歌、冥然兀坐、长号不自禁在教材里情绪太单一,但在原文里,读来情感丰富、内力强劲,人可以想象、伸缩的空间很大;诸

    名作欣赏 2017年7期2017-07-13

  • 儒家思想观照下的《项脊轩志》阅读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背景下的灵魂审视和思想检讨。他以一间书屋为中心,两种情感为线索,三世变迁为触点,四个女人为依托,回顾读书生活,反观精神世界,体悟不老亲情。一、关于书屋狭小、破旧、昏暗的项脊轩是归有光的第二生命,也是归氏家族的象征。归有光以祖父做官的地名“太仓项脊泾”命名书屋,除了寄托哀思,表明心志,像祖父一样学优而仕之外,还借喻“项脊”二字的深意,渴望成为家族兴盛的中流砥柱。项脊轩还是归有光的精神家园,灵魂栖所。一个人在书山攀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7期2017-07-12

  •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
    样带领学生体悟归有光那种人生至痛,让学生从这篇文理兼美的文章得到更多学习文言的乐趣?有必要让学生透过文本重重叠叠的记叙,细细品味归有光之深情。通过第一节对文言字词的疏通,学生初读文本,初步感受作者与项脊轩的关系。钱基博言此文:“睹物怀人,此意境人人所有。以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此妙笔人人所无。”基于此,我想,在第二课时中该如何带领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体察归有光痛彻心扉的情感,体味其“以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的特色呢?王锡爵亦曾评论这篇文章:“无意于感人,而欢愉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4期2017-05-27

  • 被塑造的经典
    摘 要:归有光是清代文学评论中的焦点人物,其形象在清代学者的批评总结中完成了“经典化”的历程。清人对归有光的讨论大致延续钱谦益与王夫之的批评理路展开,重点关注了归有光文章的文辞与义理两个层面,而讨论的对象则是归有光的《史记》评点及其自身文学创作。在清代复杂的文学流派与文人群体论争中,归有光成为一个符号性的人物,其形象也不断地被重塑着。支持者赞其文法可学,反对者批其文章无道,而对其他问题则皆视而不见,彰显了文学经典化历程的曲折走向。关键词:归有光;经典化;《

    求是学刊 2017年2期2017-04-07

  • 归有光叙事散文评价溯源
    吕珩【摘 要】归有光叙事散文历来得到很高的评价,如果说归有光散文的取材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但他又为何会获得古人的肯定?这固然与钱谦益的过于褒奖有关,但也有其内部和外部原因。本文力从社会经济发展,文学创作进步的外部因素和归有光自身经历,个人体悟的内在因素追溯归有光叙事散文获得盛赞的原因,以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关键词】归有光 叙事散文 评价 原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閱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1]为更好地组织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7年1期2017-03-06

  • 不见文字 但睹情性 ——略论《浮生六记》的情感写作
    富人情味的当属归有光。而晚于归有光差不多两个半世纪的沈复,不但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且有所发扬。他的《浮生六记》既是罕有的、完美的自传,又是隽永清新的叙事散文,他用散文的笔调来写自传,有别于正统文人作传的道学气,广为后世称颂。俞平伯曾盛赞云:“即如这书,说它信笔写出的,固然不像;说它是精心结撰的,又何以见得?这总是一半做着,一半儿写着的;虽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犹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开的图画,却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当此种境界,我们的分析推导的

    长江丛刊 2016年11期2016-11-26

  • 再品归有光的“可喜”与“可悲”
    《项脊轩志》中归有光的“可喜”与“可悲”,大同小异,人云亦云,有些理解粗浅之处。品读经典,读懂其深意需知人论世,真诚面对作者与文本。这“可喜”与“可悲”里蕴含着作者欢愉惨恻的深沉内心。【关键词】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喜;可悲“清代桐城派古文大师姚鼐选编《古文词类纂》,继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之后,于明代三百年间的作家只选取了归有光一人的作品。”[1]归有光的散文到底有着怎样匠心独运、经久不衰的魅力呢?通过其名篇《项脊轩志》即可见一斑。《项脊轩志》篇幅短小,语言质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2016-11-19

  • 归有光的五色笔
    陈益归有光的五色笔陈益归有光归有光像才子江淹以文采称著于世。晚年时,梦见一位叫郭璞的人,对江淹说:“我的笔在你这里多年,请你还给我。”江淹从怀里掏出了一支五色笔,随即从梦中醒来。从此再也无法作诗,“江郎才尽”矣。归有光的五色笔,却始终光彩照人。他是明代最大的散文家,被誉为“明文第一”,清代桐城派将他奉为宗师。他的诗歌创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成就,都不容小觑。他的制义文,在明清两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他不仅以评点《史记》著称,对秦汉文、唐宋文也作过很多评点。

    苏州杂志 2016年3期2016-11-18

  • “借书满架”之“借”疑为“厝”之讹字
    何春学【摘要】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借书满架”的“借”疑为“厝”之讹字。【关键词】借;厝;讹字对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借书满架”的“借”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认为此处“借”即其本义。教师教学用书的翻译便采用了这种意见;也有人认为“借”与“籍”通,有“狼籍”之意;还有人认为“借书”应为“积书”,属互训法。对于以上几种理解,笔者均不敢苟同。我认为,“借书”之“借”疑为“厝”之讹字。第一种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借”应是其本义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2016-10-21

  • 非似其貌 神理斯述
    刘慧摘要:归有光和蒲松龄具有相似的出身和经历,二人的散文也存在相通性:其文以情感人、以悲动人,但却含蓄简练、余味悠长。他们的散文与正统道德文章相比面貌迥异,但却并不脱离儒家文化的精神气质:抒发失意文人悲情继承了《诗经》抒情言志的传统;含蓄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温柔敦厚”的美学追求;言简义丰的语言则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存在相通之处。关键词:明清散文;归有光;蒲松龄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归有光的散文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广泛的肯定,钱谦益对其大为

    蒲松龄研究 2016年2期2016-07-26

  • 黄宗羲“明文正宗”说的文学史思考
    浙东文统,他将归有光与震川后派娄坚、唐时升、钱谦益、顾大韶、张大复、艾南英列入“明文正宗”,又提出一些批评看法,值得详作剖析。自明嘉靖起,以震川一派为代表的吴中文统与浙东文统多有交叉融合。黄宗羲与震川一派论文相合有五:根柢“六经”;参之以史;不染七子复古习气;非八股时文样式;“一往情深”。黄宗羲与震川一派不相合有四:不满震川一派经史研讨之功稍疏;独尊阳明之学与阳明之文;论文不离浙东学统;批评震川后派摹仿熙甫文法。相合五条可见其相近的“明文正宗”评价标准,不

    中州学刊 2016年5期2016-05-30

  • 须眉男子真性情 至情至爱项脊轩
    键词】项脊轩;归有光;亲情【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在漫长的文学历程中,中国传统文人大抵都有自己的文化家园、精神寄托。满目荒凉、遍地疮痍的黄州成了苏轼绽放人生光彩的亮丽舞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凤凰古城成了沈从文诗意、幸福的栖居地;幽静古老、历经沧桑的地坛给了史铁生思考人生、寻求未来的力量。那么,“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的项脊轩则给了你——归有光生活的真情和炙热的爱情。你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祖辈的功成名就延续到你这一代,仅留下一个破落不

    课外语文·下 2016年3期2016-05-24

  • 《项脊轩志》细节的情感张力
    动可感的文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是这样一篇以情动人的文章。 《项脊轩志》以一阁为线索,睹物思人,串联起对祖母、母亲、妻子三代人的回忆。悼亡追念之情,世事沧桑之感,皆诉诸笔端,可谓情深意切,哀婉动人。《项脊轩志》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感人肺腑的情感张力,得力于文章对细节的精当处理。归有光特别擅长将生活细节诗化,在看似平淡的娓娓叙述中,再现活生生的物象细节、景象细节和人物细节,并挖掘其动人之处,于是作者的情感就在事无巨细的琐碎中得到了彰显。可以说,抓住了文章的细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0期2015-11-03

  • 归有光散文的女性书写
    中国散文史上,归有光并不是一位非常显赫的作家,他没有司马迁、韩愈、苏轼这些名字所具有的光焰和气势,如果说韩文如潮,苏文如海,归有光的散文只是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以它的明净、朴素而自成面目。归有光的散文作品被选入古代各种古文选本和现代语文教材,他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以《项脊轩记》、《寒花葬志》、《先妣事略》为代表的叙述家事亲情的作品,这些干净朴素的文章感动了后世无数的读者,五百余年文脉不绝如缕。一归有光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耗在科举考试上,他是一位科场失意的老举子

    古典文学知识 2015年2期2015-05-05

  • 斋而名轩意味长
    以来,研究者对归有光何以将自己小小的书斋命名为“项脊轩”的研究一直停步在“项脊”上,对“轩”字意味的探究则极少关注。笔者认为,“轩”字不仅值得探究,而且归有光将书斋命名为项脊“轩”既合理够格又合情缘志,真正意深味长。关键词:归有光 书斋命名 “轩”字探究 合理够格 合情缘志 意味深长在教学《项脊轩志》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归有光为什么要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项脊轩”而不是项脊阁、项脊窗、项脊室乃至项脊什么斋、堂、庐、屋、居等等?看得出,这个学生爱动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2期2015-03-13

  • 《项脊轩志》细节的情感张力
    动可感的文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是这样一篇以情动人的文章。《项脊轩志》以一阁为线索,睹物思人,串联起对祖母、母亲、妻子三代人的回忆。悼亡追念之情,世事沧桑之感,皆诉诸笔端,可谓情深意切,哀婉动人。《项脊轩志》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感人肺腑的情感张力,得力于文章对细节的精当处理。归有光特别擅长将生活细节诗化,在看似平淡的娓娓叙述中,再现活生生的物象细节、景象细节和人物细节,并挖掘其动人之处,于是作者的情感就在事无巨细的琐碎中得到了彰显。可以说,抓住了文章的细节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10期2015-02-14

  • 从绰厉风发到平淡隐忍
    属亲情的失去,归有光的情感表达各具特色。当老妪复述归有光母亲周孺人对有光的疼爱时,归有光写到:“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回忆祖母当年持一象笏至,并勉励归有光“他日汝当用之”时,归有光写道:“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这“泣”和“长号”响亮有力,音满意足。而在忆亡妻时则用“移情于景”的手法:“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既不“泣”,更不“长号”,甚而无一“哀”字!如果,鉴此认为此处的情感表达力度减弱或认为这三种情感表达理解为并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7期2014-08-30

  • 从绰厉风发到平淡隐忍——谈《项脊轩志》的情感表达
    属亲情的失去,归有光的情感表达各具特色。当老妪复述归有光母亲周孺人对有光的疼爱时,归有光写到:“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回忆祖母当年持一象笏至,并勉励归有光“他日汝当用之”时,归有光写道:“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这“泣”和“长号”响亮有力,音满意足。而在忆亡妻时则用“移情于景”的手法:“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既不“泣”,更不“长号”,甚而无一“哀”字!如果,鉴此认为此处的情感表达力度减弱或认为这三种情感表达理解为并

    中学语文 2014年1期2014-08-15

  • 心头事 眼前景 平常语
    摘 要:归有光小品散文有着独特的韵味,这就是善于用心头事、眼前景、平常语来抒情。本文通过对一系列具体作品的分析,阐述了归文的抒情艺术特点,并揭示出这一艺术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当代价值。关键词:归有光 小品散文 抒情艺术 语浅情深明代文坛,归有光的散文创作卓然成一大家。学术界普遍认为,归有光的散文上承唐宋古文运动,下开桐城派之先河,因此他是明代最重要的散文家之一。和归有光几乎生活在同一时期的王世贞赞其云:“千载有公,继韩欧阳。”(《吴中往哲象赞》)明末清初钱谦益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期2014-04-09

  • 刚柔并济真男儿 ——归有光
    ,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在此为我们倾情演绎悲、喜人生。而却也让我们窥探到一个真男儿的风采。“男儿”诠释了归有光的多重身份,远比“散文家”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语境。所以,我们从“男儿”的角度来谈对归有光“刚柔并济”性格的理解,就不至于浮光掠影了。“刚柔并济”一词出自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百度百科上把“刚柔并济”释义为: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亦

    语文学刊 2014年10期2014-03-12

  • 学古而不泥古,尚情而不纵情——归有光抒情散文折射出的现实精神
    710061)归有光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散文大家,是明代中叶出现的与复古派相抗衡的唐宋派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与不幸。归有光的家族虽是昆山的百年望族,但在归有光出生时已日渐没落,因此虽然归有光对亲情有着格外的向往与眷恋,然而他却遭受了幼年丧母、两度丧妻、夭女亡子的接连打击,并且他虽然学识广博,却屡试不中。不幸的人生的境遇并没有妨碍归有光成为“卓然绝出”的一代散文大家,他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这些散文体裁多样,内容涉及广泛,风格不同于当时盛行的复古之文。

    文教资料 2010年5期2010-08-15

  • 归有光散文中的悲剧因素
    梁 莉摘 要:归有光被誉为“明代第一”散文大师,在明代作家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散文成就较高。归有光以其悲剧性的人生际遇和精神世界中的深刻悲凉,使其散文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主要体现在悲剧主题、悲剧意境和悲剧精神上。关键词:归有光 散文 悲剧因素被誉为“明文第一”的散文大师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他在明代的作家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创作的主要成就是散文和诗歌,而以散文成就较高。《闻一多诗文选集》称归有光是“散文中欧公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4期2009-06-02

  • 折射心路历程的项脊轩
    照。笔者认为,归有光对待项脊轩前后不同的态度,恰好折射了他科举仕途由无限憧憬到失意消沉再到重新振作的心路历程。一项脊轩本是“旧南阁子”,空间狭小,“室仅方丈”;破旧潮湿,“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昏暗无光,“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经过归有光的一番修葺,情形虽大有改观,可它仍然低矮狭小,而归有光读书轩中却怡然自乐。笔者认为归有光情怀淡泊,是浅层次解读,其“偃仰啸歌”式的快然自足有着深层因素。首先来透视归有光把“旧南阁子”命名为“项脊轩”的心理。“项”为头之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6期2008-07-16

  • 项脊轩下项脊生
    雪。弥留之际的归有光看着床头的《西游记》,那是老友吴承恩托人从淮安带来的。再次用无力的手翻开书,“弼马温”三个字赫然入目,归有光无奈地笑了。作为大明朝开国以来第一个管理马政的进士,他才是真正的“弼马温”啊!一声哀叹,百年老屋项脊轩、亭亭玉立的枇杷树、祖辈留下的那把象笏,祖母、母亲、妻子……那些深烙在生命中的往事,都汇成了令人潸然泪下的文字。 公元1507年腊月二十四,江苏昆山的归家很是热闹。据说“有虹起于庭,其光属天”,新出生的男孩就取名为“有光”。然而,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08年5期200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