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工智能”理念及模式探析

2019-04-17 13:00周益民余盛季陈文宇
科教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模式人工智能科技

周益民 余盛季 陈文宇

摘 要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都是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革命的伟大成果。基于此,提出互联网+人工智能”理念及模式探析。阐述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理念的含义及其本质,并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进行探析。研究模式发展分别在学习者模型领域、教学模型领域、特定领域学习模型三大领域开创了新特色。

关键词 互联网 人工智能 模式 科技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17

Abstract Interne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re both great achievemen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since the 21st century. Based on this, w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and mode of Internet + AI.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and essence of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robes into the new development mode of "Internet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model has created new characteristics in three fields: learner model field, teaching model field and specific domain learning model field.

Keywords Internet; AI; mo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 引言

借助新型的科學制造技术、信息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制造使用领域专业技术等四大类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汇聚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的研发手段,形成以消费者或者客户使用感受为核心的统一运营的智能制造业能源和能力的服务终端,[1]使用者或客户利用智慧端口以及智慧制造云服务终端就可以时时刻刻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获得智慧制造能源和使用能力,对制造全端口、生命漫长周期活动中的动植物、景物、环境、细菌等有生命力的物体进行自主式智慧地感受、联系、互动、学习、了解、分析、执行、控制与解析,促进制造全端口以及生命漫长周期活动中的动植物组织、商业经营、技术仪器、信息物流、资金端口、知识、服务流汇聚优化,从而形成一种在广泛网络的使用基础上,以使用者或客户感受为核心,[2]动植物、景物、环境、细菌等有生命力的物体进行信息融合,联系化、互动化、学习化、分析化、柔软化、信息化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模式以及“互联网驱动、数据共享、跨界合作、自主协作、共同创新”的新动态,进而有效、高端、节能、绿化地制造能源和服务客户,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1 “互联网+人工智能”理念

人工智能是指科研、研发用在更新、加深和模拟人工智能的概念、理论、方法论以及实践系统的一个崭新的科学系列。[3]作为研究人类大脑和人类心理原理的高端科学和前沿科学研究,五十多年以来,人工智能历经了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是出生期,以信息论、媒体论和智能论作为方法论基础;第二个阶段是经典成长期,人工智能和人类认知心理学、心理科学开始了互相依靠、互相依存的发展过程;第三个阶段是联盟共和期,主要通过阶段处理的手段将人工制作的神经网络去模拟人类大脑的各项脑力活动。[4]在互联网“海量数据”和时时刻刻与现实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基础上,促进了人工智能的迅猛进步,推动了人工智可以迅速迈向新时代;利用“大数据”去分析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可以提高现存多媒体产业的服务质量和运行速度。“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新型模式因而产生。

2 “互联网+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

2.1 学习者模型领域

伴随许多维度界面和重量级的“大数据”采集与“大数据”融合、更高速的数据模拟手段以及更具有互动性、智能性的人机界面的快速进步,以后“互联网+人工智能”会在教育行业形成点、线、面三位一体的产品衍变模式和信息化、系统化的产品使用趋势,“互联网+人工智能”将不断改革以往传统式教育模式的学习方法,启动教育发展新模式。[5]如果说,现存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运行方法解决的是“知识传达”问题,那么以后其重点将会是解决互助式调整学习的有关难题,并最终实现教育上的因材施教。[6]

2.2 教学模型领域

教学模型领域重点注重的是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尽可能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育周边和使用,口语水平测评、情商智能检测、考试综合检验(Assessment)、虚拟助手等应用方法都属于这个领域的研究范畴。[7]传统测评手段基本上是利用封闭式回答和考试的手法实现的,所以这当中可以被界定的标准答案与内容正逐渐被在线检测所代替;但是对于开放式回答,比如说论文写作、申论等考试内容,普通的在线检测就难以给检测官一个高效的即时反映。然而,伴随语义分析和解析的逐渐发展,依靠“互联网+人工智能”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对开放式问答的在线检测,让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单独练习和自查、获得系统评价和评估,即时检验自己在学习上的表现等,其学习路径见图1。

个人辅助机器人的突破发展也正在促进教学领域的虚拟学习,辅助学习机器人的相关研究也会取得明显进步。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借助计算机相关语言的处理和语音识别,对虚拟辅助助理进行再次挑战,认为其完全可扮演学生的课外老师这一角色,为学生准备更加准确的解答,并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度。因为在人工智能的虚拟助理的帮助下,其可以自动进行语言分析,对学生在学习上遇见和提问的学习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2.3 特定领域学习模型

特定领域学习模型重点注重的是一些精准的水平细则学习专业,预测将重点放在在SEAM 教育上。SEAM 教育集合科技(Science) 、工程(Engineering)、审美(Art)和数字(Mathematics)等多学科交叉汇聚发展的综合普及教育,其最先只是由美国政府引导的一项教育科技计划,主张“动手、动脑的探寻式学习”,比如说SEAM教育的计算进程(见图2)。

EAM教育注重实践、看重跨学科、注意创新的特征尤其突出,换句话说是对于以往教育理念中标准界定考试环境的重大转变。比如说,现在目前已知的提供计算机编程类使用语言程序的SEAM教育周边产品即将大规模面向市场,学生就可以利用拖拽、敲击、看图的方式,用最质朴、简单的可视化计算机编程语言对机辅助仪器程序进行编程,并下达学习命令。

3 结束语

本文对“互联网+人工智能”理念及模式进行分析,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相关定义和内涵,根据其计算机语言编程数据反馈和分析,对“互联网+人工智能”模式的特点进行逐一讲解,实现本文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互联网+人工智能”理念及模式的更新演变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米晓萍,李雪梅.基于物联网智能的独居老人自动监控方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4.31(2):378-381.

[2] 舒志猛,陈素华.基于FPGA和DSP的高速图像处理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7.35(4):142-144.

[3] 魏云斐,张遂南.ADSP TS201链路口通信的FPGA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7(03):167-170.

[4] 宋琦,牟晓光.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3):184-186.

[5] 徐贵宝.语音控制互联网交互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8(01): 31-35.

[6] 王晓林.“互联网+随机学习”课堂模式实践——以佳木斯技师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5(23):211-213.

[7] 阮家泉.智能手機与互联网+课堂在技工院校教学的应用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9):114-115.

猜你喜欢
模式人工智能科技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数读人工智能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