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价值观视域下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研究

2019-04-17 13:00胡士平
科教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有效途径辅导员

胡士平

摘 要 医学生就业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开展医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有利于了解医学生就业价值观现状,有利于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辅导员指导医学生就业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就业价值观 辅导员 大学生就业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73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social attention. Taking medical student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survey of their employment values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which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ir employment values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ath of employment guidance of counsel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employment values; counselor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effective ways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的迈进,医学生也伴随着扩招,规模不断增加。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称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在诸多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中,起主导决定作用的是医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与当前就业形势的契合度。而作为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其就业价值观是由就业动机、就业选择、就业途径与方法等构成的整体,是医学生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直接影响医学生能否将医学技能服务于社会,实现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1 医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调查与基本分析

1.1 调查目的

通过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大一至大五年级(2017级-2013级)医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医学生生涯规划、毕业去向、就业择向、就业途径以及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等进行相关了解,从中剖析医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特点,有利于发挥辅导员在指导医学生就业中有效性。

1.2 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专业2013级-2017级本科医学生。

样本抽样:本调查随机从南京中医药大学三个医学院按照年级抽取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年级抽取5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45份,有效问卷242份,回收率96.8%。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基本情况:性别:男48人,女194人;家庭背景:中医药世家11人,与中医药无关198人,中医药对家人或自己产生过重要影响33人;是否独生子女:是164人,否78人;家庭经济情况:富有10人,一般133人,较差27人;

1.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3.1 专业认识与就业前景

调查显示,对于医学生,专业选择更趋理性,有26.45%的学生认为医学专业社会认可度高,能治病救人;14.87%学生认为专业好,好就业;26.86%学生对中医药感兴趣,想学有所成,但有25.21%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是由家长帮忙选择的,因而对于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会出现专业认同缺乏,缺少学习动力和兴趣,缺少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显示,10%学生在医学专业学习期间,能制定详细规划,59.09%学生有较简单规划,而有23.96%学生不知道怎样规划,7.43%学生没有规划。在学习过程中,29.34%学生认为中医学科学有效,能治病救人,59.5%学生认为中西医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因而在医学生就业前景认识态度上,32.64%学生持乐观态度,45.45%学生持一般还好态度,只有9.92%学生表示悲观。

1.3.2 就业倾向与毕业去向

通过对就业地域、就业单位层次、就业发展、就业薪酬、就业途径和方式等调查,结果显示,醫学生毕业后41.74%学生首选就业地为大城市或发达地区;23.55%学生选择到中小城市;23.14%学生选择家庭所在地;2.89%学生选择到中西部地区工作;7.85%选择不限地域。从就业单位层次看,66.12%学生选择希望进甲级医院,23.14%学生接受普通医院,8.26%学生愿意选择社区及乡镇医院,1.24%学生选择非医疗卫生单位工作。

从就业医院性质来看,75.2%学生选择到公立医院,24.8%学生选择民营外资及私营诊所等单位工作。从就业起薪预期看,调查显示,1000-2000元占6.23%,2000-3000元占25.61%,3000-5000元占52.87%,5000元以上占15.29%。不难看出,医学生就业薪酬预期大多数在3000-5000元之间,预期更加理性。调查显示,医学生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多选),排在前三的依次为工作地点占69%,发展机会占61.57%,社会地位占22.73%,可见,医学生更多在乎的是工作地域、职业发展空间及社会地位。

1.3.3 就业渠道与方式

自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以来,大学生实际上被推到了市场化的轨道,并逐步形成了即时就业、自主创业、考研、出国、延时就业等多种就业途径。”①调查显示(多项选择),70.5%医学生希望通过学校、社会、政府组织的各类招聘会找到第一份工作,95%医学生希望通过考研升学缓解就业压力,60.8%医学生希望通过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保证工作的稳定,有2%的医学生打算毕业后自主创业,而选择出国留学和参加国家基层项目就业的医学生比例不到5%。

1.3.4 对基层就业的认识

在“如果你在快毕业时暂时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你会首选( )”这一问题的调查中,22.31%医学生选择降低期望值到西部或基层就业,先自立再发展;4.13%医学生选择参加大学生村官或“三支一扶”等就业项目;1%医学生选择应征入伍。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基层就业的态度在逐步改变,自我意识增长,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基层就业来锻炼自我,提升能力。但由于医学生总体学制较长、个人家庭婚姻及工作待遇等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医学生对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还不是很明显,因而还需国家加大政策支持,为医学生服务西部及基层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

1.3.5 对就业困难的认识和态度

在对“你认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这一调查的回答中,排在前三的选择依次是提高技能占68.52%,调整择业期望值占65.89%,提高职业素质进行职业培训占52.73%。由此可见,医学生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苦练内功,才能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对医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质的调查中,普遍认为,良好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有责任心,敢于吃苦耐劳,专业技能过硬,较强的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能力,较好的人文修养和医德医风是医学生必备素质。在影响就业的最大的因素的调查中,排在最前为专业技能知识、实践工作经历和社会关系资源。医学生对就业的认识更加客观和理性。

1.3.6 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

调查显示,95.2%医学生希望学校增加就业指导的时间,65%医学生认为与就业工作人员沟通不够,85.5%医学生认为辅导员对自身的就业指导较多。在对学校就业指导满意度调查中,6%医学生表示非常满意,45.2%医学生表示满意,25.8%医学生持一般态度,表明医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满意,这与学校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紧密相关。但仍有28%医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持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态度,说明学校就业工作还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2 辅导员指导医学生就业有效途径探索

2.1 观念引导: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就业的思想基石

2.1.1 引导专业学习观,提升医学生核心竞争力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重视度还不够,需要加强專业学习引导。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医学精英的重要场地,毕业生今后基本上在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工作。因而对专业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作为辅导员在学生入学初组织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积极构建学风建设体系,即:构建制度化管理监督体系(家校学风监管体系、课堂学风监管体系、宿舍学风监管体系、学风自我管理体系),以严格管理抓好学风;拓展多元化教育渠道(探索竞争机制、利用就业导向、依托文化引导、发挥典型示范、实行警示帮扶),以深化教育带动学风;构建系统化能力培养平台(搭建技能竞赛、学术科创、社会实践三大平台,提高临床操作、科研创新、实践应用三大能力),以引导实践促进学风;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传统,促进毕业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总体提高,提升大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专业绩点,提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水平。

2.1.2 引导择业观,把握职业发展的航向

医学生择业观我们可以理解为医学生在专业学习、志愿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等活动中,对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作出的判断、认识和想法。“择业观教育在于帮助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个性,从而去发展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职业能力,把学习知识、发展素质、提高能力和调适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②从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医学生择业观需要进一步引导。辅导员对医学生择业观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竞争观念的培育。医学生面临就业试用期相对较长、择业时间相对较短以及就业市场的有效需求相对饱和甚至供大于求的就业局面,在复杂的就业市场环境中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学会正当竞争,通过展现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达到就业的目标。(2)先就业再择业观念的引导。计划经济时代是毕业包分配,工作相对稳定,被视为“铁饭碗”,但在市场经济时代,实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存在优胜劣汰,竞争非常激烈。因而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因为竞争因素而找不到理想的单位,只能退而求其次。对于医学生而言,要在竞争中树立双向选择的观念,在职业竞争和流动中去寻找职业发展的机会。(3)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医学生也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自主创业。(4)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从调查中,医学生主要倾向于大而好的医院,基层就业的相对较少,因而辅导员要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委号召,积极做好基层项目“西部计划”、“选调计划”、“三支一扶”、“苏北计划”和“预征入伍”等宣传、组织、选拔报送工作,支持毕业生走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成才之路。通过宣传发动和指导,转变毕业生求职观念,积极面向基层卫生单位就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2.1.3 政策法制观引导,为医学生就业提供权益保障

加强医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辅导员需要通过专题报告会或就业指导课等形式向医学生讲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通过讲解有利于医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和把握国家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厘清国家现行或将要执行的就业方针、政策、主流方向;而从微观上来看,也有利于引导医学生主动关注就业信息,帮助自身正确的认识社会、主动就业。同时应对医学生加强国家有关劳动法及就业等方面的法律知识的指导,使其能够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正确树立就业观。

2.1.4 健康心理观引导,使医学生就业树立积极心态

辅导员要联系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及相关机构,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主要内容包括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和心理咨询指导。要建立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医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缓解医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压力和过度情绪反应。

2.2 就业过程监管: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保障

(1)落实就业基础工作。作为从事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要扎实推进就业基础性工作,认真做好毕业生的生源审核、信息采集、材料发放、就业信息收集与通知以及毕业生就业单位推荐与政审、就业跟踪与用人单位走访等基础性工作。要建立专门的宣讲平台,及时发布各类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协助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举办好大型校内招聘会,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扎实的工作,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形成良好沟通体系。作为辅导员,一是与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沟通及时有效,能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问题,如执医报考、毕业改派等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并反馈,向学校学生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反映学生在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问题的反馈和解决,从而疏通就业通道;二是与毕业学生骨干有效沟通,通过学院就业网、班级飞信群、QQ群等组成的畅通化沟通平台,将收集到的各种招聘信息及时发布,同时结合各实习点组长和班级骨干的作用,确保将信息通知到每一位毕业生。学院也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动给予指导帮助,为其排忧解难。

(3)加強就业核心技能技巧指导。医学生就业过程中主要涉及自荐技巧的指导、面试技巧的指导、求职礼仪的指导等。而对于自主创业的医学生,一方面进行创业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医学生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创业企业的申报、企业运营风险和策略的把控、创业团队的组建、商业模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有力指导。

(4)深化合作,举办专场招聘,积极拓展就业市场。辅导员可以针对学校新办专业、就业困难专业等联合学校就业创业中心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辅导员要加强与就业实习基地医院的沟通联系,建立合作机制,积极向医药卫生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

(5)注重就业能力提升,实行帮贫扶困政策。开展“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从户外拓展、人际关系、形象礼仪、语言表达、职业规划、求职面试等方面进行培训;开展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信息援助活动,及时进行就业信息推送与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提供高质量就业信息服务。积极开展家庭困难毕业生学费减免工作,发放毕业生求职补贴,切实帮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充分就业。

(6)举办考研辅导、就业交流活动。医学院校要积极开展“考研形势与政策”主题讲座、考研政治理论辅导班、专业专题考研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考研交流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为毕业生考研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使考研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考研能力。可以邀请参加就业基层项目的毕业生为应届生做基层就业项目交流,有利于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总之,医学院校辅导员是学校与医学生正常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就业指导中,中医药院校辅导员是医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者、全程化就业的督导者、有效就业的助推者。

注释

① 王长青.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46.

② 吕世军,姚庆梅等.加强医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药学教育,2009(25):9-12.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有效途径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