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合 转危为机

2019-04-17 13:00邱欣红侯庆红
科教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家校联合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

邱欣红 侯庆红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家校联合的现状及优势,学生、家长以及高校三方面存在的客观原因给家校联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家校联合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三个阶段家校联合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家长和学校在这三个阶段都应积极参与,时时预防、及时干预、随时跟踪,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方能转危为机。

关键词 家校联合 大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76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dvantage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home-school alliance, and the objective reasons of students, parents and universities bring some difficulties to home-school alliance. However, home-school alliance has unexpected effects i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Finally,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mode of home-school alliance in the three stage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before, when and after the occurrence. Parents and schools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se three stages, and prevent, intervene and follow up from time to time. Only when college students face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can they turn the crisis into an opportunity.

Keywords home-school coop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觀尚不成熟的阶段,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学习与就业压力等生活事件日益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理防线,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会打破大学生内心的平衡和稳定,使大学生被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困扰,轻者诱发心理障碍,危害个体心理健康;重者失去控制,甚至导致自杀或者伤人等灾难性的后果。[1]

家庭和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两者在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家校联合,整合利用多方资源帮助大学生应对和处理危机,顺利度过危机,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家校联合的现状

1.1 学生方面

第一,中学阶段由于特殊的学习环境,许多中学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设置的心理健康课成了自习课,导致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认识不够准确;第二,大学生已经成年,这一阶段强烈的独立欲望让他们迫切地希望摆脱父母及老师的督促引导,同时,大学生内心更为敏感,不再像中学阶段那般对父母倾诉内心困惑,而对于家校联合也比较反感,认为是学校老师“打小报告”;第三,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会面临适应、学业、人际关系、财务管理、目标规划、就业压力等各方面的心理困惑,这种成长的危机非常普遍,但是大学生对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情绪调节的技巧的评估往往偏于理想化。以上均会导致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危机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地寻求家长和学校的帮助,给家校联合来了一定的难度。

1.2 家庭方面

1.2.1 家长“甩包袱”心理——学生是学校的责任

一方面,许多家长持有这样的“甩包袱”心理:我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好他,孩子在学校期间一切问题学校都应该尽职尽责照顾到;另一方面,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其家庭教养方式以强权式教育和溺爱式教育为主、[2]家庭较贫困、家庭和谐程度较低,[3]这也从客观上导致这类学生家长心理应对能力不足而对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采取否认、回避、推诿的态度。

1.2.2 家长精神卫生知识的空缺,“病耻感”导致的否认

很多家长不了解精神卫生知识,加之社会舆论对精神疾病的长期歪曲报道,社会对于精神疾病是歧视的、不接受的态度,这种“病耻感”让家长潜意识否认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愿接受学校的建议到专业的医院去看病。另外,家长担心精神疾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和个人发展,刻意隐瞒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在学校发现学生处于心理危机状态时不愿意配合学校进行干预。

1.3 高校方面

高校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应该明确,危机干预的总体目标在于避免自杀、自伤或危及他人安全等严重社会后果发生,同时也应帮助学生激发潜能,调动积极资源,调整认知和行为模式,恢复内心平衡,获得成长经验,全面提升心理素质。[4]然而,很多高校由于人手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平时与家长鲜有沟通,往往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危机情况时才告知家长,而且在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往往从利于学校管理入手,忽视学生内心感受,与家长沟通态度较强硬,容易造成家长认为学校不想承担责任的想法,导致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家校联合具有不稳定性、被动性。

2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家校联合的优势

大学生是家长和高校之间连接的纽带,家长和高校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才。家庭是学生心理状况最真实的反馈者,家庭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最有效的缓解者,家庭是学生心理和情感上最坚实的支持者,家庭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支持者和辅助者。[5]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高校与在校大学生之间存在着学籍管理、档案管理、教学管理、专业知识管理、发展规划管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颁发与授予、奖助贷惩、财产管理、住宿管理、饮食服务、校园人生安全等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多种关系,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手资料。家校联合,家长积极参与,配合学校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将大大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高校对学生个体情况的把握将更确切;同时,高校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矫正以往错误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将学生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一方面便于学校和家长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时能够顺利进行干预。

3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家校联合模式探索

3.1 心理危机发生前——时时预防

鉴于学生家庭的各种客观情况,高校可在新生开学期间积极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的整体情况,举办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起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家长尤其是以前已有心理危机情况学生的家长应积极找辅导员讲明学生状况,让学校对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高校辅导员需掌握学生详细完整的家庭信息,建立学生家庭档案。要特别重视在特殊家庭中成长的学生,比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孤儿、贫困家庭等。辅导员对学生日常请假事项需保持警觉,在学生发生重大生活变故如亲人去世、家庭变故等,给予及时关注并联系家长告知学生目前状况。同时在学生面临特殊时段特殊事件如期中和期末考试、毕业面临就业与考研、失恋、开学等,对于特殊状况的学生应及时告知家长,而家长也应将自己所了解到的学生当时的情况及时反馈给辅导员,使辅导员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高校心理健康机构可通过心理测评软件对学生入校之初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初步评估,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高校心理健康机构、学生处、各学院以及辅导员之间对在校学生尤其是心理危机学生就各自掌握的情况进行信息共享,从而建立比较完整的学生心理档案。

3.2 心理危机发生时——及时干预

对于心理危机较高但是社会功能受损不太严重能够继续坚持学业并且积极配合治疗的学生,高校应联系家长,与家长面谈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共同商量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若家长同意带回家治疗的则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办理休学手续,若家长不愿意带回家治疗的则需签订安全责任书并要求家长陪读。对心理教育中心评估后认为该生有自杀的风险,或有严重精神疾病,由学生所在院(系)通知家长,在家长知情并同意及陪伴的情况下,由院(系)负责人及家长送学生到学校指定專科医院就诊。[6]学生经过治疗,精神科医生评估认为可返校继续学业者可返校办理复学手续。在与家长沟通时,学校应理解家长对学生的担心情绪,态度诚恳,消除家长对精神疾病的恐惧。

3.3 心理危机发生后——随时跟踪

在心理危机干预后期阶段,高校应随时跟踪学生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对于学生的进步予以支持肯定。对于休学治疗的学生,辅导员可利用该生所在班级的力量将班级同学的祝福、期待传达给该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可将学校、班级发生的比较重大的事件告知学生,使学生不至于完全脱离学校。对于复学的学生应予以学习、生活上的关爱,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对于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也一样,家校联合方能转危为机。

参考文献

[1] 郭兰,龚育.重视危机 预防危机 超越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湖北社会科学,2008(1).

[2] 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1.

[3] 李涛,崔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家校联动探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6).

[4] 王小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标准化体系研究[M].浙江: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184.

[5] 黄汝利.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家校合作研究.专题研究,2016.4.

[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家校联合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辅导员针对需要危机干预学生的帮助技巧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培养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开展家访工作
家校联合 共同教育
试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