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对比

2019-04-18 12:42黄慕坚钟淑贞林雨芳林玉涓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检查法肋间导联

黄慕坚,钟淑贞,林雨芳,林玉涓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江门 529031)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急性坏死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剧烈性、持久性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将导致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当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发生率较高,且发生率逐年升高,每年新发人数>50万,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当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随存在进行性心电图变化状况,因此临床常采取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当前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包括12导联心电图和18导联心电图,为进一步了解两种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我们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采取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实施诊断,现将两种心电图检查对比结果行回顾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研究。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34岁-84岁,平均年龄59.6岁(s=10.3);合并症:冠心病10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15例,高脂血症19例。

纳入标准:通过心电图、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实验室心肌酶谱检查等临床综合诊断方式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存在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气短、心悸、胸闷、胸痛等相关症状。排除标准: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药物、其他疾病等因素引起的心肌梗死患者;其他类型心脏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认知、沟通、精神、意识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取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实施诊断。先对患者实施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检测,使用光电ECG-1250P心电图机实施检查,采集12导联。随后实施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在12导联心电图基础上,对患者另进行右胸导联(V3R、V4R、V5R)、后壁导联(V7、V8、V9)检查。相关参数设置为:电压为10 mm/mV,走纸速度设置为25 mm/s。于右锁骨与第5肋间交叉位置行V4R导联,于V4R和V1中间部位行V3R导联,于右腋后线与第5肋间交叉位置行V5R导联,于患者左腋后线与第5肋间交叉位置行V7导联,于左肩胛线与第5肋间交叉位置行V8导联,于脊柱左缘与第5肋间水平位置行V9导联。将TP段作为等电位线,对患者实施ST段振幅测定。当患者出现心动过速时,需将PR段作为等电位线,实施TP段融合,测定点改为QRS波群J点后位置0.08 s处。检测时需对患者实施连续性测定3个波形,进行ST段上移、下移值测定时需将3个波形检测平均值作为最终值[1]。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总结两种心电图检查法的时间分辨率(PR间期、P波时限、QRS波时限、QT间期)及空间分辨率(P波振幅、T波振幅、QRS波振幅)差异。②分析总结两种心电图检查法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①新病理Q波;②心肌缺血表现;③新心壁运动异常或新活力心肌丧失表现;④心电图各导联存在ST段抬高或压低情况。在常规生化检测基础上存在以上一项即可确诊[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①相邻导联新ST段抬高≥2个;②呈现为斜直、凸面向上、凹面向上、巨R波等相关形态表现;③心电图V2-V3导联中男性ST段上移≥0.2 mV,女性≥0.15 mV或其他导联ST段上移≥0.1 mV。右壁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右胸V3R、V4R、V5R导联中ST段上移>0.1 mV;后壁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后壁V7、V8、V9导联ST段上移>0.1 mV[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时间及空间分辨率状况,采用t检验。用率表示诊断效果,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心电图检查法的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差异性分析 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检测患者PR间期、P波时限、QRS波时限、QT间期与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检测患者P波振幅、T波振幅、QRS波振幅与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相比明显较高(P<0.05)。见表1-2。

2.2 两种心电图检查法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结果分析 患者实施综合诊断确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含有后壁心肌梗死21例,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44例。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准确率及总诊断准确率与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相比明显较高(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在激动、情绪过激、饮食不当、便秘、吸烟、环境刺激、饮酒等相关因素下,引发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阻塞等引起的心肌坏死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突发性、剧烈胸骨疼痛、上腹部疼痛、全身不适、心律失常、胃肠道不适症状、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4]。

人类心脏在心动周期内将出现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状态,且存在生物电变化,采取心电图检查可经心电描记器从体表获取多形态电位变化图,进而可反映患者心脏激动电学活动,通过与正常心电图对比实施心脏疾病诊断[5]。12导联和18导联是心电图常用导联方式,本研究中对两者的检查结果实施对比,结果显示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总诊断准确率达100.0%,明显高于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87.5%。分析原因可能是12导联仅进行3个肢体导联、3个加压肢体导联、6个胸前导联,而18导联心电图在此基础上增加右胸导联和后壁导联,其对左后侧及右侧胸壁显示效果更优,空间分辨率更高,因此可进一步获取ST段心肌梗死改变情况,提高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效果。

表1 两种心电图检查法时间分辨率比较(Mean±SD,n=80)

表2 两种心电图检查法空间分辨率比较(Mean±SD)

表3 两种心电图检查法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结果比较[n(%)]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更优,检测过程无创,推广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检查法肋间导联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5种同名异型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
咳停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