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价格扭曲与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探源

2019-04-19 01:33陈勇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8期

陈勇

内容摘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劳动力与资本价格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件,而我国国内长期存在着要素价格扭曲这一现实情况。本文利用显性比较优势理论构建了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标,并采用C-D生产函数以空间要素的形式构建了要素价格扭曲指标。文章充分收集了工业级的数据,将宏观的贸易分析框架纳入了微观的企业发展研究之中,并采用大样本及分样本分析了要素价格扭曲与贸易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要素市场上的劳动力与资本要素扭曲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间存在显著負向联系,劳动力扭曲具备线性特征,其影响会随着劳动力技术的上升而降低;资本扭曲具备非线性特征,其对贸易竞争力的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不断上升。

关键词:要素价格扭曲   国际贸易竞争力   资本要素   劳动力要素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进出口项目对于总体经济的贡献水平始终位居前列,但随着国内劳动力与资本要素价格的逐渐失衡,“人口红利”所带来的比较竞争优势正在被印度及东南亚国家所替代,许多跨国贸易公司也逐步将生产重心转向劳动力及资本价格更低的国家,要素价格扭曲究竟会对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造成多大影响?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回答中国未来能否实现进出口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文献综述

分析要素价格扭曲与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关系,首先需要分析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这一核心因素,王明益(2016)在研究要素价格扭曲和出口产品质量时发现,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导致了生产投入的剧烈上升,并使得要素价格扭曲在阻碍产品质量升级过程中承担了“中介”作用,劳动力价格的小幅上升会大幅扭曲整体要素价格,进而弱化整体的国际竞争力。罗知和刘卫群(2018)的研究中则指出,从企业视角而言,要素价格的负向扭曲仅仅是一种表象,这一表象的核心实质是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水平滞后。从资本层面来看,金融抑制及所有制抑制使得国有企业在获取资本时可以低于市场利率,造成了资本的负向扭曲,而劳动力本身具备向国有大型企业流动的倾向,造成了劳动力资本的正向扭曲,市场化水平的滞后使得两种要素的扭曲方向完全相反,进而使得要素价格扭曲不断加剧。肖溢(2016)提出,国际贸易分工的不断细化是总体趋势,保障原有贸易优势则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产业比较优势,发展这一优势要从重点行业进行挖掘,例如郑峥(2016)认为发展低碳型经济产业有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马峥(2017)的研究中则提倡采用互联网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已有研究大多忽视了各生产要素存在严重的价格扭曲且在各行业中并不一致这一典型事实。尽管一部分研究已经认识到了从不同行业构造具体的国际竞争体系,但仍然将我国的要素价格扭曲视为一个整体,罗知等(2018)就不同行业的要素价格扭曲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一指标存在极大的差异。基于这一认知,本文将从不同行业的要素价格扭曲与国际贸易竞争力之间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明益.要素价格扭曲会阻碍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吗——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6(8)

2.肖溢.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6(1)

3.郑峥.国际贸易规则视角下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6(6)

4.马峥.互联网经济时代我国国际贸易创新战略研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5)

5.罗知,宣琳露,李浩然.国际贸易与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基于要素价格扭曲的中介效应分析[J].经济评论,2018(3)

6.陈林,罗莉娅,康妮.行政垄断与要素价格扭曲——基于中国工业全行业数据与内生性视角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6(1)

7.白雪洁,李爽.要素价格扭曲、技术创新模式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