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对静脉输液患者预防药物外渗护理的价值研究

2019-04-20 05:36浦丽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外渗输液依从性

浦丽芳

(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患者静脉输液是内科多种疾病的治疗方式之一,但输液中存在较多的不良事件,如疼痛、穿刺失败和药物外渗等,药物外渗可影响输液治疗效果和增加纠纷,因此,在患者静脉输液中提高药物外渗发生率十分重要[1]。而对患者的有效护理对于药物外渗发生率的降低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本研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静脉输液患者预防药物外渗护理的价值,报告如下: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78例患者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组年23 -70岁(39.24±1.75)岁。男26例,女13例。传统护理组年龄24-71岁(39.11±1.88)岁,男26例,女13例,两组资料可比。

1.2 方法

传统护理组给予传统静脉输液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组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①良好沟通。与过静脉输液治疗患者沟通,及时了解过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和心理状态,用语亲切,态度良好,引导过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消除思想顾虑,提高过静脉输液治疗患者的依从性。②健康教育。告知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优势和安全性,解释药物静脉途径治疗和经口治疗的差别,并说明静脉输液治疗的注意事项,提高其认知。③心理疏导。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开展针对性疏导,减轻患者治疗过程的心理负担[2-3]。④药物外渗预防。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输液的速度等,充分了解输液的不良反应,并合理选择血管穿刺,熟练穿刺,避免长时间反复穿刺和输注同一静脉,并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和疼痛等症状,及时分辨药液外渗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满意情况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组的满意度100%高于另一组,P<0.05。其中,传统护理组有30例对护理满意,满意度是76.92%,而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组有39例对护理满意,满意度是100%。

2.2 患者疼痛程度

护理前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组患者疼痛程度为(6.55±1.21),传统护理组患者疼痛程度为(6.13±1.2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接近,P>0.05;护理后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组患者疼痛程度为(1.21±0.21),传统护理组患者疼痛程度为(3.86±0.25),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组患者疼痛程度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

2.3 患者对静脉输液知识的认知、输液治疗的依从性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组患者对静脉输液知识的认知、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更具优势,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对静脉输液知识的认知、输液治疗的依从性分析(±s)

表1 2组患者对静脉输液知识的认知、输液治疗的依从性分析(±s)

组别 例数 家属对静脉输液护理知识的掌握评分(分) 对静脉输液后穿刺部位按压知识的掌握度(分)传统护理组 39 82.21±3.21 82.57±3.01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组 39 96.13±3.01 96.21±3.56 t 7.215 7.214 P 0.000 0.000

2.4 药物外渗发生率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组药物外渗0例,而传统护理组有8例出现药物外渗,P<0.05。

3 讨 论

在患者疾病的治疗中,静脉输液治疗非常常见,但输液药物外渗的发生率高,并且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4]。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充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有效沟通、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并并提高穿刺熟练程度,合理选择穿刺的血管,确保顺利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6]。

本研究中,传统护理组给予传统静脉输液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组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结果见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组满意情况、患者疼痛程度、患者对静脉输液知识的认知、输液治疗的依从性、药物外渗发生率和传统护理组比较均更好,P<0.05。

综上,患者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外渗输液依从性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颈枕输液袋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