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宣教在门诊静脉输液中的效果

2019-04-20 05:38朱永清张一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病患输液门诊

朱永清,汪 景,张一静

(安徽省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在日常门诊每日平均200-300例的静脉输液中,总会有几例的病患因各种原因导致抱怨、投诉,经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发生的各类小的冲突、投诉30例,下面就抱怨、投诉的原因分析如下表:

序号 原因分析 案例数1患者多数是付费医疗,感觉自己花钱了,未得到高于其期望的医疗服务。 7例2 输液治疗几天了,病症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进而抱怨的。因就诊输液的患者较多,排队等待时间长,导致输液不及时,进而抱怨、投诉的。 4例3患者对医护常识一知半解的!对输液过程质疑较多的。 5例4要求一针见血(特别是幼患),不允许实习生、新护士输液的。 5例5患者、家属自身看护不到位导致二次穿刺的。 4例6护理人员操作技能不娴熟,特殊患者难以应对。 2例7因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不畅造成的。 2例8其他原因。 1例

其实关于如何减少门诊抱怨、投诉的文章已经较多,本文将从提高宣教效果的角度单独论述。

1 下面就如何提高宣教效果,降低门诊静脉输液时的抱怨、投诉,提出以下措施

(1)接药时告知内容:输液前排空大小便,不能空腹输液及完成输液的大致时间。如患者静脉较细可用温热毛巾或加布套热水袋局部热敷便血管充盈,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以防烫伤。冬天,将输液的肢体提前保暖。对一天两次的药物要特殊交代,以防漏输。

(2)注射时告知内容:护士再次重复第一点内容,然后核对输液号、患者姓名、药名、剂量,并明确告知患所有药物的名称,主要作用和副作用,以及如何减少副作用(如进食、减慢速度、穿刺部位保暖等);并告知今天液体共有几瓶,如果明天继续输液的,要保管好输液单和药品。

(3)输液速度告知:输液速度我们已经调好了,小儿输液速度应维持在每分钟20-40滴,成人输液速度应维持在每分钟40-60滴。请患者及家属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因为滴速太快会引起生命危险,太慢会影响疗效。如发生滴速太快或太慢,请及时联系护士。特殊用药需快滴或慢滴我们会另行告知。

(4)告知输液过程留意瓶中液体量:及时呼叫,如我们为及时赶到,可将输液管的调节器向下关闭;如发现液体中有絮状物或混浊、结晶等,请立即关闭调节器并呼叫。

(5)告知输液时肢体不要随意动:注意观察输液局部皮肤情况,如有疼痛、红肿、液体外渗或者感到心慌、发冷、发抖等不适,先关调节器,同时呼叫。输液过程中不要随意走动,更不能离开输液室,一且出现意外,不能及时处理。为了你的孩子的安全,请家长们一定配合。

(6)拔针时告知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用大拇指或者手掌的大鱼际肌使用“两点连线法”按压即同时按压皮肤进针点和血管进针点3-5min可达到充分止血的效果;如局部肿胀起包,一般会自行吸收, 可于6小时后用温热毛巾热敷,或用马铃薯切片敷局部。不要拔针后马上热敷,会加重局部渗血。

(7)做好每天班前10分钟,交接班的内部沟通,将上一班、前一天的宣教、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并贯彻到当天的宣教、输液治疗过程中。

(8)开展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医护人员与患者间需要互动,但患者的类型千差万别,怎样取得各种病患、家属的信任,得到最好的配合,进而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就需要很多的沟通技巧,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医护用语制度,提高医护人员技术的专业化、文明度,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患者、家属的认同,进而对宣教内容产生认同、配合。特别要加强实习生、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因其初入社会,接触的事情较少,缺乏沟通技巧,极易造成病患、家属的误解。

(9)制作简单的宣教卡、单,将主要的需要宣教内容印制在宣教卡、单上,在正式宣教结束后,发放给病患、家属,以方便其随时查看。

(10)根据门诊输液患者数量配置合理人数的护理人员。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医疗机构设立应急医护岗位,随时支援因病患增多的岗位。

(11)医疗单位利用网络资源开设网站、公众微信账号,进行医疗基础知识普及,加强医、患间的无缝沟通。

静脉输液是当代主要的医疗手段,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治疗方法,输注药物可达到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并且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有效的健康教育可营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门诊输液环境,提高医院的信任度和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也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及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病患输液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