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展览思想性与观赏性的全面解读

2019-04-24 05:28王维
神州民俗 2019年2期
关键词:陈列展览思想性观赏性

[摘 要]博物馆是历史与大自然的记忆载体,能使人们体会到人文历史和古今文化的魅力。通过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这份记忆能够更加精妙绝伦并且其精髓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只有将博物馆陈列的思想性与观赏性更好的结合并且展现在大众面前,才能更深度透彻地解读剖析历史,感悟过去。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论点,通过对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思想性与观赏性两方面进行解读分析,希望在后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思想性;观赏性

博物馆描绘着历史发展的重要轨迹,在当代文化水平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博物馆的作用意义能完美的呈现出来,馆内的陈列展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经过了解,一些博物馆只是单纯地将历史文物陈列出来,缺少文字背景解读,内容贫瘠空洞,缺少观赏性,使得大众在参观时造成视觉上的审美疲劳,但是如果在展览上能对文物进行一些必要的背景描述,更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并茂,使得该文物的历史意义与其观赏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那么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将是更为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一派景象,相信能更加地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博物馆的很大意义是为现代人们对历史的事与物进行剖析解读,带人们走进过去的种种画面,博物馆是需要有灵魂的,需要有明确的中心主题思想,所以历史文物带给人们的不仅需要有视觉上收获的美感,更需要利用所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向人们展示信息、文化、知识等深厚底蕴。我们应当利用博物馆的信息传达、文化主題、空间思想来达到一定的观赏性,既能使观众体会到历史文化的悠久内涵,又能提起兴趣,在观赏过程中一饱眼福,做到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统一[1]。

一、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思想性

(一)了解文物背景意义,全方位体现展览中心思想

传统的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上只是将被展览的文物单一且没有逻辑性地摆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观众在参观展览的时候无法了解体会到文物的历史意义与展览的主题中心思想。此外,文物大多是杂乱无章地摆放在柜中,没有规范正确的排列顺序,没有较为精炼而有深度的语言简介,会严重影响展览中心主题思想的表达。因此,作为博物馆展览的策划人员,不管是基层还是中高层,都应该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素养,清楚地了解馆中被展文物所处历史社会背景、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及价值地位,如此,方能凸显出历史文物所反应的思想。从另一方面来看,文物作为陪伴历史发展流传下来的物件,其本身就有记录历史,对历史做出解释的功能与作用,透过文物,我们可以看见了解诸多历史事件与史实。凭借着这一理念,很多博物馆在展览上只是注重展览上文物藏品的数量与举办的次数,而没有真正透过这些历史文物的历史存在意义来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文物本身存在意义也没能充分体现出来,最终只会偏离展览的中心主题思想,博物馆作为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公益性单位,那么他的社会作用也就被大大弱化了。因此,在筹备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活动过程,应该先对陈列展览文物的背景意义做出全方位的了解,进行综合性的分类与总结,以便确定此次展览的主题中心思想,而整个活动的所有准备工作环节都要围绕这一中心主题、历史背景、文化思想来开展进行,否则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对所展藏品的历史背景意义模糊不清,只是单纯地在大众面前将其陈列出来,那么这场展览也将仅是一次没有思想深度的普通展览。

(二)合理策划展览前工作,创新围绕中心思路拓展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为大众服务的公益性事业,是诠释古代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与方式,是十分具有高层次和艺术文雅性的活动。因此,在展览前应该要合理认真策划展前工作,例如:展览的选题、前期的观众调查、展览的组织与筛选、专家的论证等,这些在展览前,都是要经过策划人员认真思考并仔细斟酌的。在展览开展前,博物馆也可适当地向大众提前预告展览信息,烘托气氛,将人们的眼球逐渐吸引到展览中来。我国历史悠久,拥有几千年璀璨文化,祖先为子孙后代留下数之不尽的文物瑰宝,在展现这些藏品的时候,博物馆可将其背后的故事更为详尽的介绍给大众。如此以来,面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阶层的观众,既能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在动态演示下自觉地投入观赏、切身体会到文物的制作过程,通过自身的感官、体验增加对文物的兴趣与积极热情,又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加深了解,博物馆是为观众服务的,在陈列展览中增添一些创新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上使得参观观众在兴趣上和心理上得到满足,博物馆对大众的社会功效进一步加深。优秀的文物陈列展览能使文物的历史价值得以彰显,在展览活动前做好前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所带给大众的知识文化信息只是众多领域中极为有限的一部分,但是展览所提供的知识信息并不比阅读一本书所获得的少,所以参观博物馆带给观众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兴趣、启迪与思考,能够使观众离开博物馆后带着意犹未尽的浓厚兴趣去翻阅书籍,打开电脑来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所以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更多的是吸引观众并带来更多思考[2]。确定主题思想,全程围绕主题中心开展,并且在陈列展览中添加适当的创新,使得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观众面前能够眼前一亮。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观赏性

(一)充分利用现代展陈手段,增添美感更具观赏性

博物馆在大众面前扮演者陈述历史的重要角色,在其展示思想魅力与有效传达文化信息的基础上,同时也要考虑到能有度地把控观众的审美疲劳程度。运用现代展陈手段凸显文化展览,能使博物馆追赶上时代的脚步,在其披着一层神秘面纱的同时,既能将历史文化美观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又能保证着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用良好的现代展陈手段营造独特的文化景观,更添一抹魅力。现代展陈手段注重“以人为本”,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也应当更多考虑到人们的内心想法,注重观众的心理感受,创造出优雅、舒适、健康、协调的环境关系。例如:上海博物馆的陈列装饰是闻名遐迩的,展示空间用类青铜色织布作展墙基色,其上还镶嵌了体现金属特性的金线条,并在展柜上设计了仿古装饰纹样,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博物馆陈列展览中所采用的颜色应该要做到宁静舒适而不浮躁,堂皇而不妖娆艳丽,使观众在参观中既能吸取到文化知识,又能养眼舒适。在摆设上,也应该是井然有序的,在熟知藏品文化背景的前提下,通过装饰统一展览形象,从局部到整体,有理有据、有分有合、有详有略,全程贯穿主线,这些在美术中经常得以体现,运用到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能够使观众在参展过程中烙下深刻的印象。陈列展览是面向社会大众传达古代语言的主要媒介,是向世界传播文化信息的独特语言,而作为非强制进入参观的公益性机构,观众的兴趣和个人意愿是对于能否走进馆内的至关重要的前提,当结合现代展陈手段,带给观众的是更多现代气息,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展览增添美感,更具观赏性。

(二)添加现代科技元素,增具科幻更具观赏性

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是集艺术、文化、历史、思想以及学术为一身的多方展示,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经过专家筛选并且在斟酌后设计加工的知识,因此,陈列展览上所传播的是一个经过整合的文化核心。在多媒体技术尚未运用到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之前,博物馆的展览方式都是比较单一,一般都是采用展览牌、通柜、实物的方式,且博物馆中展览文物种类繁多,信息零散繁杂,在观众参展时,信息的传达、浏览接受都会带来影响不便,并且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因此,很多時候利用现代高科技会提高展览的观赏性。博物馆重视陈列展览对象所蕴含的历史背景与意义,以及其中众多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强调受众与被展览物品之间的动态作用,运用多媒体高科技,则能为陈列展览带来新的改变,高科技可以集声、图、字、视频为一体,能用图片、动画、视频、音频为观众全方位立体化、生动地展示藏品,既可以让工作人员省心省力,又可以使观众摆脱展馆讲解员苍白无力的解说模式,两全其美[3]。多媒体高科技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更为生动地展示藏品,拉近观众与历史藏品的距离,更大地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展览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结语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功能对社会大众的知识传播、信息传递具有极大的作用,社会在进步,现代人们的品味越来越高,思维模式、兴趣爱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博物馆的陈列不能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思想滞后,欣赏价值不高,影响力和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对文物认真地做出思想性、观赏性研究思索,并通过评价分析其自身特点,找出与之相适应匹配的陈列展览方式,这样才能使博物馆更大地彰显其社会效应,其发展才能进入多角度、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严建强.论博物馆的传播与学习[J].东南文化,2009(6):58;

[2]周进.我国博物馆陈列设计思想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3;

[3]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2(23):9。

作者简介:王维(1979—),男,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陈列展览。策展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 荣获第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09—2010年度);“筷意生活——中国箸文化展”策展人:王维,“民国光复纪念茶壶、茶杯”作品设计者:王维。现任辛亥革命纪念馆任陈列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陈列展览思想性观赏性
找准“德性” 灌启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凸显思想性
观赏性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从家居风水谈观赏性植物室内摆放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
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管理问题及对策
追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引入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观赏性芳香植物在漯河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分析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