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隐喻与文本再现

2019-04-24 05:28魏乐平
神州民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彩绘壁画

[摘 要]天主教堂彩绘壁画既是绘画艺术结晶,又是历史典故的线索。本文以三个民族多民族地区天主教堂彩绘壁画为对象,对壁画主题、人物特征、绘制技法等展开分析,说明天主教堂彩绘壁画既是天主教宗教文化的追求与意愿的表现,也是天主教文化在多民族地区本土化产物与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记忆载体。

[关键词]滇西北多民族地区;天主教堂;彩绘;壁画

滇西北多民族地区三个教堂分别是以纳西族与藏族为主的茨中天主教堂、以怒族与藏族为主的白汉洛教堂、以傈僳族与藏族为主的小维西教堂。由于滇西北地区多民族村庄各个少数民族的长期交往与融合,各个村庄均保留了各自的主要民族的宗教与信仰,包括东巴教、藏传佛教、以及古老的苯教等多种宗教的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祭祀仪式和神话传说,这些文化象征体系融合维系当地原始宗教与后来天主教本土化等宗教信仰的文化变迁。

一、教堂彩绘壁画纹样的解读

多民族地区天主教堂大部分采取了“风格本土化”的做法绘制的彩绘壁画,主要分布在教堂外部墙壁、内部墙壁、藻井天花与立柱柱头。外部墙壁的彩绘壁画是表现天主教堂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以当地主要民族的图案纹样构成,各个民族特色十分明显。建立在藏族与纳西族为主的茨中天主教堂,以白族钟楼与单纯的黑墨线描作为教堂外观主要设计元素。教堂中厅顶层为白族民间式样方形阁楼,教堂正立面从教堂顶部阁楼直达地面的图案用动物胶、矿石与植物混合的特殊颜料绘制而成,颜色浓重而又反差明显。承载教堂墙面以粉白为底,采用墨线勾勒出藏传佛教传统图案与白族民间传统纹样。这些图案大多以墨色手绘藏八宝图案为主,结合部分手绘的山水、花草纹样;建立在傈僳族为主小维西教堂正立面以一对站立黑狮作为教堂正面装饰图案,体现了以游耕狩猎为生的傈僳族对丛林猛兽的图腾崇拜心态;以怒族与藏族为主的白汉洛教堂与前面两座教堂略有不同,其教堂立面正门、窗户和立柱均以花青、石绿作主色调,并饰以藏蓝、浅蓝、朱红等线条加以装饰,教堂正立面两侧立柱更绘制了两个位戴与黑色头巾、身着青衣的修女双手合十站立大门两旁,象征着和平与友爱。其画面女性的彩绘人像安详平静,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里的教皇庇护七世纪念碑旁分别代表坚毅和智慧的两位女性雕塑极为相似。

多民族地区天主教堂内部墙壁多为水墨或彩色颜料在白底墙壁上绘制,其中曾经作为滇西北天主教总铎区的茨中教堂尤其突出。教堂内部东侧墙壁有一幅描绘在教堂立柱上关于澜沧江流域捕鱼情况的水墨画,采用透视画法来展现高山峡谷风貌。恰当的视点选取、精确的景深控制,颇得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高远、深远、平远”之妙。河流之上,一条飞流而下的瀑布恍如蛟龙入水。远处依稀可见山岭环亘,恰似神兽锁江。画面既写实、合乎自然规律,又传神、以象征崇高与神圣。

藻井天花的彩绘壁画也是天主教堂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彩绘壁画既包含了丰富的天主教寓意,又融合的当地多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信息。如茨中天主教堂属于纳西族与藏族聚集地,茨中天主教堂藻井天花图案大部分与当地藏传佛教、东巴教对信仰、自然、祖先的图腾崇拜联系相对明显,题材多选用双鱼、宝瓶和法螺、石榴与兰花等。这些彩绘图案以展现天主教天主教教徽为主、当地自然物像为辅。教堂左右廊单列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均匀发布线描彩绘图案二十七幅。藻井天花底色为蓝灰色,彩绘图案在视觉中心点以重彩绘制天主教教徽十字架、圣母圣心、JHS。藻井天花上面的天主教教徽与本土图案融为一体,多彩而不紊乱,给人自然和谐感觉。方格外圈多为白族传统图案,以石榴、佛手、灵芝、菊花、蝙蝠为多,外圈增加了藏族的太极、双鱼和妙莲等民间传统纹样。

教堂内部耸立多根立柱,柱头与梁等构件绘制大量彩绘。柱头彩绘頗具特色,大部分以莲花纹样绘制,并配合精美几何图案。教堂内部八根半圆拱的柱头自上而下绘制了四层佛教纹样。第一、二层为墨线绘制莲花,第三层为灰色矿石颜料绘制唐草纹样,第四层为白色、蓝色和黑色矿物颜料绘制的蝙蝠纹样。茨中教堂半圆拱的柱头上绘制了清晰的圣婴图案。

二、壁画图像与文本的历史再现

笔者在研究滇西北多民族铎区天主教堂彩绘壁画过程中发现,图像与历史文本的重叠是创作者对历史的回忆与记录。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天主教堂装饰图案的关键元素与历史故事有着重要的关联,其故事情节也会存在惊人的相似。今天保存在世的众多天主教堂彩绘壁画也是如此记录与展现历史典故。茨中天主教堂在天花藻井下屋檐下方十多幅彩色壁画,逼真地反映天主教圣经中耶稣传教受难及重生的传奇经历。其中一幅画面为耶稣身披红色披肩,被一群来势汹汹的罗马士兵押往刑场执行酷刑。翻开滇西北天主教传播历史可以发现,法国传教士自从清末进入滇西北后,其传播过程同样经历了与当地藏传佛教教徒从初次接触,到相互间冲突不断加深最后相互理解融合的过程。其中1887年德钦县阿墩子教堂被焚传教士被逐事件、1905年维西县慈姑教堂等被焚和多名传教士被杀等事件等给当地天主教徒留下了深刻的记忆[2],当地更是流传在当时法国传教士蒲神父在茨中村白水河边被藏传佛教徒砍头殉教的传说。细致观察滇西北多民族地区天主教堂彩壁画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教堂的彩绘壁画放弃了单一的传统天主教教徽图案,采用了天主教教徽与当地传统图案相结合方式绘制,这一点在曾经爆发过天主教与当地藏传佛教有过激烈冲突的茨中天主教堂与白汉洛天主教堂尤其明显。两座教堂的天花藻井的彩绘壁画均采用天主教教徽与本土传统纹样相结合方式绘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天主教堂设计者在彩绘壁画设计的初衷与用心,期望借助这些图像把天主教与当地本土宗教从冲突到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的历程,加以保存延续的考虑。

从教堂目前保留的各种载体来看,天花藻井、大门立柱、内部立柱、屋檐下小幅壁画等,都在某种意义上承载了这些深厚的族群认同与历史记忆,结合滇西北天主教传播历史与当地天主教徒口述史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教堂彩绘壁画的画面并不是简单的纯粹装饰的图像,而是具有一定记录历史与教育意义的隐喻性物品。正如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历史文本总是按照时间顺利加以展现,但是过去总有可能在今天或者明天重现。图像将不受时间的约束,能够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将各种视觉元素呈献给读者,并给予读者独立的解释。

结语

滇西北多民族地区的天主教教堂彩绘壁画与多民族地区民间传统艺术与天主教圣经故事有着重要关联、融合了滇西北两种不同文化的寓意与指向,把图像与隐喻融合在绚丽多彩的教堂彩绘壁画当中,是今天解读多民族地区天主教传播与滇西北文化交融的重要依据。

滇西北天主教堂彩绘壁画以传播天主教文化为核心,其图像蕴含丰富的本土宗教内涵与文化特征,既是东西方不同宗教文化冲突磨合的产物,也是西方教教堂壁画艺术与当地民族彩绘交汇融合的结晶。滇西北多民族地区天主教堂彩绘壁画,为探索教堂艺术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

参考文献:

[1]刘鼎寅等.云南天主教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单军, 吴艳, 冯晓波. 滇西北偏远地区多民族聚居地天主教堂比较研究[J].华中建筑, 2012(6)。

作者简介:魏乐平,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视觉人类学和滇西北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彩绘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漂亮的陶瓷彩绘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我在敦煌修壁画
彩绘“未来之星”
帮壁画“治病”
彩绘的更好看
——2017年《小学生必读》改版启事
彩绘是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