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赤芍配伍对活血化瘀疗效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2019-04-25 08:03张欢何丽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丹皮牡丹皮赤芍

张欢,何丽丽

(1.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药学部,湖北 武汉 430015;2.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牡丹皮、赤芍均为毛茛科植物,化学成分类似[1]。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赤芍具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相须为用,协同增效,为活血化瘀常用药对,如《金匮要略》中“温经汤”[2]、《外科正宗》之“活血散瘀汤”[3]、《备急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4]。但该药对配伍活血化瘀疗效及有效成分的变化研究少见报道。本文依据该药对的临床用药特点,以水煎汤剂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两药配伍对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体外凝血酶时间等活血化瘀药效指标的影响。同时,测定两药配伍后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变化。从生物效应及物质基础两方面研究该药对配伍的变化,初步探究其用药合理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与试剂 牡丹皮、赤芍(武汉天济饮片公司),经湖北中医药大学詹亚华教授鉴定分别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毛茛科植物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没食子酸、丹皮酚、芍药苷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腺苷二磷酸(ADP)购自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公司,枸橼酸钠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牛凝血酶购自美国Sigma 公司,乙腈、甲醇购自美国Teddia 公司。

1.1.2 仪器 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Thermo Fisher 公司),BS124S 型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 公司),KQ-250E 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illi-Q 超纯水机(美国Millipore公司),BE COMPACT X 全自动血凝检测仪(德国BE公司),DM0412 型离心机(北京大龙兴创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移液器(德国Eppendorf 公司)。

1.1.3 动物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家兔,雄性,体重2.0 ~2.5 kg,由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鄂)2016-0009。

1.2 各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2.1 牡丹皮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牡丹皮20 g,加10 倍量的水,浸泡1 h,置于电炉上直火煎煮3 次,每次40 min。合并3 次滤液,过滤,浓缩至100 ml,0.45 μm 有机微孔滤膜滤过,即得0.2 g/ml 的牡丹皮浓缩液,临用时加水稀释至0.1 g/ml,即得0.1 g/ml的牡丹皮组供试品溶液。

1.2.2 赤芍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同牡丹皮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0.1 g/ml 的赤芍组供试品溶液。

1.2.3 牡丹皮、赤芍合煎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称取牡丹皮、赤芍各20 g,同按牡丹皮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0.2 g/ml 的牡丹皮、赤芍合煎组供试品溶液。

1.2.4 牡丹皮、赤芍单煎再混合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移取10 ml 的牡丹皮、赤芍浓缩液,混合均匀,浓缩后加水定容至10 ml,即为0.2 g/ml 的牡丹皮、赤芍单煎再混合组供试品溶液。

1.2.5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分别精密称取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对照品0.00210、0.00184 和0.00163 g,于10 ml 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混匀,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其中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的浓度分别为210、184 和163 μg/ml。

1.3 各组活血作用检测

1.3.1 对ADP 诱导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家兔颈总动脉取血4.5 ml,加至含有38 g/L 枸橼酸钠0.5 ml 的离心管中,混匀。另取肝素钠抗凝血5 ml。每次均采集6 个样本,室温下,将新鲜全血1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液,即为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剩余部分以3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即为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poor plasma,PPP)。 采用血小板聚集仪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以纯净水为空白对照组,PPP 调零。测定时分别取各组供试品溶液100 μl 与150 μl PRP 在37℃比浊杯内孵育3 min,加搅拌珠,分别加入诱导剂ADP 10 μl 诱导血小板聚集,此时,牡丹皮组、赤芍组、合煎组、单煎再混合组的药液终浓度分别为40、40、80 及80 mg/ml,测试并记录6 min 内最大聚集率。

1.3.2 对血浆凝血酶时间的检测 测试杯通道中加入100 μl PPP 和各样品溶液80 μl,37℃温育3 min,再加入已预温的1.5×104u/L 凝血酶20 μl,混匀,此时,牡丹皮组、赤芍组、合煎组、单煎再混合组的药液终浓度分别为40、40、80 及80 mg/ml,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凝血时间。对照组加100 μl 纯净水,每组重复6 次,取平均值,记录各组凝血时间。

1.4 各组化瘀作用检测

1.4.1 对血栓溶解的检测 取家兔枸橼酸钠抗凝血10 ml,然后依次加入200 μl 0.5%纤维蛋白原溶液、100 μl 50 g/L 氯化钙CaCl2溶液、200 μl 1.0×105u/L 凝血酶溶液。混匀,注入平底玻璃试管中,37℃水浴20 min 后取出血栓,切成0.5 cm 的小段,放入装有2 ml不同质量的药液中,对照组为2 ml 的纯净水,37℃温育,于0、6、12、24、48 h 分别测定剩余血栓段的质量,按照公式计算血栓溶解率:血栓溶解率=(血栓初始质量-药物作用后各时间点血栓质量)/血栓初始质量,各给药组平行测定6 次。

1.4.2 对全血凝块溶解的检测 家兔采血20 ml 置于表面皿中,2 h 后自然凝固后切成0.5 cm×0.5 cm× 0.5 cm 的小块,用生理盐水冲洗3 次,待用。将不同质量浓度的药液各2 ml 加入15 ml EP 管中,加纯净水至5 ml,对照组加5 ml 的纯净水,此时,牡丹皮组、赤芍组、合煎组、单煎再混合组的药液终浓度分别为40、40、80 及80 mg/ml,向各装有药液的EP 管中加入6 个血块,37℃温育,于0、6、12、24、48 h 分别测定血块的质量,按照公式计算全血凝块溶解率:全血凝块溶解率=(血凝块初始质量-药物作用后各时间点血凝块质量)/血凝块初始质量。

1.5 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色谱柱:AcclaimTM120(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1 ~6 min,10% A;6 ~20 min,10%~ 14% A;20 ~30 min,14%~35% A;30 ~40 min,35% A);流速: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10 μl。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两两间比较用LSD-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牡丹皮、赤芍配伍前后活血作用比较

2.1.1 对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空白对照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42.62%,给予不同药液后,各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牡丹皮组下降至24.84%,赤芍组下降至27.03%,合煎组的体外血小板聚集率为20.77%,单煎再混合组下降至23.45%。结果显示两药合煎能抑制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见表1。

2.1.2 对血浆凝血酶时间的影响 空白对照组的家兔体外血浆凝血酶时间为13.45 s,加入各组药液后凝血酶时间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牡丹皮上升至17.32 s,赤芍组上升至18.94 s,合煎组上升最高,为21.01 s,单煎再混合组为19.87 s。结果显示两药合煎后,血浆凝血酶时间增加。见表1。

表1 家兔体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浆凝血酶时间比较 (±s)

表1 家兔体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浆凝血酶时间比较 (±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浓度/ (mg/ml)血小板最大 聚集率/%血浆凝血酶 时间/s空白对照组 - 42.62±1.08 13.45±1.94牡丹皮组 40 24.84±2.16† 17.32±1.57†赤芍组 40 27.03±1.52† 18.94±3.51†合煎组 80 20.77±1.98† 21.01±1.68†单煎再混合组 80 23.45±2.11† 19.87±3.87†F 值 511.22 94.95 P 值 0.000 0.000

2.2 各组化瘀作用比较

2.2.1 对血栓溶解的影响 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在6、12、24、48 h 血栓溶解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血栓溶解率有差异(F=1 344.74,P=0.000);②各组血栓溶解率有差异(F=1 989.56,P=0.000);③各组血栓溶解率变化趋势有差异(F=1 182.02,P=0.000)。各给药组均能促进体外血栓溶解,且与时间呈依赖性递增。48 h后,各给药组血栓溶解率几乎持平。见表2。

2.2.2 对全血凝块溶解的影响 各组在6、12、24、48 h 全血凝块溶解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全血凝块溶解率有差异(F=1 254.15,P=0.000);②各组血栓溶解率有差异(F=1 756.69,P=0.000);③各组血栓溶解率变化趋势有差异(F=1 021.54,P=0.000)。各给药组均能促进家兔体外全血凝块溶解,且与时间呈依赖性递增。48 h 后,各组全血凝块溶解率几乎持平。见表3。

表2 各组体外血栓溶解率的比较 (±s)

表2 各组体外血栓溶解率的比较 (±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浓度/(mg/ml)血栓溶解率/%6 h 12 h 24 h 48 h空白对照组 - 16.12±3.18 23.12±1.06 41.58±4.27 64.13±1.85牡丹皮组 40 18.43±2.14† 29.77±3.16† 51.99±1.64† 74.54±3.51†赤芍组 40 20.52±3.30† 31.43±2.65† 57.01±2.46† 75.03±2.63†合煎组 80 29.01±4.61† 45.76±3.66† 70.68±2.96† 76.11±3.26†单煎再混合组 80 27.65±2.11† 43.51±4.10† 65.87±4.31† 75.82±3.68†

表3 各组全血凝块溶解率的比较 (±s)

表3 各组全血凝块溶解率的比较 (±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浓度/(mg/ml)全血凝块溶解率/%6 h 12 h 24 h 48 h空白对照组 - 11.11±2.75 19.76±2.10 34.13±2.09 60.12±3.58牡丹皮组 40 20.16±1.64† 31.27±1.33† 56.55±2.23† 76.29±2.35†赤芍组 40 21.44±2.56† 33.03±2.61† 57.26±3.15† 77.51±3.01†合煎组 80 27.01±3.01† 48.46±2.35† 72.08±3.29† 80.13±4.21†单煎再混合组 80 25.25±1.51† 44.98±3.66† 70.84±1.52† 78.62±3.27†

2.3 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

混合对照品及各供试品图谱见图1,以各色谱峰峰面积(Ŷ)对质量分数(X)进行线型回归,各成分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线型范围见表4。根据各成分的标准曲线计算各供试品中各成分的含量,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 次。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表明,与牡丹皮组比较,赤芍组中没食子酸含量降低、芍药苷含量升高、丹皮酚含量升高(P<0.05)。两者合煎后,与单煎再混合组比较,合煎组芍药苷含量增加(P<0.05)、没食子酸含量几乎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配伍对没食子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丹皮酚含量在各组中均在较低水平。见表5。

图1 混合对照品及各供试品溶液色谱图

表4 3 种成分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线型范围

表5 各组供试品溶液中3 种成分的含量 (±s)

表5 各组供试品溶液中3 种成分的含量 (±s)

注:1)与牡丹皮组比较,P <0.05;2)与单煎再混合组比较,P <0.05

组别质量分数/(mg·g)没食子酸 芍药苷 丹皮酚牡丹皮组 13.23±2.31 9.63±4.23 3.06±0.65赤芍组 6.44±2.6011) 49.70±2.331) 5.95±0.821)合煎组 20.48±1.08 62.54±1.882) 7.69±1.77单煎再混合组 19.06±0.52 53.27±3.15 7.03±2.93 F 值 121.23 146.32 35.76 P 值 0.041 0.046 0.053

3 讨论

中医认为血瘀是因血液瘀滞所带来的病症,凡血液运行不畅或体内离经止血未能消散,都成为瘀血[5]。

血小板聚集是血液运行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ADP 诱导血小板凝集法较为成熟[6]。凝血酶时间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液凝固的时间。这些指标可作为评价药物活血功能的参考。实验表明,牡丹皮与赤芍均能抑制ADP 诱导的血小板凝集,两者配伍使用后抑制作用增强。说明牡丹皮、赤芍作为常用药对,可协同增强活血作用,具有组方合理性。

离经之血易形成血栓、血凝块[7],本实验采用体外溶栓等实验,考察牡丹皮、赤芍及其两者配伍后的化瘀药效。结果表明,牡丹皮、赤芍均可提高血栓溶解率及全凝血块溶解率,且赤芍药效优于牡丹皮。两药配伍使用,溶栓及溶血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合煎药液优于单煎后再混合药液。说明牡丹皮、赤芍配伍使用在化瘀作用方面具有合理性。

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溶解血栓的作用[8-10],说明该成分与活血化瘀存在一定的联系。含量测定结果可见:①没食子酸含量:单煎再混合≤牡丹皮单煎+赤芍单煎≤合煎;②芍药苷含量:单煎再混合<牡丹皮单煎+赤芍单煎<合煎;③丹皮酚含量:再混合<合煎<牡丹皮单煎+赤芍单煎。由此可见,合煎可以促进没食子酸及芍药苷的溶出。再混合后,芍药苷含量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溶液微环境的变化导致芍药苷水解所致。丹皮酚含量则始终较低,可能由于丹皮酚水溶性差、熔点低、易挥发、不稳定等特点所致[11-12]。

药对是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晶,是中医辩证施治、遣方用药的物质基础[13]。本研究分别从活血及化瘀两方面,设计体外药效实验方法。同时建立HPLC 同时测定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含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皮、赤芍药对配伍合煎能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协同增强活血化瘀药效,具有配伍合理性。该结果为深入阐明其配伍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丹皮牡丹皮赤芍
离子液体辅助研究“双丹方”中活性成分量的关系*
基于牡丹皮微观性状与抗炎活性相关的“辨状论质”研究
丹皮酚的体内抗炎镇痛和体外抗氧化效果评价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厂家丹皮酚软膏中丹皮酚的含量
识别真假牡丹皮
唐太宗与牡丹皮的故事
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丹皮酚药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