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效果研究

2019-04-28 02:04李宁岳修勤
智慧健康 2019年9期
关键词:局麻自控入路

李宁,岳修勤

(1.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0 引言

腹部术后疼痛作为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术后镇痛方法也在不断变化,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等,每种镇痛方法各具优缺点,本研究将对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对比研究。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年龄 身高 体重 手术时间Q 组 41.07±4.75 161.47±4.34 58.10±5.14 64.17±10.75 T 组 42.10±5.26 162.43±4.32 56.77±4.82 64.50±11.54 P 组 40.63±4.62 162.07±3.80 55.67±4.33 68.00±11.18 F 0.712 0.411 1.951 1.085 P 0.494>0.05 0.664>0.05 0.148>0.05 0.343>0.05

表2 静息状态下各时点VAS评分分析(±s)

表2 静息状态下各时点VAS评分分析(±s)

?

表3 运动状态下各时点VAS评分分析(±s)

表3 运动状态下各时点VAS评分分析(±s)

VAS 评分 T1(6h) T2(12h) T3(24h)Q 组 3.60±1.003 2.93±0.785 2.10±0.662 T 组 4.63±1.299 3.83±0.747 2.83±0.699 P 组 3.47±0.681 2.73±0.583 1.97±0.556 F 11.615 20.412 15.862 P 0.000<0.01 0.000<0.01 0.000<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以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行择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符合使用术后镇痛的适应症,无禁忌症;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5-50岁;愿意接受试验研究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排除对试验药物有过敏史或严重过敏体质;穿刺部位有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组(Q组)、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患者自控镇痛泵组(P组), 每组各30例。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8 h,禁饮6 h。术前30 min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3 mg。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道,面罩给氧,连接多功能监护仪(T8),,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采用全身麻醉。诱导时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0-2.0 mg/kg,舒芬太尼0.2 u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术中,术中以丙泊酚4-12 mg/(kg·h)、瑞芬太尼3-12 μg/(kg·h)维持麻醉,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调节潮气量及呼吸频率,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35-45 cmH2O。术毕静脉滴注氟比洛酚脂50 mg,所有静脉麻醉药物均在缝皮结束时停止输入,手术结束后转入麻醉恢复室(PACU)。

1.3 镇痛方法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组(Q组):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选择II型(腰方肌与背阔肌之间)入路,两侧分别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选择后入路(腋中线上,肋缘下端和髂棘之间),双侧分别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患者自控镇痛泵组(P组)∶术毕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100 u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自控镇痛泵:标称容量:100 mL;标称自控给液量:0.5 mL;标称流速:2 mL/h;标称自控给液再充装时间:15 min。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患者术毕6、12、24、48 h的指标:静息、运动VAS评分。②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③术后24小时内否追加其他镇痛药物的次数。

1.5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拟采用SPSS 19.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各组患者的年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组患者术毕6、12、24小时静息VAS评分比较

表4 LSD两两比较分析

表5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n,%)

表6 两两比较分析(n=30,α=0.017)

Q组术毕6、12、24小时静息VAS评分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静息状态下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别,见表2。

2.3 各组患者术毕6、12、24小时运动VAS评分比较

Q组术毕6、12、24小时运动VAS评分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总体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经LSD两两比较得知,Q组和P组在术毕6、12、24小时运动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Q 组和T组在术毕6、12、24小时运动VAS评分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Q组显著低于T组(P<0.01),Q组镇痛效果优于T组;P组和T组在术毕6、12、24小时运动VAS评分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组显著低于T组,P组镇痛效果优于T组,见表4。

2.4 各组患者术毕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

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5。

三组经两两比较得知Q组和P组之间不良发应发生率有差异(P<0.017);Q组和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T组和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Q组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见表6。

2.5 各组患者术毕24小时内追加镇痛药物次数的比较

Q组术毕24小时内追加镇痛药物次数(4次,发生率13.33%),T组术毕24小时内追加镇痛药物次数(15次发生率50%),P组24小时内追加镇痛药物次数(5次16.67%),三组比较总体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7。

三组两两比较得知,术后患者追加镇痛药物情况Q组和T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组24小时内追加镇静药物的次数显著低于T组(P<0.017);P组和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24小时内追加镇静药物的次数显著低于T组(P<0.017);Q组和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见表8。

3 讨论

术后疼痛作为急性疼痛的一种,是对人体的一种伤害性刺激,可引起胃肠道功能恢复减慢,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甚至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影响,急性疼痛若未及时控制,可发展为慢性疼痛,长期的慢性疼痛,是引起精神类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的术后镇痛,不仅可以降低不良影响的发生,降低伤害性刺激,减少炎症物质的释放,还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由Rafi[1]2001年提出,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盲探穿刺成功率低,并且容易出现发症。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2007年Hebbard等[2]提出了超声引导下TAPB,利用超声可视化技术,清晰显示穿刺针(高回声)的位置,显示药物在间隙中扩散,明显降低了盲探操作时可能出现的穿入血管、损伤神经、穿透腹膜、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仍有过关于肝脏损伤的报道[3],同时超声引导下TAPB可以减少局麻药物用量,降低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可有效减轻腹壁切口疼痛,但是对内脏痛的作用有限,同时由于腹横肌平面间隙大,影响局麻药物的扩散,导致扩散范围小,而影响术后镇痛效果,本研究显示T组在术毕6、12、24小时运动VAS评分显著高于Q组与P组,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术后追加镇痛药物方面,T组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得出单纯的超声引导下TAPB镇痛方法,并不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需要复合其他镇痛方法。在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方面,本研究得出超声引导下TAPB与静脉镇痛泵相比较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可能与术后追加的镇痛药物有关,并且在本研究的实际操作中发现,患者的呼吸幅度对穿刺操作存在很大的影响,穿刺针容易移位,因此本研究中所有试验对象在全麻后进行穿刺,穿刺时,将麻醉机的呼吸频率调为12次/分,潮气量为6 mL/kg,此状态下,既避免了清醒穿刺增加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又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表7 术后患者追加镇痛药物情况分析(n=30,α=0.05)

表8 两两比较分析(n=30,α=0.017)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是2007年由Blanco提出并报道[4]的一种新的术后镇痛方法,是在超声引导下TAPB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是局麻药物的注射作用部位不同。根据不同的镇痛要求,有三种不同的穿刺入路QLB1、QLB2、QLB3也有报道称超声引导下有四种入路[5],QLB1与QLB2入路主要用于腹部手术的术后镇痛,QLB3入路主要用于下肢手术的术后镇痛,本研究使用的是QLB2穿刺入路,报道称采用此入路测出平面为T7-L1[6],研究表明胸腰筋膜内走行有交感神经纤维,腰方肌阻滞时,局麻药物通过胸腰筋膜扩散,抑制交感神经,缓解内脏疼痛,本研究得出超声引导下QLB较超声引导下TAPB能提供更完善的术后镇痛,研究表明在直肠癌术后镇痛应用中超声引导下QLB可明显减少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本研究也得出超声引导下QLB与术后静脉镇痛相比较,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提高患者满意度。但是超声引导下QLB也可能存在一些风险,核磁成像显示,超声引导下QLB,部分局麻药物可以扩散到椎旁[7],有报道[8]妇科腹腔镜手术行超声引导下QLB1,术后出现髂腰肌、股四头肌肌力的下降,亦有报道称[9]全胃、部分结肠切除行超声引导下QLB2,阻滞后30-40 min,患者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操作时也有刺伤腹腔脏器的风险,本研究未出现以上相关问题,可能跟本研究样本量有关,在本研究课题中,穿刺均由操作熟练的麻醉科主治医师完成,并常规备用脂肪乳,应对局麻药物的毒性反应,Q组和T组的共60例试验对象无1例出现局麻药物中毒的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QLB2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中可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局麻自控入路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局麻剑突下单切口胸腔镜双侧交感神经阻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研究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成功来自于自控
局麻放大镜下经腹股沟精索静脉结扎术疗效分析(附45例报告)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腹股沟斜疝在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后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