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演讲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2019-05-08 08:58
文学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演讲者听众笔者

杨 雨

良好的沟通能力需要系统的训练,公开演讲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现将教学实践中开展演讲训练的一些有效方法提炼如下:

一.分析听众——好的演讲都以听众为中心

什么是沟通能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交流信息的能力,所以沟通的四要素是说话者、信息、听话者、环境。传统的演讲教学是教师布置演讲题目,学生写稿并演讲。而教师命题的演讲主题往往说教意味浓厚,演讲者和台下的学生都缺乏兴趣。所以,在训练开始,笔者主张将演讲的选题权利交回给学生,只要内容正面,就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发言,从而有话可说,有情可感。

其次,沟通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考虑听话者的喜好和接受能力。所以在选题之前学生要进行听众分析,预测听众对话题的兴趣、了解程度和态度,以决定演讲的内容。如何进行听众分析,就是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使用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来了解听众。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人人有责》这一话题为例,听众分析的提问如下:

1.你们一天需要用多少个塑料袋?

A.1-2个 B.3-5个 C.5个以上

2.你们知道塑料袋对自然环境(动物、植物、土壤)有哪些危害?

3.你们知道有哪些循环使用塑料袋或者降低塑料袋使用频率的方法吗?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演讲者明确听众已经知道什么,想要知道什么,是否对话题感兴趣从而选择更适合的内容和演讲方式。从这一点来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听众分析是演讲成功的第一步。

二.体悟生活,丰富选材——好的演讲要有适合听众的材料

中职学生的社会接触面较窄,表达观点只会说一些空洞的大道理,缺少事例的佐证,显得没有说服力和趣味性。为了丰富演讲的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关注实事、关注生活、体悟生活。

笔者所在学校具体的做法是:“课前5分钟演说”。每节课安排1-2位同学上台演说。演说内容包括:“身边的小事”“影视、书籍推荐”“今日头条新闻”。要求演说要有人物和情节,有画面感,能够传递相关的观点。这个办法不仅能锻炼学生登台的胆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学生演讲举例子太俗、太熟的问题。从此学生谈勤奋不是必言“爱因斯坦说过‘成功等于99%加1%天才’”;谈困境不是必言海伦凯勒和张海迪,他们的演讲有了更丰富和新颖的案例,更能够吸引听众。

笔者认为,演讲除了讲故事、举例子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引用可靠的数据、案例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中职学生接触社会新闻的来源一般是手机和电视,他们容易受到不实信息的误导。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何查找较为可靠的信息,比方说,网站的地址可以提供有关信息类型的重要线索。例如:.com=商业用途;.org=一般是提升思想的公益组织网站;.edu=教育网站,通常呈现事实,作者一般是来源于高校;.gov=政府网站,作者一般很少署名。补充了这些信息后,学生一是能够找到更丰富的演讲材料,二来可以学会在互联网时代辨别信息的真伪,提升思辨能力。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让演讲教学直观形象

笔者在口语交际课堂开始引入翻转课堂,并加入了微课、蓝墨云班课、问卷星、微助教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于演讲教学来说,可以反复观看和模仿的微课和视频是最适合中职学生的。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上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媒介主要是声音、图像、影像。教学中,笔者在讲述演讲的技巧,如开头的提问法、引用法、故事法等,结尾的首尾呼应法、呼吁法、排比铺陈法都是播放演讲视频进行教学,学生从精彩的演讲视频中能更直观有效地理解这些概念性的技法,从而模仿并运用。

在学生每一次的登台演讲训练中,笔者都会安排一位学生专门对每个发言者的演说进行手机录像。课后,教师结合视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点。那些经常出现的语气词“嗯,呐”,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如:抖腿、摇晃身体等,还有眼神的交流,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表现才能对问题有明白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优秀和需要改进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进行评点,通过对优秀的案例不断地强化和模仿,以及对问题的探讨和纠正,演讲能力才能有效提升。

同时,信息化教学平台,如笔者使用的蓝墨云班课的使用对于演讲教学也是十分有效的。大多数的中职课堂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五六十人,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但是,如果把教学资源放在网上平台,学生就可以在课下针对自身情况有侧重点地进行自学,让学生掌控学习的节奏。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个别指导,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四.模仿和配音训练,科学传授语言技巧

中职学生虽然从小接受朗读训练,但是他们的能力大多还停留在能把文章读流畅的水平上,在语音、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方面掌握得不好,没法读出文章的情感变化。如何解决这个教学难题呢?教师可以每周选取一篇题材不一的小文章,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等,长度以1分钟为宜。师生在课堂做共同朗读训练后,教师把示范音频发至信息平台,让学生回家进行模仿,并上传音频作业。跟读——模仿——内化,长此以往学生大多能汲取示范者的部分经验,表现渐入佳境。

此外,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语音语调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开展电影、动画配音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配音的影视作品在课堂播出。

五.演讲评价:注重听众反馈,以评促学,评得具体

这里以笔者上课的演讲评分表为例。演讲评分表

首先,口语训练的教学评价不是简单给学生一个分数就够了,真正能促进学生继续改进的是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哪里可以提升,从而清晰了解接下来怎样做。具体化的教学评价才能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评价的具体化表现在评价表可以完整体现演讲训练的训练要点和重点,让学生明确什么表现是恰当的,什么表现是不合适的。这份演讲评价表分为演讲内容和演说表现两个部分,对演讲内容的评价细化到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演说部分细化到语音、语调、音量、手势等,把所有知识和技能点都融合到评价表中。学生在课堂考评前拿到评价表可进行自我训练,自我评价,这是对教学内容的自我运用。同伴和教师评分后学生对照每项评分也可清晰了解自己每个训练点的优缺点,从而使演讲能力的改进更有针对性。

具体操作是,学生在课堂演讲前在家对着镜子模拟演练,对照评价表给一个自评分。在课堂上,教师回收评价表并和其他学生评价者一起为演讲者打分。教师在打分的时候要参照学生的自评分数,如果有了明显进步要给予酌情加分。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了评价手段的多元化和多次化。

其次,演讲和人际沟通一样,它与文本的一大区别在于:演讲具有充分的对象感。演讲者说得再好,如果观众听不懂或者不感兴趣,这场演讲也是失败的。所以,演讲的评价要加入听众的反馈。在演讲之前,笔者会给每个演讲者安排3-5个同学来评价。评价者除了给出分数外还要写出具体三个优点和三个缺点。相较于老师的评价,中职学生更关心同伴的评价,当同伴喜欢他们的演讲,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演说时,这种巨大的成就感往往大于老师分数的肯定。听众评价不仅更能促进学生的进步,还能培养他们人际沟通的“对象感”。

演讲能力是一种对中职学生职业发展很有帮助的技能,语文老师应从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角度考量,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语言艺术性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其人际交往水平。

猜你喜欢
演讲者听众笔者
老师,别走……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听众
会计时的话筒
阅读自然的艺术
表达心情
生日快乐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