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张云逸在新四军时期

2019-05-08 03:39叶介甫
文史春秋 2019年2期
关键词:皖东张云逸顽军

叶介甫

张云逸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1892年生,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曾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参加红军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整编等下作,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毛泽东称赞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本文讲述的是他在新四军时期的几则主要战事。

实现了先打桂军后打韩军的战役胜利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移驻江西省南昌。2月,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奉命再次去福建,同福建国民党政府谈判红军游击队集中北上抗日,在福州成立新四军办事处等问题。经过张云逸的谈判斗争,福建国民党政府同意在福州设立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月底,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正式成立。接着组建了新四军第三支队。

2月至4月间,新四军在江南的各支队先后到达皖南岩寺地区集中整训,待命开赴前线杀敌。在皖南期间,张云逸积极拥护并坚决贯彻中央关于东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他为了支持第一、二支队东进江南敌后,将所率的第三支队第六团调归第一支队领导,自己率领第三支队立即进入皖南前线展开对敌作战,以策应一、二支队东进。10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强令第三支队担任青戈江阵地防务。对这一“借刀杀人”的阴谋,张云逸和潭震林领导第三支队以机动防御方式与敌周旋,先后取得了清水潭、马家元等战斗的胜利,毙伤敌伪300多人,终于坚持了这个阵地。

11月,张云逸遵照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指示,率军部特务营抵达江北无为地区。活动在江北的新四军第四支队,按照中共中央向津浦路东敌后挺进的方针,打了一系列胜仗,于九十月间攻克了津浦路西的庐江、无为、襄安等城镇。

1940年1月,国民党皖东专员李本一先是给张云逸来函,说奉命要将新四军江北部队南调,并指斥新四军向民间勒派粮款,不尊重地方行政系统,组织扩大游击队妨碍征兵等。

对此,张云逸于2月23复函李本一,坚决拒绝要新四军南调的无理要求,并一一驳斥了李本一对新四军的种种诬蔑。他在复函中还揭露了皖东国民党顽固派的种种反共行径,要求其明令制止。

但是,李品仙、李本一不顾中共方面的抗议,竞在皖东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欲将中共江北部队完全消灭,切断新四军与八路军联系,并使江南新四军处于无退路境地。2月底,国民党滁县县长樊公纯率常备队数次向新四军四支队七团进攻。戴季英奉张云逸令亲赴前方解决,屡经交涉要其退还人枪,均置之不理。李本一还捕杀新四军人员数十人及地方进步青年数百人。

3月4日至7日,李本一不顾新四军一再呼吁和平和停止冲突,竞指挥所部第十游击纵队2000多人由古河出发,配合国民党皖北行署主任兼第十二游击纵队司令颜仁毅部2000人及定远县常备队五六百人从定远出发,分三路向大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四支队司令部及后方机关进攻,扬言要驱逐新四军离开皖东。与此同时,苏北顽军韩德勤部调兵拟向新四军津浦路东的第五支队进攻。这一东西夹击的形势,严重地威胁着皖东新四军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打好这一仗,张云逸同刘少奇、邓子恢、郑位三等组成了领导机关,一连几天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研究制定作战方案,决定首先集中第四、五支队主力于津浦路西反击威胁最大而战斗力较弱的地方武装,以求巩同路西阵地,尔后再挥戈向东,击破韩军的进攻。

3月7日,新四军七团在界牌集附近击溃了由南向北进攻己方指挥部的李本一部,将他们逐回古河。五支队主力及苏皖支队密切配合攻克滁县的施岛集,打掉了滁县的保安队;十四团在北面攻入定远县城,接着又與九团合兵击溃了来援的定远县常备队五六百人,还消灭增援定远的颜仁毅部主力于高塘阜,生俘其支队副司令以下数百人。至此,路西顽军主力大部被歼,无力再袭击新四军。

在新四军占领定远县城以后,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建立了华中的第一个县抗日民主政权,张云逸以江北指挥部名义委派魏文伯担任定远县县长。几天之后,部队打下了滁县、凤阳等一些地区,肃清了这些地区的土顽反共势力,相继成立了凤阳、滁县抗日民主政权,随后又成立了定(远)凤(阳)滁(县)办事处。这些胜利,为进一步在路东消灭地方反共势力、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打下了基础。

正当新四军集中第四、五支队主力在路西作战时,顽军韩德勤部乘虚以1万多人的兵力,从3月21日起向五支队指挥机关所在地半塔集及竹镇、西高庙、古城等处进攻。

当时,新四军路东部队总共兵力仅约3000人,在半塔集仅500多人,而且新战士多,武器装备劣于顽军,情况十分危急。而在津浦路西对桂系顽军的斗争虽取得了初步胜利,但肃清地方反动势力,建立民主政权,巩固胜利的工作任务十分紧重,加上李品仙已决定调一七二师来皖东增援,一三八师两个团也在向皖东北进迫。据此情况,刘少奇、张云逸、郑位三等研究后,决定以主力移往路东,以稳定和巩同路东,路西则以游击坚持,除给进攻者抵抗外,要求对李品仙和缓,停止摩擦;在路东,则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坚守半塔集,待路西主力挥戈东援,歼灭韩军。同时,张云逸就皖东路西军事摩擦问题两次致电李宗广、白崇禧,揭露李品仙挑起皖东军事冲突的事实真相,要求李、白致电李品仙迅速制止对新四军的敌对行为,严惩挑起内争的顽同分子,以固团结抗战。张云逸还同戴季英联名发表告安徽各机关团体各界领袖电,发表《论皖东摩擦》文,批驳顽固派反共的种种借口,揭露顽固派挑起军事冲突的事实真相,并请各界呼吁和平,停止军事行动,团结抗战。对于江苏韩军进攻新四军驻地半塔集事,张云逸于3月26日公开致电蒋介石、顾祝同、李品仙、于学忠予以揭露,吁请严令制止。

新四军路东部队在邓子恢、郭述中、周骏鸣的指挥下,采取积极防御战术,以教导大队500多人固守半塔集,以第十团、十五团各一部及特务营在地方游击队配合下,从南北两翼钳击围攻之敌。虽敌众我寡,敌强我弱,而新四军指挥员不畏强敌,在地方党和群众、自卫队积极参战和支援下,苦战七昼夜,击退了韩军的多次进攻,保证了新四军路西反顽作战的胜利进行,实现了先打桂军后打韩军的战役计划。

路西大捷后,张云逸即和罗炳辉率主力兼程回师路东,3月27日到达半塔集西南20公里的张山集。这时,陈毅亦命令叶飞率挺进纵队,陶勇率苏皖支队增援。在张云逸的统一指挥下,新四军于3月29日开始分三路全线反击。韩军在这三路反击下,伤亡惨重,仓皇溃退。新四军乘胜追至三河南岸,并于4月9日占领马坝后,主动停止追击。此役共歼顽敌千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韩军主力溃逃到三河以北,路东土顽几乎被消灭,反共顽固派政权被一扫而光,路东地区反顽作战胜利结束。

这次路西、路东反顽作战的胜利,奠定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也对华中的抗日反顽斗争和建立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全局起了重大作用。陈毅曾高度评价了半塔自卫战的重大意义,说“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才有黄桥”。

粉碎日伪军七路大“扫荡”

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直接威胁着南京等城镇的日军及两条铁路运输线,引起了日军侵略者的震惊。1940年4月,日伪向新四军路西“扫荡”,占领定远县城,5月,被新四军第四支队击退。接着,日伪又向新四军路东“扫荡”,骚扰破坏盱、嘉地区,27日又占来安县城。5月底,第五支队胜利地进行了“火烧来安城”的战斗。6月,又对津浦路南段开展破击战,袭击滁县县城、沙河集、张八岭、嘉山集等敌据点,破击津浦路,迫使日军撤出来安县城。

当新四军集中力量粉碎日军“扫荡”时,桂军于5月初向新四军路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本来路西的军事摩擦在3月被新四军胜利反击以后,并末停止过。3月下旬,当新四军主力移向路东援被韩顽围攻的半塔集之际,路西的桂军五路军1000多人就配合地方军共2000多人于4月5日至6日占新四军青龙厂;驻无为的保四团、保八团又向新四军白马川、三宫殿之部队进攻;一三八师、一七六师也调来皖东向新四军四支队进逼不已。对此,张云逸除向蒋介石、林森等吁请迅予制止外,又电令第四支队司令员戴季英与桂军提出商谈和解,并对敢于来犯者给予反击。

4月8日,张云逸、刘少奇还电令李先念、陶铸以湖北之挺进纵队从平汉路西部队中抽调二至三个团的兵力过平汉路东行动,有计划地向大别山桂军后方推进,并派得力游击队向大别山伸入,使桂军不能向东攻击新四军第四、五支队。为对付路西桂军的进逼,四支队回驻路西,会同江北游击纵队在张云逸的统一指挥下,给予反击,局势才基本稳定下来。但桂军凭借其优势兵力,仍进逼不已。对此,5月5日毛泽东、王稼祥曾来电指示:李品仙的反动,不加以打击是不会回头的。李如愿和,可以谈判,我在军事上亦可不打桂军。但凤阳、定远、合肥、无为一带的地方反动武装及顽固势力必须肃清干净,这可以孤立桂军。四、五支队主力宜向西调,完成此任务,同时也是压迫李品仙让步之必要步骤。李先念主力仍须继续打击鄂东反动派,如此,东西加以痛击,才可能缩小李品仙的反动范围,压迫他让步。

6月初,桂军调其在大别山的一三八师进入津浦路西,协同第五专员李本一和皖北行署主任颜仁毅两部共2000多人,分别由古河、梁园向新四军进攻,北路占古城集、青龙厂等地,南路向含山、和县地区江北游击纵队进攻,企图逼新四军退出津浦路西。为制止摩擦,张云逸遵照中央指示,一面再三请李品仙派员前来商谈,以绝抗敌后忧,并请各界群起号召反对内战,或请政府制止,或动员舆论主持公道,侣言和平,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另一方面,为自卫计,张云逸令第四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奋起自卫反击,令第五支队八团及十团一部驰援路西。第四、五支队密切配合,于6月27日在古城集、栏杆集等地展开猛烈反击,经3天激战,歼顽第十游击纵队1000多人,其残部西窜,经八斗岭一带退叫回河。此役胜利后,第五支队又在返回路东途中歼滁县常备队残部500多人。此时,策应路西反顽的豫鄂挺进纵队一部正向大别山桂军后方进袭,且八路军南下部队已进入豫皖苏边区。桂军在此三面压力下,被迫向新四军表示和意。

张云逸即令停止追击,与桂军谈判,8月間达成了皖北以涡河为界,皖东以淮南路为界的停战协议。协议签字后,张云逸于8月22日致电李品仙,要求其转令皖东桂军遵照协议,停止袭击新四军,释放新四军被捕人员,维护新四军交通,停止敌对及危害我军人员。为了迅速解决上述问题,张云逸提出:在皖东请李品仙派代表继续谈判。后来,李本一于8月底前到江北指挥部,同张云逸、赖传珠谈判。李本一还是重复李品仙所说的,军队他们不过淮南路东,我们不过淮南路西,路东在行政上仍归他们管辖,所以行政等问题未达成协议。

7月,皖东根据地少数地主恶霸在韩军和桂军的煽动支持下,进行暴乱。张云逸和江北指挥部及路东联防办事处领导人及时指示各地党政军民迅速动员起来,打击暴乱头子,争取受骗和被胁迫的群众,粉碎暴乱阴谋,并命令教导队击溃了配合暴乱偷渡三河的两团顽军,命令第五支队警卫营在来安一带,军法处和保安处在天长、仪征、高邮一带发动群众,镇压暴乱。暴乱被镇压之后,又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重建和整顿了被破坏的群众团体和人民自卫武装,彻底改造了基层政权,清理和整顿了共产党的基层组织,纯洁了内部,清除了隐患,使皖东根据地得到巩固。

此后,张云逸坚决地贯彻了“坚持路西,巩固路东,向西防御,向东发展”的方针,命令第四、五支队配合陈、粟部队和八路军南下部队开辟了淮宝地区,沟通了皖东与淮海两个地区的战略联系,全力支援了陈、粟部队于10月初进行的发展苏北根据地的黄桥战役。8月下旬至9月中旬,张云逸又同邓子恢等江北指挥部的领导人分散到各个部队,指挥粉碎日伪以万余兵力对我皖东的七路大“扫荡”。

扩大了新四军在江南的前进阵地

1942年夏,张云逸根据中央决定,离开二师到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驻地苏北阜宁任新四军副军长职。年底,他同军部和华中局机关一起,转移到盱眙县黄花塘。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都同军部和华中局机关住在这里,领导全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和各师的工作。

日军发动浙赣战役后,张云逸协助陈毅等根据浙东地区的形势,确定了“争取有利时机,扩大与发展武装,大刀阔斧地进行工作,广泛发展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同时决定成立中共浙东区党委,派谭启龙、何克希等率领一批干部前往浙东加强与统一地方与军队的领导。1942年夏,成立了中共浙东区党委和三北(即姚江以北的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地区)游击司令部,随后又建立了总办事处,将部队统一整编为第三、四、五支队。这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浙东敌后游击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

此后,针对国民党三战区派遣人员到浙东敌后整理土顽和“忠义救国军”等队伍、企图配合其挺进部队向新四军浙东部队压迫与新四军争浙东敌后地区、向游击队进攻的情况,张云逸又协助陈毅及时指示浙东游击队坚持向敌后发展的方针,在沿海山区打下长期游击坚持基础,利用矛盾,多交朋友,采用隐蔽方式,力求保存和发展自己,达到保持浙东战略支点的目的。10月底,在顽军内讧、火并之际,张云逸协助陈毅等集中浙东第三、四、五支队主力,于11月下旬将“三北”地区的“忠义救国军”6股共约1900多人全部击溃,控制了三北地区。随后,陈毅、张云逸又指示游击队注意开展该地区党政民工作,加强四明山、会稽两处游击活动,加强杭州湾、玉盘湾海上工作,并开辟沿海地区。这就为建立三北游击根据地和发展四明山与会稽两地的游击区、创建浙东游击战略支点、组成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打下了基础。

1943年春,当敌伪大举向盐阜区“扫荡”时,陈毅、张云逸等指示第三师集中适当有力部队,选择敌之弱点及时进行反击。同时指示第一、四师立即在苏中、淮海、淮北等地区选择敌之后方空虚与要害处以及交通线上发动攻势,务必攻击几个据点,破坏与切断敌前后方交通,威胁调动敌人,以策应和配合盐阜区反“扫荡”的战斗。在陈毅、张云逸等军部领导人的指导下,第三师部队和盐阜、淮海军民取得了这次反“扫荡”的胜利,共毙伤敌伪军1000多名,俘敌伪780多名,攻克据点50多处。

3月下旬,韩德勤残部为接应土仲廉部东进入侵淮北中心区之金锁镇、界头集、山子头一带,企图侵夺洪泽湖两岸,截断新四军苏北与皖东和山东的交通线。陈毅、张云逸等令第四师主力及五旅、淮北部队,赶在韩、王之前,首先给韩部以痛击,坚决驱逐进入洪泽湖东岸之王光夏部,并逼其返回原防,然后抗击王仲廉部东进。第四师按照陈毅、张云逸等军部领导人的指示,以3个团的兵力,在第二、三师一部的配合下,全歼了进占山子头的王部,土光夏被击毙,韩德勤被生俘(后释放)。此战粉碎了顽军的东进计划,铲除了顽固派留在华中根据地的一个反共堡垒。

1944年4月,日军开始发动豫湘桂战役,在河南的30多万国民党军消极应战,郑州、洛阳相继陷落。5月4日,张云逸和饶漱石、赖传珠等命第四、五、七师除加强原地区的巩固外,做好进军河南敌后的准备。此时,顽军耿继勋部向微山湖东西两岸地区进攻,企图截断新四军华中与冀鲁豫联接及华北与华中地区交通,阻止新四军西进。张云逸和饶漱石、赖传珠即给毛泽东、朱德去电建议:乘顽军向我进攻之际,由十八集团军总部组织八路军一部南下,四师加以配合,进行丰(县)、沛(县)、砀(山)反顽自卫战役,给顽军以严重打击,尽可能控制丰、沛、砀地区,以利我西进。毛泽东、朱德等同意这个建议,即令八路军山东部队南下,对丰、沛、砀地区的顽军给予打击,歼其大部,使耿继勋、冯子固部退守铜山西北一带,为四师西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7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下达了向河南敌后进军的部署,并颁布了进军河南敌后的有关政策。根据这一部署,张云逸主持军部决定以四师主力5个团执行西进任务,2个团配合地方武装和民兵坚持淮北路东根据地,并调三师匕旅到淮北地区作为机动力量,以二师、七师钳制桂军,策应四师西进。四师主力经过充分准备,由师长彭雪枫率领于8月15日开始西进,沿途扫除了顽军的阻挠,粉碎了敌伪的跟踪,连克黄庄等据点,恢复了萧(县)水(城)、宿(县)地区的根据地。此时,顽军乘我立足末稳,除令第十九集团军以3个军在涡(河)南阻我西进外,另以涡河南的土毓文主力3个师及4个纵队,陇海路以北耿继勋、刘瑞岐部以及津浦路以东之段海州、苗秀霖部,分别由南、北、东三面夹击四师西进部队。据此,张云逸等拟即集中路东主力配合路西首先打击歼灭由东向西之段、苗等部,以确保新四军西进的联系,然后集中主力对付由涡河北上之顽军;并建议八路军继续向陇海路北之耿、刘、冯等部推进;以策应四师作战。9月5日,张云逸将上述意见电报中央,取得同意。

于是,新四军于九十月间先迎头痛击了段、苗部的进攻,扩大了西进主力作战的回旋余地,确保了前后方的交通;接着,剿灭了陇海路以北的耿、刘残部,控制了丰、沛、铜、砀之间的广大地区。以后又粉碎了王毓文勾结敌伪由涡、蒙向永城我区的进犯。经过4个月的战斗,四师主力在兄弟部队支持、配合下,歼敌伪和顽军共计1.3万多人(含伪军投诚),拔除据点36处,控制了东起津浦路、西止商毫公路、北至陇海路、南迄涡河的广大地区,基本上恢复了原有豫皖苏根据地,使淮北解放区扩大了将近一倍。

1944年冬至1945年秋,张云逸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刘少奇、陈毅的一系列指示,组织粟裕、叶飞等率部渡江南下。南下部队经过9个多月英勇艰苦的战斗,取得了粉碎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和3次天目山反顽战役的胜利,歼灭顽军1.3万多人,开辟了苏豫皖浙边敌后边区。连同浙东游击纵队原创的根据地,解放区面积达10.8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到370多万,主力部队及地区部队发展到5万多人,进一步巩同和发展了苏南根据地,扩大了新四军在江南实施战略反攻的前进阵地。

保卫人民的抗战胜利果实

1945年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出兵东北。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战》,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10日、11日,朱德发布受降及配合苏军作战的7道命令,令人民军队迅速前进,收缴敌伪武器,接受日军投降。据此,张云逸等于8月10日致电中共中央,对是否派大兵入宁、沪等请示方针。12日,中央电示华中局设法派人和日本及伪政府接洽,令其向我投降。遵照这些指示、命令,张云逸主持的新四军军部,一面命令华中各地敌伪立即限期向我缴械投降,一面部署反攻,准备取宁、沪、徐、蚌、芜、汉等大城市,并号召解放区全体军民和沦陷区同胞迅速行动起来,为迫使敌伪投降、收复华中全部国土而战。

但是,蒋介石为了抢夺人民的抗战胜利果实,却下令要解放区人民军队就地驻防待命,不得擅自行动。根据反攻形势的新变化,中共中央于8月12日确定:江南部队就地向四周发展,夺取广大乡村和许多县城,准备反对内战的战场,不做占领大城市的打算;江北部队力争占领津浦路及长江以北、津浦路以东、淮河以北一切城市,消灭伪军,以有力部队配合八路军占陇海路,并准备在顽军李品仙、何国柱部进攻时进行自卫作战。陈毅也从延安来电,进一步指示对江南、江北的具体进攻目标。遵照中共中央、延安总部的指示命令,张云逸等领导华中全体军民,从8月9日到22日,解放了大江南北的县城17座,重要市镇近200个,歼灭敌伪军1.2万多人,获得了战略反攻的初步胜利。

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投降。蒋介石一面抢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一面伪装和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据此情况,毛泽东于8月24日给张云逸等指示,抗日战争结束,和平建设阶段开始,中国共产党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共产党、解放军对大城市是进行和平、民主、团结工作,争取共产党的有利地位,不取军事占领政策,而力争占领小城市和乡村,迅速设法占领运河沿线及串扬河沿线各城市,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打成一片;江南江北我军主力,各就地集结整训,养精蓄锐,准备于顽军进攻时消灭之,一切做持久打算,注意收集军用资材。据此,张云逸等命令华中各师各按具体情况进一步开展对敌伪的进攻。

从8月22日到9月2日本签字投降的10天作战中,华中军民又解放县城15座,重要市镇200多个,歼灭敌伪1.2万多人。连前总计,共解放县城32座,重要市镇400多个,歼灭敌伪3万多人,完成了占领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间的广大乡村和许多县城的任务,把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打成一片的任务也基本完成。至此,华中解放区已有县城40座,人门达4360万,军队31.86多万,民兵8000多万,保卫了人民的抗战胜利果实,为反对蒋介石挑起的内战做了准备,打下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为实现“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和“夺取东北,巩固华北、华中”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山东主力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東及东北行动;华中新四军调节器八万兵力到山东、冀东;浙东我军即向苏南撤退,苏南、皖南主力即撤返江北”的战略部署。张云逸根据中央指示,率领华中局及新四军军部北移山东临沂,与山东军区合并,随即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猜你喜欢
皖东张云逸顽军
“七大”介绍信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耿耿丹心 铮铮铁骨
——记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
叶飞: 驰援半塔 勇建奇功
张云逸建烟厂
皖东苏家湾地区三里陈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皖东传统年俗文化的当代适应性研究
占鸡岗歼灭战
皖东地区专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皖东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Research on the Fracture Mechanism of Scored Liner Under Explosiv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