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以凉山州甘洛彝族传统刺绣产品为例

2019-05-17 08:39洁,况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彝族刺绣图案

李 洁,况 锐

(1. 西昌学院艺术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2. 成都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6)

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是地域传统文化、民族民俗风情的浓缩,是蕴含地域原生文化的现代商品,应该具有实用性、观赏性并兼顾一定的收藏价值[1]。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甘洛彝族刺绣,因其所保留的原生文化较多而极具代表性,有开发为此类创意产品的基础。以此为依托的文创产品不仅可展示彝族文化,更起到了延续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作用。但目前凉山彝族绣品开发由于缺少保护民族原生文化的意识,产品目前还停留在只注重产品的数量和成本的“粗放开发”阶段,存在着诸如产品定位不清、产品功能性与现代生活脱节、产品外观设计老旧,制作低劣等问题。产品有逐渐失去本族工艺精髓,走向趋同性、低廉化的趋向。

1 甘洛彝族刺绣工艺特色及美学价值

1.1 甘洛刺绣工艺特点

1.1.1 刺绣工艺多样

甘洛彝族刺绣工艺主要有盘绣、锁针绣、平绣、十字绣等,以盘绣和锁针绣最具特色。盘绣工艺不同之处在于首先要制作盘条,用5~6 cm的布条,卷成1~2 cm细条状,制作凸起图案。刺绣时,先起盘线,一边盘花纹一边使用缝线固定(图1)。

盘绣不用棚架,直接用双手同时操作,成型花纹有浮雕感,一般用于制作窗格纹和鸡肠纹。锁针绣因其“锁”的方式和出针的长短不同,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一般分为锁边绣、锁花绣、锁链绣等。锁边绣用在布料的收边处以及制作绣马牙纹时,为双面绣,最为特别是其通过挑针和压线,在布料侧边形成“人”字形状(图2)。

锁花绣多于制作花瓣图案,第一针最短,顺次加长,到最高点又顺次收短,一组锁花针绣完后,就会形成一瓣弧形花瓣(图3)。

1.1.2 图案与刺绣针法一一对应

彝族刺绣图案都有对应的工艺,不能随意改变。因彝族刺绣无须画稿,由其制作工艺固定为程式化模式,形成相同图案。如窗格纹和鸡肠纹须用盘绣工艺制作,才能体现其纹样凹凸有致、线条穿插套联的美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马樱花图案的花瓣须用锁花绣,花芯须用车轮订绣等,具有很强的程式化也是甘洛彝族刺绣最大的特点(图4)。

1.2 彝族刺绣品的美学价值

(1)以“密”与“繁”为美的地域审美特征明显。甘洛彝族刺绣工艺繁复,同一图案会使用三四种不同技法完成,传统图案多达十几种。主调鲜明,色彩繁而不杂,富而不乱。有别于昭觉、布拖地区大色块贴布绣所呈现的典雅庄重单纯之美,更为华丽多彩(图5)。

(2)图案及相应工艺具有明确的指代性和象征性。甘洛刺绣图案的题材不广,主要有马樱花为主的写实图案和几何图案,用三角形、折线、圆形分别指代山水、鸟兽、日月等,通过组合形成特定的意象图形。如鸡冠纹由三折线连续排列,三折线和鸡冠外形相似,可表示鸡,又指代家禽,寓意家庭富足,象征性极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甘洛彝族刺绣图案的美学特色。

2 彝族刺绣特色产品现存问题

2.1 背离民间工艺原生性问题

手艺人心态问题:彝族民间手艺人中存在焦躁状态,手工艺者的专注平和之心,以及对手工极致之美的追求不再。为经济利益,不断降低时间及技术成本,以达低价占领市场的目的。

手艺人技术问题:①图案设计方面,设计者并不了解图案原本的语义,而将民族图案任意杂合。②工艺方面,工艺复杂的辫绣、叠布绣等工艺由于制作工序复杂,耗时多,很多绣工不愿意做。当地娴熟手艺人越来越少。③任意简化传统刺绣技法,如作为收边口的马牙纹,传统工艺为双面交错压花,针脚密集,不露底布,现在一些手艺人为追求经济效益,把双面纹改为单面纹,针脚稀疏,纹理粗略,大大降低了美观度和适用性。现在甘洛地区刺绣商品多数简化为十字绣和平绣,难以重现手工绣品所独有的、用时间和耐心才能堆砌出的视觉震撼。

2.2 彝族刺绣特色产品的审美危机

近年来,随着凉山旅游开发,这让打着彝族特色绣品招牌的产品并没有得到保护和发展,反而使甘洛刺绣产品产生了审美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传统图案的语义有被破坏的趋向。现阶段很多产品的图案形式混乱,甚至有些并非彝族图案,却被设计者随意组合,不考究图案语意。从设计美学来看,任何民族传统图案一定具有符号性,其来源可考。一旦失去符号的指示意义,图案之美就无从谈起。②特色工艺之美遭到破坏。刺绣图案线条扭转交错、浮雕般的肌理和质感是甘洛彝族刺绣的特色所在。这种美建立在特殊工艺基础上,采用绣花机器进行平绣,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却失去了手作产品的丰满触感,也失去了手作的拙趣感、没有非物质文化所具备的纯朴本真之美,这样的工艺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当这类缺少设计美感和工艺支持的产品占领市场后,将会混淆人们对民间艺术的“美”与“丑”的判断。长此以往,传统技艺有濒临失传的危险,文化之“根”将会消亡。

3 保护性设计策略

自威廉.莫里斯、格罗皮乌斯等设计界先辈开启手工与现代设计融合的道路开始,设计师们便一直在寻找传统工艺新的生长基础。一个“对传统再设计”的成功产品将改变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在传统的手工艺产品不断被现代商业冲击的时代,古老工艺需要一个完美蜕变。

3.1 坚持手工艺本土化

彝族刺绣工艺品再设计的根本是坚持传承传统手工艺。那种由时间堆积出的美感,是手与心最本质的沟通与体现,只有在欣赏手作精品时才能被感受到。传统彝族刺绣图案与其对应的手工技艺是高度契合、相辅相成的;刺绣工艺是对图案装饰效果更深入的诠释。设计彝族特色文创产品,要做到本土化:以彝族文化为根基,以凉山彝族民间图案为生发原点,还原手工作品心手合一的灵性,体现当地匠人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如果任意更改或是简化工艺就破坏了刺绣图案传统美感。因此,坚持本地化的手工艺是传递当地特色文化的一种方式[2]。

将甘洛刺绣品再设计为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时,要留住手艺,也要使之适用于现代生活。在尊重基本工艺技术前提下进行符合现代日常的设计,日本设计师喜多俊之设计的“TAKO”系列灯便是如此。日本使用本土的“和纸”制作灯罩古也有之,但传统的和纸灯笼并非当代简约风格家装的良伴,喜多俊之在充分调研了“美浓和纸”的特点和生产工艺后,设计了一款完全体现和纸之美,又适合当代居室装饰的“TAKO”系列灯。其外形相当简洁,形似一张挂画,灯光开启后,光线将和纸自然的肌理呈现出来,区别于当代大量使用的塑胶质感的灯。同理,彝绣文创产品也应注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保留精湛工艺的同时,设计出现代人能接受的创意产品,增强实用性。

3.2 注重文创产品功能针对性和延展性开发

历史文化氛围、地理环境以及族群部落构成的不同都会使人类审美出现巨大的差异化。文化创意产品是承担展示本地文化的载体,为满足差异化审美的需要而存在。区域性文化商品要有其独特之处,就应展示其传承的古老手工技艺,但其所展示的载体是否具有当代日常功能性却是设计成功的关建。

泰国的“曼谷包”是人们到泰国旅游的必购商品之一,被成功地打造成了泰国旅游品的“名片”。究其原因,设计定位准确是很重要的一项:通过细化消费群体,量身打造特定消费人群的功能需求,寻求合理的定价、做工较精良。曼谷包品类完整,面料更新及时,每个品类都有若干系列,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及图案使其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群体;还通过不同的功能设计,使其符合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一个品类基本囊括了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需求。而反观目前凉山开发的刺绣包,款式单调化、纹饰简化、材料劣质化、做工粗糙化,虽保留了一些传统工艺,但因产品功能针对性不强,定位不清,细化设计不够,因此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毫无竞争性,不能成为代表性地凉山特色文化产品。

3.3 延展刺绣产品属性的设计方向

在进行设计时,如何撷取在漫长历史时间中累积下的手艺人技术和智慧,并将其应用在当代产品设计中,正是当代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一部分汉族民间刺绣(如湘绣、蜀绣等)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服饰的附属位置,成为独立的刺绣艺术品,其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而彝族刺绣工艺目前还是依附于服饰。如要延展产品属性,就要突破这种应用的局限,向多方位延伸,提高精品化意识,使其成为独立的艺术品;提高日常化意识,如向家居陈设、包装设计和日用品的设计开发等其他方面发展。

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注重与其相关功能的开发和价值提升,应是彝族刺绣转化为现代特色文化纪念品的设计方向。日本“Tenugui”毛巾的设计,突破了简单的纪念品设计,将日本传统毛巾打造成一本护照的形式。其设计思想来源于现在的年轻人在旅游时有收集纪念盖章的潮流。设计师将伊豆城中的25个景点转化为一段收集纪念盖章的旅途,让游人在每一景点完成观光后,解开护照的绳子盖章,在所有绳子解开后便能获得一张独一无二的日本传统毛巾。这一纪念品不仅让游人拥有了回忆,又可当日常品使用,可谓一箭双雕之作[3]。肩负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工艺品,因为有需求、能使用,才能继续存活下来,进而得到认同、传承和发展。彝族刺绣创意产品只有和现代新的生活方式结合,才能设计出成功的产品[4]。

正如喜多俊之所说,“只要做出能让人情动的物品,传统工艺就能存活下去”[4]。一件完整创意产品的诞生,其设计制作过程同产品之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念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化创意产品,还要寻求各民族文化的共通性,在体现本地域文化特点的同时,突出其所蕴含的人类文化普世价值观念,以期超越民族、信仰、语言的藩篱,为目标客户群所接受。

4 结束语

产品不能仅立足于彝族刺绣文化,将产品推向市场的产业化运作也十分重要。提出如下建议。

(1)在挖掘传统技艺潜力的基础上,创新技艺和材料,加大彝绣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

(2)抓住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机,加强彝绣现有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开阔彝绣加工人才的视野,增长彝族文化知识,提高刺绣技艺。应培养专门的设计人才,研制开发实用产品和精品系列,满足消费者研究、观赏、收藏的需要。

(3)使用营销手段,使产品突破门店推销模式,拓展市场,提高彝绣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在党中央提出构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下,彝族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应抓紧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使其在尊重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增强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参与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彝族刺绣图案
彝族海菜腔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