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改良的应用及护理效果

2019-05-21 08:15谢小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移位插管舒适度

谢小会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种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 可以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以及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的条件[1]。气管插管已经成为心肺复苏以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 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患者缺氧, 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的几率。在患者使用气管插管的时候, 传统固定的方式容易导致患者皮肤损坏, 同时也给患者造成疼痛, 产生不必要的费用,而且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增多[2]。因此, 本文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50例, 对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改良后的方法与传统方法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需要气管插管患者50例, 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8例,脑出血患者20例, 重症肌无力患者8例, 其他疾病患者4例,气管插管时间为1~16 d。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患者中男14例, 女11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1.38±11.2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 女9例;年龄24~76岁, 平均年龄(44.31±11.8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家属均在知情下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传统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清除松动牙齿及义齿, 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异物, 将患者的头部充分后仰, 以便口、咽、喉呈现1条直线(颈椎伤者除外)。保护好口唇牙齿, 准备牙垫, 确定导管在气管内以后再进行固定, 用2条胶布十字交叉, 将导管固定于患者的面颊部, 第1条胶布应把导管与牙垫分开缠绕一圈后, 再将两者捆绑在一起。最后连接呼吸机, 调节好呼吸机参数无误后, 进行机械通气[3]。

1.2.2 实验组 患者采用改良后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对患者的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 要及时地清除患者口腔异物和分泌物, 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的程度以及是否使用镇静镇痛的药物。将需要的物品准备好, 根据患者的年龄大小准备牙垫, 衬带3条, 透气胶, 吸痰管等。选择固定器要有一定的硬度和长度, 备好物品后核对好患者, 放平床头, 给纯氧2 min后取平卧位。解除气管插管衬带进行口腔护理, 查看气管刻度, 用透气胶固定气管与牙垫, 用2条100 cm的衬带打结先后套于气管上, 分别将衬带绕过颈后及枕后在患者头两侧打活结, 将70 cm的衬带绕过头顶打结, 松紧度能容纳1指就可以。再次查看气管深度,妥善固定好呼吸套管, 并仔细做好记录[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舒适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视觉模拟尺进行评估,分为0~10分, 0~3分表示舒适, 4~7分表示中度舒适, 8~10分表示不舒适, 舒适度=(舒适+中度舒适)/总例数×100%。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情况, 如果患者的门齿与气管插管没有明显的变化为未移位;如果患者门齿与气管插管的位置移动1 cm左右为轻度移位;如果患者门齿与气管插管的位置移动1~7 cm为中度移位;如果患者的气管插管脱落或下滑为重度移位[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舒适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气管插管舒适度为 96%(24/2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18/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舒适度对比(n, %)

2.2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气管插管未移位率为 92%(23/2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8%(17/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情况对比(n, %)

3 讨论

气管插管对气管疾病患者很重要。麻醉、镇静以及严重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维持自己的气道, 无法给自己的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 因此需要呼吸机将空气推入到肺部协助患者呼吸[6]。传统气管插管固定的方法粘贴在患者面部的胶布较多, 因此会加重患者面部肌肉紧张、不适, 增加监测患者口腔黏膜改变的难度, 不利于口腔分泌物的清除, 损害患者的皮肤。而改良后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气管插管位置固定比较稳妥, 不会轻易滑落或者脱落, 患者使用效果较好。气管插管是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因此要妥善固定管路, 避免给患者造成伤害, 同时也要加强对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措施,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条件。对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也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①环境护理:医务人员要注意病房的温度与湿度, 防止患者受凉导致呼吸道疾病,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黏膜的湿度, 避免干燥。室温一般要求在20°左右为宜, 室内湿度维持在60%~70%, 要进行地面消毒3~4次/d[7]。②保持呼吸道的湿润:要根据医生的安排, 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湿化, 要时刻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地吸痰。通常气管插管患者是被迫开放呼吸道, 氧气又是由上向下吹, 因此痰液容易干涸结痂。要及时采用药物对呼吸道进行湿化, 减轻呼吸道黏膜的水肿以及炎症, 方便痰液吸出。③吸痰时要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各种无菌物导管及无菌水均应每日更换, 以防污染呼吸道。插入导管动作应轻稳,不可用力, 2次吸引之间应给患者吸氧, 防止血氧过低, 发生阵发性咳嗽以及心律不齐时应立即停止吸引。吸引不可超过15 s, 成人真空压 10.7~16 kPa(1 kPa=7.5 mm Hg)。④预防并发症:在为患者气管插管时切记要动作轻柔, 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引起鼻腔、口腔出血等。如果管径过细, 就会增加气道阻力, 引起通气功能不畅;如果管径过粗, 则会引起喉头水肿。气管插管插入到一侧的肺支气管内, 可引起肺不张, 造成一侧肺叶不呼吸, 影响肺叶通气[8-13]。相关文献指出, 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改良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固定方法 , 同本次研究结果相同[10]。

综上所述, 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改良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移位插管舒适度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