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及其联合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价值比较

2019-05-21 02:57郭佳佳蒋晓钦慕珂珂董炎红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核型滴度特异性

郭佳佳,蒋晓钦,李 琰,慕珂珂,董炎红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造成自身组织损害而引发的疾病,其病因与自身抗原改变、免疫调节异常、遗传等相关[1,2],主要表现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自身抗体是AID诊断关键,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AID有关抗体也不断被发现,AID检出率亦明显提高。抗核抗体(ANA)是指抗细胞核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而以Hep-2细胞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是AID重要筛选实验[3]。此外,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亦对AID鉴别和病情评价具有重要价值[4]。为了解ANA、ANAs及其联合检测对AID的诊断价值,笔者将所在医院1095例疑似AI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清ANA、ANAs检测,观察其诊断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1095例疑似AI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2例,女713例;年龄4~80岁,平均(41.76±16.92)岁。

1.2 方 法

1.2.1 仪器与试剂 日本奥林巴斯BX50荧光显微镜,德国欧蒙EURO Blot MasterII型全自动免疫印迹仪,日本佳能公司Lide100扫描仪,欧蒙(杭州)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提供的ANA检测试剂盒、免疫印迹试剂盒。

1.2.2 检测方法 采集所有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静置30 min后以3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采用 IIF检测 ANA,ANA 滴度设定为 1:100、1:320、1:1000 和 1:3200, 在载片反应区将稀释的血清标本和固定有包被基质生物薄片的Hep-2细胞进行反应,常温下孵育30 min,清洗封片,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由2位有丰富经验的检验师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读片,观察有无荧光,抗体滴度≥100为阳性。采用IBT检测ANAs,检测nRNP/Sm、Sm、SS-A、Ro-52、SS-B、Scl-70、PM-Scl、Jo-1、CENP-B、PCNA、dsDNA、AMA-M2、核小体、组蛋白、核糖体P蛋白15种特异性抗体。于膜条上平行抗原,将1:101稀释的血清标本和膜条上靶抗原进行反应,常温下孵育,加入酶标记抗IgG抗体后再次温育,跟底物液呈颜色反应后进行清洗,风干后使用扫描仪扫描,以EUROLineScan软件评估检测结果,特异性抗体强度为“+”及以上判为阳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用χ2检验;ANA、ANAs两种方法检测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κ<0.4表示检测一致性弱,0.4<κ≤0.6表示检测一致性中等,0.6<κ≤0.8表示检测一致性高,κ>0.8表示检测一致性极高;以最终确诊AID为标准,评估ANA、ANAs及其联合检测对AID的诊断效能,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NA及ANAs阳性标本检测结果 1095例受检者血清标本中,ANA检测阳性为511例,阳性率为46.67%(511/1095);ANAs检测阳性为490例,阳性率为44.75%(490/109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75.80%,检测一致性κ=0.511,P<0.05。其中ANA(+)/ANAs(+)比率为 33.61%,ANA(-)/ANAs(+) 比率为11.14%,ANA (+)/ANAs (-) 比率为13.06%,ANA(-)/ANAs(-)比率为 42.19%。

2.2 ANA阳性标本荧光核型及ANAs检测结果在511份血清ANA阳性标本中,荧光核型以核颗粒型、核均质型、混合型为主;ANA(+)/ANAs(+)标本荧光核型中,着丝点型、核颗粒型、混合型阳性率较高。见表1。

表1 ANA阳性标本荧光核型及ANAs检测结果[例(%)]

2.3 不同荧光滴度ANA阳性率及ANAs阳性率不同荧光滴度ANA阳性率、ANAs阳性率均存在差异,随着荧光滴度的增高,ANA阳性降低 (χ2=186.643,P<0.05), 其中,ANAs所占比例逐渐增高(χ2=48.079,P<0.05),见表 2。

2.4 ANAs阳性标本中不同特异性抗体类型ANA阳性和阴性情况 490份血清ANAs阳性标本中,特异性抗体类型以Ro-52、SS-A和nRNP/Sm为主,ANAs(+)/ANA(+)标本中 nRNP/Sm、SS-A 和 Ro-52阳性比例较高,ANAs(+)/ANA(-)标本中,Scl-70、PM-Scl、PCNA阳性比例较高。见表3。

表2 不同荧光滴度ANA阳性率及ANAs所占比例[例(%)]

表3 ANAs阳性标本中不同特异性抗体类型ANA阳性和阴性情况[例(%)]

2.5 ANA、ANAs及其联合检出率比较 最终诊断结果显示,1095例疑似AID者中有668例为AID,ANA 检出率为 76.50%(511/668),ANAs检出率为73.35%(490/668),ANA+ANAs 检 出 率 为 94.76%(633/668),ANA+ANAs 检 出 率 显 著 高 于 ANA、ANAs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332,χ2=78.648,P<0.05)。

3 讨论

AID是以自身免疫耐受平衡失调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的一类疾病,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诊断时容易与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混淆,导致误诊或漏诊,影响患者治疗[5,6]。 及早明确诊断是 AID 患者实施有效治疗的基础,对提高患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IIF是我国临床实验室检测ANA最早的方法,且得到广泛应用,IIF-ANA作为AID诊断的标准方法,具有敏感度和特异性高、操作简便、检测范围广等优点。然而,IIF是以Hep-2细胞为基质,其包被抗原存在分布不均匀情况,且部分含量较低,容易发生特定抗原流失等情况,造成部分特异性抗体漏检[7,8]。 此外,部分人群在无 AID 情况下,也可检测出低滴度 ANA,影响结果判断[9,10]。 IBT 检测ANAs也是临床诊断AID较为常用方法,其操作简便,特异性高,自动化程度高,检测结果判读容易,并且能够单次检测多种抗体,长期保存膜条结果,方便查看[11,12]。

该研究对1095例疑似AID者进行血清IIFANA和IBT-ANAs检测,显示ANA检测阳性率为46.67%,ANAs检测阳性率为44.7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75.80%,检测一致性κ=0.511,为中等一致,表明IIF-ANA和IBT-ANAs检测存在吻合情况,但并非完全一致,不可互为替代。王红娟等[13]亦对IIF-ANA和 IBT-ANAs检测情况进行探讨,显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为中度(κ=0.503),与该研究结果较为接近。此外,不同荧光滴度ANA阳性率、ANAs阳性率均存在差异,随着荧光滴度的增高,ANA阳性降低,ANAs阳性率升高,提示ANA阳性率与荧光滴度存在相关性,且ANA阳性结果与ANAs阳性结果亦有出入,也说明了IIF-ANA和IBT-ANAs检测不能相互替代。马华瑜等[14]研究指出,ANA 阳性标本中,核颗粒型、核均质型是其主要核型,但其未分析ANA与ANAs检出核型的关系。该次研究检验ANA阳性标本荧光核型,发现核颗粒型、核均质型、混合型是其主要核型,与马华瑜等[14]研究结果相符。 而 ANA(+)/ANAs(+)标本中,显示着丝点型、核颗粒型、混合型阳性率较高,提示核颗粒型、混合型是ANA与ANAs检出主要核型,且两种方法对其他核型检出情况亦存在差异。另一方面,ANAs阳性标本特异性抗体类型以 Ro-52、SS-A 和 nRNP/Sm 为主,ANAs (+)/ANA(+)标本中nRNP/Sm、SS-A和Ro-52阳性比例较高,ANAs (+)/ANA (-) 标本中,Scl-70、PM-Scl、PCNA阳性比例较高,说明ANAs与ANA对特异性抗体类型检出有差异,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各类型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有利于AID分类诊断。陈向华等[15]分析ANA和ANAs检测AID情况,表示同时进行ANA和ANAs检测能够有效提高AID检测结果准确性。该研究对ANA、ANAs及其联合检出率进行比较,显示ANA检出率为76.50%,ANAs检出率为73.35%,分析漏诊原因,前者可能是IIFANA检测中Hep-2细胞基质的包被抗原分布不均匀或含量较低,而后者与IBT-ANAs检测特异性抗体数量有限相关。结果中ANA+ANAs检出率显著高于 ANA、ANAs检出率(P<0.05),说明 ANA 联合ANAs检测可提高AID检出率。

综上所述,尽管ANA、ANAs检测均能够检出AID,但漏检和假阳性发生可能性较大,而ANA联合ANAs检测可减少漏检情况发生,提高AID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猜你喜欢
核型滴度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小血管炎患者抗体滴度与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