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加强缝合法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的疗效观察

2019-05-22 03:15董莉莉曹国平窦裕平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4期
关键词:下睑双层先天性

董莉莉,曹国平,窦裕平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225300)

先天性下睑内翻是眼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尤其在亚洲人中发病率较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斑翳等,除了会带来畏光、流泪等不适外,还会对视力和外观带来影响[1]。我院在2015.01-2018.08期间采用双层加强缝合法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并与单层缝合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01-2018.08在我院就诊的先天性下睑内翻患者38人,其中:男17人,女21人,年龄:3-49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人36眼,采用双层加强缝合法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术;对照组18人32眼,采用单层缝合法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术。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均有轻重不一的眼部发红、流泪、异物感等刺激症状,其中部分患者已有角膜云翳甚至斑翳形成。

1.2 方 法

1.2.1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排除结缔组织疾病、代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及其他身体炎症,检查未见其他身体伤口有明显瘢痕增生,术前常规滴用抗生素眼水3天,3次/天。

1.2.2 手术方法14岁以下及少部分14岁以上不能配合者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其余采用2%利多卡因1.5ml患侧下睑局部皮下浸润麻醉。观察组具体手术步骤为:下睑距睑缘1.5mm处用亚甲蓝画线,自泪小点外侧始,至略大于睑内翻范围处,沿画线处切开皮肤及眼轮匝肌,在轮匝肌下分离至暴露睑板下缘、下睑缩肌腱膜及眶隔。用6-0可吸收线进行第一层缝合,将切口上唇近睑缘处轮匝肌缝合至睑板下缘或下睑缩肌腱膜处,调整缝线松紧度,使睫毛朝向正确、下睑缘呈正常或轻度外翻状态,视病情缝合1-3针,结扎固定后修剪切除多余的皮肤及眼轮匝肌。然后用6-0丝线做第二层加强缝合,从切口上唇皮肤面进针,经过睑板下缘或下睑缩肌腱膜处,从下唇皮肤面出针,注意两层缝合处位置要水平错开,不要重叠,调整缝线位置,注意避免下睑缘过度外翻。对照组参照观察组手术步骤,但仅做第二层缝合,使下睑缘呈正常或轻度外翻状态。术后6d拆线。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及新泪然眼水1周,3次/天,口服抗生素3天。

1.3 观察指标

术后1周及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1)治愈:下睑内翻完全矫正,向正前方及下方注视时睫毛不触及角膜面,无外翻,临床症状消失,治愈率为治愈总眼数比治疗总眼数。(2)好转:下睑内翻基本矫正,向下注视时仍有少量睫毛接触角膜面,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率为好转总眼数比治疗总眼数;(3)欠矫:下睑内翻未完全矫正,向正前方注视时仍有睫毛触及角膜面,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欠矫率为欠矫总眼数比治疗总眼数;(4)过矫:术后下睑外翻,睑缘与结膜不贴附,泪小点移位,患者出现泪溢等症状,过矫率为过矫总眼数比治疗总眼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1周

观察两组发现(表1):观察组20人36眼:治愈33眼(91.7%),好转1眼(2.8%),过矫2眼(5.6%),无欠矫。对照组18人32眼:治愈29眼(90.6%),好转1眼(3.1%),过矫1眼(3.1%),欠矫1眼(3.1%)( P<0.05) 。

2.2 术后6个月

观察两组发现(表2):观察组20人36眼:治愈32眼(88.9%),好转2眼(5.6%),欠矫1眼(2.8%),过矫1人(2.8%)。对照组18人32眼,失访1人2眼,治愈22眼(73.3%),好转4眼(13.3%)欠矫4眼(13.3%),无过矫(P<0.05) 。

2.3 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表明,从短期疗效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1.7%和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欠矫发生。从长期疗效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8.9%和73.3%,欠矫率分别为2.8%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图1 术前

图2 术后1周

3 讨 论

先天性下睑内翻在亚洲人群中高发,临床上常见于婴幼儿及中青年人,又称特发性下睑内翻,为下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常伴发倒睫。一般认为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鼻根部塌平、内眦赘皮牵拉、睑板及下睑缩肌发育不良、眼睑轮匝肌过度发育等等有关[2,3]。

3岁前的婴幼儿睫毛细小柔软,一般不会造成角膜损伤,也不会有明显不适症状,部分患者随年龄增长,下睑内翻能自然痊愈。但3岁后,患者睫毛变硬,如内翻无好转,则会造成角膜结膜炎、角膜溃疡、角膜斑翳等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严重后果,同时会伴有畏光、流泪、异物感、眼红痛等一系列不适症状。需尽早手术治疗[4,5]。目前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有多种手术方法,如各种缝线法(褥式缝合法、连续缝合法等等),皮肤轮匝肌切除法、轮匝肌缩短术、下睑缩肌缩短法等等[6-10]。各种方法皆有优缺点,缝线法手术方便快捷,无切口,但术后早期眼睑外翻明显,外观欠佳,远期又有较高的复发率[11];皮肤轮匝肌切除术也是常用的一种术式,为切除下睑过多的皮肤肌肉,但切除量不够会导致复发,切除量过多又会导致下睑外翻;轮匝肌缩短术步骤较复杂,一般用于眼睑松弛导致的老年性下睑外翻[12]。针对先天性下睑内翻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双层加强缝合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法作为观察组,并设立了单层缝合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法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经过术后随诊观察,从短期效果来看,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均好,治愈率分别为:91.7%和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欠矫发生。从长期疗效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8.9%和73.3%,欠矫率分别为2.8%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观察组中有1例45岁患者,术后6mo时仍有轻度外翻伴流泪症状,但给予热敷等辅助治疗后,术后12mo时已完全恢复。结果显示:双层加强缝合法远期效果上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明显优势。

该手术方式的特点及注意点如下:(1)所谓双层加强缝合即内层做皮下深部内固定,将近睑缘处肌肉缝至睑板下缘处,视情况1-3针,外层缝合皮肤切口时穿过睑板下缘或下睑缩肌腱膜,一般5针。这两层缝合均有增加垂直张力,促使内翻的睑缘复位的作用,双重作用大大减少了复发率。但需注意每一层缝合时都需根据内翻矫正情况调整缝线固定位置,切不可过度外翻,且两层缝合需水平错开,不可重叠。(2)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泪小点内侧靠内眦处有倒睫存在,虽然此处倒睫不接触角膜,但我们还是在内层缝合时于相应位置深层固定1针,术后长期观察并未发现有造成泪小点外翻者。(3)术中分离至睑板下缘时,如发现下睑缩肌腱膜及眶隔附着位置异常,则在睑板下缘处稍做分离,以减轻腱膜及眶隔组织对睑板的牵拉。有报道称部分患者存在下睑缩肌腱膜附着点或发育异常,下睑缩肌与眶隔一起将下睑向后下牵引,使下睑与眼球表面密切接触。考华婷等曾报道:手术中将睑板下缘游离后, 重建下睑缩肌与周围组织关系,即便不切除眼轮匝肌, 术中患者睑内翻倒睫会明显矫正[13]。(4)在内层缝合固定完成后,根据皮肤切口上唇的投影线切除下唇的多余皮肤,这样可以保证皮肤去除量的精确。(5)内眦赘皮是引起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忽视内眦赘皮的处理,则可能出现手术效果不佳,增加复发的可能性,但内眦赘皮矫正后,内眦疤痕的形成也令人担忧[14-16]。我们认为,倒向型内眦赘皮对下睑内翻影响较大,在手术过程中,如有倒向型内眦赘皮,则行“ L” 形皮肤切除。

综上所述,我院采用的双层加强缝合法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 术后远期治愈率高, 复发率少, 疗效确切,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猜你喜欢
下睑双层先天性
玫瑰小蛋糕
下睑缩肌眶隔加固联合颞侧睑板固定在下睑膨隆型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疗效观察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改良式眼轮匝肌折叠术在老年性下睑内翻矫正术中的应用
改良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内眦赘皮
改良下睑缩肌折叠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30 例效果观察
墨尔本Fitzroy双层住宅
“双层巴士”开动啦
次级通道在线辨识的双层隔振系统振动主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