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线法和部分睫毛切除法治疗小儿下睑倒睫的效果及预后观察

2019-05-27 09:54张峰杜彩媛李素华张志辉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下睑睫毛缝线

张峰,杜彩媛,李素华,张志辉

(遂溪晶亮眼科医院眼科,广东 湛江 524300)

下睑倒睫指的是下睫毛向后方向生长,且触及眼球的异常情况,于儿童、青少年及老年群体均较常见[1]。由于下睫毛生长方向的异常,导致角膜上皮不适,临床主要表现为怕光、流泪等,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睫毛长期的摩擦,角膜上皮损伤甚至脱落,以致出现眼球充血、结膜炎、角膜血管翳等情况,严重影响其视力及正常生活[2]。相对于5岁左右的患儿,临床常考虑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眼轮匝肌缩短术,电解倒睫及赘皮切除术均有较高的复发率,整体效果不够理想[3]。而缝线术简单易操作,麻醉时间短,部分睫毛切除术安全有效,操作精细[4],因此,本研究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旨在探究缝线法和部分睫毛切除法治疗小儿下睑倒睫的效果及预后观察,并取得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下睑倒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其中对照组(缝线法,患眼60只)40例,观察组(部分睫毛切除法,患眼57只)3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7岁,平均年龄(5.51±1.56)岁,双眼23例,单眼11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7岁,平均年龄(5.63±1.82)岁,双眼20例,单眼20例。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1.2纳入标准 ①双眼或单眼下睑倒睫者;②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伴有不同程度的角膜上皮弥漫性损害者。

1.1.3排除标准 ①眼球病变或眼表炎症者;②意识及沟通障碍者;③合并其他眼部外伤或有麦粒肿等眼部疾病病史者;④手术不耐受者。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缝线法治疗:患儿进行全身麻醉,若患儿耐受可选择局部麻醉,采用20 g/L利多卡因、7.5 g/L布比卡因及0.1 g/L的肾上腺素进行下睑局麻,常规消毒铺巾,于下睑板下方2 mm处进行穿针,出于皮肤面睫毛下方2 mm处,缝针手法如行褥式,大概行3-4针后打结,下睑结膜外翻,可牵引出倒睫,最后涂抹红霉素眼膏,将患眼进行包扎。观察组患儿给予部分睫毛切除术: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根据倒睫的具体生长情况给予不同手术方法,若倒睫与正常睫毛相邻,且倒睫数目多者,则将局部睫毛全部切除,切除后需仔细观察切口处有无残余 ,可根据缝合情况,看是否需要分离其下的下皮组织,以便缝合切口,若倒睫与正常睫毛距离较远,则可在倒睫于内层时,使用睑板夹夹住眼睫,在外层时直接进行切除,切除过程在显微镜下进行,尽量不损伤正常睫毛,确认残余后,对合切口,最后使用红霉素涂抹,并进行包扎,术后2 d,使用左氧氟沙星眼液滴眼,术后7 d可拆线。

1.3 疗效评估标准

1.3.1患儿家属美观满意度[5]于两组患儿家属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拆线后的美观满意度,采用100分制,满意:得分>85,较满意:得分60-85,不满意:得分<60,满意率=(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问卷回收率100%。1.3.2 临床疗效[6]治愈:平视时,眼睑形态及睫毛位置均正常,临床眼表刺激症状消失,角膜染色呈阴性;有效:平视时,眼睑位置正常,但睫毛向内稍微弯曲,偶尔触及角膜,但对角膜无不良影响,临床眼表刺激症状减轻;无效:平视时,眼睑位置异常,睫毛常触及角膜,影响角膜功能,引起不适感,出现眼表刺激症状;过矫:眼睑依旧外翻,并出现一些列并发症。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拆线后的患儿家属美观满意度,并记录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与复发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家属美观满意度比较

拆线后,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为88.2%,高于对照组的77.5%,但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比较

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见表2。

2.3 并发症比较

随访6个月,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家属美观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n=34,n(%)]

2.4 复发率比较

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为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n=34,n(%)]

3 讨论

小儿下睑倒睫是眼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认为其与内眦部赘皮、鼻梁发育、下睑缩肌力量过强均有一定关联[7]。目前小儿治疗多数采用手术的方式,矫正手术包括眼轮匝肌缩短术,电解倒睫、赘皮切除术及缝合术等,该类手术治疗短期效果较好,但远期并发症多,且术后极易留下手术切口瘢痕,影响美观,患儿家属满意度低[8]。

研究表明,亚洲人内眦赘皮先天性异常较为常见,小儿下睑倒睫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会趋向正常,但同样有研究者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多数小儿下睑倒睫并不会自愈,甚至存在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加重的情况,因此尽早治疗该病,减轻患儿疾病负担,对其成长健康有积极影响[9]。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手术疗效不在局限于治疗效果的好坏,术后美观同样是患儿家属关注的重点[10-11]。

下睑倒睫中,最内部的倒睫对患儿角膜损伤最严重,而越靠近正中位置,睫毛生长状态越正常,少数患儿倒睫出皮肤面后依旧向内倾斜,接触角膜。临床适用于小儿治疗的手术方法中最常见的即为缝线法,其治疗原理是折短卷起下睑缩肌,全层缝线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患儿眼轮匝肌向下,并与其下的眶隔和下睑缩肌粘连,从而形成瘢痕,使睑缘向外翻转,达到治疗效果,该手术操作性强,简单易行,耗时短且无需进行切口处理,患儿家属术后满意度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治疗方法术后远期疗效有限,复发率极高,可达50%,影响整体效果[12]。而部分睫毛切除术是于患儿全麻下,且在显微镜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治疗方法,操作精细要求高,利用显微镜可清晰的观察到患儿下睑倒睫与正常睫毛的生长情况,且准确的将其区分,避免了缝线术中采用局麻后出现睫毛走向改变的情况,且显微镜下观察,睫毛根部毛囊均呈现深浅不一的状态,其生长角度等均不同,若利用电解倒睫的方法进行治疗,不能完全达到每根睫毛毛囊根部,最终治疗效果不佳[13];该方法根据倒睫的不同情况,分为两种治疗方法,给予患儿不同治疗措施,充分发挥了“对症治疗”的优势[14];进行部分睫毛切除术后,少数患者会存在正常睫毛是否会反向生长成倒睫的疑惑,该类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因医师不仔细,对正常睫毛的毛囊造成损伤,或者缝线对睫毛生长微环境造成影响等,因此,术中显微镜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可尽量避免术中切除倒睫时对正常睫毛的损害,且术后缝合张力的控制应尽量保证对正常睫毛无影响[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手术后的家属美观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手术均可用于临床治疗小儿下睑倒睫,安全性高,且不会造成形象破坏,但其中部分睫毛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更好,复发率低,分析原因可能与缝线法手术过程中,缝线造成瘢痕软化,张力降低有关。肖艳霞[16]在两种手术治疗小儿下睑倒睫的研究中指出,两种手术均可用于治疗小儿下睑倒睫,其中缝线法手术简单易操作,患儿配合的情况下可给予局麻,但复发率高,增加二次手术的风险,而部分睫毛切除术更能彻底的解决小儿下睑倒睫问题,但手术必须在全麻下进行,风险更大。

综上所述,缝线法与部分睫毛切除法均可用于临床治疗小儿下睑倒睫,而其中部分睫毛切除法的疗效更好,术后复发率更低。

猜你喜欢
下睑睫毛缝线
ISTEN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Ostrich鸵鸟
二次元睫毛
缝线抗议
给睫毛加点颜色
不同程度眼部下睑袋松弛的美容手术方法
改良下睑袋整形术治疗下睑松垂的临床体会
浅析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