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体能训练模式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与实验研究*

2019-06-03 07:45范乾辉纪丽娜梁云婧
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显著性体能训练实验组

范乾辉 吴 婵 纪丽娜 梁云婧

综合体能训练模式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与实验研究*

范乾辉1吴 婵2纪丽娜2梁云婧2

(1.琼台师范学院 体育系,海南 海口 571127;2.琼台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桂林洋分园,海南 海口 571127)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琼台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幼儿体能开展现状进行调研,并运用综合体能训练模式(IFT)对4-5岁幼儿的身体形态和灵敏、协调、耐力、力量、柔韧和平衡六项身体素质做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综合体能训练模式(IFT)能显著提升幼儿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

综合体能训练模式;幼儿园;应用与实验研究

2016年教育部发布第39号文《幼儿园工作规程》,规程中第五条的第一点明确规定,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发展各种基本动作。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呈下滑趋势,大学生在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上进一步下滑,早在2007年国家就对增强学生体质出台了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各级学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等。然而,在对中小学生、大学生体质下滑感到担忧、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却忽略了最重要、最根基的一群特殊群体——幼儿。幼儿是人生异常重要的奠基时期,其身心的发展处于急剧变化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幼儿体能训练的质量,成为关注的焦点,将是未来体能研究的新领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琼台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附属幼儿园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琼台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琼台师范学院学院图书馆、海南省高校联盟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讯查阅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体育类核心论文、一般论文、会议资料、政策文件等,阅读了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有关方面基础学科的书籍,收集有关学者对幼儿体能训练模式研究的文献资料,通过熟读前人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归纳和总结,探寻本研究的思路、框架、方法和步骤,为本研究的设计、实施、评价和反馈等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1.2.2 专家访谈法

采用一对一与团体访谈相结合,刚开始阶段运用结构性访谈,通过问卷调查表获取第一手资料,在中后期多次采用非结构性访谈,在取得幼儿园领导与体育学专家信任后,通过非正式的访谈获取了重要且全面的资料。访谈的专家涉及到学前教育学、体育学、儿童心理学与体能学等学科领域,通过汇总主要集中在当前幼儿上课时体能的现状,上课的组织与管理、体能课程的构建与优化、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特殊性、幼儿在体能课中的心理反应等。

1.2.3 实验法

1.2.3.1 实验对象与时间

实验对象为琼台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40名中班幼儿,通过为期2个月的训练,每周2-3次,每次40分钟。

1.2.3.2测试指标

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测试指标包括幼儿身体形态和素质两大类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幼儿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

类别测试指标 形态身高 体重 素质10 米折返跑(速度) 网球掷远(上肢力量) 立定跳远(下肢力量) 双脚连续跳(速度) 坐位体前屈(柔韧性) 走平衡木(平衡性)

1.2.3.3 实验设计

从附属幼儿园的老校区抽取中班幼儿20名作为对照组,男女各10名,从新校区抽取中班幼儿20名作为实验组,男女各10名,选取的时候尽量做到两组幼儿在身高体重、智力水平、身体素质相当。实验采用等组教学实验,实验前,对所有幼儿身体形态和基本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并进行差异性检验,证明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差异(T≥0.05)。实验后对实验组前后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做T检验,以验证综合体能训练模式产生好的效果。

1.2.3.4 实验中影响准确性的各种因素控制

首先,幼儿课后有无参加体育锻炼。实验前预先与参与研究的40名幼儿家长做好沟通,在实验期的两个月内请不要让孩子参加课外各类体育兴趣班,从而确保本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对照组教师在上课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不加入额外的体能训练;实验组教师则按照综合体能训练模式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最后,在上课的时间、次数等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致。

1.2.4 问卷调查法

对学前教育学专家、体育学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体能学专家和幼儿教育一线的幼儿园领导、教师共发放20份问卷,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为100%。

1.2.5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测试结果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身体形态对比与分析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身体形态指标数据对比见表2,从表2可知,实验开始前对两组幼儿身高与体重做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 P>0.05,差异不显著,可以认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身高与体重两个指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高与体重指标做 T 检验,检验结果 P>0.05,显示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为2个月的综合体能训练模式时间偏短,效果未能显现,在后续的跟踪研究应把研究时间控制在的4-6个月,此外,中班幼儿处在4-5岁之间,此年龄阶段幼儿身高和体重的发育除了受体育锻炼影响外,还与遗传、生长激素、营养等因素有关,因此在2个月的实验期间,幼儿的身高、体重随着时间推移也自然而然随之增长,这是两组数据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所在。

除了横向对比,在纵向对比后发现,在增长速率上,实验组男女幼儿身高、体重的明显优于对照组,例如实验组男幼儿身高增长4.7%,而对照组男幼儿身高增长率只有0.73%。显然实验组的身高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提示,如能长期坚持综合体能训练模式,对男女幼儿的形态指标具有积极明显的促进效果。

表 2 实验前后幼儿身体形态指标数据(±s)

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与分析

实验前对两组男女身体素质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各指标做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六项指标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男幼儿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指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女幼儿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指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3 实验前后幼儿身体素质指标检测结果(±s)

注:#具有显著性、*具有非常显著性

2.2.1试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10米折返跑对比与分析

实验后的10米折返跑指标测试中实验组男、女幼儿的用时明显小于对照组,做T检验,P<0.01。说明实验后10米折返跑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分析原因为经过2个月的综合体能训练后,幼儿在方位的辨识度上明显进步,包括前后和侧向移动的动作模式,例如转身起步、原地停止、转弯加速等,这些变向速度、移动能力的提高有效增进了动作灵敏素质。另外发现,实验组男幼儿的增长率11.5%、女孩为2.7%,实验表明男性要好于女性。目前对该现象的原因还不得而知,有待于后续跟进研究。

2.2.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立定跳远对比与分析

实验后的立定跳远指标测试中实验组男、女幼儿的远度明显要大于对照组,做T检验,P<0.01。说明实验后立定跳远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分析原因为经过综合体能训练后,身体上下肢较协调配合摆动发力,可做向上纵跳、侧跳、助跑跨跳、单脚行进向前跳等,腿部的弹跳力及身体的协调性得到较好锻炼。实验后实验班的男、女幼儿相对对照班分别多了7.7cm和5.2cm。

2.2.3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网球掷远对比与分析

实验后的网球掷远指标测试中实验组男、女幼儿的远度明显要大于对照组,做T检验,P<0.01。说明实验后网球掷远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由此分析综合体能训练模式中的上肢力量训练和一些肩关节灵活性练习,例如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练习、小哑铃练习、各种模拟爬行练习与球类和沙包的抛掷练习,大大提高了幼儿的上肢力量。从表3数据可得知,实验组男幼儿提高了24.2%、女幼儿提高了34.7%,说明综合体能训练模式对幼儿上肢力量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作用。

2.2.4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坐位体前屈对比与分析

从实验后T检验的结果P<0.01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男幼儿的坐位体前屈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女幼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综合体能训练模式训中经常练习躯干、髋、肩关节的灵活性,以及在课的结束部分充分放松拉伸各关节训练有密切的关系,实验还发现男幼儿柔韧素质进步效果非常明显。

2.2.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走平衡木对比与分析

从实验后,特别是实验组女幼儿T检验(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女幼儿走平衡木增长率高达29.4%,增长幅度之大,验证了综合体能训练模式对女幼儿在身体控制、平衡能力和自信心方面有显著的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速度、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柔韧性、灵敏性、平衡性六项素质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3.1.2实验后实验组在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等指标成绩比实验前有显著性提高。

3.1.3实验后实验组在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六项指标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2 建议

3.2.1综合体能模式课程对幼儿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建议让幼儿长期参与训练,并在幼儿园中积极推广和广泛开展,推动幼儿身心发展。

3.2.2加强对幼儿参与综合体能训练的科学和安全指导,避免幼儿在运动中发生意外伤害。

[1]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41308/n41323/n41345/n41426/n42527/n42587/171330.html,2003-12-08.

[2]盖军霞.深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幼儿体能健康发展[J].开封教育学院,2019,39(4):197-198.

[3]崔维勇.体智能对5-6岁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实验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7.

Applic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Comprehensive Physical Training Model in Kindergarten

FAN Qianhui, etal.

(Qiongtai Normal College, Haikou 571127, Hainan, China)

琼台师范学院校级资助项目;课题名称:IFT 模式在幼儿园体能课中的应用与实验研究——以我校附属幼儿园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qtjg201809。

范乾辉(1981—),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学校体育学、体育旅游。

猜你喜欢
显著性体能训练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