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针对紫杉醇诱发周围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TRPV1表达的影响

2019-06-03 10:48李园园李清林尹诚语台燕刘伯宇胡奇妙项璇儿郑小莉刘伯一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神经痛造模紫杉醇

李园园李清林尹诚语台燕刘伯宇胡奇妙项璇儿郑小莉刘伯一方剑乔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2.浙江省肿瘤医院3.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研究院

随着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如紫杉醇(paclitaxel,PTX),作为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从红豆杉中提取,通过促进细胞内微管蛋白聚合保持其稳定,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1],广泛应用于实体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化学治疗[2]。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痛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紫杉醇等化疗药物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表现为手足疼痛感或麻木等症状,对镇痛药具有抵抗力,是一种难治性痛症[3]。由于对其机制缺乏深入研究,目前尚无疗效显著的治疗措施。因此,寻找能有效干预紫杉醇诱发 CIPN的方法并阐明其机理,是现在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型(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属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 离子通道家族的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TRPV)家族,主要在中、小直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中表达[4-5],是一类与疼痛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是生理病理性疼痛的关键因素[6-7]。有研究报道,在外周神经损伤模型[8-9]中,如紫杉醇诱发的CIPN大鼠模型,大鼠DRG神经元中TRPV1的表达上调[10-12]。应用TRPV1拮抗剂、华蟾素等可通过抑制大鼠DRG中TRPV1的过表达逆转紫杉醇诱导的机械痛过敏[11-12]。

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控制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副作用小、价格便宜、临床易于推广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实验研究证明低频电针可抑制TRPV1的活化,并且对于周围神经痛具有较优镇痛效应[14-16],如紫杉醇诱发CIPN[17-18],但其机制是否与干预DRG中TRPV1过表达有关,目前尚未有明确报道。本实验拟通过建立紫杉醇诱导的周围神经痛大鼠模型,观察造模后大鼠右足足底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的变化。采用电针干预及免疫荧光方法,通过观察低频电针对紫杉醇诱发 CIPN大鼠模型疼痛行为学变化以及对 DRG中 TRPV1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低频电针治疗紫杉醇诱发大鼠 CIPN的可能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体质量200~220g,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饲养,许可证号:SCX(沪)2008-0016。饲养期间给予啮齿类动物标准颗粒饲料(由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及自由饮水,12h循环灯光,室温(23±2)℃。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2006年科技部发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药用级紫杉醇(安素泰,澳大利亚),兔抗大鼠Anti-VR1多克隆抗体(美国Abcam,产品货号:ab6166),驴抗兔 IgG H&L(美国 Abcam,产品货号:ab150061),其余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级。纤毛机械刺激针(von Frey Hairs test触觉纤维丝,美国 stoelting),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型号:HANS-200A,联创科技南京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全能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型号:Sorvall Biofuge Stratos,美国 Thermo Scientific公司),Thermo冰冻切片机(型号:HM550,美国 Thermo Scientific公司),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型号:NiKON Elements AR,日本Nikon公司)。

1.3 方法

1.3.1 分组 用于建立模型的14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2组:溶剂组、紫杉醇组,每组7只;用于研究电针干预紫杉醇诱发 CIPN及 TRPV1通道表达的28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溶剂组、紫杉醇组、紫杉醇+电针组、紫杉醇+假电针组,每组7只。

1.3.2 动物模型制备 参照已有学者成功制备大鼠紫杉醇诱导大鼠神经病理痛模型的方法[19,20],将药物级紫杉醇用0.9%无菌盐水从原液浓度6mg/ml稀释至1mg/ml,并且以2mg/kg的剂量每隔1天腹腔(i.p.)给药,共进行 4 次注射(第 1、3、5、7d),达到最终累积剂量为8mg/kg,建立 CIPN模型。溶剂组仅接受等量无菌生理盐水。

1.3.3 治疗干预 溶剂组、紫杉醇组不做任何电针处理。紫杉醇+电针组:第10d,介入电针干预,选取双侧“足三里”和“昆仑”穴(参照华兴邦大鼠穴位图谱)[21],采用0.18mm×13mm毫针,进针后连接“LH-200A韩氏穴位暨神经刺激仪”,治疗参数:波形为连续波,频率 2Hz,强度 0.5~1.5mA(开始 0.5mA,每 10min 增加0.5mA),共 30min,1次/d,至实验结束。紫杉醇+假电针组:选穴及干预时间同电针组,进针至皮下不超过2mm深度,连接“LH-200A韩氏穴位暨神经刺激仪”,不开机,持续30 min,1次/d,至实验结束。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4.1 PWTs检测 参照参考文献[22],第一部分于大鼠第 0、2、4、6、8、15 和 22d 时间点 PWTs 作为痛阈指标;第二部分于大鼠第 0、2、4、6、8、10、12、14、16、18d时间点PWTs作为痛阈指标。测量前,先将大鼠置于铁丝网上透明有机玻璃罩(20cm×20cm×15cm)内,适应环境30min。待其安静后,选取0.4、0.6、1.0、1.4、2.0、4.0、6.0、8.0、10.0、15.0、26.0 g 总计 11 种强度的von Frey丝,最先使用4.0g强度的von Frey丝进行检测。von Frey丝对准大鼠右侧后足足底(避开足垫),缓慢上抬von Frey丝,至纤维丝弯曲成S形,连续刺激5s。如大鼠未产生逃避反应,记为“O”并换取高一个强度的纤维丝刺激,直至大鼠产生逃避反应。如大鼠产生逃避反应,记为“X”并换取低一个强度的纤维丝刺激,直至大鼠不产生逃避反应。连续进行6次测量,每次刺激间最小间隔2min。记录大鼠一系列反应。按如下公式进行痛阈计算:50%PWTs(g)=10^(xf+κ*δ-4)。公式中各值含义为:Xf代表最后一次测量的von Fery丝强度,κ值代表up and down法中阳性(X)/阴性(O)反应参数表内参考值,查表后获得,δ为各个强度 von Frey丝力度取对数后差值的平均值,在此约等于0.185。设定最大刺激强度26g,最小刺激强度为0.4g。若计算得出50%PWTs大于26.0g或小于0.4g,仍以26.0g或0.4g作为最大或最小值。行为学测量时间固定在9:00-16:00,环境温度:23±2℃。

1.4.2 取材及样本处理 第一部分实验于第22d;第二部分实验于第18d,完成痛阈测量后,以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大鼠,注射剂量为0.35ml/100g。开胸暴露心脏,经升主动脉快速灌注4℃生理盐水,快速推注4%多聚甲醛约150ml,再予4%多聚甲醛缓慢滴注15min左右,待大鼠肢体僵硬,快速取出L4-6 DRG,放入含有4%多聚甲醛的 EP管内,固定3h,依次置于15%(24h,沉底)、30%(48h,沉底)蔗糖溶液脱水,液氮速冻,-80℃保存。

1.4.3 免疫荧光染色 用冷冻切片机进行冷冻冠状位连续切片,采用贴片法,切片厚度10μm,每6个层次取1张切片,每只大鼠一个节段DRG切取10张玻片,随机取4张荧光图片进行荧光统计。切片滴加5%正常山羊血清 37℃封闭1h,滴加一抗(兔抗大鼠TRPV1 ab6166,1:400)4℃孵育过夜,滴加二抗(驴抗兔 ab150061,1:600)37℃避光孵育 1h,滴加抗荧光淬灭封片液(美国Abcam,产品货号:ab104139),盖玻片封片。激光扫描共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摄片用Nikon Elements AR Analysis软件(Nikon公司)进行阳性细胞及直径大小的计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Student’s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方差齐性时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 Dunnett’s T3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紫杉醇对大鼠50%PWTs的影响 如图1A所示进行模型建立和实验观察。如图1B所示,紫杉醇溶液注射前,各组大鼠 50%PW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造模后1d,与溶剂组相比,紫杉醇组大鼠50%PWTs下降(P<0.01),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下降到第21d(P<0.01)。而溶剂组大鼠阈值保持稳定没有下降。图1C所示曲线下面积也显示紫杉醇造模后,两组大鼠出现显著差异(P<0.01)。以上结果说明紫杉醇诱导周围神经痛模型造模成功。

2.2 紫杉醇对大鼠 L4-6 DRG神经元TRPV1表达的影响 如图2A及2B所示,造模后,紫杉醇组大鼠右侧L4-6 DRG中TRPV1表达阳性神经元个数相比溶剂组出现增多现象。图2B为图2A细胞个数统计图,统计后数据显示,与溶剂组相比,紫杉醇组大鼠右侧L4-6 DRG中TRPV1表达阳性神经元个数显著增多(P<0.01)。图2C表明紫杉醇组增多的TRPV1阳性表达神经元主要集中于中、小直径 DRG神经元。

2.3 电针对紫杉醇诱发大鼠CIPN的干预作用 如图3A所示,进行模型建立和实验观察。图3B显示造模前各组大鼠50%PW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图3B显示造模后,与溶剂组相比,紫杉醇组、紫杉醇+电针组、紫杉醇+假电针组50%PWTs显著下降(均P<0.01)。电针干预后,与紫杉醇+假电针组相比,紫杉醇+电针组50%PWTs上调(P<0.01)。紫杉醇+假电针组50%PWTs与紫杉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3C所示的曲线下面积统计图与图3B结论一致。

2.4 低频电针对紫杉醇诱发CIPN大鼠L4-6 DRG神经元TRPV1过表达现象的干预作用 如图4A所示,电针干预后,紫杉醇组大鼠右侧L4-6 DRG中TRPV1阳性表达细胞较溶剂组增多;紫杉醇+电针组大鼠右侧L4-6 DRG中TRPV1阳性表达细胞较紫杉醇+假电针组、紫杉醇组减少;图4B为4A统计图,与溶剂组相比,紫杉醇组大鼠右侧L4-6 DRG中TRPV1阳性表达细胞显著增多(P<0.01)。与紫杉醇组+假电针组相比,紫杉醇+电针组大鼠右侧 L4-6 DRG中TRPV1阳性表达细胞显著减少(P<0.01)。而与紫杉醇组相比,紫杉醇+假电针组大鼠右侧L4-6 DRG中TRPV1阳性表达细胞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4C表明电针可以显著减少紫杉醇所导致的TRPV1在中小直径 DRG神经元中的过表达作用。

3 讨论

图1 紫杉醇对大鼠不同时间点50%PWTs的影响Fig.1 The effects of paclitaxel on 50%PW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rats

化疗诱发的周围神经痛是抗癌治疗中常见并发症,其主要症状为感觉异常、麻木和疼痛,目前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在所有化疗药物中,紫杉醇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为60%~70%[24]。本实验结果显示,隔天腹腔注射2mg/kg紫杉醇,紫杉醇组大鼠右侧50%PWTs均显著下降,且在整个实验期间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溶剂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成功建立大鼠周围神经痛模型。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19,25]。

现代研究表明,电针对慢性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26-27],而低频电针不仅通过抑制TRPV1的活化治疗神经痛[15-16],对紫杉醇诱发CIPN同样具有治疗作用[17-18]。本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进行电针干预,紫杉醇+电针组大鼠的50%PWTs相对紫杉醇组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表明低频电针干预可降低紫杉醇诱发CIPN的机械痛痛觉过敏,这一结果与以往报道相一致[17-18]。

图2 各组大鼠右侧L4-6 DRG神经元 TRPV1表达水平(免疫荧光,10x)(±sem)Fig.2 The expression of TRPV1 in L4-6 DRGs neurons in the right lumbar of each group(immunofluorescence,10x)

TRPV1是一种与疼痛密切相关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它同时参与了慢性痛外周敏化和疼痛中枢调制[28]。大量研究表明,TRPV1参与紫杉醇诱发CIPN的痛觉过敏[11,29]。以往研究表明,疼痛模型大鼠的小直径DRG神经元中TRPV1的表达增加[30]。本实验发现,紫杉醇造模后18d及22d,紫杉醇大鼠右侧DRG中TRPV1表达明显高于溶剂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紫杉醇大鼠的中、小直径DRG神经元中TRPV1表达显著增加。该结果提示,中、小直径 DRG神经元中TRPV1的上调可能介导紫杉醇诱发CIPN的机械痛痛觉过敏。本实验发现紫杉醇+电针组大鼠右侧DRG中TRPV1的表达明显低于紫杉醇组、紫杉醇+假电针组。以上结果表明,低频电针可有效抑制中、小直径DRG神经元TRPV1的过表达。以往研究表明抑制脊髓背角中TRPV1的活化可介导电针治疗炎性痛和神经病理痛[31],但并不清楚抑制DRG中TRPV1的上调是否介导低频电针治疗CIPN以及电针是否通过其他通路调控 TRPV1的表达。已有研究表明TLR4参与紫杉醇诱发CIPN[32],并可增强感觉神经元中TRPV1的活化[33],并在DRG神经元中共定位,使用TLR4抑制剂,可降低DRG中TRPV1的过表达,并逆转已经出现的痛觉过敏[34-36]。因此,DRG中TLR4可能通过诱导TRPV1的高表达及活化进而参与调节紫杉醇诱发CIPN。

图3 电针治疗后,紫杉醇对大鼠不同时间点50%PWTs的影响Fig.3 The effects of 2Hz EA or Sham EA treatment on 50%PWTs of rat CIPN model

本研究从低频电针干预CIPN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低频电针对CIPN产生的干预作用的可能机制,通过观察低频电针对DRG中TRPV1过表达的干预作用,探索电针干预CIPN的外周神经调节机制。综上研究发现可知,低频电针可以有效缓解CIPN,使50%PWTs升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中、小直径DRG神经元中TRPV1的过表达水平有关,但低频电针是否通过TLR4-TRPV1通路干预紫杉醇诱发CIPN的深层次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一研究将有助于为针灸治疗CIPN提供可能靶点,揭示低频电针治疗CIPN的机制,并为推动电针进一步应用于CIPN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图4 电针治疗后,各组大鼠右侧L4-6 DRG神经元TRPV1表达水平变化(免疫荧光,10x)(±sem)Fig.4 Effect of 2Hz EA or Sham EA on expression of TRPV1 in L4-6 DRGs neurons in the right lumbar of each group(immunofluorescence,10x)

猜你喜欢
神经痛造模紫杉醇
高乳糖饮食叠加水平台法脾虚证模型研究与评价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PAR-γ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肠纤维化模型小鼠结肠中的动态表达特点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紫杉烷类药物在胃癌化疗中的应用进展
兔急性骨骼肌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分期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