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培养

2019-06-03 04:14王庆红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王庆红

摘 要: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初中历史教学受重视的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对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渗透。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观教育渗透不仅可以更好的推动初中生进行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促使初中生在进行历史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提升历史课程学习的效果。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初中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要求。而价值观教育的融入一方面促使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也促使初中历史教学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提升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速度。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价值观培养

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历史教学内容横跨古今,囊括中外,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因素。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出明确要求。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和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何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观教育功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历史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探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价值观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就显得尤为紧迫。初中历史教学应该立足学科特点,切实将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一、借助影视资料,树立学生价值观观念

影像资料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它具有具体形象、可信度高等优点,其对历史情境的展示不仅全面具体,而且具有不容置疑的真实性,能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全面的感知,避免了因文字解读而产生的误差。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普及,历史影像资料不仅易得,而且展示十分便利,给了我们充分利用的机会。但在实际教学中,图片的运用却并不理想,或失之肤浅,给学生一个实证效果即可,或干脆没怎么利用,认为这只是个正文的补充,和教学目标关联不大。其实历史图片运用得好,不仅直观、真实地展现历史情境,而且因为图片内容真实可信而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读图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加以引导,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笔者在讲述《南京大屠杀》一节时曾经作了如下尝试:在准备阶段时,将讲述内容由南京大屠杀扩展到“日军侵华战争中暴行”这个范围,这样做是为了便于让学生体会到日军的暴行具有普遍性,绝非南京大屠杀一例,同时也为了便于收集典型的图片。按照这个標准在网上搜集了一些相关的图片,从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图片。通过这样展示和引导,学生逐渐建立起对日军暴行全面的认知,并随之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二、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沟通

初中历史课的价值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师不断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在不断沟通和反馈过程中得到教师的纠正,尤其是在历史观中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学生的自我鉴别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教师的价值教育以及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课堂对于教育者而言,是开展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空间载体,对于学生亦是完成知识吸收、解惑答疑的主要阵地。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对于信息的接收与认知形成的过程往往局限于书本文字的阅读与抽象概括,加之老师的解读也只能形成一种单薄的一维形象,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教学体验,使其很难透彻深入理解历史内容。在价值观渗透历史教学的理念背景下,把握正确时机,使学生主动投入、亲身体验知识,从而完成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吸收的转换。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其思维个性齐发展,从而培养形成正确的历史情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对于革命派与维新派、守旧派等几个派系间的思想交锋与激烈冲突,如何正确理解革命派的进步之处?我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模拟情景,让同学们分别饰演不同派别的主要人物,通过对各自代表角色的阐述体验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对“祖宗之法到底要不要变”,“是否推翻封建王朝”的阶级对立与利益博弈。学生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近代社会的巨变和革命的必然之势。

四、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历史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多是基础的有关古今中外的历史常识,其内容对丰富学生历史常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基础性的特点也就导致内容的相对枯燥性。此外,历史学科是一门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学科,并且,我国历史悠久,历史知识在时间上跨度大,其内容与学生所生活的时代已经相去甚远,因此,无法有效勾起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的乐趣,为此,教师在对历史事件描述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增强自身语言的感染力,让学生在教师慷慨激昂的描述中既初步了解历史的真相,又能在教师充满感情的讲述中使自己的感情能够得到升华和净化,从而培养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总结

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学习中以及理想的树立中。像中国经历了艰苦的抗日战争,抵御外辱,学生通过此阶段的历史学习,能够认识到强国的重要性,国家落后势必会受到欺负,同胞受辱。因此,只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才能够借鉴历史,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发展观、爱国观,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国家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闻海娇.新世纪以来我国初中历史学科“价值观”研究综述[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4(Z1).

[2]郭晓峰.新形势下对初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培养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4(56).

[3]胡裔军.谈初中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3).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