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2019-06-11 11:48单祖明邵敬浩
职教通讯 2019年4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会计专业

单祖明 邵敬浩

摘    要: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通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外制约因素分析,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提出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即培养体系保障互动融合、引导实践操作互动融合、职场环境推进互动融合。

关键词: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小班化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于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视角”(项目编号:jg20160310)

作者简介:单祖明,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教育;邵敬浩,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4-0056-04

自2015年5月国家提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战略以来,各地高校开展了一系列风起云涌的创新创业教育讲座、论坛、竞赛等活动,并进行了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教育改革和学分制改革,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与保障措施,使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影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1]

一、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和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的相关实践活动时所应具备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可诠释为: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有机结合,兼顾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并以创业能力为最终落脚点,它是一种既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敢于创新的能力又具备优质创业潜能的综合型能力。[2]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特性,具体包括两个方面:(1)新环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在日常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根据会计环境变化的要求,在对传统的会计制度、方法进行调整、补充和拓展的基础上,正确合理地解决实际账务问题及财务问题的能力。(2)实践能力,即利用会计专业知识,选择会计方法,遵循会计准则进行记账、查账等实际操作能力。会计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是指创业潜能的培养,具体包括沟通交流、组织策划、经济分析、风险意识等方面的能力。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大学生积极转变观念,掌握自谋职业的技能,从而实现从“等、靠、要”到自主创新创业的转变,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3]

创新创业教育在会计专业及其他专业中的意义表现为:(1)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通过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眼界更宽阔、思维更敏捷,摆脱传统思维定式的限制,将就业方向转向自主创业,运用创业知识,走出固定就业模式,为市场经济注入多元化元素,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2)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使学生具有创业的知识、创新的精神、创造的激情和毅力,在促进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中,主动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4](3)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由于注重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培养,要求专业知识的传授更紧密地结合实际应用。这样毕业的学生更具有市场竞争意识,思维清晰,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判断出市场行业的热点方向,从而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制约因素

会计专业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最具普适性的专业。据统计,在全国1 30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有800余所院校开设了会计专业,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近80万人。作为一名从事多年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与研究的专业教师,对于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感觸和思考。很多高职院校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项目中,都侧重于科技发明、实验教学、校企联合、专业技术服务等,也取得了很多显著成效,但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一直显得不温不火。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明显滞后的现象,笔者认为,应该从学生自身和社会大环境中去寻找原因。

(一)学生自身及会计工作性质方面的因素

1.会计专业学生的性格原因。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往往女生占比大,其性格方面大多比较文静守旧,思维不如市场营销专业或其他工科专业的学生那样活跃,承担压力能力欠缺,家长也期望孩子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会计岗位工作,在客观上阻碍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

2.创新知识和技能的局限性原因。会计作为商科类专业,往往没有办法发明创造或者改进某种技术,在校期间也很难利用专业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商科类学生的创业,需要结合自己的综合知识,在涉及的领域内发现好的经营运作模式,因此,需要经营管理、市场调研与开发、经济分析、风险应对等创业知识和技能,而大部分会计专业学生一般只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阅历少,导致社交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管理应变能力等明显不足。此外,就是心理素质不高,难以坚持,创新创业过程又很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再加上对创新创业政策缺乏了解,独自面对复杂的经营手续、经营内容时,更力不从心。

3.会计工作性质原因。会计专业具有特殊性,会计工作有国家颁布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的约束,专业教师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严格强调按照制度规定记账、算账、报账的重要性,在实际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也很少有灵活变通的地方[3],同时,人们也认为会计工作不需要什么创新,这些在观念客观上增加了对会计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难度。

(二)学校及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

1.高职院校缺乏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近年来,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予以重视,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实际从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但专门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局限于开设一门创业课程或安排几次讲座,未能形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且,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紧密结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区分不明显,未能形成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互补,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潜力的发挥。

2.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不足。有丰富经验的创业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有新的想法和思路的时候,给予切实可行的指导,提高学生从思想向实践的转化率。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由辅导员或兼职教师担任学生就业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心里辅导,然而,这其中的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创业经验,也很少涉及创业研究,导致授课内容空泛,难以深化,学生听课无法引起共鸣,难以激发创业热情。

3.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待改善。国家十分重视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财政补贴、费用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简化审批程序等,还有一些地方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建设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成立科技创业基金会等帮扶措施,但这些显然对本科院校理工科学生更为有利,而缺乏支持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举措,尤其是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一些文科学生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待改善。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一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在开展普适性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强调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尤其是作为办学历史悠久的会计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会计专业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培养体系保障互动融合

1.根据社会需求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不同生源(普高、中职、“3+2”)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不断修订,在分层分类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计划书编写与实践”“小企业创办”等创业类课程设置,同时,在课外教学环节专门增设“三创”(创新、创业、创意)学分,获得10个“三创”学分作业毕业条件之一。

2.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创新传统的教学组织及教学方式。由于学校会计专业每年招生人数最多,往往班级规模较大(50~60人),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在会计专业六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学校通过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安排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不超过30人),采用案例教学、小组研讨等形式,邀请校外有经验的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同时,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将来的就业与创业打下理论基础。

3.创新教师及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鼓励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将教师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情况作为评比课堂教学质量奖的重要依据;出台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学分顶替办法》,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经过考核合格取得一定学分,允许顶替相关专业课程学分,提高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二)引导实践操作互动融合

由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要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对传统的会计制度、方法进行调整、补充和拓展,所以,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培养这种专业创新能力的教师,不但要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锻炼与提高,如参加境内外各类业务培训、脱产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等,并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来校兼课,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力求结合企业真实的业务,同时,融合创新创业案例,引导学生产生创新创业的动机。

为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都很重视专业课程的模拟实训,但模拟实训跟企业真实的操作还是有一定差距。现实状况是,由于担心商业机密泄露等原因,企业普遍不太愿意接收会计专业实习生(即使在企业财务部门实习往往也只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何做到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零距离”,是目前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难题。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打造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平台,于2014年引入了代理记账公司,由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及设备,企业提供业务及人员。公司内部建立现代学徒制,即聘請公司经验丰富且具有良好表达能力的员工担任指导教师,每名指导教师带5~6个学生,每批三个月(包括寒暑假)进行轮换,使学生接触到了企业真实的记账、算账、报账及报税等业务。实习过程中对学生按企业员工一样要求进行管理,在培养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最终职业能力的养成。学校还挖掘校内隐形资源,促使系部与财务处合作,系统设计会计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合作模式,选取现金出纳、银行出纳、会计等多个财务岗位,以“现场观摩、过程参与、轮岗认知”为原则,设置多个见习任务。指导教师以培养特长生方式,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通过2~3个月的实习,使学生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核算方法、内部控制等有了全面的了解,打破了对职业的神秘感。

(三)职场环境推进互动融合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的是中小企业的财务、营销、仓储、采购、计划等岗位,而普通的教学场所无法让学生对企业的岗位工作流程有全方位的了解,难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目前,商科类实践教学基本都是按专业(课程)为主体进行设置,专业(课程)之间缺乏交互性。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一系列综合训练。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相关企业,投资300余万元,于2015年建立了虚拟商业环境跨专业实践中心(简称VBSE)。实践中心共设置8家制造企业(每家制造企业包括CEO、企管、人力资源、营销、采购、仓储、财务、生产计划等八个部门,18个岗位)。此外,还包括供应商客户、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工商、税务、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共有160个工位,可供会计、市场营销、投资理财、企业管理、金融保险、国际贸易等商科类专业学生实习。

每批跨专业实训由三个不同专业的班级一起进行,先由学生竞选产生每家公司的CEO推荐或指定人事主管,然后,通过招聘确定各岗位工作人员(个别业务少的岗位可兼任)。业务由签订合同、下达生产任务、采购材料、产成品入库、销售及收回货款等一系列过程组成,所有任务的发起全部通过线上进行,凭证账单等传递则通过线下进行,连续实训两周,实训结束后,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及学生表现等进行综合考核。在VBSE的实践教学中,通过跨专业融合,借助职场环境的塑造,使学生大胆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消除了对企业的神秘感,增强了今后创新创业的信心。

浙江工商職院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紧密融合,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以创新为魂,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且就业质量普遍较高。会计专业每年招生火爆,2017年和2018年在浙江省内普高生源的平均录取分数接近二段线(本科分数线),专业得到考生及家长的认可,学校也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 姜庆.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商业经济,2016(4):158-159.

[2] 皇甫贤昌.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教育的耦合性分析[J].才智,2017(5):183-184.

[3] 石金艳.基于个性化教育视角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23):40.

[4]卜雪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3):118.

[5] 田宇.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商业会计,2016(10):125-127.

An Analysis on Integration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Accounting Major

——Take Zhejiang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SHAN Zu-ming, SHAO Jing-hao

(Economy  And Management  College, Zhejiang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Ningbo 315012, China)

Abstract: Integrated with new circumstances of"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ken Zhejiang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an example, this essay aims to explore the path of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account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analyzing external and internal restraining factors of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major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hat is to say, the training system guarantees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guides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of practice and operation, and promotes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in the workplace environment.

Key words: accounting maj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会计专业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