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调适问题应对举措探析

2019-06-11 11:53董亚楠眭国荣李鑫
知识文库 2019年7期
关键词:丁某辅导员学院

董亚楠 眭国荣 李鑫

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位因高考失利,在进入大学后,学习态度消极、参与校园生活积极性不高、丧失信心并产生了退学想法的真实案例。通过深入分析并处理事件,帮助学生成功重塑信心,并分析总结了处理学生工作的有效方法,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现实参考。

1 案例介绍

丁某,男,湖北籍考生,高考以高分被选拔进入到A学院学习。入学一个多月以来,他在军训期间、课堂上、晚自习期间的特殊表现,以及在几门基础课程的平时测验考试中,丁某的数门课程红灯高悬,成绩在年级中处于下游位置,引起了我的关注。刚开始,我并没有直接找他谈心,而是首先通过他的助理班主任、宿舍同学初步了解他的情况。得知丁某平时沉默少言,喜欢一个人独处,与周围的新同学交流也较少,平时几乎没有主动参加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对学院组织活动也以应付、交差等行为消极对待,课上从不主动发言,学习状态不理想,甚至提出了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想法。

在得知这些情况,结合自己的观察,我对他的行为和想法一时不能理解,心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要退学。宿舍矛盾?适应问题?感情受挫?因为,作为来自江苏省外的考生,丁某能够被选拔进入A学院学习,已经是很多同学梦寐以求的。对于他个人来说,只要自己努力,在这里将拥有更多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我立即联系丁某,并与他进行了长达2个多小时的谈话。他告诉我,自己高考失利,没有进到理想的大学学习,而且高三时期的几次模考成绩都比高考成绩要高,最差的一次也达到了“211”学校的录取水平,最终也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才选择来到了南京工业大学A学院。本想着进入大学后,自己可以放下高考失利的阴影,继续好好学习。但发现当周围同学都在刻苦学习的时候,自己却无法融入其中,同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各门课程的测验成绩又不理想,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自己产生了巨大了心理落差和失衡,信心全無,开始自暴自弃,所以想要退学回家继续复读参加高考。

2 案例分析和采取措施

针对丁某的这种颓废、消极、甚至厌学的情况,我多次找主要任课教师,助理班主任、班长、舍友谈话,并联系家长,通过多渠道去了解其心理动态,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帮助丁某重塑自信。

2.1 主动约谈,耐心倾听,以诚相待。在掌握了丁某发生当前的行为以及学业方面的异常情况的原因后,我主动约他在晚自习时间进行了谈话。初次谈话时,从他进入大学后的在校生活情况入手,慢慢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让丁某放下心中的包袱,敞开心扉。同时,在谈话时,我也认真倾听丁某本人对学校、对专业以及对当前学习状态的自我陈述,并以适当的眼神和肢体语言,表示对他陈述的尊重及学业滑坡的关心和重视。尽力缓解丁某因为错过理想学校、自暴自弃致使学业不佳而受到责备的抵触心理,使丁某体会到老师对自己学习、生活的真诚关怀,消除隔阂,拉近师生距离。

2.2 情绪疏解、心理辅导、重塑信心。在进一步了解丁某的心理症结之后,持续多次开展谈心、沟通工作。通过面对面心理辅导的沟通方式,帮助丁某同学充分认识到自身较好的学习基础和优势,弱化对学校、专业等的认知误区。以学院优秀学长的案例现身说法,用与其相似的心路历程,鼓励丁某重塑信心,珍惜A学院的学习机会,抓紧宝贵的大学时光,认真学习,寻求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

2.3 破除心理障碍,合理规划学涯。引导丁某进一步加深对学院的认识,使其深刻理解进入A学院学习所拥有的绝佳机遇。鼓励他充分把握学院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以及学生成长所具备的特殊资源优势和能够促进自我发展的平台优势。帮助丁某共同分析学院专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引导他发掘自身闪光点、正确认识自我、积极面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并建议丁某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涯规划书,并在之后针对丁某规划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条指导,使之逐渐形成健康、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4 多措并举、综合帮扶,实现自我管理。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周围同学的帮助。因此,我及时通过联系家长,与家长沟通并了解丁某在高中阶段的心理状态,得知丁某一直以来性格内向,高中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上游。我通报了学生近期的情况,尤其是学生要退学的想法,要求家长对孩子多关心、多引导。同时与主要任课老师联系,与班干部、助理班主任谈话,与课程学习助教沟通,协同多方的集体力量,对丁某的在校学习、生活予以全方位关怀和帮助,让他充分感受到周围老师、家长对他的殷切期待以及周围同学对他的关心、帮助。携手家长,在生活上解决丁某的后顾之忧;组织班干部和学习助教等优秀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在学习上使丁某尽快跟上集体步伐。逐渐引导丁某学会自我调适,科学自我规划,并学会提升有效自我管理的能力。

3 总结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针对一些发生在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如进入大学后的自我调适问题、沉迷网络、迷茫无目标等情况,进行了如下总结。

3.1 敏锐观察,防微杜渐,及时把握心理动态。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无明显表现,辅导员需要在工作中仔细观察、敏锐分析。如果引导及时、处置得力,事态会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坚持走进宿舍、走进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心理动态等及时把握;对学生的需求、诉求等,真诚沟通,换位思考,真正做到关心学生成长与未来,这也是对辅导员老师的基本要求。

3.2 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作为一名辅导员,从一些微小事件中洞察出学生发生的变化,除了需要热情面对、积极处理之外,还必须做到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而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学生情况时,举措得力,游刃有余,做到有心也有力。同时要懂得,心理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的性格、心理等也各有不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永远在路上。

3.3 群策群力,建立学生健康成长的综合培养网络。学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辅导员一人之力是难以完成的。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能发现,周围同学、家长对丁某状态的好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除辅导员自身外,还需要善于发掘和综合全员的力量,建立起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综合培养网络。依靠学生干部、周围同学、家长和辅导员的综合力量,更为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并果断采取干预和介入措施,防患于未然,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经验。

3.4 科学规划,树立目标,扬起理想风帆。针对新形势下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情况,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自我定位、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坚定信心、明确奋斗目标、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优势资源,并努力自我探索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自我管理,扬起理想风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大学新生中存在的“自我认识不够、适应环境能力较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心理适应不良的现象越来越多,如果不能都及时发现和介入,问题发展下去,将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作为辅导员,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引起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合理引导,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在大学新生入学阶段,加强大学适应性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励志励学类主题教育讲座等,防患于未然,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2018年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资助路径探析”(编号:SZ20180316),项目负责人:董亚楠。参与人:眭国荣,朱书卉,高军。

(作者单位:1 南京工业大学2011学院 2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丁某辅导员学院
江西省高安市公安局黄沙派出所报料:一起“乌龙”盗窃案
冒充发小与闺蜜网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卖孩买猫
海盗学院(12)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海盗学院(7)
离婚后可否向另一方讨要婚前借款
西行学院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