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幼儿的真需要吗?

2019-06-11 11:02尹荣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范画简笔画指南

尹荣

在我刚走上保教管理岗位不久,有一天上午我走进了大班,打算观察幼儿美工区游戏和师幼互动情况。在观察的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老师在美工区投放了一整本简笔画,这本简笔画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活动区小结之后,我询问了两位老师在美工区投放本简笔画的意图。听完老师讲述,我便像往常一样,建议可多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自然事物,帮助孩子在充分体验基础上逐步建构经验,在日常教学活动与区域游戏中尽量减少让孩子临摹简笔画,也是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的体现。

听着我跟老师们在讨论,旁边一个刚喝完水的小女孩跑了过来,她看起来十分生气,大声对我说:“尹老师,我不喜欢你!因为你要让老师拿走这本简笔画。如果拿走了,我们就不会画了!”看着小姑娘着急的表情和愤怒的眼神,我一下子有点慌,难道孩子们就喜欢照着画吗?我的情绪跌落到了谷底,满怀教育理想的拳拳之心被蒙上了一层灰。再看看其他正在喝水的孩子,他们也投来了同样的目光。我内心的挫败感愈发强烈了……镇定片刻后,我按捺住了内心的情绪,和老师商量决定先“尊重”幼儿们的“需要”,暂时将这本简笔画保留在美工区。

难道是我做错了?为什么孩子对此事反应如此强烈,为什么教育理念与幼儿发展之间会有这样的落差?乌云一样的挫败感和郁闷的情绪持续笼罩在心头,也坚定了我对该问题与解决办法刨根究底的决心。

首先,我们必须厘清,班级中多数幼儿都对简笔画范本产生如此强烈的依赖与需要,离开了它们就不会画了,这与过去绘画教育长期以作品导向和技能训练为主,忽视幼儿对美的充分感受与细致观察,导致孩子绘画机械化、模式化,丧失了天真浪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关。幼儿对简笔画范本所产生的强烈情感需要,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们的真需要,而是对幼儿发展无益的伪需要。

其次,自《指南》颁布和深入实施以来,不宜为幼儿提供范画的理念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可教师为何仍将简笔画投放在美工区作为幼儿临摹和完成作品的范画呢?析其原因,这可能是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也可能源于教师喜欢帮助幼儿快速、顺利完成作品的教学习惯,还有可能是业务引领者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管理能力不足。但归结起来,这是专业理念与教育行为脱节的表现。

說到底,学前教育质量的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终究离不开正确的专业引领。无论一线工作何其繁琐、何其劳累,一线教育实践者都要坚定专业方向,不宜因千头万绪的工作迷失了树人的根本。同时,也要坚持理论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将专业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并不断在问题解决中乐求真知、突破自我,才能练就一双准确鉴别幼儿的真、假需要的“火眼金睛”,才能真正将“服务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思维和行动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猜你喜欢
范画简笔画指南
神形兼备的简笔画
合理运用的适时而止和适可而止
浅谈对儿童美术教学中“范画”的认识
指南数读
美术课堂中范画教学浅探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用范画引领儿童走进审美的世界
简笔画白鹭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