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三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的思考

2019-06-11 11:43李媛媛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期
关键词:三区公共文化服务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平台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意义,对“三区”[1]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希望通过数字平台的建立,保障群众享有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1月,文化部出台的《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在重点内容第五条提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和科技融合,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支撑”;2015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就迫切地要求在我们借助高科技的力量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特别是我们“三区”地区,更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将文化与科技进行高强度的融合,建立有“三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保障群众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

一、建立“三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的意义

(一)“三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数字平台的力量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存在不均衡等现象,特别是偏远的“三区”地区。“三区”地区具有人口分散,聚集居住、贫穷、封闭等特点,要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享有文化的公平性具有较大的难度。“三区”地区虽然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资源配置失衡、公共服务再分配处于弱者地位,但是在互联网领域里各地区又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所以“三区”地区更应当“反弹琵琶”,利用科技的力量加快发展数字平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拉近城乡间的文化差距。

(二)数字平台有利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管

当前“三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漏洞和不足,不能真正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群众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因此,只有巧妙地把文化与技术进行融合,建立数字平台,就可以创建和完善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保证公共文化的均等性,使管理更加有效。如,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推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落实这项工程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电影放映的数量、质量、放映的时间等问题无法监管,导致出现了弄虚作假、虚报放映数量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数字平台,实现了监管人员只需要在电脑旁就可以知道每场电影放映的时间、地点、电影内容及群众观看电影的场景,保障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真正做到了公共文化的均等性。

(三)数字平台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

“三区”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百姓生活比较简单、单调,信息封闭、落后,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迅速、便利、广泛的特性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数字传播平台。如,通过APP、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传播公共文化服务,让人人知晓并享有公共文化服务。

(四)数字平台有利于群众自主选择文化产品

在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中,一般是由文化系统提供服务产品而群众被动接受的模式,导致群众参与度低,受众面小,只有部分群众享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借用数字平台达到彼此供求的关系,群众可以自主选择自身需要的产品,让群众由被动选择变成主动选择,更显个性化、主动化,从而保障群众人人享有。浙江的“文化有约”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五)数字化平台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总是在人们观赏、触摸和传承中受到破坏,导致优秀的传统文化无法长久的、原生态的保存。在“三区”地区有很多传统的古建筑、节日、手工技艺等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借用科技的力量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拷贝”下来并永久保存,通过数字平台让“三区”“数字化”的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二、“三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的建设

按照“大统筹、大整合”的原则,建立市级平台,设立相应工作机构,搭建一个统揽工作全局、联动全区各地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管理大平台。针对“三区”地区的特点改进资源服务的针对性、便捷性和时效性,实现服务和需求的有效对接,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发展提供整体有效的数字化支撑,切实保障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

(一)立足实际,整合资源搭建平台

要立足“三区”地区缺资金、缺人员的现状,数字平台建设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和数字文化馆、“非遗”数据库等已建成的现有网络及硬件条件为基础,应用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模式和架构,积极配合全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统一管理、开放互动、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数字平台应包含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影剧院、数字监管平台、数字文化社区等项目,且可互通互用,资源共享。

(二)创新创特,提高群众参与热情

“三区”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比较薄弱,服务内容比较单一,资源匮乏,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参与热情不高。因此,这就需要借助文化科技的手段创新服务内容和增加服务产品,激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兴趣,提高参与度。

一是要推出群众更便利的用户终端。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交流软件,可以开设微信平台,可以将培训、演出、赛事等相关信息通过微信发布,便于群众第一时间掌握。二是增加互动功能。开设互动咨询平台,在线为群众提供问题的解答和回复,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三是要有自主选择功能。用户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文化服务,并可以通过预约点单形式,按需下单,享受服务。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文化有约”“文化爱心桥”这样的数字化平台,使公共文化服务在标准化、均等化的基础上,更显个性化、主动化,让群众由被动选择变成主动选择。四是要重视用户体验功能。如:可在音乐室放置音乐机器,群众可以借用机器完成自我考核,机器根据群众的演唱自动辨别群众的歌唱功底和感情融入度,从而打出最为科学合理的分数,这样可以激发群众自我学习、自我考核的兴趣。五是要有海量的文化资源。整合全区文化资源,以音视频、网上展厅等形式,利用三维图像、全息摄影技术、数字全息图展示等手段,让群众享受信息科技带来的文化服务。

(三)抓实保障,确保运行持久平稳

要建设好“三区”数字文化平台就必须有充足的、财、物的保障。一是要制定完善数字平台建设标准和相关法规。制定和完善数字平台建设标准、人才队伍建设、运行管理、资金保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为解决数字平台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长效而稳定的规章依据。二是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引进、培训机制,积极培养、培训现有从业人员,借助当前“互联网+”的东风,乘势培育一批数字平台从业人员。推进建立文化单位和互联网企业、文化企业等机构共同培养人才机制、不断培养发展壮大人才队伍。三是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在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社会资本特别是文化企业参与数字文化平台建设。借助互联网、文化企业资金人才优势,将一些平台由其开发并运营,以广告投放等作为回报,从而解决资金和人才上的不足。

“三区”地区要勇敢抓住时代机遇,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性、开放性、便利性、高效性特点,将文化与科技进行深度融合建立数字平台,全面助力“三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真正让群众更广泛地享受到免费的、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注释:

[1]“三区”地区指革命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

参考文献:

[1]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新华网,2015-01-14.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5-01/14/c_1113996899.htm.

[2]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新华社,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9c_1116871619.htm.

作者简介:李媛媛(1967-),女,山东青岛人,国家一级演员,现任赣州市文化馆馆长、书记,党十九大代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创作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奖项。

猜你喜欢
三区公共文化服务
“三区”叠加推动莱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十三五期间高职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青少宫青少年阅读推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
财政政策在天津“三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研究
“三区”公共图书馆人才支持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