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照度和接种量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氮和磷的影响

2019-06-12 01:43萧铭明黄翔鹄陈柏安车明晓李擎天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螺旋藻微藻照度

萧铭明,黄翔鹄,黄 强,陈柏安,车明晓,李擎天



温度、照度和接种量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氮和磷的影响

萧铭明1,2,黄翔鹄1,2,黄 强3,陈柏安1,车明晓1,李擎天1

(1.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2. 广东省藻类养殖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湛江 524025;3. 国投广东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广东 湛江 524000)

【】确定钝顶螺旋藻()最大程度去除酒精废水中氮、磷的最佳温度、照度和接种量。通过单因子实验与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温度、照度和接种量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氮、磷的效果。单因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温度、照度和接种量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的氮、磷有显著影响(< 0.05)。温度为 30℃时,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平均值最高,分别为38.0%和59.0%;照度为 3 000 lx时,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平均值最高,分别为40.9%和60.4%;接种量为(培养基的)50%时,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总氮的去除率平均值最高,为43.6%;接种量为30%时,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总磷的去除率平均值达到最高,为62.7%。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温度是影响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氮、磷的最主要因素。温度30℃、照度2 500 ~ 3 000 lx、接种量20%为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氮和磷的最优组合条件。适宜的温度、照度和接种量可有效提高酒精废水中氮、磷的去除率。

钝顶螺旋藻;酒精废水;温度;照度;接种量;去除氮磷

近年来,随着煤炭、石油能源危机,空气污染、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开发清洁、可再生新能源是发展趋势。乙醇汽油是一种替代化石燃料的新型清洁燃料,为当前世界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1]。燃料乙醇生产污染主要是水污染,生产1 t燃料乙醇约需排放13~16 t高浓度、难降解、无毒有害的有机酸废水[2]。经预处理、好氧厌氧工艺法和膜生物反应器等处理可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但仍含有较高的氮、磷等元素[3],如处理不当则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严重后果,也造成资源浪费。螺旋藻可利用光照和有机碳源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进行混合营养生长[4-5],利用酒精废水培养螺旋藻,废水中的氮、磷和有机物可全部或部分替代螺旋藻的培养基,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浓度,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6-8]。近年来利用废水养殖螺旋藻已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利用味精发酵废水、啤酒厂废水、餐厨废水和城市污水等配置培养基进行螺旋藻培养的报道[9-12],酒精废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仍含较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13],需进一步深度处理,目前鲜见用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氮、磷等营养盐的研究报道。笔者研究不同温度、照度、接种量对钝顶螺旋藻()酒精废水氮、磷的去除效果,为钝顶螺旋藻在净化酒精废水的应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藻种与酒精废水

实验用钝顶螺旋藻()购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藻种库,编号FACHB-439,接种于Spirulina培养基内,于温度(25±1)℃、照度为1 500 ~ 2 000 lx的光照培养箱培养7 d,每天定时手摇3次。

1.2 实验用酒精废水

取自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国投广东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膜生物反应器出水口,水体总氮(Total nitrogen,TN)(60±10)mg·L-1、总磷(Total phosphorus,TP)(20±5)mg·L-1,pH 9.4±0.2。取回后置于冰箱内冷藏备用。

1.3 方法

1.3.1 单因子实验设置 设置温度梯度为20、25、30、35、40℃,接种量20%,即调节螺旋藻密度[光密度(470 nm) = 0.6],使接种后藻体(干基)质量浓度为0.06 g·L-1,下同。培养7 d,照度(2 500 ± 100)lx,24 h连续光照。每个梯度设置3个平行组。

设置照度梯度为2 000、2 500、3 000、4 000、5 000 lx,温度(30±1)℃,其余条件同温度梯度实验。每个梯度设置3个平行组。

设置接种量梯度为10%、20%、30%、40%、50%,即调节螺旋藻密度[光密度(470 nm) = 0.6],使接种后藻体质量浓度(干基)分别为0.03、0.06、0.09、0.12、0.15 g·L-1,温度(30±1)℃,照度(2 500±100)lx,24 h连续光照。每个梯度设置3个平行组。

1.3.2 正交实验设计 在单因子实验结果基础上,各自选择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N、TP去除率较高的温度、照度和接种量,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表1),每个处理分别设置3个平行组。

表1 正交实验设计

1.3.3 实验方法 采用500 mL锥形瓶,每瓶加入300 mL酒精废水,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15 d,每天定时摇动3次。每隔3 d定时取样,抽滤后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14]的方法测定水样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

1.3.4 数据处理 TN、TP的去除率分别记为TN和为TP。

TN= (TN,0-TN, t)/TN,0×100%,

TP= (TP,0-TP, t)/TP,0×100%。

式中,TN,0为初始总氮含量;TN, t为处理后总氮含量;TN,0为初始总磷含量;TP, t为处理后总磷含量。

1.3.5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显著水平为0.05或0.01。采用prism 7.0软件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下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N和TP的去除率

由图1可见,温度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TN效果的影响极显著(=268.895,<0.01)。随温度的升高,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N的去除率先升后降,培养12 d,30℃组对TN的去除率最高,为38.0%±2.8%,TN从最初的61.7 mg·L-1下降到36.3 mg·L-1,去除速率为2.1 mg·L-1·d-1。温度高于30℃组,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N的去除率随温度增加而降低,40℃组的去除率为负值。Duncan多重比较显示,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TN的适宜温度为25 ~ 35℃。

由图2可见,温度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TP效果的影响极显著(= 502.225,<0.01)。随温度的升高,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P的去除率先升后降,培养12 d,温度30℃组对TP的去除率最高,为59.0%±1.9%,TP从最初的21.7 mg·L-1下降到8.6 mg·L-1,去除速率为1.1 mg·L-1·d-1。温度高于30℃组去除率随温度增加而降低,40℃组的去除率为负值。Duncan多重比较显示,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TP的适宜温度为30 ~ 35℃。

凡含一个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凡含一个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不同照度下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N和TP的去除率

由图3可见,照度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TN效果的影响极显著(=14.616,<0.01)。总体来说,随照度的升高,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N的去除率呈先升后降变化,培养12 d,照度为2 500 ~ 4 000 lx组对TN的去除率较高,照度3 000 lx组去除率平均值最高,为40.9%,TN从最初的61.7 mg·L-1下降到34.7 mg·L-1,去除速率为2.2 mg·L-1·d-1。照度5 000 lx组的去除率恢复至初始水平。Duncan多重比较显示,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TN的适宜照度为2 500 ~ 4 000 lx。

凡含一个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由图4可见,照度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TP效果的影响极显著(= 99.98,< 0.01)。随照度的升高,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P的去除率先升后降,培养12 d,照度3 000 lx组对TP的去除率最高,为60.4%±1.5%,TP从最初的21.7 mg·L-1·d-1下降到8.3 mg·L-1·d-1,去除速率为1.1 mg·L-1·d-1。照度大于3 000 lx时,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P的去除率随照度增加逐渐降低。照度5 000 lx组的去除率恢复至初始水平。Duncan多重比较显示,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TP的适宜照度为2 500 ~ 4 000 lx。

凡含一个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不同接种量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N和TP的去除率

由图5可见,接种量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TN效果的影响显著(= 5.153,< 0.05)。随接种量的升高,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TN的去除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培养12 d,接种量40%、50%组对TN的去除率较高,50%组去除率平均值最高,为43.6%,TN从最初的61.7 mg·L-1下降到32.8 mg·L-1,去除速率为2.4 mg·L-1·d-1。Duncan多重比较显示,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TN适宜的接种量为20% ~ 50%。

凡含一个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图6可见,接种量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TP效果的影响极显著(= 9.296,< 0.01)。随接种量的升高,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P的去除率呈下降趋势,培养12 d,接种量10% ~ 40%组对TP的去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组去除率平均值最高,为62.7%,TP从最初的21.7 mg·L-1降至7.3 mg·L-1,去除速率为1.2 mg·L-1·d-1。50%组去除率降低(< 0.05)。多重比较显示,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TP的适宜接种量为10% ~ 40%。

凡含一个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正交实验结果

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总氮去除率正交实验结果见表2。温度、照度、接种量的平均TN去除率在水平1分别为23.9%、34.7%、27.5%,水平2分别为45.4%、38.2%、34.9%,水平3分别为30.6%、28.4%、30.4%;极差值分别为21. 5%、9.8%、7.4%。温度是影响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N去除效果的主要因子,其次是接种量和照度。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TN的最优组合为温度30℃、照度3 000 lx、接种量20%。

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P去除率正交实验结果见表3。温度、照度、接种量的平均TP去除率在水平1分别为38.4%、37.6%、37.1%,水平2分别为63.7%、55.4%、57.9%,水平3分别为48.3%、44.4%、47.5%;极差值分别为25.3%、17.8%、20.8%。温度是影响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TP去除效果的主要因子,其次是照度和接种量。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TP的最优组合为温度30℃、照度2 500 lx、接种量20%。

表2 钝顶螺旋藻总氮去除率正交实验L9(33)结果

表3 钝顶螺旋藻总磷去除率正交实验L9(33)结果

正交结果表明,影响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N、TP去除率的主要因子为温度,在温度30℃、照度2 500 ~ 3 000 lx、接种量20%条件下,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N、TP的去除率最高。

3 讨论

3.1 温度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氮和磷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微藻生长和繁殖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温度会影响螺旋藻的生长发育、细胞酶活性、营养物的吸收利用和细胞分裂周期等[15-16]。酶活性对温度变化最为敏感,温度较低时,藻体内酶活性较低,生长、光合速率较低;温度升高,藻细胞酶活性增强,代谢速率加快,藻体对营养物的消耗增强,从而提高废水中氮、磷的去除率。但温度过高会导致藻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不利于藻细胞吸收利用营养盐,易导致对废水中氮、磷去除率的下降[17-19]。据报道,多数螺旋藻是喜高温藻种,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8~37℃[21-22],钝顶螺旋藻某些品系甚至可耐受42℃的高温。本研究中,温度为30 ~ 35℃时,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总氮、总磷有较高的去除率,而温度低于25℃或高于35℃时,总氮、总磷去除率均显著降低,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23-24]。当温度为40℃时,酒精废水中的总氮、总磷含量高于接种前,这是因为40℃超过了该株钝顶螺旋藻的耐受温度,温度过高导致螺旋藻细胞组分、蛋白质和核酸受到不可逆的化学损害,藻细胞死亡破裂,藻细胞内所固定的氮、磷被释放入水体,水体氮、磷含量上升。在我国华南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高的气温可满足钝顶螺旋藻对温度的需求,为用酒精废水室外培养钝顶螺旋藻创造了有利条件。

3.2 照度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氮磷的影响

螺旋藻是光合原核生物,光照会影响螺旋藻光合碳固定的速率和藻细胞呼吸强度、能量水平[25]。鲁纯养等[26]研究表明,当温度低于25℃时,温度是影响螺旋藻生长的主导因子,当温度在螺旋藻生长的适温范围内时,照度是影响螺旋藻生长的主导因子。照度较低会抑制螺旋藻的光合作用,导致藻细胞生长较慢,对氮、磷等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较少;随照度增加,螺旋藻光合作用增强,藻细胞增殖速率加快,生长所需要的氮、磷等营养盐消耗增加;照度过高时微藻细胞受到光损伤,光合速率降低;也可能是照度过高使光系统II中的D1蛋白质降解,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活性被抑制,藻细胞固定的部分能量被光呼吸消耗,导致藻的生物量和比生长率下降[27-28],不利于藻体生长和对营养盐的利用。余秋阳等[29]研究表明,照度在3 000 lx时小球藻对人工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最佳;当照度大于3 000 lx时,去除率随照度增加而降低。本研究中,照度为2 500 ~ 3 000 lx时,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的TN、TP有较高的去除率,而照度低于2 500 lx或高于4 000 lx时,TN、TP的去除率均明显降低,进一步表明照度过低或过高均影响藻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本研究培养钝顶螺旋藻的最适照度显著高于常规培养条件下的最适照度(1500 ~ 2000 lx),可能原因是本研究所用的酒精废水有一定色度,透光性较弱,大部分藻细胞获得的光照不够,需更强的照度。酒精废水色度较高,因此在大规模室外培养螺旋藻时可能需添加光源,让钝顶螺旋藻得到适宜的光照,以提高对TN、TP的去除率。

3.3 接种量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氮磷的影响

在其他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藻类接种量与氮、磷等营养盐的去除直接相关,接种量过低会导致微藻对新环境的适应期较长,生长缓慢,进入指数生长期所需时间较长,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差。接种量过高,微藻虽可较快进入指数生长期,但过高的藻浓度会让藻细胞间相互遮光,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影响生长和叶绿素合成[30-31],也不利于氮、磷的去除。石峰[32]用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螺旋藻时发现,接种量10%是最佳接种量。田立丹[34]研究表明,水产养殖废水培养螺旋藻时,接种量10%时生长速率和藻粉产量较高。本研究中,当钝顶螺旋藻接种量为20% ~ 50%时,对酒精废水TN有较高的去除率,接种量为10% ~ 40%时,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TP去除率较高,当接种量为50%时TP去除率则下降。接入较高浓度的钝顶螺旋藻,虽可更好地适应酒精废水,较快进入指数生长期,但高浓度藻细胞间会相互遮光,导致藻细胞光合速率下降。因此认为,接种量为20%时,钝顶螺旋藻即可有效去除酒精废水中的TN、TP。

3.4 钝顶螺旋藻对酒精废水中N、P的去除

酒精废水中含有较多的N、P等营养物,如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严重后果。微藻生长迅速,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可通过对N、P等营养物质利用达到去除水体营养盐的目的[6-7]。温度、照度、接种量等因素影响微藻的生理代谢速率和细胞活性,从而影响微藻的生物质积累量和对废水的净化效率[23,29]。本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中氮、磷的主要因子,去除酒精废水中氮、磷的最优条件组合为温度30 ℃、照度2 500 ~ 3 000 lx、接种量20%。用未稀释的酒精废水培养钝顶螺旋藻,钝顶螺旋藻可生长良好,并可有效去除废水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收获的螺旋藻生物质可制成微藻蛋白,用于饲料和化工原料等。本研究可为钝顶螺旋藻净化酒精废水的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1] 章克昌. 发展“燃料酒精”的建议[J]. 中国工程科学, 2000, 2(6): 89-93.

[2] 胡勇有, 吴超飞, 叶万生, 等. 干木薯酒精废醪固液分离初探[J]. 环境科学研究, 1998, 11(1): 45-48.

[3] 卢斌. 城市污水处理厂接收厌氧好氧处理后木薯酒精废水能力的研究[D]. 苏州:苏州科技学院, 2011.

[4] LOWREY J, BROOKS M S, MCGINN P J. Heterotrophic and mixotrophic cultivation of microalgae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al wastewaters and associated challenges―a critical review[J].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2015, 27(4):1485-1498.

[5] 曾文炉, 丛威, 蔡昭铃, 等. 螺旋藻的营养方式及光合作用影响因素[J]. 植物学报, 2002, 19(1): 70-77.

[6] 李攀荣, 邹长伟, 万金保, 等. 微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6, 36(5): 5-9.

[7] 赖雅琦, 赵海洋, 周志军, 等. 废水养殖微藻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 水处理技术, 2013, 39(10): 12-17.

[8] 刘磊, 杨雪薇, 陈朋宇, 等. 3种微藻对人工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41(11): 172-176.

[9] 李博. 味精发酵废水培养螺旋藻可行性的研究[D]. 北京:北京化工大学, 2005.

[10] 柳青, 张端, 贺亚龙, 等. 啤酒废水培养螺旋藻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1): 54-56.

[11] 徐倩. 基于氮磷吸收的餐厨废水培养螺旋藻的过程研究[D]. 无锡:江南大学, 2016.

[12] CAN Ş S, DEMIR V, CAN E . Evaluating the dilution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on biomass increase, lipid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removal by the blue-green algae(Geitler)[J].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5, 24(3): 904-909.

[13] 赵雪. 木薯酒精废水的深度处理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 2008.

[1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M]. 4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210-257.

[15] 田丹, 桑力维, 于夕, 等. 利用城市粪便污水培养产油微藻的条件研究[J]. 环境卫生工程, 2014, 22(1): 29-32.

[16] 马国红, 许鹏, 宋理平, 等. 影响微藻EPA含量的环境因素研究进展[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4, 34(6): 103-108.

[17] RAVEN J A, GEIDER R J. Temperature and algal growth[J]. New Phytologist, 1988, 110(4): 441-461.

[18] 王志红, 崔福义, 安全. 水温与营养值对水库藻华态势的影响[J]. 生态环境, 2005, 14(1): 10-15.

[19] 黄征征, 黄旭雄, 严佳琦, 等. 生长阶段及温度对微藻细胞总ATP酶活性的影响[J]. 海洋渔业, 2011, 33(2): 181-186.

[21] 成永旭. 生物饵料培养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39-113

[22] OLIVEIRA M A C L D , MONTEIRO M P C , ROBBS P G , et al. Growth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andbiomas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J]. 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1999, 7(4): 261-275.

[23] 李斐. 纤维乙醇废水培养小球藻的研究[D]. 郑州:郑州大学, 2016.

[24] 陈正杰, 夏旗, 陈玉成, 等. 螺旋藻对沼液的处理与利用[J]. 贵州农业科学, 2013, 41(11): 194-196.

[25] TORZILLO G , VONSHAK A . Effect of light and temperature on the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of the cyanobacterium[J]. Biomass & Bioenergy, 1994, 6(5): 399-403.

[26] 鲁纯养, 车凤琴, 周荣, 等. 照度和温度对螺旋藻生长速率及品质的影响[J].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 1992, 12(2): 31-37.

[27] 徐明芳, 李贻玲. 钝顶螺旋藻在LED光电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研究[J]. 海洋科学, 2001, 25(2): 42-46.

[28] 史成颖. 影响钝顶螺旋藻生长的理化因子的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2003.

[29] 余秋阳. 人工藻类系统对污水中N、P及有机物去除试验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 2014.

[30] LAU P S, TAM N F Y, WONG Y S. Effect of algal density on nutrient removal from primary settled wastewater[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995, 89(1): 59-66.

[31] LAU P S , TAM N F Y , WONG Y S . Effect of algal density on nutrient removal from primary settled wastewater[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995, 89(1): 59-66.

[32] 石峰. 螺旋藻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的高密度培养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6.

[33] 田立丹. 水产养殖废水培养螺旋藻的可行性方案研究[D]. 天津:天津商业大学, 2011.

Effects of Temperature, Light Intensity and Inoculation Volume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from Alcohol Wastewater by

XIAO Ming-ming1,2, HUANG Xiang-hu1,2, HUANG Qiang3, CHEN Bo-an1, CHE Ming-xiao1, LI Qing-tian1

(1.,,524088,; 2.,524025,; 3.,524000,)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light intensity and inoculation volume for eliminat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lcohol wastewater by.【】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light intensity and inoculation volume on the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lcohol wastewater bywere studied using one-factor experiment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he One-facto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light intensity and inoculation volume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lcohol wastewater by(0.05).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at 30 °C,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in alcohol wastewater was the highest, which were 38.0% and 59.0%, respectively. When the light intensity was 3 000 lx,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in alcohol wastewater was maximized and the removal rate was 40.9% and 60.4%, respectively. The removal rate of total nitrogen in alcohol wastewater reached the maximum when inoculation volume was 50%, and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was 43.6%. It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otal phosphorus when the inoculation volume was 30%, which was 62.7%.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empera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lcohol wastewater by.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condition for remov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lcohol wastewater was when temperature was at 30℃, light intensity was 2 500 – 3 000 lx and inoculation volume was 20%.【】Appropriate temperature, light intensity and inoculation volum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moval rat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lcohol wastewater.

; alcohol wastewater; temperature; light intensity; inoculation volume;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X702;S968.41

A

1673-9159(2019)03-0054-07

10.3969/j.issn.1673-9159.2019.03.008

2019-01-14

萧铭明(1994—),男,硕士研究生,海洋生物学。E-mail:940480506@qq.com

黄翔鹄(1962—),男,教授,从事水域生态学研究。E-mail:hxh166@126.com

萧铭明,黄翔鹄,黄强,等. 温度、照度和接种量对钝顶螺旋藻去除酒精废水氮和磷的影响[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9,39(3):54-60.

(责任编辑:刘庆颖)

猜你喜欢
螺旋藻微藻照度
代食品运动中微藻的科研与生产
基于不同酸碱值与培养养分差异的螺旋藻扩殖生产优化研究
天然光影响下的室内照明照度检测方法研究
重金属对程海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絮凝法采收生物燃料微藻的研究进展
体育建筑照明设计中垂直照度问题的研究
会发光的螺旋藻
微藻对低温响应的Ca2+信号传导途径研究进展
微藻能源技术研发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