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重大理论研究用好成果筑牢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根”和“魂”

2019-06-19 13:19本刊编辑部
现代国企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题党组织国有企业

文=本刊编辑部

日前,国资委党委承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加强国企党建与深化国企改革研究”结题,以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编写的《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教程》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出席5月10日的课题总结会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国有企业党建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切实用好研究成果,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质量,筑牢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根”和“魂”。中央政策研究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课题组组长、首席专家江金权出席总结会并讲话。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任洪斌主持总结会。

该课题于2017年4月启动,由国资委党建局牵头总协调,国资委有关厅局、改革办,驻委纪检监察组和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国家电网、中国华电、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宝武、中国建材以及兵器人才学院等单位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历时两年多,课题组先后深入中央企业及所属单位、地方国有企业和省市国资国企监管部门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研究总报告和11个子报告,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给予充分肯定。课题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以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组织编写了《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教程》。

图为:5月10日,“加强国企党建与深化国企改革研究”课题总结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郝鹏:新时代国企党建研究的一项标志性重要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全国国企党建会两年多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举伟大思想的旗帜,创新理论工作的机制,培养党建理论人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了国企党建研究事业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加强国企党建与深化国企改革研究”课题成为进入新时代以来国企党建研究的一项非常重大的、带有标志性的重要成果。

开展“加强国企党建与深化国企改革研究”课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全面提升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质量的重大举措。课题研究紧跟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系统总结党的十八以来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成效,准确提炼国企党建鲜活经验,把当前国企改革发展党建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最重要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深刻回答新的历史阶段国企党建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构建起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企党建理论学科体系,为更高起点推动国企党建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要着力推动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紧密联系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实际,破难题、解难事,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基本原则变成管用办法,把理论成果转化成加强党建工作的有形抓手,全面提高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质量。要着力推动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转化,把《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教程》纳入中央企业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纳入各级党务干部培训,始终紧跟党中央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最新部署要求,紧密结合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生动实践,做好重大问题研究、搞好学科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企党建理论研究质量。要着力推动课题研究成果的人才转化,积极选育党建人才、汇聚人才培养合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全面提高国企党建人才队伍质量。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

图为:5月10日,“加强国企党建与深化国企改革研究”课题总结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课题组组长、首席专家江金权出席会议并讲话。

江金权:打造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国企版、国企篇

“加强国企党建与深化国企改革研究”课题有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党建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应该讲,这是目前为止关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成果。二是形成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教材,这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第一本比较权威的教材,我相信对于推动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国企党建与深化国企改革研究”纳入“马工程”,并明确由国资委党委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对国企党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对国资委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加强国企党建重要要求、推动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充分肯定。课题研究围绕深化国企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重大命题,回应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客观需要,探索构建起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学科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研究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重点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站位要高、定位要准、学术要精、落点要实,运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利用中国实践深化中国理论,取得了兼具政治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的丰硕成果。

研究成果的生命力在于运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进一步推动国企党建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推动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全面过硬,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保证。

(中央政策研究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焦开河:再接再厉抓好课题成果的运用和转化

兵器工业集团是我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发展骨干、全军毁伤打击核心支撑、现代化新型陆军体系作战能力科研制造主体、“一带一路”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主力。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始终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始终牢记“一切为了前线”的强军核心使命,始终秉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为缔造和捍卫人民共和国、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做好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兵器工业集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会和把握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要求,把抓好党建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最根本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政绩,着力发挥党的思想建设优势、政治建设优势、组织建设优势、推动发展优势、凝心聚力优势、监督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和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优势,切实把党建独特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集团公司将贯彻落实好课题总结会精神,再接再厉抓好课题成果的运用和转化,把课题报告和教材作为党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各级各类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推进课题成果进课堂、进支部、进车间,为履行好强军首责、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姚焕: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理论学科体系

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同志,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同志亲自审定方案、提出明确要求。国资委党建工作局多次牵头召开推进会,研究解决疑难问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强调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集中破解当前国企党建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理论学科体系。

“加强国企党建与深化国企改革研究”总报告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提出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总框架和重点举措;子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聚焦新时代国企党建重点任务,从11个方面对加强国企党建重点举措进行了专题研究。

课题组深入开展专项调研访谈工作,实地调研各类企业468户,走访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党建研究机构46 家,召开各类座谈会、研讨会600余场,开展个别访谈800余人次,累计发放调查问卷近6万份,形成各类调研报告52份、课题简报9份、观点文章16篇。最终形成1个总报告+11个子报告的研究成果。

总报告征求了各子课题组组长,以及一批中央企业党委(党组)书记意见,邀请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政研室、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等机构的党建专家进行了评审。一致认为,课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紧扣加强国企党建与深化国企改革的辩证关系,廓清了思想迷雾、阐明了逻辑机理;认为课题政治站位高、理论观点新、逻辑结构严、对策措施实,前瞻性、指导性强,为国企党建制定了任务书路线图;认为课题提出的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总框架,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环环相扣,为加强国企党建工作提供了宝贵指南,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国资委党建工作局局长)

石岩:坚决落实国有企业党委(党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是党的建设对各级党委(党组)提出的职责要求,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全面性、权威性、直接性和约束性特征。主体责任的“主体”,既包括各级党委(党组),也包括班子中的全体成员;“责任”既包括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也包括党委书记承担的第一责任,专职副书记承担的直接责任,班子成员承担分管领域的党建责任。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就要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政治责任、全面责任、领导责任、直接责任、终身责任的内涵要义,突出“政治责任”这个根本,以主体责任落实带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实效。落实国有企业党委(党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这个根本目标,坚持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抓牢责任制,抓好责任人,有效发挥主体责任“牛鼻子”、考核评价“指挥棒”、追责问责“铁鞭子”作用,以主体责任落实推动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自觉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以高度的政治认同、政治自觉、政治担当,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用足用好责任制这个抓手,明确责任主体,做好责任分工,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用好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解决好落实党建责任制“最后一公里”问题。坚持失职必问责、问责必有效,细化问责清单,严格责任追究,充分发挥问责“铁鞭子”作用,切实做到敢问责、真问责、严问责、常问责,以严肃问责推动责任落实。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既要严格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把主体责任的“规定动作”完成好;更要结合实际,突出企业特色,创造性开展工作,坚决防止落实中央精神“上下一般粗”、履行主体责任与生产经营“两张皮”,始终以守正创新的担当品格推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推动主体责任落实,检验责任落实成效,使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真正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独特优势。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

汪东进:把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确保国有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和召唤;确保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能保持正确方向不偏离不偏航。国有企业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经济组织,把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在企业发展中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融入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实践者、推动者和执行者。国有企业要在新的征程中明确自己的使命,坚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信念和信心,努力建设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绩效优秀、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价值;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明确自己的责任,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率先推动发展质量变革、发展效率变革、发展动力变革上走在前列,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明确工作方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国有企业的奋斗目标,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的企业发展战略,当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力军,为新时代解决新矛盾创造新业绩。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伏中哲:落实前置程序不是“走过场”“摆样子”

实践表明,落实前置程序,特别是细化重大事项决策主体,厘清权责边界,有利于在企业重大事项决策中充分体现党组织意志,形成党委、董事会、经理层充分尊重、彼此信任、相互支撑的良好决策环境,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决策科学性,确保决策有效落实,更好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整合融合。落实前置程序不是“走过场”,不能“摆样子”,而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清晰明确、易于操作的办法,使党委对企业重大事项决策全程参与、全程把关,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真正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中国宝武的探索实践,最大特点在于可操作可复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穷举决策事项,厘清党委与公司其它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采取分类和穷举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决策事项清单,对每个事项的决策主体、权责边界予以明确,扫清了盲点和模糊界限。对于各个治理主体,权责相互独立、互不交叉;对于同一决策事项,相关权责主体可行使建议权和审核权,但最终决策权具有唯一性。二是细化决策流程,形成党委研究讨论前置程序的有效运行方式。在推进前置程序工作过程中,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工作重心始终围绕制度的制定和流程的细化。通过健全完善公司治理规则,使前置程序有了制度保障。尤其对经营管理类事项,形成先由党委常委会审核把关,再由常务会、董事会审议决策的运转模式,保证了前置程序在企业内部规范有效地运转实施。三是注重闭环管理,确保党委领导作用真正落实在具体决策中。印制重大事项决策文件手册,对照学习,严格落实,定期检查,确保从文件制定、贯彻实施、监督检查到持续改进形成闭环。同时,督促指导基层企业参照集团公司做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各自重大事项决策办法,建立健全子公司授权经营管理体系,确保前置程序要求自上而下落实落地。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张国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

探索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干部管理机制,既要坚持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管干部聚人才、建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又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动性、灵活性、效用性,充分激发和释放干部队伍活力。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将发挥出更大的整体优势,做到“有形之手”精准调控、“无形之手”优化配置。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按照标准和程序选拔干部,按照党的要求教育干部,按照市场规律管理干部,按照纪律规矩监督干部,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必须突出政治标准,把政治标准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把握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五看”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聘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约束体系,形成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又保证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选人用人机制;必须分类管理,针对商业类和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针对监管性和经营性岗位的职责要求,研究制定差异化的责任目标、工作重点、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因企制宜、分类施策,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必须统筹推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改革的时机、重点、力度和节奏,区别不同情况分类推进改革,盘活存量资源,开发增量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干部人才资源优势。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副书记)

刘国跃:全面提高“三基建设”质量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以系统化设计、制度化保障、标准化建设、信息化支撑、专业化管理为实施路径,全面提高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三基建设”质量,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保证。一是坚持系统化设计,全面创新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全面系统谋划,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效。二是加强制度化保障,全面提升制度治党水平。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基层党建各方面,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形成覆盖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制度治党水平。三是开展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的要求,着力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推动形成持续改善、专业专精、追求卓越的良性循环,促进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四是强化信息化支撑,全面构建“互联网+党建”模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提升党建信息化水平,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五是。实施专业化管理,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支撑。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门大学问大专业,要大力弘扬专业精神,强化专业支撑,更好地破解难题、推动工作,让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焕发新气象。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徐文荣:新时代加强国企境外单位党的建设是一个新课题

国企境外单位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在一个全新领域的新实践、新探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必须准确把握国企境外单位党的建设的工作目标、基本特征和重点任务。坚持党对国企境外业务的领导,加强国企境外单位党的建设,聚焦“凝聚人心、稳定队伍、防范风险、维护安全、保证监督、促进发展”目标,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健全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境外业务延伸到哪里,人员派驻到哪里,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就及时跟进到哪里;充分发挥国企境外单位党组织优势,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员工队伍廉洁,实现境外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企境外单位党建工作牢记宗旨、立足实际,体现出五个方面鲜明特征:本质上的先进性、内容上的系统性、格局上的开放性、实践上的创新性和文化上的包容性。新时代加强国企境外单位党的建设,必须在实践中把握国企境外单位党的建设规律,调动和发挥好国内派出企业党组织和境外单位党组织两个层面力量、两个方面作用,充分考虑境外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性,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因地施策、因企施策、因事施策,保证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在境外得到有效落实。实现国企境外单位党的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建立健全协调运转的工作体系、工作模式、工作机制,确保国企境外单位党的建设有效开展。一是健全“四个体系”,保障境外人员和资产安全。健全完善境外党的建设工作体系,是有效发挥国企境外单位党组织作用,推动党的建设重点任务落实,确保境外人员和资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二是创新“三个模式”,提升境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保障境外党建各项工作接地气、有实效,从根本上提升境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三是完善“三个机制”,形成境外党建工作合力。建立科学管用的党建工作机制,以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进一步聚合国内和境外各级党组织的“原动力”,形成境外党建工作合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

图为:国资委相关厅局、驻委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国家电网、中国华电、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宝武、中国建材等课题组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共50余人参加“加强国企党建与深化国企改革研究”课题总结会。

宋志平:混合所有制党建不能简单地照搬国有独资企业做法

国有企业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时,必须牢牢把握两个“一以贯之”的原则。国有企业无论怎么改革,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经营机制怎么发生变化,党的领导地位是不能变的,党组织在治理结构中发挥领导作用也是不能变的。加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刻把握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突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尊重规律、尊重实践,主动适应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价值取向差异化、经营方式市场化等特点,创新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和方式,而不能教条地、简单地照抄照搬国有独资企业的党建做法,真正实现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党的建设和公司发展互促共进,切实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是一致的,这是由党组织自身的政治功能决定的,与企业所有制性质没有必然关系。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作为党在国有控股企业领域的基层组织,在自身建设上与国有企业党组织没有任何区别和例外。但由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产生的方式多元、党组织基础条件不一,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部位,先从党组织亟待加强的环节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任书辉:党建考评是提升国有企业党建质量的关键

开展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是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举措。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考评,就是要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作为考评的重点,通过考评检验国有企业贯彻落实成效,促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推动国有企业为建设伟大工程作表率当先锋,努力成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堡垒。加强党建工作考评,就是通过考评给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班子压担子、明权责、定目标,充分调动党组织班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推动党建工作从“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考核,就是要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评价企业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及班子成员把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治企兴企经营责任“两项责任”一并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推进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保证。开展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考评是一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既有党的建设的普遍性,又要通盘考虑包括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和运行规律,这样才能抓住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这个“牛鼻子”,用好党建考评这个“指挥棒”,扬起问责追责这个“铁鞭子”。一要更加注重理论指导,增强党建考评的时代性。二要更加注重价值引领,增强党建考评的导向性。三要更加注重体系建设,增强党建考评的可操作性。四要更加注重效果评价,增强党建考评的权威性。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

罗景一:构建“党组织统一指挥、全面覆盖、协同配合、权威高效”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和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规律,创新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按照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科学性、实效性的原则,构建“党组织统一指挥、全面覆盖、协同配合、权威高效”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进一步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打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提供坚强保障。以“整合监督力量、构建监督平台”为目标,建立监督协调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牵引辐射带动作用,整合各监督力量,构建以涵盖“‘多维一体’协同体系、‘四平台’支撑体系、‘全业务、全周期’管理体系”为特色的监督体系模型,增强监督合力,共享监督信息和成果,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多维一体”协同体系即在党内监督的统筹协调下,进一步厘清审计、财务、法律等业务部门监督职能,整合各部门监督力量,形成“多维一体”的监督协调体系。以“三协同”为手段,构建覆盖国有企业总部到各级次单位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督协同体系,层层传导压力,压实监督基础,实现无缝对接。监督协调组织机构是监督体系的核心,负责对监督情况进行汇总、对监督重点进行研判、对监督工作进行协调,促使部门各负其责,推进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四平台”是指“制度支撑平台”、“信息支撑平台”、“人员支撑平台”以及“考核支撑平台”。“全业务,全周期”管理体系,即建立健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问责”三道防线,对全业务领域、全业务周期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原副组长)

猜你喜欢
课题党组织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