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甲苷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019-06-26 08:15任晓静耿立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单克隆小肠黄芪

任晓静,杨 涛,耿立成

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导致的肠损伤是创伤、脓毒症及腹部大手术等的严重并发症,是围手术期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1]。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肠黏膜细胞凋亡及紧密连接破坏在肠I/R损伤的发生及进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多项研究表明,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 AS-IV)对I/R导致的脑、心肌、肝、肺等器官损伤均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3-6],然而AS-IV对I/R所致肠损伤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实验研究拟通过建立大鼠肠I/R损伤的动物模型,探讨AS-IV在调节肠I/R损伤中的治疗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健康成年雄性SPF级、体质量180~220 g的Wistar大鼠,购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1.1.2 主要药物与试剂 AS-IV(批号170302)购自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NF-α、HMGB-1、SOD和CAT的ELISA试剂盒全部购自 美 国 R&D公 司。Bcl-2、Bax、Caspase-9及GAPDH的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反转录试剂盒购自德国Roche公司,荧光定量试剂盒购自日本TaKaRa公司。小鼠抗occludin单克隆抗体、兔抗ZO-1单克隆抗体、小鼠抗β-actin单克隆抗体均购自英国Abcam公司。

1.1.3 主要仪器设备 高速低温离心机(日本Kubota公司);ST-360酶标仪(上海科华实验系统有限公司);正置光学显微镜(德国Carl Zeiss公司);荧光定量PCR仪(Thermo公司,美国);SDS-PAGE凝胶电泳系统及全自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Bio-Rad公司,美国)。

1.2 方法

1.2.1 分组与给药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模型(I/R)组、AS-IV预处理(AS-IV)组,每组10只。适应性饲养7 d,AS-IV组于造模前60 min时,使用浓度剂量为60 mg/kg的AS-IV对大鼠进行灌胃预处理;Sham组和I/R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预处理。

1.2.2 模型制备 按照参照文献[7]制备大鼠肠I/R损伤模型。大鼠于术前禁食12 h,自由饮水,按照300 mg/kg标准给与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动物手术台。按照无菌操作原则,经腹正中切口,寻找并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无创微动脉夹夹闭SMA,观察到SMA搏动消失且肠壁色泽变苍白的同时开始肠缺血计时;缺血60 min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肉眼可见肠系膜动脉搏动恢复,小肠组织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表明再灌注成功。回纳血管,关闭腹腔。其中,I/R组和AS-IV组按照上述方法建立模型,Sham组仅分离SMA而不夹闭。各组于再灌注120 min时,分别取血及小肠组织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

1.2.3 炎症因子及抗氧化酶的测定 于再灌注120 min时,大鼠心尖处穿刺采集血样,4 ℃静置30 min,4 ℃离心10 min(3×103转/min,离心半径10 cm),收集上清。运用ST-360酶标仪,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HMGB-1、SOD和CAT的水平,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1.2.4 小肠组织染色及病理评分 血样采集完毕后立即处死大鼠,取距离回盲瓣约5 cm处肠段1 cm,10%多聚甲醛固定。小肠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后HE染色,光镜下(×100)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并行Chiu评分,随机选取5个视野,取其平均值。

1.2.5 凋亡分子mRNA的测定 另取距回盲瓣6 cm处的肠段1 cm,放入匀浆器,加入TRIZOL溶液1 mL,多次研磨将组织磨成匀浆,使细胞完全裂解,提取小肠组织样本中的总RNA,测定其含量和纯度。运用cDNA反转录试剂盒逆转录合成cDNA。以总RNA 1 μg为模板,总反应体系为20 μL。反应条件:25 ℃预热10 min,55 ℃反转录30 min,85℃ 5 min使反转录酶失活。所合成的cDNA置于-20 ℃条件下保存。Bcl-2、Bax、Caspase-9及 GAPDH引 物 由 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Bcl-2的上游引物:5’-GCTACGA GTGGGATACTGGAGA-3’,下游引物:5’-GAACTCAAAGAAGGCCACAATC-3’,引物长度 371 bp。Bax的 上游引物:5’-CCAAGAAGCTGAGCGAGTGTC-3’, 下游引物:5’-TGAGGAC TCCAGCCACAAA-3’,引物长度377 bp。Caspase-9的上游引物:5’-AGCCAGATGCTGTCCCATAC-3’, 下游引物:5’-CAG GAGACAAAACCTGGGAA-3’,引物长度593 bp。GAPDH的上游引物:5’-AACAGCAACTC CCACTCTTC-3’, 下游引物:5’-CCTCTCTTGCTCAGTGTCCT-3’, 产 物长度252 bp。运用荧光定量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25 μL。反应条件:95 ℃预变性30 s,95 ℃变性5 s,60 ℃退火延伸34 s,共40个循环。应用荧光定量PCR仪,运用2-△△CT法对Bcl-2、Bax和Caspase-9的mRNA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1.2.6 紧密连接蛋白的测定 另取距回盲瓣7 cm处的肠段10 cm,充分匀浆裂解,4 ℃离心10 min(1×104r/min,离心半径10 cm)。收集上清,BCA法测定蛋白浓度。于10% SDS-PAGE凝胶泳道中上样电泳,湿转至PVDF膜,5%脱脂牛奶封闭2 h,分别加入以下一抗:小鼠抗occludin单克隆抗体(稀释度1:1000)、兔抗ZO-1单克隆抗体(稀释度1:1000)和小鼠抗β-actin单克隆抗体(稀释度1:2000),4 ℃孵育过夜。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二抗(稀释度1:1000)室温孵育2 h。洗膜后在暗室中加入增强化学发光液,运用全自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进行阳性信号检测及分析,以目的蛋白条带灰度值与β-actin条带灰度值的比值反映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

1.2.7 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先采用Shapiro-Wilk法检验判断数据是否为正态分布,所有数据均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S-IV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与Sham组比较,I/R组的小肠组织病理学Chiu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I/R组比较,AS-IV组的小肠组织病理学Chiu评分显著降低(P<0.05),见图 1、表 1。

表1 大鼠再灌注120 min时小肠组织Chiu评分

2.2 AS-IV预处理对大鼠炎症因子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与Sham组比较,I/R组TNF-α和HMGB-1的水平显著升高,SOD和CAT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AS-IV组TNF-α和HMGB-1的水平显著降低,SOD和CAT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见表2。

2.3 AS-IV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组织凋亡相关分子mRNA水平的影响 与Sham组比较,I/R组Bcl-2、Bax和Caspase-9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I/R组比较,AS-IV组Bcl-2、Bax和Caspase-9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2 三组大鼠再灌注120 min时,炎症因子与抗氧化酶水平

表3 三组大鼠再灌注120 min时,凋亡相关分子mRNA水平

2.4 AS-IV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组织中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 与Sham组比较,I/R组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AS-IV组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见图2、表4。

图2 三组大鼠再灌注120 min时,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情况

表4 三组大鼠再灌注120 min时,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n=10,)

表4 三组大鼠再灌注120 min时,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n=10,)

注:a与Sham组比较,P<0.05;b与I/R组比较,P<0.05

组别 n occludin ZO-1 Sham 组 10 1.082±0.131 0.891±0.068 I/R 组 10 0.235±0.037a 0.138±0.022a AS-IV 组 10 0.593±0.096b 0.635±0.054b

3 讨论

肠I/R损伤是创伤、脓毒症及肠移植、腹主动脉瘤等大手术的常见严重并发症,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是此类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8]。本研究通过分离并夹闭SMA 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建立肠I/R大鼠模型,研究黄芪甲苷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AS-IV是由黄芪中所提取出的一种高纯度药物成分。黄芪成分非常复杂,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芪多糖,而后者的主要有效成分则为多糖和黄芪苷[9]。黄芪苷可分为三类:黄芪苷Ⅰ、黄芪苷Ⅱ、黄芪苷IV。其中,黄芪苷IV生物活性最佳,即AS-IV[10]。参考文献报道[3-6],本实验选择浓度剂量为60 mg/kg的AS-IV对大鼠进行灌胃预处理,结果表明,肠I/R模型的小肠组织Chiu评分显著升高,表明大鼠肠I/R损伤模型成功建立;而AS-IV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小肠组织的Chiu评分,证实该AS-IV预处理方案对肠I/R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效应。

多重伤害性因素,如大量氧自由基生成、炎性介质过度释放、肠上皮细胞异常凋亡、紧密连接破坏等因素均参与肠I/R损伤的发生与进展过程。本研究首先通过测定炎性因子释放水平从而反映炎症反应程度[2]。本研究结果表明,AS-IV预处理能够有效减轻TNF-α与IL-1β水平的过度表达,提示AS-IV减轻肠I/R损伤的作用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本研究进一步通过测定抗氧化酶反映氧化应激水平,通过测定凋亡相关分子的mRNA水平从而反映细胞凋亡程度,发现AS-IV预处理能够显著缓解肠I/R所致SOD和CAT的低表达,降低I/R所致的Bcl-2、Bax和Caspase-9的高mRNA表达,提示AS-IV对肠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抗凋亡作用有关。

紧密连接位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膜边缘,使得肠上皮细胞彼此之间的间隙处于可控制的密封状态,是肠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11]。ZO-1和occludin是紧密连接的主要成员,因此本研究通过测定上述两种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反映紧密连接的完整性。AS-IV预处理能够显著减轻肠I/R所致的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下调,提示AS-IV治疗肠I/R损伤的作用可能与缓解紧密连接受损有关。

综上所述,AS-IV灌胃预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大鼠肠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抑制肠道细胞的凋亡发生以及调节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有关。

猜你喜欢
单克隆小肠黄芪
FDA批准紧急使用授权礼来新冠抗体Bebtelovimab对Omicron有效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黄芪是个宝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肥美汆小肠
养好女人小肠经
小肠深处来“探幽”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筛选过程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