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臣诗歌的日常语言与现象世界

2019-07-02 01:11赵东
诗歌月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意念大臣

赵东

曹大臣是一个有着强烈问题意识的诗人,他善于敏锐地抓住隐藏在墙角和漂浮在空气中转瞬即逝的尘埃。诗歌本身并非要揭示什么,甚至也不是刻意去呈现什么。尽管诗歌的指向性也会带有些许荒谬感,可是诗歌发展却不会把我们带向设定好的那个场景。简而言之,诗歌从细节走向现象,又将现象还原为意念。

回顾曹大臣的诗歌写作之路,可以发现,他曾经历了漫长而又深刻的寻觅和嬗变。他的诗歌写作经历过狂飙突进的1980~1990年代,在当时意气勃发的诗风之下,可以发现他的诗歌写作在当时诗坛流行的叙事方法之外蕴藏着高超的知性元素。进入新世纪以后,他的诗歌写作似乎沉寂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他一面潜心于历史研究,另一方面,他走上了更为深邃的诗歌回归之路。

因为曹大臣诗歌中那一丝出人意料的荒诞气息,很容易让很多人简单地把他定义为带有存在主义风格的诗人。虽然他对生活的深度思考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存在主义效果,而他却并不是一个存在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总体上是热情、明亮、爽朗的,他不是用颠覆式的语言和思路去看待事物,而是运用意识将现象推向前台,造成意料不到的戏剧化效果。他沉迷于对事物和现象的内部结构的探析,他像一个执着的矿工,手持铁镐,挖掘藏在现象背后的秘密。

曹大臣的诗歌节奏韵律较为和缓,诗歌的内在节奏追求类似于河水的流动感。河流也是他喜欢的题材,在他笔下,家人、乡村以及过往的那些体验经常幻化为河流的形象。曹大臣诗歌里有一种别样的声音,因为他的内敛和严谨,这种声音并不是以黄钟大吕式的洪亮音声出现,他的调式总体来说是平稳舒缓的,偶尔会表现出较为细微的浅吟低唱。

曹大臣诗歌的力度并不是完全从语言层面显现,而是追求现象背后的刹那顿悟,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一个动作、一个画面,甚至是一句话就像燧石受到触动,发出耀眼的光亮。曹大臣诗歌从表达上来说,语言的密度较大,他不喜欢那种大开大合式的穿越,他的語言善于聚焦于某一点,将事物和现象的某一种特征或者性质通过还原法萃取出来。采用聚焦的方法写作需要更大的心力,现代诗歌史上有一些诗人也是运用聚焦法写作,比如闻一多和穆旦的笔法也是较为密集,这种写法大多会发生在多思的诗人身上。

曹大臣的诗歌家园里也有他的乡村生活,他少年时期的乡村记忆成了诗歌的重要题材,长大成人之后的历史研究让他的写作越发沉稳、安静。早年的乡村生活与长期的历史研究铸造曹大臣诗歌坚实的基础,加上他的勤奋、多思和敏锐,造就了他今天简洁硬朗的诗风。

曹大臣的诗歌写作带有胡塞尔说的“意向还原”的特征,他不对事物进行描摹和叙事,而是从细节出发,还原出关于物象最初的意念。这样的写作方式可能与当下流行的抒情叙事手法有些差异,在技法上也几乎乏善可陈。他的诗歌句式让人惊艳,质地坚硬,不蔓不枝,在保留语言诗性冲动的同时又有效抑制了语句野蛮生长的生殖力。

他躺在病床上,说/冬天来后,把我的诗/一句一句/烧掉/说完,他举起拳头/放佛举起一个誓言/然后又张开五指/仿佛举起一团火焰。(曹大臣《火焰》)

这首短诗简洁、直率似乎带着些许孩子式的天真,可是诗歌一直处在蓄势待发的状态,形成强大的内在张力。如果非要从技法上来说曹大臣的诗歌,那股句断意连的余味是特有的个人标志。这并非情绪波动和事件发展带来的情绪和感官的冲击,而是思维反向运动之后带来的意念力量。曹大臣常说:诗歌,需要一团火焰。正因为此刻处在诗歌低潮的反常时代,理想主义和责任感越发重要。这个时代需要伟大的心灵,物欲越是发达,心灵的归宿越是重要。曹大臣对于时代的认识是独特的,他从不气馁,他的诗歌创作秉承了“挺住意味着一切”的传统,他认为诗人应该勇于承担时代的责任,因为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心灵。

曹大臣的每一首诗歌看上去都是一气呵成的,机智锋利,写作手法类似当下的口语诗歌,认真品味就会发现,诗歌的内在节奏是缓慢的、安静的,需要你不断地停下来追问和思考才会有所发现。

雪落到手上,没了/雪落到脸上,没了/雪落到头发上,没了/雪落到……没了/那人在路上走着/很长一段时间才变白/我想,他怀里一定/揣着什么/他突然停下来/上下拍打身体/把自己变黑(曹大臣《大雪》)

这首诗每一处都很随意,似乎只是在写雪,下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每片雪花都会落到应到之处,可是一旦落到那个人的身上,雪就不仅仅是没了,它会把那个人变白,还会让那个人由白变黑。这首诗的前半段极富禅意,片片好雪,各得其所,后半段忽起波澜,一个人雪中行路,由黑变白,又由白变黑,写作视角发生变化,用旁观者的猜测和推理把对象神秘化、陌生化,诗歌的可能性大大拓展。这首诗用极为冷静的笔调把一个本身不能称之为事件的细节演化为具有无限可能的意念。最为可贵的是,诗本身没有采用抒情或者叙事的方式对写作对象的形貌或者写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描写,而是让镜头回归到高度简化的写意状态。这本是中国古典美学惯用的手法,场景在一刹那就像在水银灯下曝光,一念之间,世界在面前打开。说到这里,这只是在简单地讨论这首诗歌的古典诗歌意境,我真正想说的并非如此,诗人的念头没有停留在意境的凝练,而是将这个长镜头分解为一个个的片段,采用现代诗歌拼贴的手法,将意念不断简化,让场景转化为过程中的一环,不断出发又不断回到原点才能有所收获。现代诗歌就像是一次犯罪现场的侦破,从蛛丝马迹中寻觅线索,又要从有限的视角中不断延伸出去,通过碎片拼贴出完整的画面。

曹大臣的诗歌追求陌生化效果,这种陌生化不是对于现实的疏离和语言的变化,而是强调智性思考带来的惊异感。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审美主体对于对象的惊异感是审美的起点,曹大臣保持了对于事物原初的兴趣和好奇,这是一个优秀诗人的基本素质,对世界失去兴趣意味着诗歌的失败。曹大臣的诗歌善于将那个最初的意念抓住,并通过细节实现意念的还原。曹大臣诗歌的意念赋予现象世界以意义,平淡无奇的世界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现象,通过对现象的把握,追寻隐藏在事物下面的意义,这也充分地体现在曹大臣诗歌之中。

两只乌鸦在打架/眼睛都红了/羽翅翻飞,从空中打到地上/从一棵树打到/另一棵树/打了一会儿/又结伴飞走了/两个人看后,相对无言/一个人看后,目瞪口呆(曹大臣《两只乌鸦》)

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诗中的这个场景,如果你不留意,这个现象就只能停留在一般的日常生活无意义的场景上。可是一旦你抓住这个场景并将之还原为认识世界,追寻关于乌鸦、打架这些现象背后的意义世界,那么正如胡塞尔说的那样现象世界就变成意义世界。诗人是立法者,这是自浪漫主义时期就树立的观念,而随着后期象征主义的兴起,现象世界的法则隐藏在事物的背后,需要诗人去挖掘才能显现。曹大臣的诗歌早已超越了象征主义的写法,他的诗歌给事物立法、命名的基础已经不再是固定的意义世界,而是随物赋形,运用诗歌的热情和敏感去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他连续不断地敲门/所用力气不亚于在敲一面大鼓/这一举动表明,有人蒙在鼓里/而他非要进去不可(曹大臣《敲门》)

这首诗似乎已经达到极简的境地,将这个司空见惯的场景用最直接的方式进行叙述。这正是曹大臣诗歌的特点,重意不重象,诗歌重在意义世界的展开,日常语言通过仪式化的叙述,赋予现象特有的意义。正如曹大臣所说,日常语言不再日常,现象世界意义非凡。

曾有一个朋友问我,曹大臣的詩歌这么简单,到底是什么打动你的。我知道他问这话的意思,他并不是想让我解读诗歌本身,而是想解开曹大臣作为一个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密码。这正是我想说的,作为诗人的曹大臣和作为学者的曹大臣之间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曹大臣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人,总是乐呵呵的,像一个乐天派,话也不多。他做学术的严谨态度和他写诗很像,追问不止的研究习惯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写作之中。现代诗歌写作最怕的就是浮躁,停留在语言表面,停留在感觉的表面,停留在意象的表面。这些都是现代诗歌最大的障碍,不能深入地写作让现代诗歌失去了难度的同时也失去了高度。

另一方面,现代诗歌又不能执着于难度和深度而显得过于黏滞和艰涩。里尔克曾说过,诗歌是一种经验,这种经验来自于生活本身,诗人的所思所想和生活碰撞之后,压榨出新鲜的果汁。如果把现代诗歌比作一道菜,也需要色香味俱佳才能很好的欣赏它,可是如果这道菜吃起来很好,却毫无营养,对身体没有任何帮助,那不管是多好吃的菜也会失去意义。曹大臣的诗歌一直走在对意义的追问之路上,他的诗歌不断在和意义角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是一个角斗士,通过对意义的追问实现与世界的争斗与和解。

曹大臣的诗歌在情绪的把握上追求一种深海微澜的情感凝练,力求用很小的情绪撬动内心深处的波澜,达到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乡村生活是曹大臣喜爱的题材,他可能是当今诗坛少有的专注于写乡村生活的诗人。

麦秸草帽/唱片一样挂在西墙上/好家伙,他说,这年头/简直乱弹琴。(曹大臣《草帽》)

曹大臣一直十分推崇美国诗人佛罗斯特,他的单纯直接和田园抒写对曹大臣的诗歌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和佛罗斯特类似的是,曹大臣的诗歌写作将知性思考灌注到日常生活场景之中,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佛罗斯特的笔下有无数的发人深思的乡村场景,这种写作需要极大的热情和极高的心智。

诗歌写作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荒谬性,就像加缪笔下的西西福斯推着永不止歇的石头奔走在命运的斜坡上。诗人的形象也是如此,在和自身不断的争斗中与世界对话与和解。每个诗人写诗都有一个来自内心深处的追问,曹大臣早年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和经年累月的历史研究形成他对于世界浓厚的好奇心,强烈的探索热情和仰观俯察天地万物的学术视野,而这些正是促成他写诗的最好的理由。因此,写一首好诗本身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激发写一首好诗的冲动才是最重要的。我始终相信,作为学者的曹大臣和作为诗人的曹大臣之间在内心深处是有矛盾冲突的,就像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所说:“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历史研究和诗歌写作的共性和差别可能只有作为诗人的历史学家自身才能真正体会。诗歌写作犹如游子归家,一次次的离家出走都会成为返家的序曲,循着过去的路标,踏上回归之路,历史和诗歌皆是如此。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意念大臣
菜市场离我只有一百步
从现代诗歌的核心要素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意念修复功法
谁的头留下了
太极拳推手练功“用意”浅悟
和谐课堂魅力语文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转危为安的大臣
一句不真不假的话
卖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