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教学和任务导向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实践

2019-07-04 19:27陈贵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情境教学

摘  要:“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技能方法课,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获取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高职教育以职业就业为导向,是重技能、实操及解决问题的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以情境化教学和任务导向的理论为教学指导思想,利用真实生活情境辅助教学,伴以学习任务丰富评价考核方式,驱动学生投入学习和思考以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导向

作者简介:陈贵芳,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2-0062-02

一、课程研究背景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才需求的层次发生质的飞跃。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主动应对。“信息检索”课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重要模块,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课程有助于培养有信息素质,能充分运用网络汲取先进信息资源并且具备灵活运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学生。

“信息检索”课程是实用性、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论课程,它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系统的资源查询手段,能及时更新学术成果数据,这对其学业发展、科研工作等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推进作用。

二、课程发展现状

自1984 年教育部印发文件《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以来,[1]该课程在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已走过30余个年头。我校是广东高职院校中,少有将该课程定位为必修课的院校。但近两年的教学中,“信息检索”课程学时数越来越少,在规定的学时数内教师无法将课程的精髓和魅力呈现给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深度不够。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技能、方法学习,教学鉴于现实教学安排,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提升课程魅力与实效性去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学生高尚信息素质的目标,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

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结构决定了课堂教学不能采取培养学术研究性人才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重点往培养学生操作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向倾斜。填鸭式、传统的内容灌输式教学方法并不适合职业院校的学生。技能的获得有赖于不断反复的实践过程,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不能单单靠教师口头输出,教师只有将知识生活化、课程情境化,学生的情绪才会高涨。教师只有将学习的主动性定位于学生自身,以一定的教学任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才能提高这门技能方法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秉持情境化教学和任务导向理论指导教学改革,从实施教学、开展课堂互动、课程评价考核方式等过程中穿插实际生活情境和任务驱动教学,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教学方法用于改善教学效果。

三、贯穿情境教学与任务导向的教学设计

1.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创设情境优化课堂。该课程采用的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信息检索与利用》(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前三章主要讲授关于信息检索的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后四章内容重点是信息检索的具体操作和检索课题的综合运用。高职学生对枯燥理论内容的吸收率很低,課堂上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如果理论知识不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学生往往觉得自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但学生一旦遇到专业课题,需要搜集信息、学术研究文献时,很多人往往感觉无从下手。

情境教学理论强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的知识有目的地引入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体验,从而让心理机能得到发展。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学生主要调动的是大脑左半球。[2]如果教师能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情景化,那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将变得轻松愉悦,这对改善教学效果也将大有裨益。

改变以往以教会学生使用数据库和网络资源为目标的课程教学理念,“互联网+”时代强调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信息检索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为宗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将学习的主动性交还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检索方法,正确判断各方法和途径的适用场所,使其能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得出自己独创性的成果。[3]

如课堂第二章内容“布尔逻辑检索技术的运用”,传统教学也许会将内容以固定的教学顺序依次将布尔逻辑检索技术三个运算符告知给学生,学生不经思考和探究地接受内容后,很快就忘记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此时引进一个课题研究:知名猎头公司今年年底做网站开发人才高峰论坛,研究对象定义为国内一线城市,作为报告者,你准备如何规划一份需求变化研究报告在大会上作分享?教师以情境创设带领学生进行项目研讨和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性交还学生。学生在研讨和检索的过程中,通过修正检索式、对比不同的运算符的检索结果、更改关键词做探索性检索,将知识逐步打碎再重新组合,完成对运算符的知识建构及内化。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自觉思考知识与内容,通过调动思维和整合认知,竖立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己适应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双向能力发展,任务导向驱动教学实施。信息检索不是单方面的知道如何查找资源,还要求学生必须要有整合资源、向他人展示自己建设成果,分享自身优势的能力。对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情境教学法可得到较好的教学反馈,对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任务导向教学法。任务导向强调任务驱动教学。学生通过完成特定项目或任务收获知识和能力。任务越具挑战性,学生学习动机越强烈。基于任务导向的教学观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中的行动主体,教师需要以任务为核心构建培养目标,采取学与做相间、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运用考察、评测、鉴定的综合评价手段,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4]例如,教师可使用图片讲解或案例分析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具体地理解知识。

在教师设置的任务导向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课程讲授需求,结合真实生活情境来制定任务。教师应以真实任务中问题的解决过程为评价重点,而不仅仅单靠传统的笔试考试成绩来展开评价。例如,教师在讲解第五章内容数据库的检索过程中,课堂上口头给学生演示每个数据库的系统功能简介、检索过程、检索方式或流程,这种抽象的方式缺乏知识建构的过程,导致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很低。教师可以采取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数据库操作,要求学生五人一组,以自己熟悉的老师、辅导员、学者为检索对象,在数据库中找出检索对象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总结检索对象目前的研究重点并提出研究建议。通过真实人物、真实情景的任务布置,学生置身于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的反思

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任务导向驱动教学前,必须要认真备课,理解教材和内容,明确教学过程中清晰的流程和方向,确保学生参与情境、完成任务后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并提高综合素质。但这种教学方法由于耗时较长,对课程学习时数的要求更高,否则开展的效果也会有所下降。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进修,切忌故步自封。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不会适合所有的学生,也不利于课程的长期发展。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课程传授能力和认知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中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培养综合信息素质高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周进良,张海卿.从文献检索教育走向信息素养教育——文献信息检索教学十四年之理论与实践[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7(5):133-135.

[2] 闫蓓,何冰,朱虹.面向信息素质教育的信息检索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2):56-59.

[3] 黄春麟.基于任务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探索——以应用文科类课程为例的运行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1):25-29.

[4] 高畅,刘娅.“任务导向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21):141.

责任编辑  程  哲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情境教学
浅析开源情报信息检索与信息鉴别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