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微课”的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9-07-08 03:51孙晓烨张珲牛少奇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音乐学科微课

孙晓烨 张珲 牛少奇

摘   要 “微课”是一种结合教育改革产生的在线学习模式。其高浓缩、高效率、易理解的特征符合现代学习者们的学习需求,以录制视频的方式聚焦某一知识点来辅助传统教学为其扬长避短,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学习的主动者。以“微课”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让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其实际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音乐“微课”的相关研究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音乐学科  微课  录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微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形式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教育部门开展了多项全国性比赛,既有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微课”比赛,也有针对高等师范教育专业的“微课”比赛,这使得“微课”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教学技能。鉴于此,本文试图探讨“微课”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让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其实际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学科“微课”的教学现状

本文采用现场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调查问卷研究方法。其中,实际问卷的调查对象是来自无锡师范附属小学(阳光校区)、河北省唐县第一小学和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北罗小学等6所小学的16位教师;网络调查的对象是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33位小学教师。此次调查女性教师比例为85.71%,男性老师比例为14.29%。其中市级小学音乐教师所占比例为44.90%,县级小学音乐教师所占比例为38.78%,乡镇小学音乐教师比例为16.32%。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制约小学音乐学科“微课”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

1.重视程度

从图1(a)中可以得知,有近两成小学音乐教师从未使用过“微课”教学,而只有参加教学比赛或教学培训时才了解、接触和使用“微课”教学。其中,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的音乐教师只有6.12%,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不太注重“微课”的应用,只有参加教学实践交流活动时才会制作和应用“微课”教学,这导致学生很少认识和接受“微课”教学,严重阻碍了“微课”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应用和发展。

从图1(b)可以看出,有近四成老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不使用微课,而多数老师都是在课堂上使用“微课”,说明大部分音乐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缺乏系统应用“微课”教学的能力。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多数音乐老师不愿意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导致“微课”的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2.资源建设

从图2(a)可以看出,大部分音乐教师是通过网络来获取“微课”信息,说明网络资源是“微课”信息的主要来源。通过学校图书馆获取“微课”信息的教师比例仅为10.2%,这说明学校图书馆缺乏“微课”资源建设,应该对其进行系统的建设,以方便教师快速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从图2(b)可以看出,乡镇小学教师未使用“微课”比例最高为47.62%,市级小学的比例最低为19.05%,主要是因为乡镇学校教学条件相对有限,缺乏网络和图书等资源建设,从而影响“微课”的应用和发展。

从图3(a)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对“微课”没有深刻的认识,真正对“微课”非常了解的教师只有4.08%。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缺乏系统的“微课”资源建设,使得教师不能便捷地获得所需的各种教学信息,从而导致很多教师没有条件关注“微课”教学。由图3(b)得知,超过一半的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微课”的发展持不确定的观点,40.82%的教师对音乐“微课”的发展保持乐观态度,只有8.16%的教师对其发展持悲观态度,表明大部分教师不反对音乐“微课”的应用,但是由于学校在获取“微课”信息方面缺乏系统的资源建设,导致多数老师对音乐“微课”发展的前景表示不确定。

二、小学音乐学科“微课”的教学模式与录制方式

音乐“微课”与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技术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并与学生共同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发展理念。使用“微课”的核心环节在于其教学模式和录制方法,本文接下来集中探讨这两点。

1.音乐“微课”的教学模式

音乐“微课”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两种,即“学教模式”与“情境模式”。“学教模式”是针对学生先在课前或者课后进行预习或复习,然后在课上由教师讲解相对应的问题与知识点。“情境模式”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学习模式,两种学习模式都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学教模式

学教模式是先让学生主动学习,之后再由教师教授和讲解知识,若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在课上听教師进一步讲解。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并与教师进行互动,避免了音乐理论课程常出现的无聊乏味且难以理解的现状。

(2)情境模式

情景模式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创建集画面、声音、文字等于一体的视频场景,营造出特定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生动的画面感能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一个形象而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不仅较快地吸收、理解了音乐知识,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音乐“微课”使用的教学视频是在学生学习的课本内容基础上制作而成的,在介绍课本上核心内容的同时,还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充,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视频里的知识输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音画结合的学习体验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印象深刻,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2.音乐“微课”的录制方式

录制视频时需要做充足的准备,例如采光问题,亮度要合适,背景设置的最佳选择是纯色背景墙,教师在录制音乐微课视频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克服心理问题,在镜头面前不紧张等。

(1)摄像机录制

摄像机可录制公开课、演示课等对清晰度有要求的课程视频。在录制时,可由一到两人相互配合,教师在镜头前进行细致的讲解,仪态要自然从容,切忌做一些不适宜的小动作。教师在演示时可以黑板为背景,方便进行讲解和板书,此时摄像机需要适当地调整角度,做好人物聚焦。此外,公开课的录制与学生互动时,要多架摄像机录制或者分镜头录制,对于板书的录制要适当延长几秒钟,避免文字还没看完就进行下一项内容。最后,视频录制结束后可以将所需要的教学课件编辑其中。

(2)手机录制

手机可以进行简单、短时间的“微课”视频录制。录制时将手机固定在可以拍到教师的地方。教师可以将手机上录制好的视频发到家长群里,方便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种录制方式的优点是占用的制作时间短,对视频的质量要求不高,可以用作教师的课堂辅助资料;缺点是录制的声音不纯净、有杂质,画面清晰度较低,占用手机的容量较大。手机录制微课时需要把手机开启飞行模式,以免有电话信息中断录制。最好选择在封闭、有光、无噪音的房间进行录制,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录制效果。另外,用手机录制“微课”视频前,一定要检查手机的电量和内存是否够用,以免视频录制产生中断,影响录制的连续性。

(3)电脑软件录制

电脑软件录制一般不会出现内存不够的现象,而且电脑软件的录制形式多样,对外界环境要求没有手机录制那样严格,教师可以对着电脑屏幕进行知识讲解,也可以在演示课件中只录制自己的声音,后期再编辑要讲解的知识内容、板书、音乐、画面等,最后合成视频凸显画面效果。

三、小学音乐学科“微课”教学的发展趋势

尽管“微课”在国内的发展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从教育领域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微课”对于国内的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1.注重实际应用性发展

“微课”为教学而生,脱离了教学就是单独存在的欣赏视频。更多的“微课”研究工作者和教师投入到建设“微课”视频中,制作大量的“微课”视频以供教学交流和学习。

(1)教学应用

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学科教师应该将“微课”视频制作得丰富严谨,同时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辅助部分,这样才能实现“微课”设立的初衷,若单纯为了比赛而制作“微课”,将会严重制约其发展。为比赛而设计的“微课”视频更加注重内容的华丽和设计层面的精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比重会降低。然而,设立比赛的最终目的是将“微课”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在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难易程度的同时,争取在课堂上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品质提升

“微课”若要得到良性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注重提升“微课”的品质。首先,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流程,并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围绕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细致讲解,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咨询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吸取其优点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优秀的“微课”资源要经得起推敲,更需要资源共享,与他人相互协作、取长补短,促使音乐课程的质量逐步上升。

2.注重系列规范化发展

目前,“微课”的资源视频存在资源浪费、资源重复和资源闲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把“微课”资源进行规范化整理,构建一个权威的“微课”资源库。

(1)资源规范

“微課”资源首先要站在为教学服务的角度发展,其次再进行更加系统化、系列化、规范化的研究,让整个分散庞大的信息库变得有秩序。为了提高资源的使用频率,应该尽快建立“微课”研发团队,由专业教师担当一系列“微课”视频的主讲人,组建出一套思路清晰、内容清晰、画质优良的高品质“微课”资源。

(2)分类规范

不同学科包含多种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方向涵盖了大量的知识性要点,针对这些要点能够制作大量的“微课”视频。为了使其规划化发展,将“微课”资源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方向进行线性分类与整合。音乐“微课”可以分为鉴赏类、歌唱类、创作类等方向,在其下层可设立“乐器演奏”“声乐演唱”“音乐体裁”等更小的类别。

(3)定义规范

“微课”是外来的教学形式,是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对“微课”的认知达成共识,使得“微课”得到长久发展,成为教学辅助的有效资源。“微课”资源需要更加严谨规范,形成系统的分类视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完善解决,让音乐“微课”教学系统逐渐完善起来。

音乐“微课”的发展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探讨其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让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其实际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发展,同时对音乐“微课”的相关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 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

[3] 朱莎莎.微课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作者:孙晓烨(1984-),女,江西赣州人,江南大学音乐系副教授,博士;张珲(1991-),男,河南焦作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牛少奇(1995-),女,河北唐县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新星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猜你喜欢
音乐学科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简析音乐学科与小学足球教学的整合
情商教育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师生互动实践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运用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活力纷呈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