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教学的内涵、价值与途径

2019-07-08 04:00赵兴奎邱德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途径价值

赵兴奎 邱德雄

摘   要 激情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教学情境中自然生成,富含理性的一种持续时间较长,愉悦、亢奋的教学形态。对提高学生素质、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的教育情感是生成激情教学的前提,教学自信是培育激情教学的沃土,师生对文本意义的独特建构是激情教学的生长点。

关键词 激情教学  价值  途径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情感教学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中成果颇丰。然而,激情教学作为情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较少有人关注,近年来,部分学者以情感教育为目标的心理学研究为激情教学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和操作指南[1][2],但激情教学作为情感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应有着自身结构要素、运行机制和表现特征。鉴于此,有必要对激情教学的涵义、意义和实现途径作进一步思考,意在改进激情教学方法和艺术手段,发挥教师激情教学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激情与激情教学

1.激情涵义的缘起

理性与激情的关系问题是西方伦理学永恒的主题,较早论述激情这一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论述了情感与灵魂,理性、品性和德性之间的关系,认为激情是灵魂的被动性质,相对于品性是较低层次的性质或状态[3]。到中世纪,斯多亚派则认为激情就是理性,只不过是错误的理性,并认为一切激情都是恶的[4]。在基督教教父哲学中,理性与激情的冲突,表现为爱上帝与爱人的对立。托马斯从事物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谈激情与理性或意志关系,将激情界定为灵魂的感性意欲(意欲即是与存在物本性相适应的善)。他认为,意志是被理性推动的,其欲求对象是普遍的、抽象的、非物质的善;而激情则是被感性推动的,所欲求的对象是个别的、具体的、物质性的善[5]。托马斯对理性化激情所做的心理结构的分析及对激情作为伦理德行主体地位的明确界定,及其对中世纪以后的情感思想产生的影响,为后世的人本主义情感道德学说提供了重要理论借鉴。

到了近代,黑格尔认为激情是含有意见和主观表象的感性冲动和情绪[6]。人的激情不纯粹是一种本能,而一开始就包含有“意见和主观的表象”在内,并能够历史地演化为个性的自由。当黑格尔谈到人的激情的时候,他一开始就认为:“人的激情虽然是一种感性冲动和情绪,但人的激情绝不完全等同于动物式的本能和兽性冲动,而或多或少浸透有某些理性和教化的因素”[7]。黑格尔从一开始就把人的激情与动物的兽性冲动相区别,并认为激情也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它随着理性的进展而日益减少感性自然,而增加理性精神。

当代激情问题研究者们认为激情研究思想源于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提出的高峰体验,他在《人的潜能与价值》一书中认为:“高峰体验是人处于最激蕩人心的时刻,是人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具有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8]。在马斯洛看来,高峰体验(激情)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2.激情教学的内涵

尽管激情概念由来已久,但激情教学较少有人专门研究,为此,笔者借鉴前人关于情感教学研究成果,并结合当代教育学和心理学关于激情内涵的研究,将激情教学界定为“师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自然生成、富含理性的一种持续较长,愉悦、亢奋的教学形态”。激情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借助教学材料为媒介共同生成的,这种形成过程是主动、理性、自然产生的。对教师来讲,激情是自然生成的,既是在适人、适物、适时教学情境下的即兴创作,又是对教学观念、教学经验和教学目标的即情反思,也是对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即程监控,还有对教学中各种要素的即刻体验;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在激情教学中得到及时的引导和调动,教师的这种引导行为是根据教学情境积极主动来完成的。激情教学是持续时间较长(不少于10分钟)的教学形态。

激情教学不等同于即兴教学,激情教学是在教学行进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教学形态,即兴教学是在教学发生时的教学启动;激情教学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体验,是富含理性绝非冲动的教学行为,是完美的情感教学表演艺术。激情教学不同于教学冲动,教学冲动是理性失控、妨碍教学的情感行为;激情教学是理性可控、促进教学效率的教学艺术片段。激情教学也不同于普通的情感教学,情感教学主要研究如何促进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激情教学主要研究师生在激情教学过程中动力、能量、信息转换机制和表现特征,以及对促进有效教学的作用,当然激情教学是情感教学的一部分,情感教学是激情教学的理论基础。

激情教学与教学机智也有不同,激情教学从酝酿、启动到发生和消退,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需要,顺应教学情境的变化,主动创设的情感教学片段;教学机智则是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行为。两者都是即景、即时、即刻作出具有教育意义的行为,但前者的主动性、目的性、情绪性较后者强,其持续的时间也较后者长。当然,激情教学进行时,偶尔也有教学机智的发生,教学机智发生也为激情教学增色添彩。

二、激情教学的重要价值

教学时时渗透着教师与学生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情感,师生情感上相互作用、共同介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品性。教师专业有激情才得以发展,学生学习有了教师激情才得以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激情才得以建立。

1.学生素质提高的需要

首先,提高学生认知效率。在激情教学中,教师通过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的不断变化,加强学生知觉的对比,增强注意的稳定性,提高学生认知效率。其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通过以激情的动机作用为手段,可使学生从“苦中学”向“乐中学”转化,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激情教学是学生积极认知发展的动力。再次,助产学生潜能的实现,发展其创造性品质。“教育的本真是激发、引导、发展和实现人的潜能。在激情教学高峰体验中,学生进入一种欣喜若狂的销魂状态,使学生知觉选择能力、信息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效率得到即刻提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品质。最后,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激情教学中和谐的、完美的、瞬间爆发的激情有益于身心健康。生理上,积极激情会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维护人的生理健康,提高抗病能力;心理上,愉悦的、完美的和亢奋的激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塑造健全人格。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首先,教学因激情而精彩,教师因激情而优秀。没有激情的教师只会“念教案”或“背教案”,没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只是机械的声音传送,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相反,教师进入激情状态,有如沐春风,精神亢奋,说话畅如流水,灵感接踵而至的高峰体现。激情教学,教师挥洒自如,左右逢源,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敏捷,配合默契,推动课堂教学走向高潮,使教师品尝到教学美的巨大魅力,是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必要条件。激情教学中老师用春风般微笑、和蔼可亲语调及富有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他的语言、动作、体态能表情达意,传情传神;他的思维更敏捷,思路更清晰,思想更活跃,感情更丰富;他的课能将理性知识和感性认识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深入浅出,充满了活力和灵性。激情教学,使教师有了魅力四射的形象、内蕴、人格和技巧,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课堂有魔力。

其次,激情是教师应有的教学品质,激情教学是教学的常态,是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充分体现。每一刻机智的教学、每一堂精彩的课堂,每一个教师的成功,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每一个学校的发展,都有激情教学的身影。激情是教师洋溢在外的热情,是教师积极向上的态度,是教师神采飞扬、喜气洋洋的精神状态,是教师的教育自信,是驰骋讲台、慷慨激昂的教育豪情,是成功教育的最美之歌。激情是课堂教学之“风”,没有激情,教学便没有了“风”,教学的“帆船”便失去动力。教学不能没有激情,激情教学是教学的常态。

最后,激情是教师教学改革的动力,激情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黑格尔认为“激情作为一种疯狂的自然势力,摧毁了一切社会建筑物,毁灭了个体生命本身。但是,正是通过这种‘否定性的力量,激情在不断地建造和重建新的社会建筑”[7]。根据黑格尔的观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切创新和进步,都应归功于激情,激情是教育教学改革和發展的源动力,激情教学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3.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需要

首先,形成师生牢靠的情感交流系统。情感是人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当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因认知因素而被激活,并在师生间发生流动,产生动态的情感交流系统。这种系统随着师生间激情的参与,使其能量、信息和频率加速,最终形成和谐的、有序的、稳定牢靠的情感交流系统。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单向的,而一定是师生彼此的收获与成全”[9]。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时产生,在激情教学中得以发展。和谐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师生互信方面,师生互信具体表现在师生交往的频率高,共同点和兴奋点多,交往动机强等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是以师生情绪活动为基础建立的,根本上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激情。因为师生以文本信息、思想和价值观念为媒介建立的沟通渠道,是教师以崇高教育情怀和对教学要素的理性反思所建立的教学自信为基础,对师生认知结构差异的完美理解,提供合适学习情境和材料为基础建立的,而这些要素的形成均与教师的情绪情感有关,并通过教师激情教学得以实现。富有审美意蕴的激情教学突破了语言和功利的限制,使人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平和,使个体意识到人类在情感上的相通,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10]。

三、激情教学的实现途径

如何通过激情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一个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目前,关于情感教学促进师生成长的相关研究已成为新时期教学研究的热点。笔者吸收情感教学相关理论,综合近几年关于教师情感研究成果,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阐述激情教学的途径,以期能对教育教学工作者有所启迪。

1.教师的教育情感是生成激情教学的前提

教师的教育情感是教师对教育职业的强烈认同和高度责任意识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体验。集中体现在爱教、乐教和献教。爱教就是热爱学生、学校和教育事业;乐教就是快乐的教育,把教育教学当成“享受”来对待;献教就是献身教育,把教育事业当成生命一部分来看待。其中爱教是前提,乐教是关键,献教是目的,教师的教育情感是生成激情教学的前提。

情绪作用理论告诉我们:情绪的信号作用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中生成教育情感的外显形式——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通过这些表情传达对学生积极肯定和爱的信息,学生接受这些信息获得自我价值、自我认同并反馈于教师,同样形成对教师的认同和价值的肯定。在此教学氛围中师生间建立以“价值认同和积极肯定”为信息的双向情感连接系统,终因系统信息流量的增强而实现教学的新形式——激情教学。

既然教师教育情感是生成教师激情教学的前提,那么,要培育一名具有激情教学的教师,首先应从教师教育情感着手。教师教育情感培训包括情感内化培养和外显情感培训两个部分,教育情感内化培养是关键,外显情感的培训是重点。关于教师教育情感内化的培养,可按照教育者的特点如年龄、职称和职业阶段,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如对职前、岗前、职业中期及高原期教师,可以分别进行以“教师职业情感、学校情感、教学情感和学生情感”为主的训练。对于外显教育情感训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对职前教师的训练,可将艺体类课程纳入教师教育类必修课,尤其是激情表达不可缺少的歌唱、乐器、体育竞赛等项目,应分类重点指导,培养师范生艺体志趣,提高其情绪智商和情感表达能力;对情感表达障碍的职后教师,可以采取心理素质教育、人际关系和专项情感表达相结合的训练,如对如何表达“爱”、“肯定”、“友好”“赞美”等的专项表情(包括面部、姿态和语调表情)训练,也可根据气质、性格和年龄阶段分类训练。

2.教师的教学自信是培育激情教学的沃土

教学自信是教师相信自己教学影响力的心理特性。拥有教学自信的教师,课内积极乐观,引导学生遨游于知识海洋之中;课外心情舒畅,探讨教学于学生和同事之间。缺乏教学自信的老师,语言平铺直叙,缺乏生机,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可见,教师的教学自信是培育激情教学的沃土。那么,教师如何建立教学自信呢?笔者认为,教师课堂教学自信的基础是“四个相信”[11]。(1)相信教学内容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师不仅应该“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各种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了然于心。(2)相信学校环境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教师应在熟悉校史的基础上,及时领会近阶段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基本精神。(3)相信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应改变不当的言行举止,规范自身的服饰,以增加个人作为教育者形象的魅力。(4)相信学生发挥潜能的能力。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因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教师应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无穷潜能。

3.师生对文本意义的独特建构是激情教学的生长点

文本意义的建构是指教师和学生以教学文本为中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师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为基础,在与教学、文本、作者三者间对话的基础上,对文本蕴含信息的独特理解。师生借助文本在与作者对话过程中,既有师生对文本理解的共同性,也有独特性;既有对材料的本真领悟,也有创造性的新奇建构。“即教师结合具体教育情境,即‘3C(content,cognition,context,教学内容、教师认识与教育背景)因地制宜地思考教育问题,形成临场性的机智行为反应”[12]。激情教学正是通过此过程应运而生。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过程是在强化条件下刺激反应间的连接。师生间在与文本对话基础上形成的情感互动和文本共识成为师生教学过程强化物。随着共识点积累和情感互动的加强,教学过程的自发系统便会更加牢靠和稳固。当这种能量和信息突破激情教学阈值时,激情教学便应运而生。当然,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强化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师生间观点的共识都是以自身经验为基础独特建构的。这种对文本意义的建构是主动的、积极的和快乐的。在这种师生对文本意义独特建构的教学氛围中,师生之间情感互通、思想互碰、成果互惠、关系融洽。师生在此教学情境中,会因某一观点、思想和行为相互作用激发激情教学,师生间对文本意义的独特建构便成了激情教学的生长点。

既然如此,如何培育师生主动建构的教学情境呢?首先,教师应对学生付出“真正无私的爱”。既然情感互通和文本共识成为激情教学的前奏,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以对学生爱为基础所建立的学生情感接纳就成为师生情感互通和文本共识的前提。简言之,学生对教师情感接纳是激情教学这棵大树的根基,教师应对学生付出“真正无私的爱”,这种爱是父爱或母爱,有宽容,也有包容,绝不只是分数。其次,培育创新课堂氛围。积极研究以促进学生对文本意义建构的方法和途径,提供复杂而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实践、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情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形成开放的、和谐的、创新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 李森,高岩.教师教学决策的情感机制与实践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2(10).

[3] 亚里士多德.尼各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 R.J.Hankinson.“Actions and Passions”,Passsions and Perceptions[M].Martha Nussbaum,e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5] 张荣.托马斯论激情与德性[J].思想战线,2015(05).

[6] 舒远招.理性与激情—黑格尔历史理性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7]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8] 亚伯拉罕·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M].林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9] 刘铁芳.教育:唤起美好事物的欲求[J].大学教育科学,2016(03).

[10] 邱德雄,谢武纪.新课程改革呼唤审美精神[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2).

[11] 赵兴奎.从吉姆模式看职前教师的教学自信[J].教学与管理,2014(08).

[12] 龙宝新.卓越教师的独特素质及其养成之道[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01).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途径价值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