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功能及组织建议

2019-07-08 04:00李媛张倩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公开课

李媛 张倩

摘   要 近几年来,人们对公开课或公开课中哪些核心要素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存有争议。通过罗列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并从开放范围、活动目的、主体意愿和活动意义几个维度,加以比对分析,发现研究导向公开课对教师专业发展更有利,其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要素主要包括观察、反馈、对话交流、总结与反思等任务情景要素和教师集体参与、“专家”教师引领等关系情景要素。为此,应该积极利用这些有效要素,实现教师集体教学智慧的整合和“专家”教师的引领、践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课堂反馈、加强教师教学反思、构建良好的学校教研文化,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公开课  教师专业发展  有效要素

公开课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富有特色的重要教研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作为基层的主要教研活动形式,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示范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是否发挥了相应的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却一直饱受争议。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基础教育在PISA中的优异表现,更是引发世界各国的学者关注中国基础教育的教研制度和教研活动。那么,备受瞩目同时又饱受争议的公开课是否真的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呢?这个问题至少包括了三个方面——所讨论的公开课的性质和类型是怎样的?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如何评量?怎样的公开课或公开课中哪些核心要素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这些正是目前关于现象层面的公开课各种讨论所缺乏的理性思考。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要充分发挥公开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也需要我们准确定义和全面认识公开课,提取其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要素,调动并充分发挥各有效要素的价值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透视和辨析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提炼其中有益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从要素层面来总结和回应公开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功能何以可能实现。

一、公开课的定义性特征和价值取向

1.公开课的定义性特征

公开课又称为公开教学、观摩教学。在我国《教育大辞典》中解释为:“公开课是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为供教师与有关人员观看、聆听并进行评析的教学活动。其目的为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或推广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实验。”[1]此外,不同学者也给予了代表性阐释:①公开课是由一位教师授课,众多同行或专家听课、评课的一种教学研究或评比活动[2];②公开课是中小学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观摩、交流形式[3];③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师专业活动形式[4]。综合不同视角的认识,主要将公开课理解为,区别于常态课的,以开放课堂形式呈现的,由教师授课,众多同行、专家多方参与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旨在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探讨教学规律、示范教学模式、评析教学活动,进而总结并推广教学经验的教学教研活动,既包括示范性、研讨性的课,也包括竞赛性的课。

2.不同类型公開课的活动特点

公开课形式多样,常见的组织包括且不限于实验课、同行互助听课、磨课、研课、同课异构、异课同构、推门听课、赛课、评优课、专家评课及示范课等形式。这些形式多样的公开课,其关键性的区别,在于开放的范围、活动的目的、参与主体的个人意愿和活动对主体的意义,详见表1(见下页)。

3.各类型公开课的价值取向比对分析

从效果方面,可以将各形式公开课基本划分为研究导向的公开课、评价导向的公开课和示范导向的公开课。

研究导向的公开课以教师间的互助共研为主要价值追求,其目的是针对某一主题在教师之间展开探讨、反思,以期诊断并解决教学问题,进而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研究是其精神本质,其他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和同构作为教研活动的公开课,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借助集体研讨和平等交流的手段研讨教学问题,给予反馈性评价和建设性意见,共同探索教学规律。同时也反思自身教学行为,逐渐完善教学思路,总结并推广教学经验。

评价导向的公开课以教师的考核、评定为主要价值导向,其目的是以学校领导为主体,借助教学检查、考评或竞赛的形式,评价教师个人绩效,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代表个人或团体参与承载着教学管理与评价任务的公开课,将展示、观摩的实施手段作为其主要目的,展示其教学水平与教学风格,力争为个人或学校赢得荣誉,以达到学校评定教师职称、晋级的要求。由此易引发教师忽略公开课教学研究的本质,导致公开课活动发生异变,陷入“表演”“作秀”的困境[5]。

示范导向的公开课以示范引领为主要价值导向,其目的是优秀教师为推广或践行新的教学理念或方法,示范展示特色教学模式,供一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借鉴与模仿,引领教师进行教学探索和创新[6]。在这一过程中,参与的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观摩与学习授课教师的教学模式,效仿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汲取教学经验,从思想与理念上启发自身的教学发展方向,丰富教学智慧。

各类型的公开课所体现的特点不同,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功能也有所差异。于教师专业结构发展方面,研究导向的公开课重在诊断、研究教学问题,并在引导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6],加强合作互助,共同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评价导向的公开课注重借助公开课教学管理的手段,来检查教师教学能力、督促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示范导向的公开课重在推广先进理念、展示教学特色,为听课教师树立教学样板,引领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发展与创新。此外,在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方面,研究导向的公开课透过教师间教学智慧的交流碰撞,提高教师反思意识与发展意识,提升专业素养;评价导向的公开课将教学活动与教师的荣誉、奖励挂钩,助长教师教学积极性,但也容易致使教师隐匿真实的教学状况,表演、展示课堂,滋长功利性教学风气;示范导向的公开课强调对教师的示范与引领,借助单向示范、指导的方式来推广教学模式,以期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渗入到教学实践中,但这也致使教师成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很难达到与教师亲身实践并交流反思同样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以发现,评价导向和示范导向的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既可以获得一定的荣誉与地位,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也适应当前的评价体制,适当的、少量的未尝不可,但这不应该成为公开课的主流价值取向[4]。研究导向的公开课在诊断、研究及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加强教师有效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更利于教师专业结构与专业素质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更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公开课何以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功能

研究导向的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实践方式[5],为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支持[7]。首先,课前,教师形成教学研究共同体,针对事先确定的教学主题或某一教学问题进行集体备课、磨课,共同打磨、优化教学方案,促进公开课的顺利开展。其次,课中,同行教师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形式,积极体验与观摩不同的课堂情景,审视自身的教学思路,并从不同视角挖掘教学信息,加强教师间的探讨与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反馈意见,共同解决教学问题,探索教学规律。最后,教师借助公开课互助共研的平台,积极向“专家”教师寻求教学意见,专家不仅提升教师教学理念,更提供优质课堂教学范式,引领教师进行新的教学探索与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

透过对研究导向公开课各个环节的分析可以发现,研究导向公开课活动中有着诸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总结这些要素,抽取其共同特征,可大体分为任务情景和关系情景两类有效要素。

1.任务情景要素

(1)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反观教师教学的窗口,是为教师提出建设性反馈意见和促进教师有效反思的重要依据。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通过直观教师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教学行为,及时发现教学的不足,为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找到突破口;通过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课堂反应,间接地反映教师教学状况,以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改進教学行为。

(2)对话交流与教学反馈

公开课的精神实质在于研讨[8]。教师借助公开课的平台,可以主动深入探讨教学目标的可行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策略的适切性,实现不同教学思想的碰撞,帮助教师诊断并澄清教学问题,启迪教学思路,改进教学行为。同时,其他教师也通过给予他人反馈,镜照自身的教学思路,积累教学经验,自主构建教师专业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3)反思与总结

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延伸,是教师对整体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的全方位回顾与修订[5]。教师通过回顾教学过程,获得对整体教学新的感悟与认知,更好地重塑教育理念,并进一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与学生发展差异,构建出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能力。此外,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教师主动地剖析教学过程,构建完整的教学发展脉络,实现零碎分散的教学信息和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整合,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系统化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关系情景要素

(1)教师集体参与

公开课过程完整、结构复杂,其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仅靠孤立的个体是不够的,需要教师集体的合作参与。课前,教师共同研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思路;课中,教师观察课堂,反馈教学信息,研究并解决教学问题;课后,加强研讨,交流教学心得,总结教学经验等等,这些公开课活动的有效开展,都是在教师集体力量的支撑下合作互助的结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要素。

(2)专家教师引领

公开课的过程是教师针对某一主题反复研讨、打磨,来磨练教师的教学技巧,打磨高质量课堂的研究过程;同时也是教师针对某一问题,反复地认识—实践—反思—调整的探究过程。无论是研究或探究中,都需要一个经验丰富、教学成就突出的“专家”教师引领。“专家”教师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更能够把握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凝聚教师群体向心力,组织、带领教师有效参与教学研究,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三、对当前公开课活动组织的建议与启示

1.践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反馈教学信息、实施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为充分发挥课堂观察对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作用,首先,提高教师课堂观察的意识。教师要明确课堂观察对于诊断教学问题、加强教学研究的重要性,积极依据教学主题、立足课堂教学情境,开展目标明确、计划严谨、主题清晰的观察。其次,践行多维度的课堂观察。崔允漷教授将课堂概括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要素[9]。以此为基础,加强课堂观察,要践行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课堂文化的多维度课堂观察模式。观学生,主要是关注学生怎么学和学得怎样的问题,对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状态、思维发展状态等各方面开展有效观察[10];观教师,主要是关注教师怎么教和教的怎么样的问题,对教师教学方法选择、教学问题处理和教学效果生成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分析;观课程,主要观察教师是否把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避免敷衍任务式课程教学;观课堂文化,主要注重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师生互动状况等方面,以此构建良好的课堂观察文化。

2.建设高效的课堂反馈机制

课堂反馈是在教师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信息的建设性反映,构建具有多元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的高效课堂反馈机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方面,可依据学校教研现状和教师教学特点,构建包括讨论式、建议式、提问式或启发式等多元化的反馈方式[11],并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师交流经验,加强对课堂中师生互动、课堂文化等各方面教学的信息整合与反馈。同时,教师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同伴互助,共同聚焦课堂、研究课堂,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共同切磋、探讨及研究教学问题的教研习惯,针对不同的教学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深化教师思考、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3.创设平等对话、总结共享的校园文化

为教师提供互助共研的软环境,培养平等对话、总结共享的校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学校方面,应为更多的教师创设适当的公开课机会,为教师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鼓励并支持教师活跃起来,加强教学研讨;教师方面,应自觉超越单调的知识传授和单一的教学理念、改变封闭的教学行为,积极加强与教师同行、专家学者的交流,构建教师之间合作共享的教学文化,从而创生校园智慧,切实丰满学校教学文化,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4.加强教师教学反思

构建有效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公开课过后,对自身教学过程、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进行全方位地回顾与思考,要以教学活动过程为主线,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思问题的根源,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理性认识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以公开课活动为契机,重塑教育理解,改善教学行为,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以此内化成适合教师自身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师专业成長。

5.实现教师集体教学智慧的整合和“专家”教师的引领

在公开课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同时要实现同行教师、专家多方参与,无论是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还是课后研讨,都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形成合作互助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问题等多方位的协作、研讨与探究,从而在不同的教学理念碰撞下产生新的教学思维,实现教师集体教学智慧的整合。此外要充分发挥“专家”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教师提高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地理解、接纳先进教学理论和优秀教学模式,广泛利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避免教师拘泥于自身狭窄的专业范围内[12],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之,公开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要充分发挥研究导向公开课的价值功能,并确保其各有效要素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发展,实现教师集体教学智慧的整合和“专家”教师的引领、积极践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建设有效的课堂反馈机制,创设平等对话,总结共享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教学反思,规范教学研究,真正地促进教师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 马勇军,徐静竹.公开课中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研究—对三节公开课形成过程的比较[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12).

[3] 郭继东,钱英承.公开课实施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

[4] 朱晓民,秦杰.公开课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05).

[5] 韩淑萍.公开课:作为教师成长的专业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09(02).

[6] 安富海.公开课问题再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3(05).

[7] 余文森.公开课再认识[J].中国教育报,2006(05).

[8] 裴娣娜.在追问中把握公开课的现代意义[J].中国教育报,2005(08).

[9] 崔允漷,沈毅等.课堂观察20问答[J].当代教育科学,2007(24).

[10] 徐志强.多维度“课堂观察”—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J].当代教育科学,2009(08).

[11] 李星,汪明春.课堂反馈的界定、误区及策略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7(22).

[12] 赵岩.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公开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2(06).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公开课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