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方法与防制措施

2019-07-08 05:23来庆梅丁爱君郭龙宗李玉燕
家禽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法氏囊血清型腺病毒

来庆梅 丁爱君 郭龙宗 李玉燕

中图分类号:S858.311.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3-0027-03

鸡包涵体肝炎(IBH)又称贫血综合征,是由I亚群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突然死亡、严重贫血、黄疸以及肝脏肿胀出血、有坏死灶和肝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

1  病原学

包涵体肝炎(IBH)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病毒颗粒直径为70~90nm,无囊膜,呈正20面体对称结构。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2~1.37g/ml。为双股DNA病毒。病毒复制分两个阶段。鸡腺病毒有12个血清型。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耐热,一般来说,该病毒在水溶液中56℃ 30min被灭活,而存在双价离子时热稳定性会降低,有的病毒株在60℃,甚至70℃下30min仍具有活力。对脂溶剂,如乙醚和氯仿、脱氧胆碱酸钠、胰蛋白酶、2%酚和50%乙醇等具有抵抗力,同时耐受pH3~9,但在浓度1:1000的甲醛中可被灭活。另外,病毒的增殖也可被DNA抑制剂IuDR和BuDR所抑制。

2  发病机理和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生于3~7周龄的肉鸡,早至7日龄、晚至20周龄也有发生。蛋鸡多发于18周龄前。3周龄以下的雏鸡和18周龄以上的成年鸡很少发病。鸡包涵体肝炎可发生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腺病毒可通过胚传播,用感染鸡的胚和子代雏鸡来制备细胞培养物时,可再激活腺病毒性。病毒可存在于粪便、气管和鼻粘膜以及肾脏中。因此病毒可在各种排泄物中传播,并且粪便中病毒滴度最高。病毒也存在于精液中,预示着人工受精具有潜在的危险。鸡感染1d后就能分离到腺病毒,但正常情况下在3周后才会排毒。肉鸡排毒的高峰是在感染后第4~6周,后备母鸡的排毒高峰是在感染后第5~9周,在产蛋高峰时,出现二次排毒期。春、秋两季多发。I亚群禽腺病毒是潜在性、条件性病原。在饲养管理水平差、存在应激反应时易发病;免疫法氏囊活疫苗或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等免疫抑制病时则大大增加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自然感染的鸡群,在3~4d后突然出现死亡高峰,一般第5天停止,但偶尔也持续2~3周,发病率低,病鸡呈蹲伏姿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嗜睡、羽毛粗乱且缺少光泽,鸡冠、肉髯、耳垂、面部皮肤和眼结膜苍白,并有贫血和黄疸癥状。水样下痢,肛门周围有污秽。48h内死亡,死亡率可达10%,偶尔高达30%。鸡包涵体肝炎与新城疫、法氏囊、贫血因子、大肠杆菌病等疾病混感时可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病鸡全身皮肤苍白贫血,血液色淡、稀薄如水,末梢血液稀薄,血红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减少。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肥厚、褪色,呈淡褐色或黄褐色,质脆易破裂,表面呈点状或条索状出血,包膜下有较大面积的淤血和灶状出血,并有大小不等的黄色坏死点或坏死斑(见图1),肝脂肪变性发黄,严重的鸡包涵体肝炎就好像煮熟的鸡蛋黄,肾肿大呈灰白色并有出血点(见图2),骨髓呈灰白色或黄色。胸部及腿部肌肉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肝细胞内可见有包涵体,嗜酸性,大而圆,或者不规则,周边有明显的苍白晕,偶见有嗜碱性包涵体。

4  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4.1  实验室诊断  可选用病鸡的肝脏和脾脏,将样品制成10%悬液,接种9~12日龄的SPF鸡胚,或无母原抗体鸡胚的卵黄囊或绒毛尿囊膜上,经 2~7d鸡胚死亡,胚体全身充血或出血,肝脏有黄色坏死灶,在肝细胞内可检出嗜碱性核内包涵体(见图3)。鸡胚成纤维细胞和气管培养物不敏感。虽然都是经过三次传代,但一般每次培养7d,盲传两代也就足够了。分离鉴定该病毒,可通过电镜直接检查培养细胞裂解物,能很快得出阳性结果。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禽腺病毒抗血清,采用细胞免疫学(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可检测感染细胞中的腺病毒。利用所有已知血清型的标准参照血清进行病毒中和实验可以鉴定分离毒的血清型。也可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毒鉴定,利用DNA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组织样品中的腺病毒。利用普通诊断PCR检测病毒群时,采用检测种和血清型的引物更为实用。采用双向免疫扩散(DID)实验可以检测针对群特异性抗原的抗体,该方法对自然感染的病例很敏感。还可采用血清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诊断。

4.2  鉴别诊断  与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鉴别:二者外观都有严重的贫血症状,但住白细胞原虫病急性死亡的较少,末梢血液涂片可见到配子生殖Ⅱ期原虫,剖检时肌肉、内脏和肠浆膜出血,多呈大头针帽状凸出表面,较硬,肝脏无斑驳状变化。与传染性贫血因子的鉴别:二者均有严重贫血,但鸡传染性贫血因子急性死亡的较少,发病的多为2~4周龄雏鸡,比包涵体肝炎患病鸡的日龄大,而且剖检不见肝脏斑驳状。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鉴别:区别点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有典型的法氏囊肿大、出血和浆膜下胶冻样水肿的变化。

5  预防和控制措施

目前治疗该病尚无有效疫苗和药物,只能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

5.1  防止病原的传入  对没有发生过该病的地区、鸡场和鸡群,要把好引入关,严防传入该病。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不从有该病的地区和鸡场引进种鸡和种蛋。净化免疫抑制性疾病,做好法氏囊病和传染性鸡贫血因子等疾病的防制。

5.2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不同群的鸡分群隔离饲养和定期消毒,防止密度过大,经常通风换气,提高鸡群的抵抗力。本病共12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交叉保护率低。疑似发病种禽所产种蛋要停止孵化。发病种禽排毒高峰在发病后5~9周,发现商品代鸡群发病,发病种禽10周内所产种蛋停止孵化,降低商品代鸡群的发病率。

5.3  发病鸡场执行严格的消毒和空舍管理制度  发病鸡场在饮水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多种维生素预防鸡群的继发感染。空舍期应在7周以上,鸡舍用0.1%~0.3%次氯酸钠喷雾、福尔马林熏蒸等彻底消毒;粪便加入0.5%生石灰堆积发酵,饮水用漂白粉消毒。

猜你喜欢
法氏囊血清型腺病毒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认识腺病毒
宝宝持续高烧不退当心是腺病毒肺炎
浅述鸡法氏囊病的治疗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
三种不同腺病毒基因组提取方法对全基因组克隆构建的影响分析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典型病例分析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2005~2011年厦门市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分析
常德地区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