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2号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儿童单纯血尿型紫癜性肾炎62例临床观察

2019-07-10 05:5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转氨酶血尿紫癜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ein Purpwa,HSP)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脏器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的过敏性血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和肾损害。在HSP病程6个月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1],诊断为紫癜性肾炎(HSPN)。单纯血尿型(孤立性血尿型)为其临床常见分型之一,往往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笔者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HSPN单纯血尿患儿,应用血尿2号方加减联合TWP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来源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肾脏病区病房和门诊就诊并确诊的HSPN患儿。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2~18岁,平均年龄(6.34±2.16)岁,病程1~12周,平均病程(4.13±2.43)周,2周内出现尿检异常25例,3~4周内22例,5~8周内13例,8周以上2例。治疗组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2~18岁,平均年龄(6.56±2.35)岁,病程1~12周,平均病程(4.24±2.56)周,2周内出现尿检异常24例,3~4周内20例,5~8周内15例,8周以上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HSPN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阴性,24 h尿蛋白定量<150 mg,尿RBC数+~++++/HP之间;②年龄≥2岁且≤18岁者;③尿检异常超过1周(尿常规检查2次以上);④病程≤12周。

1.4 排除标准 ①IgA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特发性高钙尿、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等;②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下降者;③肝肾功能异常者;④年长儿小阴茎、多囊卵巢、卵巢囊肿者;⑤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江苏美通药业生产,10 mg/片,国药准字Z33020422)。用法用量:最初4周给予TWP 1.5 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d),第5周以后减量至1 mg/(kg·d)继服,疗程3个月。

治疗组:口服TWP用法用量同上。加用血尿2号方(大蓟20 g,小蓟20 g,白茅根15 g,茜草15 g,炒蒲黄9 g,薏苡仁15 g,积雪草15 g,墨旱莲15 g,女贞子9 g,甘草6 g。本院小包装饮片制剂)。紫癜反复者加紫草、白鲜皮;关节肿痛者加牛膝、鸡血藤;腹痛者加香橼皮、佛手;咽红者加黄芩、桔梗;纳差者加鸡内金、砂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疗程3个月。

1.6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评价标准[3]。①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RBC数正常,或尿沉渣镜检RBC计数正常;②显效:尿RBC减少≥3个/HP或++,或尿沉渣RBC计数减少≥40%;③有效:尿RBC减少<3个/HP或+,或尿沉渣RBC计数减少<40%;④无效:尿RBC数无变化或增多。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周、8周、12周后通过对患者尿RBC或尿沉渣RBC计数检查,观察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和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与治疗8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与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与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SPN单纯血尿型随着治疗疗程延长,疗效逐渐提高,12周有明显变化。见下表1。

表1 疾病疗效评价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4周比较,#P<0.05。

2.2 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每2周检查1次血常规,治疗组均无异常,对照组有1例患儿出现白细胞降低,计数为3.74×109/L,予鲨肝醇片口服2周后复查升至正常;每4周检查1次肝肾功能,治疗组有1例患儿出现转氨酶升高,谷丙转氨酶为46 U/L,谷草转氨酶为51 U/L,对照组有2例患儿出现转氨酶升高,其中1例患儿谷丙转氨酶升至56 U/L,谷草转氨酶正常,另1例患儿谷丙转氨酶47 U/L,谷草转氨酶50 U/L,3例患儿经口服葡醛内酯片2周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复查心电图均无异常。

3 讨论

HSP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全身血管炎综合征,而HSPN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0%~100%,而肾脏受损程度是决定本病远期预后的重要指标[4]。传统医学中无“紫癜肾”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归属于中医学“血证”、“尿血”、“肌衄”、“斑疹”、“水肿”等范畴[5]。近年来采用中药治疗小儿HSPN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且治疗经验丰富[6]。HSPN的病因责之于湿、热、瘀、虚[7],单纯血尿者湿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则。小儿生理特点为“肾常虚”,热入血分或素体阴虚,更易致肾阴不足,虚火灼络,则血尿加重,所以在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邪退正虚之时,要注意适当给予滋护肾阴的药物。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病程较长的患儿往往会出现手足心热、乏力盗汗等阴虚症状,故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基础上加用滋补肾阴之品,常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要注意遵守养阴不碍祛湿,不用滋腻之品;祛湿不能伤阴,慎用峻利之品。血尿2号方以大蓟、小蓟、白茅根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茜草、炒蒲黄、积雪草凉血化瘀止血;墨旱莲、女贞子养阴清热;薏苡仁健脾渗湿,顾护脾胃。诸药合用,正中湿热瘀虚之关键病机。近年来研究认为HSPN的病因是未明确的过敏原或感染原作用于有遗传背景的个体,从而引起机体异常的免疫应答激发B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促使IgA免疫复合物分泌增加[8]而导致IgA介导的系统性免疫性血管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免疫反应、炎症机制、凝血系统和基因易感性等多个方面均有关系[9]。雷公藤多苷剔除了雷公藤诸多毒性成分,保留了原药材免疫抑制、抗肿瘤、抗炎等生物特性,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非甾体免疫抑制剂,有“中草药激素”的美称[10],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11],其所具有的抗炎及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等作用对HSP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12]。

本研究显示血尿2号方联合TWP治疗HSPN单纯血尿型,疗效确切,有效率达到91.9%,12周时疗效最理想。与对照组同期疗效相比较,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和12周时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可以看出血尿2号方与TWP联合使用效果更好,在减少TWP副作用的同时,又提高了疗效,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研究结果提示HSPN的血尿大多发生在紫癜后8周以内(占95.97%),4周以内更为明显(占73.39%),部分患者9~12周仍出现镜下血尿(占4.03%),临床工作中随访时间应适当延长。对124例患儿安全性检查显示,仅有1例患儿出现白细胞降低,3例患儿出现转氨酶升高,予对症处理后可恢复正常,未予停药,表明该方案安全可靠,适用于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转氨酶血尿紫癜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血尿:断断续续要当心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转氨酶高与肝炎
祝您健康处方(10)血尿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