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进程中的中国工业版画发展

2019-07-13 03:16阳,张
民族艺术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版画工业时代

易 阳,张 颖

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社会学术语被引入到知识界。文化身份是指主要诉诸文学艺术和文化研究中的民族本质特征和带有民族印记的文化本质特征。美国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指出“把民族变为文本,然后围绕国家与公民和国家、公民同构建起一整套关系……不可避免地被‘归结’为围绕同一与差异两个概念反复回应的一连串表述”作为中国版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中国工业版画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本,同样可以围绕“同一”和“差异”两个概念进行美术创作队伍中文化身份的构建。

一、中国工业版画家文化身份的重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批专业版画工作者深入工厂生活,奔赴建设一线,自此,以工业为题材的版画创作开始得到普及,工人版画创作群体在全国各大建设工地涌现。中国工业版画创作队伍是时代的产物,工业版画家们的身份不同于艺术院校的学院版画家,也不同于画院、美术院的专业版画家,他们绝大多数是在中国各大厂矿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产业工人,是一大批具有特殊身份的“特殊人群”,由于版画是纸质的作品,方便携带、绘画的材料相对国画、油画简单等特点、且在创作中又特别讲究制作,绘画特征富于工匠精神等特质,决定了该画种与工人阶级有着天生的亲和力。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世界图像并非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1)[德]海德格尔 :《技术的追问,海德格尔选集(下)》,孙周兴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中国工人版画家们创作的中国工业版画作品具备了单纯、质朴的审美特性,其作品的文化属性自然不同凡响。正是由于中国工业版画家文化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像武汉“中国第一冶金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大兴安岭林区”“鸡西煤矿”“东方汽车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江汉油田”“荆门石化”“宝山钢铁公司”“青岛职工版画会”“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长岭炼化公司”“洪都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这类国有大型企业有着很强的工业版画创作力量和深厚的群众基础。1989年,由中国版画家协会发起的“首届中国工业版画展”成功举办,“工业版画”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中国工业版画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程发展起来,记录着中国工业的成长足迹。时代在变迁,生产方式的改变带动了艺术创作方式的改变,传统意义上“工业现场”的缺失,新型工业对日常生活的全方位介入,由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认为是继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人类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与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们使得今天工业题材的版画创作环境及创作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以中国工业版画院的成立为标志,标志着中国工业版画创作队伍的业余美术创作身份向学者型学术化研究方向转变。中国工业版画家文化身份的得以重塑。如何在新的语境下提升与发展固有的艺术样式,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生活的有效对接,是摆在新时代中国工业版画作者面前的新任务和课题。今天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进入到一个新兴科技所引导的新型工业时代,工业的演化如何和艺术演化同步,尤其是和媒介的同步,这些都是中国工业版画家文化身份转变之后面临的学术转向问题。中国工业版画院组织的各级工业版画作品展览受到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各地美术家协会、各级企业工会组织和包括文化出版单位、各级美术馆博物馆、公共艺术机构、电视台和网络媒体、画廊和收藏家们的特别支持,同时不少重要的美术理论家、著名的版画家、学院版画家、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学院力量、跨界艺术家等也对工业题材的主题性展览产生了兴趣,积极创作大量的作品参与到中国工业版画系列作品展览中来,使得创作中国工业版画的作品数量及艺术家人数和展览规模逐渐壮大起来,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文化影响也在扩大,新的文化身份和新的创作力量的加入,新的视角和多元化的创作研究方法必然带来新的看待工业转型期的不同问题和新的解决问题的创作方式,这对于处于出于一系列转型期震动下的中国工业版画创作而言,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017年由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探索、求新、交流、展望”中国工业版画交流作品集》,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工业叙事首届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作品集,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工业4.0转型的力量——2018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画册等大型展览画集的出版,将工业的真实、现场的宏大、艺术家的情思与结晶的当代中国工业版画精妙地集结起来,通过考究的设计、精美的印刷、特别的装帧,最终画册所呈现的版画作品集是精美的,这批作品集通过展览发布、出版集团结集出版,在社会上广泛地传播,将一幅幅“被把握的图像”扩展到社会各个精神层面。

总体来说,文化身份决定了中国工业版画家们创作的版画是以叙事性的现实主义绘画的创作风格为主,艺术特征符合政治宣传和宏大叙事主旋律的精神要求。但是随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文化身份的逐渐转变和重塑,作品叙事化的模式逐渐在消解,个体化、个性化的图式在呈现与被加强。后现代主义时代风格浓重,消解意味着重构,而且还有新时代艺术相当时尚的成分。如果没有深刻的审美思辨、理论分析和深入的哲学思考,就不可能自由地把握新时代中国工业版画的美学特征,这其中包含着主观与客观、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反思经典、工业化与后工业化、转型与演进、质变与量变、发展与提高、大众化与精英化、前卫与试验性等诸多学术问题。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新的中国工业和中国制造业为处于新时代的中国工业版画提供了新的创作素材和内容,工业版画家们继承精神底蕴深厚的中国工业版画文人传统,充分展示了后工业化时代主流的文化审美品格,继续弘扬正能量与精神气,树立新时期中国工业化跨越到新时代后工业化时代审美的标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新时代的中国工业版画即将成为中国版画艺术中的经典,继续承载主流文化引领人类情绪、精神健康向上的社会责任,在更多普通观众的心里产生了深刻的认同感,引起更多的“工业版画粉丝”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交融的界面——跨媒体艺术与工业版画的结合研究

“界面”一词是新世纪出现的词语,意指两物体之间的接触面,接触面也是物体之间的中间界面与地带,各种物质在此之间交融碰撞为产生新的物态提供了可能。新世纪是各种新兴媒体传播爆发的时代,各种界面可以产生交融与互渗、变化和共生。中国工业版画艺术应该结合跨媒体艺术以社会工业现场为平台进行跨媒体艺术的创作实践,以文化研究为知识基础拓展新的版画表现形式和语言。近年来,中国工业版画的学理出现了以跨媒体艺术相结合的作品形式,以装置、综合材料、影像等跨媒体材料的结合,在展览中导入事件与现场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创作的探索。

(一)后现代语境之下的中国工业版画的基因突变

后现代艺术提倡多样性、推崇多元化。这与世界格局中的政治多极化,经济、文化的多极化是遥相呼应的。具体表现为:艺术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学术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审美表现趣味的多样化,相应的,在学理上,后现代艺术推重一种多视角表现主题的思维方式。法国后现代哲学家福柯(Michel Foucault)认为:“人生劳作的主要乐趣就在于使自己成为不同于昨日的另外之人。”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优雅诗意地生活,是福柯等后现代思想家对“当代艺术”的期望。事实上,文化越是走向多元,越是为自由选择和创造提供了可能,从而为当代艺术创造了生存的空间。与此同时,真正的后现代艺术一定是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有机融合。对创造性的推崇是后现代艺术的一个本质特征,后现代艺术格外欣赏叔本华的言论:“由于创造者不仅创造世界,而且创造性可能性本身;因此,他应该创造一个比这个世界更好的世界的可能性。”有西方学者认为,后现代文化的根本特征是模仿或解构经典性,其实这是对后现代文化的误读,后现代主义的“模仿”是一种文化策略。其目的是打破人们对“原本”“真本”的壁垒,从而为创造性的发挥开辟思想空间。

纵观中国工业版画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工业版画是伴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传统版画艺术形式。传统意义上的版画是艺术家运用不同材质亲自参与制版或在其监督下通过技师的协助,将自己的意象构思转印于画面上的艺术创作活动,即以笔为主要工具进行有目的的创造活动。传统的版画一般分为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和丝网版画四个版种。这些版画版种的出现和发展无一不是与印刷工艺和科技的进步而同步。当今,后现代语境影响之下的电脑技术的普及与渗透,不仅给当代版画的流变提供了空间,而且带来了传统版画形式和技术的变革,当然也带来了版画样式和呈现方式的改变。如丝网版画和数码版画对数字技术的运用就是对手工版画形态的颠覆。这种革命性的变革,不仅是技术变革,更重要的是科技带来了版画艺术风格上的重大变化。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不仅促使当代版画艺术的转型与突变,也使当今的版画艺术进入了以先进科技为基础的新时代。

跨媒体艺术与新时代中国工业版画结合的学理在于:全球化、多元化语境下,促进新媒体技术的开发,推动当代艺术实验,力求从跨越媒体的艺术实践中发掘创意,从技术中发掘人文;以新媒体实验、艺术创作、文化研究、策划展览四维互动的跨学科美术新格局,全面优化当代中国工业版画的艺术探索的新模式,推动当代版画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从技术和观念的角度,深入探索媒介的表现方法和人体感觉机制,强调新媒体手段与人的身体、表情、感官味觉、可视性、仿生科技、实验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代表性的开拓领域有:后工业化语境下的身体媒介、空间反应、数字媒体的物理感知等。

(二)跨媒体艺术在新时代中国工业版画学理中的渗透

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理论:bit(比特)正在作为“信息的DNA”迅速取代“原子(atom)”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新动向,“计算不只是和计算有关,它决定了人们的生存”,人类的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加数字化。伽达默尔提出的视界融合理论,所谓“视界”,“属于视力范围,它包括从一种特殊的观点所能见到的一切。”视界最大的特征是视觉的开放性。伽达默尔曾经断言:“人类生活的历史运动在于如下事实,即他绝不会完全束缚于任何一种观点,因此绝不可能有所谓真正封闭的视界。”数字化生存的观念认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所追求的唯一意义。从农业化,机械化,信息化直到数字化,人类存在的方式在不断变化。每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取代旧的生存方式都使得人类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但是,不是任何生存方式都完全有利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有的生存方式会带来一些弊端。例如,工业化的无限度发展给全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有些人认为现代化正在使人类异化,人由于使用机器掠夺和征服自然,因而失去了人的本来面目,或者沦落为机器的奴隶。为了使人还可以称之为人,就有必要反思科学,反思理性。现代艺术家们大多如此。他们反对机械化和商业化,常常把人的自主思维活动同科学技术,同商业行为尖锐对立起来。因为其作品充满了对现代化社会的不安,对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讽刺。而在数字化时代,比特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改变了传统的媒体世界,人类从而有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无线宽带。由于大量使用比特,现行的法律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前行的要求,新的社会体系将在比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多媒体的出现很可能使艺术和数字化或比特融合到一起,原有的艺术体系可能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三)跨媒体艺术和新时代中国工业版画在学理上的融合

新时代中国工业版画艺术借鉴跨媒体艺术产生许多新的展示形态,尤其在“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下,“一元化”的格局已被“多元化的格局代替”,信息时代的更迭发展表现在绘画领域是对“新风格”“新形式”“新思想”的追求,多元、复合的艺术样式造就了绘画表达形式上的无数种可能。由传统版画静态的二维空间,发展到以立体版画作品为代表的三维空间的展示、装置材料与现成品、DV录像等的展示,如曾千之的玻璃立体版画《无题》(2018年)、王戈飞的装置作品《更路薄》(2018年)。拓展到四维空间的影像装置作品,如黄洋的综合材料装置作品《密拓汇考》(2009-2016年)、邓耀民的影像作品《寂·灭》(2016年)等跨媒体艺术形态。当代数码照相制版版画技术、数字化媒体技术等营造的虚拟化的画面和场景,以及新的激光、声光电组合的新媒体装置与影像作品等,正在拓宽新时代中国工业版画新的叙事潜能。我们从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举办的九年时间里征集的千余件应征的工业版画类型中可以看到:工业叙事、工业在场、工业转型的多种版画艺术形式、各种类型的材料界面交融共生在一起,传统版画的二维空间、立体装置的三维空间、流动思维的影像的虚拟空间齐聚国家重点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的展览平台,提供给世人欣赏研究。不管是多维的空间艺术展示也好、平面地展示二维空间的传统版画形态的也好,共同构成当代中国工业版画的文化生态。注重在美术馆等公共领域中展示新时代中国工业版画的各种艺术实践成果本身就是工业版画跨媒体艺术实质性、存在合理性方面的全方位的展示。

人类的数字化生存具有三大特征,即:分散权利,全球化,追求和谐的权力。数字化生存使得人和机器的矛盾被调和了,人们的地位变得空前地平等,每个人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富有个性的潜力,人和人之间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使社会道德在平衡中得以维持。人们尽管更少和其他人直接接触,但是由于网络的作用,人们能够同更多的人交流,实际上是凝聚作用得到了加强:多媒体使人和机器从原来的对立中摆脱出来,其人性化的界面、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机器拥有了较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人和机器的对立正在消失,人们使用机器就像和朋友交谈一样变得轻松。数字化时代的网络应用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宽带的信息化传送将人的空间距离压缩为零,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人性化的数字界面为自己营造一个极端个性化的数字王国,但又不会感到孤独——孤独感一直是后工业化社会恼人的幽灵之一:人的独立化在数字化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每个人都能够比以往更加自由地发展个性,社会的集权度大大降低了。总之,后信息化时代人类的数字化生活是“真正的个性化”的。同工业化社会相比,数字化生存能够使人类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必须坚定一种信念,那就是:人类和自然、人类和机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与平等,任何一方不是另一方的主人或奴隶。如果数字化生存能够沿着这条轨道发展,它就会很好地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否则将很快被更好的生存方式取代。当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指数增长,这是任何其他工业所不能与之相比的,按这样的速度发展,用不了多久它就会成为人类社会的支柱工业。信息产业从改造人类的直觉和行为模式开始,改变传统的时间空间观念、社会的动作方式、伦理道德和法律,以指数增长的趋势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的数字化生存正在成为现实。

数码版画也是新时代中国工业版画的新的表现形态之一,数码版画的学理是以计算机硬件、图像处理软件、虚拟图片处理、专业美术墨粉耗材、专业美术打印机、专业打印纸张等材料、技术和设备创作的新的版画品种。这种用计算机辅助技术(CGD)创作完成的数码版画在国际艺术界已经得到广泛承认和认可。一些著名的国际版画双年展、三年展已经接纳了数码版画作品。

新时代工业版画中的铜版画照相制版是利用数码照相技术和化学腐蚀相结合的制取金属印刷版面的化学创作方法。照相制版的原理是把所需的数码图像按要求缩放到涤纶片(胶片)上进行挂网(印刷网点)处理,再将胶片贴合在涂有感光胶涂层的金属版上进行正确读数的曝光,经过感光之后再通过显影液显影便可在金属板上形成所需要的图像,再将完成显影的金属板浸入硝酸或三氯化铁溶液中,无珐琅质感光胶膜的金属表面便会被腐蚀溶解,经过长短不同时间的腐蚀和控制腐蚀程度的深浅,就能获得理想的层次和画面效果,再涂上凹版油墨经过擦版,在铜版画印刷机上印制而成的。如:易阳的照相制版铜版画《雾锁晨光之一》(2014年),孔国桥的照相制版铜版画《理想国之八》(2017年)等,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制作。丝网版画中的照相制版技法的运用,旨在探索研究传统摄影与数字图像在当代艺术中运用的可能性,通过摄影与感光制版、手绘等技术手段创作作品。这类型丝网版画照相制版作品有:王雨来的丝网版画《矿工画册进矿山》(2016年),于洪的丝网版画《井观之二》(2018年)等。

三、后现代背景下的中国工业版画传播

探讨信息时代审美观念的演变,笔者认为传统的艺术的静观审美观念正在向信息时代数字媒体的流观审美观转变。“静观审美”是传统意义上美术形态的审美观念,其基础是审视、感悟审美对象的内涵和形式,依靠沉静时间和修养,对审美对象不断地进行揣摩和思考,投入进去观者自己的情感而获得感知。因此,静观审美是一种欣赏者需要对创造者的情感进行解读的审美认知,这种认知和欣赏者的情感投入构成了一种共有的审美关系。这才是理解优秀作品以显现其完整性的一个美术欣赏过程。但是这种传统审美需要在一定量的时间里对审视对象进行审视,以实现审美升华。在这期间,创造者的文化与欣赏者的文化区位要构成一种对应关系。然而,网络时代的动态“流观审美”,改变了人们沉静的审美欣赏习惯,在乎注意力和视觉消费的技术性,其依托的是视觉、听觉的第一感知是否夺目,故而无暇去深入体会之。当人们的眼球接受不到审美对象的吸引时,其结果就是快速地闪过而未及深入,真正的审美内涵性的文化价值就容易被忽视。然而无论是时代的变化还是审美取向的变化,还是艺术市场引导的变化,即时性消费观念的培养导致静观审美和注重心灵、心思考的精神性的对象被消解、淡化,注重外在的喧嚣和躁动感成为“流观审美”的基础。在这样的信息化的潮流中,进行流观性审美变成了占压倒性的一种趋势,从而改变了欣赏者的审美态度,也影响创作者的心态和内涵的提炼。我们从接受美学的层面分析了动态审美和静观审美的抵触与差异性,当下许多美术作品、包括工业版画只朝着注意即时性消费的感受,急功近利地为了参加展览而创作,缺乏静心感知美、沉静地表现美的心态,从而逐渐形成对宏大叙事性工业版画的敬畏心态,丧失了对主流文化、尊贵、崇高等审美范畴的探研。觉得即刻进行创作、记录下碎片化的生活就是参与,能够获得快感,从而取代了工业版画严肃性的传统而转向消费性的自娱自乐。信息时代由于“生活美学的倡导带来的审美变化,导致审美越来越趋向自我感受和获得低端快感,无瑕超越参与去体会揣摩和汲取审美的精神力量”。

在中国工业版画在信息化时代的传播过程中,遍布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地的30余个“工业版画研究院”几乎涵盖所有的工业战线的各个行业,并且联合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学院版画力量向社会多个层面拓展延伸。新时代的中国工业版画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气派”“大国精神”和“文化自信”,2018年,中国工业版画院在中国、德国政府的支持下举行了“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文化经济交流项目”,中国工业版画在德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文化交流中获得国际社会、外国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赞赏。“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中国工业版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术品味和艺术水准,与时代同步,引导更多的观众自觉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正确的审美观,引领新时代主旋律的美术形态,重回时代正能量的审美轨道上来。日渐看淡信息时代流观审美的浅层次表象,探索、深化全球化语境之下深层次的中国工业美学,提倡富有学养、有高品位、有涵养、独立性的审美价值取向,这些均是新时代中国工业版画在信息化时代传播、文化大发展中需要提升和努力的方向。

2019年5月20日,“辉煌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工业版画作品交流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分馆举行开幕式,该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05位版画家描绘当代中国工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具有当代版画风采的优秀版画作品,带给观众美好而繁荣高雅的艺术享受,这是一个高水准的全国性工业版画作品汇展。该展览由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刘海粟美术馆分馆(上海市普陀区美术馆)、上海行知工业版画研究院、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联合主办。该展览2019年5月10日开始预展,展至6月2日。之前此次版画展已经分别在上海行知中学、刘海粟美术馆、陆家嘴美术馆进行了巡回展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该展览的作品真实地、艺术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其中,有回顾新中国建设初期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的作品,如厂矿初具规模刚刚建成、水电进村的生活场景,也有表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工业化加快步伐的作品,还有反映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代化建设高潮时期的作品,如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工业现代化制造的场景,更多的是表现21世纪新时代中国后工业化时期成为东方大国形象的作品。代表性的作品有:株洲工业版画研究院刘正湘的数码版画作品《飞驰新时代》(2019年),表现改革开放深化的当代新型工业革命信息化,如机械智能化、城市智能化的景象作品。这类型的作品还有:中石油工业版画研究院刘港的丝网版画《厉害了我的国——律动光年》(2018年),阿城工业版画院杨淑清的木刻作品《城市交响》(2018年)。其中还包括了许多国家和各地的重大工程项目题材的力作,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洋山深水港、深圳特区建设、西部大开发、长三角经济带城市群、航天发射中心发射的卫星、神州系列载人宇宙飞船等等。这类型的作品有:鸡西工业版画研究院闫晓杰的《中国梦——编织梦》(套色木刻,2017年)、重庆工业版画研究院高翔的《流金水月》(数码水印,2019年)、陕西工业版画研究院张毅的《未来森林——鸟语花香》(铜版,2013年)、甘肃工业版画研究院李宝堂、梁进宝、张宏伟合作完成的作品《腾飞》(2018年)、荆门工业版画研究院尉海琳的《凌云》(套色木刻)等。在表现工业化现代建设的同时,注重表现中国工业版画建设者主体人物的精神和气概。这类作品有:江汉工业版画研究院龚文艳的《低头的温柔》(套色木刻,2017年),株洲工业版画研究院杨立功的《远去的笛声》(丝网版画,2018年)、山西阳泉工业版画研究院胡晶浩的《电网建设者》(木刻,2019年),这些围绕人物进行艺术表现,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工人在后工业化时期建设道路上积极向上的高尚气质和精神面貌。有的作品用特写镜头的方式表现工人们的精神面貌,有的表现他们热爱生活的柔情。因此,工业版画的手作文化有表现普通劳动者平凡中的高尚文化和技艺文化两大类别。该展览的作品涵盖了凹凸平漏四大版画品种,而且还展出了一定数量的数码版画、综合材料版画等新的媒介表达样式,展览的作品在艺术性上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准。一些作品除继承了国内外版画优秀的现实主义绘画传统之外,还吸收了现当代艺术丰富的表现语汇。这些作品有具象的形态、抽象的艺术、表现主义风格、超级现实主义风格等。形成了回顾与展望,探索与创新结合的策展风格,受到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这次展览的作品以其贴切地表现思想和生活的内容,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带给观众温暖人心的美好回忆和高雅动人的艺术憧憬。美术评论家陈联光评价道:“这次中国工业版画展是质量很高的画展,放在国内国际来看都是一个高水准的绘画作品展。如同中国工业文明是中国现代社会的重要文明成果和生活内容一样,中国工业版画也成了中国版画的重要成果和创作内容。”

中国工业版画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武汉成立了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各地又相继成立了30多家工业版画研究院,举办过多次全国性版画作品展览。中国工业版画作品以真实记录时代、颂扬向上精神,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的显著特色,受到国内外广泛好评,已被国务院选为中国版画的代表参与“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国际专家高度称赞说,你们的作品记录了工业的发展,而我们没有做到;在艺术上你们没有追随国际上早已抛弃的某些现代艺术,有自己的艺术自信,实际上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正如跨媒体艺术不仅仅是“跨越学术边界”的学术概念,新时代的中国工业版画也在跨越学术边界。“跨界”意味着打破学术壁垒进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中国工业版画与跨媒体艺术和数码版画的结合,其数字化意味着智能化表现已经渗透到艺术创作、版画制作和版画家们的生活中。正如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转向似乎是隐形的,当代工业版画的美术学原理也是从创作版画之前的素材收集再到创作手段多元化、审美转向、复数性传播等,艺术元素往往都是隐伏的,以至我们系统研究中国工业版画的图式转换的时候,必须秉承视觉文脉的演进脉络,中国工业版画创作的跨界发展是一种必然的文脉关系拓展。简而言之,新时代中国工业版画与跨媒体艺术的结合就像现在的数码技术媒介与数字化图像之间边界的模糊一样。如果工业版画的媒介和形态一直保持不变或大致相同的话,新时代跨界的版画创作实验就没有当下的学术意义了。中国工业版画与跨媒体艺术的结合意味着一种学术推进,因为艺术史是内在演化的,艺术的当代史主要就是在艺术史上前所未有的生产结构中所生产的新艺术的历史。所以,就像“现代”可以解释一种风格,甚至一个时期,而不仅仅是最近的艺术,“跨媒体的工业版画”可以指现在时刻艺术以外的东西。就笔者看来,它指的远不是时期,而是指数字化元叙事之后宏大叙事中所发生的一切艺术行为。它也不是指一种特有的版画创作艺术的风格,而是指一种使用种种风格的综合的艺术体。当然,中国工业版画艺术中存在以前从未见过的风格,这种表现智能化时代的转变是新时代发展的需求,目前中国工业版画创作的整体面貌还是以表现机械化时代的绘画性为主干,版画的传统优势如复数性、探索实验性,数码图像等还将持续发挥作用。数字化、智能化、跨媒体作品也在展览中初现端倪。所以如何运用现有知识概念的延展和既定工具媒材手段营造最鲜明的时代语境,这些都需要艺术家深入到后工业化社会中,体会具体的工业形态内容获得最为真切的感性认识,找到最为贴切的理性形式和最佳的情感表述方式。笔者谨以参与者身份、观察者的态度审视之。新时代中国工业版画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将为当代版画艺术创作实践提供新的学术探索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版画工业时代
版画作品选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