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在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07-14 14:17陆建兰
时代金融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分析法制造业财务

● 陆建兰

我国制造业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企业高速发展和企业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脱节。其中之一就是在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能够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个全面且客观的了解与把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基于此,笔者将从不同的方面对财务分析在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再提出一定的应对措施,帮助企业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实现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的双赢。

一、财务分析在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财务分析,从概念上来讲,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全面且客观的分析。在财务分析这一环节中,能够把特定时间内制造业企业的资产的使用的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梳理、分析、把相关的数据以表格和文字说明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企业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说明,对企业发展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传达给企业管理层,从而帮助企业的稳定运行。

同时,由于制造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牵扯到的业务较多,因此制造业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危险系数较高。比如,企业的资金周转水平不高、资金的应用效率比较低等情况都会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但是如果将财务分析这一环节应用到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这些因素的影响,帮助企业的相关领导对企业自身的资产使用情况、运营情况有很好的了解与掌握,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避风险的应对措施。

如Y公司是全国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之一,在2017年以前,该企业管理比较粗放,财务仅停留在核算阶段,未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2013年开始,公司利润率逐年下降,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危机。通过财务调查和分析,发现Y公司从2012年开始借入多笔大额资金,借贷总额高达15亿元,综合资金成本在较高(8.5%左右),同时公司投资了一项新兴产业,资金回报率在7.5%左右,由于该产业市场竞争较大且受制于国外税收政策,回报率上升不太可能,该项目投资初期得到一次性政府资金支持5000万元。2017年初公司财务部通过资金成本分析,投资回报率分析,运用净现值法,差额投资内含报酬率法等方法,对企业新项目投资情况进行分析,用科学翔实的数据说明,该项目不适合继续进行。促使管理者转让了该项目,即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又保证了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保护了股东利益。

可见,财务分析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对企业投资决策、成本控制,预算管理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财务分析在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分析工作不够重视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制造业企业开始意识到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定的优势,就必须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但是从目前的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企业确实把财务管理工作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对企业内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将财务分析工作进行很好的落实。具体来说,制造业企业的相关领导不能意识到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真正的将财务分析运用到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去。即使有些企业试图把财务分析应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由于缺乏对财务分析工作的了解,依旧把管理重点放在核算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工作上,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不上去。

除此之外,有一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上达不到标准,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把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分析的相关的工作进行划分,或者是划分的时候使用方法不够科学,也不合理。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时,没有将重点放在财务分析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是只注重新型财务知识的学习,使得在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分析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作用,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财务分析信息化水平不高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提供,为工作的落实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推动了行业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我国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信息化程度都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像财务的核算工作、财务的统计工作,都可以通过电脑得到很好的落实,不仅节省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财务分析这一环节,在很大一部分制造业企业中,都不能实现与电脑及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使得整个企业的财务分析水平比较落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三、如何提高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水平

(一)将财务分析工作高度重视起来

具体来说,相关的管理者要向工作人员普及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并亲自参与到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为保障财务分析相关制度和体系的正常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起到带头和督促全员执行的作用。财务分析人员专职转岗,立足本职工作,持续有序推进财务分析、意见反馈、组织实施、有效改善、完全修正,实现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财务分析人员必须加强对财务分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学习财政部出台的各项新准则,新法规,学习财务管理的各项新技能,新方法使财务分析工作具有全面的理论保障,制度支撑,并确保财务分析方法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使财务分析得到严谨和高效运用和落实。

(二)保障财务分析信息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在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与电脑及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是必然趋势,因此必须要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完善信息系统,要将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汇总到数据库中,同时将财务报表中所囊括的内容进行最大程度上的扩充,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表格、图片、公式、模型等各种方法,对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往来款周转情况,存货周转情况,资产管理情况,投融资成本及效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全面,有针对性的决策依据。基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前期精准建模的基础上,决策者需要对不同情况的预算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时,比对数据高效、清晰,一目了然。有效助力企业目标的制定,帮助企业进行运营决策,推进企业各项工作的改善和发展。

(三)合理运用财务分析方法

目前较为常见的财务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其中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比较分析法主要有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会计报表的比较和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三种方式。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的程度。比率指标主要有构成比率、效率比率和相关比率三类。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因素分析法具体有两种: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财务人员应通过专业判断,采用合理的方法,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给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在我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在一带一路的新机遇下,制造业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准确的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财务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会出现问题,就必须要把财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起来,将财务分析这一重要环节应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为制造业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分析法制造业财务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水利财务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