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研究的思考

2019-07-19 06:44胡亚平
运动精品 2019年2期
关键词:社会性篮球教学活动

胡亚平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篮球教学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对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因此,研究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同时也是篮球教学实践的时代呼唤。在研究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时,应确定以下几个观点

首先,社会性作为篮球教学活动的根本属性;其次,要从现实的从事篮球运动的人的社会历史实践出发,探讨历史的、具体的、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社会性;第三,篮球教学社会性是篮球教学活动主动、自觉地回应现代社会体育历史实践的要求,主动参与社会体育的变革和改造的反映,是现实的篮球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活动中生成的社会性。因此,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是其在自身的实践历史中与其他社会活动互动中所得到的一切特性。

1 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研究的意义

长久以来,依附于分析性研究基础上的教学论,或多或少缺乏对篮球教学活动的整体性的把握;对篮球教学活动各要素的分析不是现实的、具体的、动态发展的教学实践中去理解,而是在静止的状态下孤立地去理解;对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作用和意义不是放在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从篮球教学实践本身的特点出发,在互动中去理解,而是从社会的一方去理解,或者从篮球教学活动本身去理解,这样的理解多少缺乏广阔的社会视野和坚持自身个性的独立精神。研究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就是要试图克服教学论的缺陷,用整体的、动态的、主动的方式对篮球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从而使篮球教学实践能够自主的开创自己的历史。

提出研究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或者说研究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就有必要对相关的教学论研究进性动态跟踪和梳理。

17 世纪,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学论的主要任务在于“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1];换句话说,教学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弄清楚用什么样的方法,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以及教授什么样的内容是最合适宜和最有效的。受限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夸美纽斯时代的教学论看起来更像是一类经验而不是一门学科。随着教学论以心理学作为基础,在19 世纪20 世纪初,以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来研究教育活动成为当时的主流。然而,这种抽象的、割裂的教育理论研究遭到著名的教育家杜威的反对。杜威主张完整的教育生活。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学派,清醒地意识到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弊端,致力将教学活动看作是人的完整的活动来研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2]的观点。杜威对社会性的关注在教学论史上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同时他却忽视了教学活动本身的特殊性。而以凯洛夫为代表的前苏联教育学家的观点认为:“教育是社会和历史的过程,它在阶级社会内具有阶级性的。在和社会的历史发展一起改变着的教育领域内,如同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内一样,也表现着阶级斗争。这就是说,教育总是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必然要消灭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资产阶级的阶级教育,而以共产主义教育代替它。”[3]这种观点表明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教学活动本身与大的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应该将篮球教学活动放置在更为宏大的关系背景中去理解篮球教学活动过程的思想。以凯洛夫为代表的前苏联教育家们能够自觉地以认识论为指导来研究教学过程,但又往往用哲学认识论来代替具体的教学活动论,仍然无法让教学论摆脱心理学化的阴影。

在分析和借鉴以往教学论成果的基础上,教育学界越来越关注和意识到教学活动自身的特殊性以及与社会大背景的联系。在王策三教授主编的《教学论稿》中,“强调教学活动的共性,又关注其丰富多样的个性。”[4]揭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因此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应力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体现教育对篮球社会实践的主动回应和主动促进。因此,对于丰富复杂的篮球教学活动而言,现有的教学理论仍然显得抽象、孤立。

表1 现代体育的传播(以创立的年份)

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兴’的蓬勃景象正推动着中国社会在各个领域不断发力,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化、网络化,第四次世界工业革命的浪潮正朝着中国大地高歌猛进而来。美国著名体育史专家阿伦.古特曼博士在《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一书中列举了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以及瑞典等5 个率先工业化的国家与现代体育传播之间的关系(表1)。

阿伦.古特曼博士运用肯达尔一致性系数(Kendall’s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强有力证明了工业主义步法与现代体育传播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个国家接受和引进现代体育的能力本身就是该国家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数,这从侧面也间接论证了现代体育对创新世界所创造出的贡献。

伴随着中国社会率先迎接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现代体育必将在中国大地上焕发新时代的光芒,迎接属于自己的春天。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体育人口和人才储备世界第一的篮球运动在中国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篮球教育的国际化、民族化,篮球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必须得到关注;同时,篮球教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以及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的争论都应该让篮球教育工作者有着清醒的认识;篮球教学社会性的构建与非学校化篮球教学社会性的思潮都有价值,学校篮球教育与高水平竞技篮球教育似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这样的纷繁复杂的背景下,篮球教学实践也面临着巨大的困惑,面临着难题与选择。如果对篮球教学活动没有整体的把握,如果还是以静止的、传统的方式来研究篮球教学实践的话,就无法对篮球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解释和解决。例如,篮球教学中普及与提高、娱乐性与竞技性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如何正确看待、解释、说明这种问题并加以合理的解决呢?篮球教学实践中有许多简单的做法,或对这样的问题无动于衷,或通过简单降低教学难度、减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把这些问题放置到大的社会背景中来考虑,结合篮球教学实践与社会发展本身来考虑的话,就可能认识到,普及与提高、娱乐性与竞技性之间的矛盾是多种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综合治理“。

首先,这是篮球这种教学活动对社会所提出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歪曲反应。虽然认识到提高篮球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篮球教师这种以体育课堂为中心、以篮球学科为中心和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容易遮蔽乃至遗忘篮球教学的社会性,容易导致教学的个人主义倾向。使得篮球教育没有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过硬的教师水平作保证,只能通过教师个人主义的教学来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满足社会的一般要求。第二,我们的体育教育结构与应试教育制度以及人事制度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文轻武”思想,使得整个社会对体育教师有偏见。体育教师缺乏发展机会,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认可度不高,体育教师课时打折等,这些透视的社会现象表明体育教师职业的尴尬社会地位。第三,这是篮球教学活动过程缺乏人文因素的表现 ,是没有把学生真正看作是有拼搏、有意志、有能力、有情感的运动教学主体,而把学生个体看作是接受篮球知识和技能的容器;真正把学生当作人,而不是把篮球教学的活动方式等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方式。

目前教学论对具体教学过程中的社会性研究不足。因此,对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是教学论和体育教学发展的必需。这是因为,通过对篮球活动社会性的研究,可以全面生动的刻画篮球教学活动过程、解释篮球教学活动独有的运行规律。在理论上,弥补原来教学理论研究在这方面没能展开和进行具体研究的不足,从而在揭示篮球教学本质上如实说明其丰富个性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上,研究并揭示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就有可能对种种不合理的现象进行解释、找到原因并加以克服,使得篮球教学活动成为现实的从事篮球运动的人的活生生的活动。

2 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研究的主要目标

研究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首先在于把握和定位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因为社会性弥漫于整个篮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选取哪几个方面作为分析维度,既不泛化,又能集中呈现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其次在于怎么样将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研究与当前篮球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揭示它的理论价值和对实践篮球教学的指导意义。

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的研究力图用整体的、动态的、主动的方式对篮球教学活动进行研究,直面现实复杂而生动的篮球教学实践活动,揭示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本性,并以社会性的观点来解释篮球教学活动中种种问题。对于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研究的具体表现,主要目标展现以下几点:首先,篮球教学活动始终是在篮球运动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因此,它既受其制约,也从它那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能;其次,社会互动是篮球教学活动的外在表达。这种表达从师生关系到生生关系、从学校内部关系到学校外部关系、从国内关系到国际关系的社会互动关系的建构,不仅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另外,篮球课程作为篮球教学活动的内隐呈现,它隐含着社会对篮球教学的要求,反映着篮球课程编制者以及各级篮球教师的利益,同时也折射出现实的篮球教学的不同状态。

3 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研究的思路方法

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研究在总体思路上将按照“一个核心,两个维度,三个观点,四个把握”来进行总体设计。

一个核心是指所研究的问题聚焦在篮球教学活动之社会性这一核心问题,克服对篮球教学活动的非社会化、非生活化的理解。

两个维度是指篮球教学活动的外在表达的社会互动以及内在呈现的篮球课程。

三个观点:一是活动形态。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篮球教学通过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意义建构,让个体的篮球知识技能转化成社会的知识与技能,并关注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回归篮球教学的社会属性;二是社会属性,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不仅体现在于构成教学的各个要素都具有社会性,即教学活动的主导、主体、中介、环境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而且在篮球教学过程之中,教学主体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合作和互动,突出篮球社会的协商和体系建构。三是理论指向,篮球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生活实践活动,通过身体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感同身受地总结经验,形成理性指导。

四个把握:第一,系统性把握。将篮球教学活动放到整个社会体育关系系统中来考察,把篮球教学各要素及其过程同社会体育生活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握它的社会性的本质;第二,动态性把握。长期以来,经验性一直是篮球教学活动的主导,这种传统认知方式并不能深刻揭示篮球教学活动的真谛、价值和现实诉求。篮球教学活动不仅成为知识技能消费和传承的活动,更应该成为知识技能创生的活动。第三,跨层面性把握。宏观层面阐述篮球教学之社会性的外在表达—社会互动以及内在呈现—篮球课程;微观层面考察篮球课堂教学的社会性状况。第四,中介性把握。从篮球教学活动的中介来看,教学主体通过具有社会性的工具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和互动,实现自我意识和价值。

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概念是其研究的立足点。从哲学层面来阐明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本性,并从不同学科角度对篮球教学活动进行深层次透视是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的难点从宏观上除了本研究的重点问题之外,特别是在如何把握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的存在方式,科学合理处理篮球教育中教学社会性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研究视角上,本研究分别从历史的、理论的、实践的角度出发,运用哲学、体育人类学、体育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理论根基,阐明了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的立论基础。从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这一立足点出发,坚持篮球教学的活动形态、实践指向和社会属性,系统深入地研究篮球教学活动的社会性这一本质问题。其次,在研究内容上,本研究将从历史追踪、理论研究、现状分析等层面阐释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的本质内涵。从篮球教学活动构成的主要要素入手,分析篮球教学活动的主体、客体、中介和环境等具有的社会性特质;将考察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的外在表达和内隐呈现方式;并将通过实证研究对篮球课堂教学社会性的问题进行考察,透视学校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存在的问题,挖掘社会性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基于篮球教学社会性基础上的教学改革的逻辑前提、内在理路和实践路径。俥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对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性问题进行系统性、动态性、跨层面和中介性把握,系统考察当前篮球教学活动社会本质的内涵、透视历史上对现代体育运动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社会性理论,对其进行了反思与批判,汲取精华,并考察现实篮球教育中教学社会性的现状,通过对不同群体的篮球教学社会性的整体描述和比较研究,透视篮球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新时代篮球教学的变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引。兙

猜你喜欢
社会性篮球教学活动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街头篮球文化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the Walking Dead
快乐篮球进山乡